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戏曲理论史通论》求取 ⇩

1

绪论1

一、中国古典戏曲理论的形态1

二、中国古典戏曲理论的内涵6

三、中国古典戏曲理论的美学特征9

四、中国古典戏曲理论的历史分期15

第一章中国古典戏曲理论的萌芽 先秦至唐代表演艺术批评概况19

第一节先秦典籍中的歌舞史料与「礼乐」论20

一、先秦典籍中记载的歌舞史料20

二、先秦的「礼乐」理论24

三、《礼记·乐记》的理论内涵34

第二节两汉至唐代关于表演技艺的记载与评述38

一、两汉典籍对百戏的记载与评述38

二、魏晋南北朝典籍对百戏的记载与评述42

三、唐代杂著对戏弄的记载与评述46

第二章中国古典戏曲理论的雏形 宋代杂剧理论概况55

第一节 宋代杂剧表演的记载55

第二节 宋代杂剧艺术特征的探讨62

第三节 杂剧的渊源研究及其他66

第三章中国古典戏曲理论的成熟 元代至明初戏曲理论概况79

第一节《录鬼簿》的杂剧史论与戏曲创作论82

一、钟嗣成的生平与《录鬼簿》的成书82

二、《录鬼簿》的杂剧史论85

三、《录鬼簿》的戏曲创作论88

第二节周德清的《中原音韵》89

一、周德清的生平与《中原音韵》的成书89

二、论曲韵92

三、论曲律95

第三节元代的戏曲表演论著103

一、胡祇通的《黄氏诗卷序》103

二、燕南芝庵的《唱论》106

三、夏庭芝的《青楼集》111

第四节朱权的《太和正音谱》118

一、生平与著述118

二、戏曲功能论120

三、戏曲风格论123

四、音律论与北曲谱127

五、《太和正音谱》中的戏曲史料129

第五节 贾仲明和《录鬼簿续编》131

第六节 明初的教化派戏曲观134

第四章 中国古典戏曲理论的发展 明代嘉、隆间戏曲理论概况141

第一节魏良辅的《南词引正》142

一、魏良辅的生平及其对崑山腔的改革142

二、《南词引正》对南北唱腔流变的记载147

三、《南词引正》演唱技巧论150

第二节李开先的戏曲创作论与表演论154

一、生平与著述154

二、《词谑》155

三、李开先的其他曲论著作161

第三节何良俊《四友斋丛说》中的曲论166

一、生平与著述166

二、本色论167

三、《西厢》、《琵琶》、《拜月》优劣论170

四、音律论178

第四节徐渭的《南词叙录》179

一、生平与著述179

二、南戏源流论183

三、南戏体制论191

四、本色论195

第五节王世贞《艺苑巵言》中的曲论201

一、生平与著述201

二、戏曲起源论202

三、戏曲风格论205

四、戏曲语言论208

第六节李贽的「童心说」与「化工说」211

一、生平与著述211

二、童心说212

三、化工说216

四、李贽对戏曲的评点221

第五章中国古典戏曲理论的繁荣 明代万历间戏曲理论概况233

第一节沈璟的戏曲主张与曲学成就235

一、生平与著述235

二、音律论与《词隐先生论曲》236

三、本色论244

四、南曲谱的流变与沈璟的《南九宫十三调曲谱》250

五、沈璟与吴江派256

第二节汤显祖的戏曲理论262

一、生平与著述262

二、写情论265

三、音律论275

四、表演论278

第三节汤沈之争285

一、争论的起因285

二、争论的实质288

三、争论的影响292

第四节臧懋循的「当行论」及对「四梦」的批评293

一、生平与著述293

二、当行论294

三、《玉茗堂传奇》的批评与改编301

第五节徐复祚《三家村老委谈》中的曲论310

一、生平与著述310

二、本色论312

三、情节论316

四、结构论320

五、音律论323

第六节潘之恒的戏曲表演论327

一、生平考述327

二、传神论329

三、演员素养论333

四、表演技巧论335

五、表演风格论340

第七节王骥德的《曲律》344

一、生平与著述344

二、论汤沈之争346

三、论戏曲结构354

四、论戏曲音律359

五、论戏曲语言364

第八节吕天成的《曲品》373

一、生平与著述373

二、品曲标准375

三、情节论378

四、结构论383

五、当行本色论387

六、论汤沈之争391

七、《曲品》之局限与影响394

第六章中国古典戏曲理论的深入 晚明戏曲理论概况397

第一节冯梦龙的戏曲创作论与表演论398

一、生平与著述398

二、戏曲创作论400

三、戏曲表演论406

第二节凌濛初的戏曲理论412

一、生平与著述412

二、本色论413

三、自然论423

四、情节结构论430

第三节 张琦《衡曲尘谈》与写情论432

第四节祁彪佳的《远山堂曲品》与《远山堂剧品》440

一、生平与著述440

二、品曲标准443

三、戏曲功能论450

四、结构论457

五、语言论464

六、意境论470

七、《远山堂曲品》与《远山堂剧品》在戏曲理论史上的地位473

第五节沈宠绥的戏曲声乐论475

一、《弦索辨讹》中的北曲字音论475

二、《度曲须知》中的演唱技巧论481

第六节晚明的戏曲评点494

一、王思任的《牡丹亭》评点494

二、陈继儒的戏曲评点498

三、沈际飞的「四梦」评点503

