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选译》
作者 | (南朝·宋)刘义庆撰;徐传武注释 编者 |
---|---|
出版 | 济南:齐鲁书社 |
参考页数 | 420 |
出版时间 | 1991(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7533301803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591441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德行第一1
陈仲举言为士则1
郭林宗至汝南2
李元礼风格秀整4
陈元方子长文有英才5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6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7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8
晋文王称阮嗣宗至慎10
王平子胡毋彦国诸人10
顾荣在洛阳11
庾公乘马有的卢12
阮光禄在剡14
殷仲堪既为荆州15
王恭从会稽还16
言语第二18
孔文举年十岁18
孔融被收20
刘公幹以失敬罹罪21
钟毓钟会少有令誉22
司马景王东征23
邓艾口吃24
满奋畏风25
蔡洪赴洛26
陆机诣王武子28
过江诸人29
卫洗马初欲渡江31
温峤初为刘琨使来过江32
郗太尉拜司空34
挚瞻曾作四郡太守35
梁国杨氏子36
陶公疾笃37
孙齐由齐庄二人38
桓公北征39
顾悦与简文同年41
桓公入峡41
简文入华林园42
王长史与刘真长别后相见43
王右军与谢太傅共登冶城44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46
刘尹云47
支公好鹤48
晋武帝每饷山涛恒少49
谢胡儿语庾道季50
李弘度常叹不被遇51
顾长康从会稽还52
孝武将讲《孝经》52
王子敬云从山阴道上行54
毛伯成既负其才气55
司马太傅斋中夜坐56
桓玄既篡位57
政事第三59
陈元方年十一时59
山司徒前后选60
王安期为东海郡61
王安期作东海郡62
陆太尉诣王丞相咨事63
陶公性检厉64
王刘与林公共看何骠骑65
殷浩始作扬州66
王大为吏部郎67
殷仲堪当之荆州68
文学第四70
郑玄在马融门下70
郑玄欲注《春秋传》72
郑玄家奴婢皆读书73
服虔既善《春秋》74
何平叔注《老子》75
裴成公作《崇有论》76
客问乐令旨不至者77
初注《庄子》者数十家78
阮宣子有令闻80
殷中军为庾公长史82
谢安年少时83
褚季野语孙安国84
殷中军云康伯85
孙安国往殷中军许共论86
三乘佛教滞义87
支道林许掾诸人共在会稽王斋头88
佛经以为祛练神明89
人有问殷中军90
殷中军被废东阳91
谢公因子弟集聚92
司马太傅问谢车骑93
殷仲堪精核玄论94
殷仲堪云三日不读《道德经》94
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95
魏朝封晋文王为公96
左太冲作《三都赋》初成97
孙子荆除妇服99
江左殷太常父子并能言理100
庾子嵩作《意赋》成101
庾仲初作《扬都赋》成102
习凿齿史才不常103
孙兴公云潘文烂若披锦104
简文称许掾105
孙兴公作《天台赋》成106
桓公见谢安石作简文谥议107
袁虎少贫108
孙兴公道曹辅佐才109
袁彦伯作《名士传》成110
桓宣武北征111
殷仲文天才宏瞻112
王孝伯在京行散113
桓玄尝登江陵城南楼114
方正第五115
陈太丘与友期行115
诸葛亮之次渭滨116
高贵乡公薨118
和峤为武帝所亲重119
诸葛靓后入晋120
武帝语和峤121
晋武帝时荀勖为中书监122
卢志于众坐问陆士衡123
王太尉不与庾子嵩交125
阮宣子论鬼神有无者126
王丞相初在江左127
周伯仁为吏部尚书128
王含作庐江郡130
王敦既下131
苏峻既至石头132
孔君平疾笃134
王述转尚书令135
孙兴公作《庾公诔》136
刘真长王仲祖共行137
韩康伯病138
王子敬数岁时139
太极殿始成140
雅量第六142
豫章太守顾劭142
嵇中散临刑东市143
夏侯太初尝倚柱作书144
王戎七岁145
刘庆孙在太傅府146
有往来者云148
祖士少好财149
褚公于章安令迁太尉记室参军150
郗太傅在京口153
庾太尉与苏峻战败154
桓宣武与郗超议芟夷朝臣155
