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目录学史稿》
作者 | 吕绍虞著 编者 |
---|---|
出版 | 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
参考页数 | 231 |
出版时间 | 1984(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17276·1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194100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目 录1
第一章我国目录学的初期阶段和《别录》、1
《七略》、《汉书·艺文志》的诞生1
第一节我国目录学的初期阶段1
一我国目录学的起源1
二孔子对古代文化典籍的整理和编次2
三张良、韩信序次兵法和杨仆的纪奏兵录5
第二节《别录》、《七略》和《汉书·艺文志》的诞生6
一《别录》《七略》6
二《汉书·艺文志》34
第二章从公元三世纪到七世纪我国目44
录学的发展(自魏至隋末)44
第一节国家藏书目录和全国图书总目简介45
一国家藏书目录45
二全国图书总目47
第二节分类体系的变革48
第三节全国图书总目的产生57
第四节佛经目录的产生和发展62
一重要佛经目录简介62
二佛经目录的特点和成就66
第三章从公元七世纪到十四世纪末叶我国70
目录学的发展(自唐至元末)70
第一节各种重要目录简介71
一国家藏书目录71
二正史艺文志74
三通史艺文志77
四私家藏书目录79
第二节著录方法的改进和著录项目的增加82
第三节四部分类法的确立和类目的说明85
第四节成文解题的出现101
第五节郑樵的《通志·校仇略》102
一关于著录范围和著录方法的105
二关于类例和类书的111
三关于解题方面117
四关于偏次的118
第六节佛经目录的进一步发展120
第四章从公元十四世纪末叶到十九世纪中叶126
我国目录学的发展(自明至鸦片战争)126
一国家藏书目录127
第一节各种重要目录简介127
二正史艺文志129
三私家藏书目录130
四善本目录133
五专科目录135
第二节著录方法的发展139
第三节四部法的动摇142
第四节善本目录的产生及其编制方法164
第五节正史艺文志的体例和补史艺文志167
第六节章学诚的《校仇通义》171
一关于著录方面的172
二关于(部次)分类方面的173
三关于叙录方面的175
四关于互著、别裁的175
五关于治书和校书的177
六对刘班的一些意见178
七对郑樵、焦竑的几点意见180
八关于“辨章学术,考镜源流”182
制方法上的特点194
第一节国学举要书目和新学书目的产生及其在编194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194
第五章我国近代目录学的发展(自鸦片战争至194
第二节新学书籍产生后的各种目录分类方法198
第三节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和进步书刊的目录201
第四节国学举要书目和禁书目录202
第五节 “五四”以后图书馆目录方法上的巨大变化204
一分类体系的改变204
二著者号码的采用206
三编目条例的规定207
的出现208
四人名、书名、标题、字典式目录及联合目录208
五卡片目录的应用和排印目录卡的刊行210
第六节书刊索引工作的开展及其多种多样的编制方法211
第七节专科目录和地方文献目录方法的改进224
一专科目录224
二地方文献目录227
第八节近代目录学著作中对目录学对象的各种不同229
看法229
1984《中国目录学史稿》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吕绍虞著 1984 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中国目录学
- 1998 五南图书出版有限公司
-
- 中国目录学史
- 1984
-
- 中国目录学
- 民国72.08 明文书局
-
- 中国近代史讲稿 记录稿
- 1964
-
- 中国货币 史话目录
- 1982
-
- 中国历史讲稿 记录稿
- 1961
-
- 中国历史书籍目录学讲义 初稿
- 1980
-
- 中国史部目录学
- 1933 北京:商务印书馆
-
- 中国历史书籍目录学
- 1984 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
-
- 中国历史文献目录学
- 1994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
- 中国目录学史
- 1984 北京:商务印书馆
-
- 中国目录学史论丛
- 1984 北京:中华书局
-
- 中国文学目录学
- 1986 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
-
- 中国史学史稿
- 1982 中州书画社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