四、茅暎、茅元仪的《牡丹亭》评点508

第七节张岱的戏曲表演论及其创作论512

一、生平考述512

二、《陶庵梦忆》中的戏曲表演论516

三、《琅嬛文集》中的戏曲创作论522

第八节孟称舜的戏曲创作论528

一、生平与著述528

二、传情论529

三、戏曲人物论534

四、戏曲风格论538

五、戏曲语言论543

第九节 卓人月的《新西厢序》与悲剧理论546

第七章 中国古典戏曲理论的集成 清初戏曲理论概况553

第一节金圣叹的《西厢记》批评554

一、金圣叹的生平及其文学批评554

二、金圣叹批评《西厢记》的理论特征556

三、辩《西厢记》之「淫」562

四、论《西厢记》的人物形象567

五、论《西厢记》的情节结构578

六、论《西厢记》的语言587

七、金圣叹批评《西厢记》的影响592

第二节李渔的《闲情偶记》598

一、生平考述598

二、戏曲结构论605

三、戏曲情节论630

四、戏曲语言论646

五、戏曲音律论664

六、戏曲表演论676

七、李渔戏曲理论的美学特征701

第八章中国古典戏曲理论的重心转移 清代中后期戏曲理论概况709

第一节李调元的《雨村曲话》与《雨村剧话》710

一、生平与著述710

二、戏曲功能论712

三、虚实论715

四、《雨村剧话》中的地方戏论719

第二节焦循的花部理论723

一、生平与著述723

二、论花部之胜724

三、论花部剧目728

四、《剧说》对戏曲的考索737

第三节清代中叶的戏曲表演论著742

一、《扬州画舫录》742

二、《审音鉴古录》746

三、《消寒新咏》753

四、《梨园原》763

五、《乐府传声》774

第四节梁廷楠的《藤花亭曲话》780

一、生平与著述780

二、《藤花亭曲话》的理论观点783

三、《藤花亭曲话》的批评方法794

第九章旧曲学的终结与新曲学的兴起 近代戏曲理论概况799

第一节吴梅对旧曲学的总结800

一、生平与著述800

二、戏曲创作理论之总结801

三、戏曲史之总结808

四、曲谱之总结812

第二节王国维的《宋元戏曲考》与新曲学的出现819

一、王国维及其戏曲研究819

二、《宋元戏曲考》的理论成就824

三、科学研究方法的吸收和运用835

第三节近代戏曲改良理论845

一、戏曲改良理论的提出845

二、戏曲改良的理论主张849

三、戏曲改良理论的艺术实践859

1998《中国古代戏曲理论史通论》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俞为民,孙蓉蓉著 1998 华正书局有限公司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中国戏曲通史  中(1981 PDF版)
中国戏曲通史 中
1981 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
论古代戏曲诗歌小说(1985年03月第1版 PDF版)
论古代戏曲诗歌小说
1985年03月第1版
中国戏曲概论(1926 PDF版)
中国戏曲概论
1926
中国古代史基础理论( PDF版)
中国古代史基础理论
戏曲理论史述要(1994 PDF版)
戏曲理论史述要
1994 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古代戏曲思想艺术论(1995 PDF版)
古代戏曲思想艺术论
1995 上海:学林出版社
中国戏曲通史  上(1980 PDF版)
中国戏曲通史 上
1980 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
中国戏曲论集(1960 PDF版)
中国戏曲论集
1960 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
中国古代戏曲(1996 PDF版)
中国古代戏曲
1996 北京:商务印书馆
中国戏曲史论集(1995 PDF版)
中国戏曲史论集
1995 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
中国戏曲通史(1992 PDF版)
中国戏曲通史
1992 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
中国戏曲史论(1996 PDF版)
中国戏曲史论
1996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中国古代歌曲概论(1998 PDF版)
中国古代歌曲概论
1998 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
关于几个戏曲理论问题的论争(1986 PDF版)
关于几个戏曲理论问题的论争
1986 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中国戏曲通史  下(1981 PDF版)
中国戏曲通史 下
1981 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