谢太傅盘桓东山157
桓公伏甲设馔158
谢公与人围棋160
殷荆州有所识161
识鉴第七163
曹公少时见乔玄163
曹公问裴潜164
潘阳仲见王敦小时165
石勒不知书166
张季鹰辟齐王东曹掾167
诸葛道明初过江左168
武昌孟嘉作庾太尉州从事169
桓公将伐蜀171
郗超与谢玄不善172
韩康伯与谢玄亦无深好173
王忱死175
赏誉第八177
陈仲举常叹曰177
公孙度目邴原177
钟士季目王安丰178
王戎目山巨源179
山公举阮咸为吏部郎181
庾子嵩目和峤181
王戎云太尉神姿高彻182
裴仆射182
张华见褚陶183
人问王夷甫184
卫伯玉为尚书令185
王夷甫自叹186
王太尉云郭子玄语议186
司马太傅府多名士187
庾太尉少为王眉子所知188
王公目太尉188
蔡司徒在洛189
王平子迈世有俊才190
周侯于荆州败绩190
胡毋彦国吐佳言如屑191
世目周侯192
王丞相招祖约夜语192
何次道往丞相许193
王丞相拜司徒而叹194
王蓝田为人晚成194
桓茂伦云褚季野195
世称庾文康为丰年玉196
王蓝田拜扬州197
谢公称蓝田198
桓温行经王敦墓边过198
王仲祖称殷渊源199
王司州与殷中军语199
王长史谓林公200
王长史道江道群201
王仲祖刘真长造殷中军谈202
简文道王怀祖202
许玄度送母始出都203
阮光禄云王家有三年少204
谢公道豫章205
王长史叹林公205
桓宣武表云206
桓大司马病207
王右军目陈玄伯207
王长史云刘尹208
简文云渊源208
谢公云刘尹209
桓公语嘉宾209
谢中郎云王修载210
刘尹先推谢镇西211
谢太傅称王修龄211
谢太傅道安北212
刘尹云见何次道饮酒213
谢镇西道敬仁213
刘尹道江道群214
简文云刘尹214
谢太傅重邓仆射215
谢公语王孝伯216
许掾常诣简文216
谢车骑问谢公217
谢车骑初见王文度218
范豫章谓王荆州219
司马太傅为二王目219
王恭有清辞简旨220
殷仲堪丧后221
品藻第九222
庞士元至吴222
顾劭尝与庞士元宿语223
诸葛瑾弟亮及从弟诞224
王夷甫以王东海比乐令225
会稽虞?226
王大将军下227
明帝问谢鲲228
世论温太真229
时人道阮思旷230
桓公少与殷侯齐名231
桓大司马下都231
殷侯既废232
人问抚军233
未废海西公时234
谢公与时贤共赏说235
刘尹至王长史许清言236
有人问谢安石王坦之优劣237
支道林问孙兴公238
或问林公238
孙兴公许玄度皆一时名流239
庾道季云廉颇蔺相如240
有人以王中郎比车骑241
谢公问王子敬241
王珣疾242
桓玄问刘太常243
规箴第一○245
汉武帝乳母尝于外犯事245
京房与汉元帝共论246
孙皓问丞相陆凯247
晋武帝既不悟太子之愚248
王夷甫雅尚玄远249
元帝过江犹好酒250
王右军与王敬仁许玄度并善251
远公在庐山中252
桓南郡好猎253
王绪王国宝相为唇齿254
捷悟第一一256
杨德祖为魏武主簿256
人饷魏武一杯酪257
魏武尝过曹娥碑下257
夙惠第一二260
宾客诣陈太丘宿260
晋明帝数岁261
韩康伯数岁263
豪爽第一三265
王处仲每酒后265
桓公读《高士传》266
桓石虔司空豁之长庶266
王司州在谢公坐268
容止第一四270
魏武将见匈奴使270
魏明帝使后弟毛曾与夏侯玄共坐271
裴令公目王安丰272
潘岳妙有姿容272
潘安仁夏侯湛并有美容273
有人语王戎274
骠骑王武子是卫玠之舅275
有人诣王太尉275
卫玠从豫章至下都276
王右军见杜弘治277
时人目王右军278
或以方谢仁祖不乃重者278
有人叹王恭形茂者279
自新第一五280
周处年少时280
戴渊少时282
企慕第一六284
王丞相拜司空284
王司州先为庾公记室参军285
伤逝第一七286
王仲宣好驴鸣286
濬冲为尚书令286
庾亮儿遭苏峻难遇害288
庾文康亡289
戴公见林法师墓289
王子猷子敬俱病笃290
栖逸第一八292
嵇康游子汲郡山中292
南阳翟道渊与汝南周子南293
许玄度隐在永兴南幽穴中294
范宣未尝入公门295
许掾好游山水295
贤缓第一九297
汉元帝宫人既多297
汉成帝幸赵飞燕298
许允妇是阮卫尉女299
王经少贫苦301
陶公少时302
桓车骑不好箸新衣303
王右军郗夫人304
王凝之谢夫人305
郗嘉宾丧306
谢遏绝重其姊307
术解第二○309
荀勖尝在晋武帝坐上309
有人相羊祜父墓309
王武子善解马性310
桓公有主簿善别酒311
郗愔信道甚精勤312
巧艺第二一314
陵云台楼观精巧314
韦仲将能书315
