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分类戏曲学史纲》求取 ⇩

绪言:中国分类戏曲学刍论1

第一编戏曲悲剧学15

第一章先秦悲哀原则的逻辑秩序15

第一节先秦悲哀原则的存在方式15

第二节 先秦悲哀原则的主体根源22

第三节 先秦悲哀原则的审美形态29

第二章汉魏晋唐悲怨风尚的审美认识37

第一节 以悲爲美的时代风尚38

第二节 声无哀乐的批评反弹45

第三节 悲怨机制的认识过程50

第三章明代戏曲的悲剧观:怨谱说57

第一节 「动人论」:怨谱说的审美效应58

第二节 「苦境论」:怨谱说的形象主体65

第三节 结局论:怨谱说的美学结构72

第四章清代「苦戏」风格论80

第一节 苦戏风格论的基本范畴81

第二节 《琵琶记》风格论90

第三节 「兴亡戏」风格论97

第五章中国悲剧的发生规律和审美特征104

第一节 中国悲剧的发生规律104

第二节 中国悲剧的审美特征115

第六章中国悲剧的美学本质127

第一节 悲剧起因的欲望性127

第二节悲剧冲突的程式性134

第三节 悲剧意境的核心性142

第二编戏曲演剧学153

第七章宋代演剧评论的基本趋势153

第一节 演剧的起源、标准及审美判断154

第二节 演剧的审美后果和社会效应157

第三节 演剧内蕴的逻辑清理161

第八章元明演剧理论的历史演进167

第一节 元代演剧理论168

第二节 明代演剧理论176

第三节 元明演剧论小结183

第九章清代王正祥的剧场学说186

第一节 剧场说的核心内容187

第二节 抑元褒明的剧场史论190

第三节 弋盛崑衰的声腔论辨193

第四节 汤俚沈陋的双璧否定197

第十章梅兰芳的比较戏剧知行202

第一节 梅兰芳与东方戏剧204

第二节 梅兰芳与欧洲戏剧209

第三节 梅兰芳与美国文化217

第十一章周信芳的演剧美学225

第一节 中国戏曲体系论225

第二节 戏曲演剧流派论230

第三节 麒派演剧风格论234

第三编戏曲创作学241

第十二章元人论剧作家的素质和结构241

第一节 命运困蹇 词场翻腾242

第二节 诗品出人品 人品见格力246

第三节 规范于音律 翱翔于文林250

第十三章明代戏剧人物论的整体研讨255

第一节 从创作心理看待戏剧人物257

第二节 从形象特征分析戏剧人物259

第三节 从演出过程调配戏剧人物262

第四节 从欣赏体验品鉴戏剧人物265

第十四章李开先及其同仁的剧作理论270

第一节 剧作的文化定位与创作机制271

第二节 剧作的本色之词与文人之词277

第三节 剧作的「越俗、越家常、越警醒」280

第十五章金圣叹的戏曲文学观照284

第一节 「此一个人」:金西厢的典型观285

第二节 「极微论」:金西厢的细节观300

第三节 「悲凉论」:金西厢的悲剧观311

第十六章南戏批评的文学、曲学与剧学系统324

第一节 从文学系统看南戏发展325

第二节 从曲学系统看南戏走向329

第三节 从剧学系统看南戏源流334

第四编戏曲序跋学343

第十七章戏曲序跋的系统划分343

第一节 戏曲序跋名称考辨343

第二节 曲序外部形态划分346

第三节 曲序内部系统归类353

第十八章戏曲序跋的美学特性372

第一节 曲序的一般特点372

第二节 曲序的审美主调376

第三节 曲序的个性比较388

第十九章戏曲序跋的发展规律395

第一节 与历史积累成正比395

第二节 与戏曲地位成正比398

第三节 与剧本创作成正比401

第四节 与理论活跃成正比404

第二十章戏曲序跋的客观意义406

第一节 戏曲史方面的实践性研究406

第二节 戏曲美学方面的集结型过程420

第三节 文化史方面的融洽性汇总433

第五编戏曲流派学447

第二十一章 明初百年的皇家声敎派剧论447

第一节 皇家声教派的主要倾向447

第二节 朱权《太和正音谱》曲派451

第三节 朱有燉的戏曲剧本序引455

第四节 邱濬的戏曲创作流派459

第二十二章沈汤之争的历史渊源及其流变发展464

第一节 源远流长的「文律之争」464

第二节 沈汤曲论的分歧对峙467

第三节 后辈曲学的综合发展470

第二十三章王骥德及其影响下的晚明剧论476

第一节 戏剧本体论478

第二节 戏剧创作论480

第三节 戏剧传播论484

第四节 戏剧批评论487

第二十四章李渔的戏曲美学体系491

第一节 笠翁的忧患主调暨审美追求492

第二节 笠翁的戏曲创作学说498

第三节 笠翁的戏曲演出学说514

第二十五章王国维的戏曲美学系统525

第一节 戏曲断代史的开拓之功527

第二节 戏曲意境的本质界定534

第三节 戏曲悲剧的现代阐发545

第二十六章当代戏曲学发展概述555

第一节 上海戏曲批评史学派555

第二节 北京曲学体系的宏观构架567

第三节 外省分类戏曲学开拓579

第四节 古代戏曲理论家研究掠影588

余论:戏剧、文学及影视的前瞻后顾599

1994《中国分类戏曲学史纲》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谢柏梁著 1994 台湾商务印书馆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中国戏曲通史  下(1981 PDF版)
中国戏曲通史 下
1981 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
中国戏曲简史(1989 PDF版)
中国戏曲简史
1989
中国戏曲史索引(1988 PDF版)
中国戏曲史索引
1988 济南:齐鲁书社
中国戏曲通史  上(1980 PDF版)
中国戏曲通史 上
1980 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
广东省珠海市东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  1996-2010年(1998 PDF版)
广东省珠海市东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 1996-2010年
1998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戏曲文学史(1994 PDF版)
中国戏曲文学史
1994 北京:中国文学出版社
中国近世戏曲史(1958 PDF版)
中国近世戏曲史
1958 北京:作家出版社
中国戏曲史论集(1995 PDF版)
中国戏曲史论集
1995 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
中国戏曲史(1998 PDF版)
中国戏曲史
1998 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中国戏曲通史(1992 PDF版)
中国戏曲通史
1992 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
中国戏曲史论(1996 PDF版)
中国戏曲史论
1996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中国戏曲史略(1993 PDF版)
中国戏曲史略
1993 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中国戏曲简史(1997 PDF版)
中国戏曲简史
1997 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
蒋光慈文集  第1卷(1982 PDF版)
蒋光慈文集 第1卷
1982 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中国戏曲发展史纲要(1979 PDF版)
中国戏曲发展史纲要
1979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