《中国目录学》求取 ⇩

第一章绪论1

第一节 目录与目录学1

第二节目录之功用5

一、明治学之途径5

二、考典籍之存佚6

三、辨古籍之真伪10

四、考典籍之篇卷13

五、审一书之性质15

六、知佚籍之梗概16

七、知典籍之版刻17

八、考学术之源流19

第三节目录之体制20

一、篇目20

二、叙录21

三、小序30

第二章目录之分类39

第一节分类之功用39

一、方便学者即目求书40

二、显示图书之性质40

三、使图书免于亡佚41

四、考见学术之流变41

第二节 分类之滥觞42

第三节七分法之目录46

一、刘宋王俭《七志》46

二、梁阮孝绪《七录》47

第四节《隋书·经籍志》以前之四分法目录53

一、晋荀勖《中经新簿》53

二、东晋李充《晋元帝四部书目》54

第五节近代中国图书分类法55

一、杜威「十进分类法」56

二、中国图书分类法64

第三章历代目录举要113

第一节史志目录113

一、《汉书·艺文志》114

附录:〈汉书艺文志之读法〉132

二、《隋书·经籍志》143

三、《两唐书》之〈经籍志〉与〈艺文志〉162

四、《宋史·艺文志》175

五、《国史经籍志》205

六、《明史·艺文志》212

七、《清史稿·艺文志》与《重修清史艺文志》218

八、历代史志之补撰224

第二节政书目录227

一、《通志·艺文略》227

二、《文献通考·经籍考》235

三、《续通志·艺文略》241

四、《续文献通考·经籍考》242

五、《清朝通志·艺文略》242

六、《清朝文献通考·经籍考》242

七、《清朝续文献通考·经籍考》242

第三节方志目录242

一、方志目录之特色及价值243

二、载有经籍艺文志之方志举要244

第四节官修目录246

一、《别录》与《七略》247

二、《崇文总目》253

三、明《文渊阁书目》258

四、明《新定内阁藏书目录》260

五、清《四库全书总目》260

附录:〈民国以来之四库学〉273

六、台湾公藏联合目录290

七、《中华民国出版图书目录汇编》292

八、《台湾地区各图书馆暨资料单位馆藏光碟联合目录》292

九、《中国古籍善本书目》292

十、《北京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目》292

十一、《民国时期总书目》293

十二、《全国总书目》293

第五节私家藏书目录293

一、《郡斋读书志》294

二、《郡初堂书目》301

三、《直斋书录解题》304

四、《澹生堂藏书目》309

五、《千顷堂书目》318

第六节专科目录321

一、经学目录322

二、史学目录329

三、台湾研究目录331

四、哲学目录334

五、文学目录336

六、语言文字学目录339

第七节特种目录341

一、综合目录341

二、善本目录344

三、推荐目录349

四、丛书目录361

五、类书目录368

六、方志目录372

第八节域外汉籍目录376

一、美国《国会图书馆藏中国善本书录》378

二、《普林斯顿大学葛斯德东方图书馆中文善本志书》379

三、《静嘉堂文库汉籍分类目录》(续篇)379

四、《尊经阁文库汉籍分类目录》381

五、宫内厅《和汉图书分类目录》381

六、《内阁文库汉籍分类目录》381

七、《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汉籍分类目录》381

八、《东北大学所藏和汉书古典分类目录》381

九、《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汉籍目录》381

十、《东洋文库所藏汉籍分类目录》382

十一、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汉籍目录》382

十二、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汉籍目录索引》382

十三、《东京大学总合图书馆汉籍目录》382

十四、《日本九州大学文学部书库汉籍目录》382

十五、《日本九州大学文学部书库明版图录》382

十六、《奎章阁图书中国本总目录》383

第四章与目录学有关之基础知识385

第一节目录学与版本学385

一、「版本学」释义385

二、目录学与版本学之关系387

三、治目录学需具备之版本学知识389

第二节目录学与校雠学402

一、「校雠学」释义402

二、目录学与校雠学之关系405

三、治目录学需具备之校雠学知识408

第三节目录学与辨伪学415

一、「辨伪学」释义415

二、目录学与辨伪学之关系416

三、辨伪之主要著作419

第四节目录与索引421

一、「索引」释义421

二、目录与索引之关系422

三、引书索引举要425

第五章目录学之实践与目录之运用427

第一节目录学之实践427

一、初学者应先读推荐目录427

二、利用目录了解前人著作428

三、利用目录了解图书之存佚429

四、利用目录检索今人著作429

五、利用目录了解一书之状况430

第二节目录之运用431

一、如何运用史志及一般公私藏书目录431

二、如何运用善本书目434

第六章结论——中国目录学之展望441

一、加强目录学教育441

二、善用现代科技442

三、加速各种目录之编纂443

1998《中国目录学》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刘兆佑著 1998 五南图书出版有限公司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中国目录学史(1938 PDF版)
中国目录学史
1938 北京:商务印书馆
中国目录学史( PDF版)
中国目录学史
中国目录学史(1984 PDF版)
中国目录学史
1984
中国目录学(民国72.08 PDF版)
中国目录学
民国72.08 明文书局
中国目录学年表(1940.05 PDF版)
中国目录学年表
1940.05 商务印书馆
中国目录学年表( PDF版)
中国目录学年表
北京:商务印书馆
中国目录学研究(1980 PDF版)
中国目录学研究
1980 华正书局
中国目录学家辞典(1988 PDF版)
中国目录学家辞典
1988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中国史部目录学(1933 PDF版)
中国史部目录学
1933 北京:商务印书馆
中国目录学家传略(1987 PDF版)
中国目录学家传略
1987 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
中国目录学史(1984 PDF版)
中国目录学史
1984 北京:商务印书馆
中国目录学史论丛(1984 PDF版)
中国目录学史论丛
1984 北京:中华书局
中国文学目录学(1986 PDF版)
中国文学目录学
1986 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
中国目录学(1998 PDF版)
中国目录学
1998 五南图书出版有限公司
中国目录学史(1981 PDF版)
中国目录学史
1981 北京:商务印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