戴安道就范宣学316
谢太傅云顾长康画316
顾长康画裴叔则317
顾长康画人318
顾长康道画319
宠礼第二二320
元帝正会320
王珣郗超并有奇才320
任诞第二三322
陈留阮籍322
刘伶病酒323
步兵校尉缺324
刘伶恒纵酒放达325
阮籍嫂尝还家325
阮公邻家妇有美色326
阮仲容步兵居道南327
诸阮皆能饮酒328
阮浑长成329
阮宣子常步行330
张季鹰纵任不拘330
毕茂世云331
鸿胪卿孔群好饮酒332
有人讥周仆射333
周伯仁风德雅重334
苏峻乱334
殷洪乔作豫章郡337
桓子野每闻清歌338
王子猷尝暂寄人空宅住338
王子猷居山阴339
王卫军云340
王孝伯问王大341
王佛大叹言342
王孝伯言名士342
简傲第二四344
钟士季精有才理344
嵇康与吕安善345
王子猷作桓车骑骑兵参军346
王子猷作桓车骑参军347
排调第二五349
钟毓为黄门郎349
孙子荆年少时欲隐350
王浑与妇钟氏共坐351
荀鸣鹤陆士龙二人未相识352
元帝皇子生353
诸葛令王丞相共争姓族先后354
王丞相枕周伯仁膝354
干宝向刘真长叙其《搜神记》355
康僧渊目深而鼻高356
初谢安在东山居356
王刘每不重蔡公357
张吴兴年八岁358
郝隆七月七日出日中仰卧359
谢公始有东山之志360
郝隆为桓公南蛮参军361
张苍梧是张凭之祖362
王文度范荣期俱为简文所要363
刘遵祖少为殷中军所知364
王文度在西州365
顾长康啖甘蔗366
孝武属王珣求女婿367
桓南郡与殷荆州语次368
轻诋第二六371
庾元规语周伯仁371
深公云372
桓公入洛372
孙长乐兄弟就谢公宿374
孙长乐作王长史诔375
桓南郡每见人不快376
假谲第二七377
魏武行役377
魏武常谓378
王右军年减十岁时379
温公丧妇380
?免第二八383
桓公入蜀383
殷中军被废384
俭啬第二九385
司徒王戎385
王戎有好李386
王戎女适裴颜386
汰侈第三○388
石崇每要客燕集388
武帝尝降王武子家389
王君夫以?糒澳釜390
石崇与王恺争豪391
王武子被责392
忿狷第三一394
王蓝田性急394
谢无奕性粗强395
谗险第三二397
王绪数谗殷荆州397
尤悔第三三399
魏文帝忌弟任城王骁壮399
陆平原河桥败400
王大将军起事401
王导温峤俱见明帝403
阮思旷奉大法404
桓公卧语405
简文见田稻不识406
纰漏第三四407
王敦初尚主407
蔡司徒渡江408
殷仲堪父病虚悸409
虞啸父为孝武侍中410
惑溺第三五412
贾公闾后妻郭氏酷妒412
韩寿美姿容413
王安丰妇415
王丞相有幸妾416
仇隙第三六417
孙秀既恨石祟不与绿珠417
刘玙兄弟少时419
1991《世说新语选译》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南朝·宋)刘义庆撰;徐传武注释 1991 济南:齐鲁书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世说新语
- 1999 奎屯:伊犁人民出版社
-
- 世说新语译注 轶事小说译本选
- 1989
-
- 世说新语
- 1996
-
- 世说新语
- 1933 大中书局
-
- 世说新语
- 1932
-
- 世说新语选注
- 1987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
- 世说新语选译
- 1989 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
-
- 世说新语选粹
- 1987 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
-
- 世说新语
- 1986 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
-
- 世说新语
- 1982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
- 《世说新语》选
- 1981 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
- 世说新语选译
- 1990 成都:巴蜀书社
-
- 魏晋南北朝 世说新语选译
- 1990 成都:巴蜀书社
-
- 世说新语译注 轶 事小说译本选
- 1989 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