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基础理论》求取 ⇩

第一部分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社会经济生活1

第一章 社会主义制度下社会经济生活的基本特征1

第一节 社会主义社会经济生活概述2

一、社会主义社会经济生活的含义2

二、社会主义社会经济生活的科学知识3

第二节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4

一、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4

二、生产资料归社会所有5

三、按劳分配6

四、社会主义的商品生产6

第三节 社会主义社会经济生活的基本特征7

一、社会主义生产的基本特征7

二、社会主义分配的基本特征9

三、社会主义交换的基本特征10

四、社会主义消费的基本特征11

五、社会主义经济生活基本特征与社会主义的经济规律12

第二章 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者个人及其家庭的经济生活13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者个人的经济生活14

一、劳动者个人的劳动生活和消费生活14

二、劳动者个人的劳动生活15

三、劳动者个人的其他经济生活16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者的家庭经济生活18

一、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者家庭及其经济职能18

二、劳动者家庭的收入和支出20

三、家政对家庭经济生活的影响20

四、组织好家庭经济生活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意义21

第三章 社会主义企业及其在社会主义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22

第一节 社会主义企业23

一、什么是企业23

二、社会主义的资金23

三、社会主义企业资金的运动24

四、社会主义企业的相对独立性26

第二节 社会主义企业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28

一、从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一般关系看企业的作用28

二、社会主义企业与社会主义生产的关系28

三、社会主义企业与社会主义分配的关系29

四、社会主义企业与社会主义交换的关系30

五、企业经济活动在整个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地位30

第四章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社会公共经济生活31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社会公共经济生活31

一、社会主义社会公共经济生活的内容32

二、社会主义公共经济生活的主体33

第二节 社会主义公共财产34

一、什么是财产34

二、名副其实的社会公共财产35

三、社会公共财产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重要意义36

第三节 社会主义国家和其它社会组织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37

一、社会主义国家的第一个行动37

二、社会主义国家组织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巨大作用38

三、财政在社会主义国家经济生活中的作用39

四、其它社会组织与社会公共经济生活40

第五章 社会主义社会经济生活的发展41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制度下社会经济生活发展的特点42

一、社会经济生活是变动不居的42

二、不同社会经济生活变化发展具有不同的规律性46

三、社会主义制度下社会经济生活发展的特点46

第二节 社会主义再生产和社会经济生活的发展48

一、社会经济生活的发展与再生产的关系48

二、社会经济生活的发展与正确安排积累和消费的关系50

第二部分 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生活的物质基础的生产第六章 人力资源、国土资源及其它资源53

第一节 人力资源及其利用53

一、人力资源的概念53

二、人力资源的量的规定性54

三、我国的人力资源56

四、利用人力资源的根本条件56

五、保护劳动力57

六、提高劳动力的素质57

七、我国的人口政策58

第二节 国土的开发、利用、保护、改造59

一、国土和国土资源59

二、我国的国土资源60

三、充分利用每平方米的土地开发人口稀少的地区61

四、国土的管理62

第三节 充分利用各种经济资源,发挥全国和各地区优势64

一、人力、国土以外的经济资源及其利用64

二、发挥全国及各地区的优势64

第七章 生产技术65

第一节 技术在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66

一、生产技术的含义66

二、技术对生产发生作用的途径67

三、对原有企业进行技术改造69

四、实现四个现代化就要广泛采用现代技术69

第二节 技术的选择70

一、先进技术的含义70

二、适用技术及其与先进技术的关系71

三、多种水平的技术同时并举72

四、技术经济分析和最佳的技术政策72

第三节 发展和推广新技术73

一、技术发明、创造的推广73

二、技术转移74

三、组织“发展研究”76

第八章 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77

第一节 提高劳动者社会主义生产积极性的意义77

一、生产积极性的含义77

二、提高劳动者生产积极性的意义79

第二节 提高劳动者社会主义生产积极性的途径80

一、加强对劳动者的社会主义教育80

二、对劳动者进行物质鼓励80

三、对劳动者进行精神鼓励81

四、为劳动者发挥才能提供有利条件81

五、在劳动者周围建立良好的关系,形成愉快的气氛82

六、保障和加强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82

第三节 正确实行按劳分配83

一、坚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的原则83

二、对劳动报酬水平实行宏观控制83

三、正确确定按劳分配的形式和计算标准84

四、处理好各种劳动报酬关系85

五、必须从两个方面来解决问题86

第九章 生产结构86

第一节 生产结构的内容87

一、生产结构的概念87

二、生产结构中的部门结构和产品结构87

三、生产结构中的技术结构88

四、生产结构中的规模结构89

五、生产结构中的地区结构89

第二节 合理的生产结构对生产的促进作用90

一、生产结构对社会生产的影响90

二、生产结构合理化的评价标准91

第三节 为建立合理的生产结构而努力92

一、我国合理生产结构的特点92

二、当前生产结构中存在的问题93

三、以发展生产的办法来实现生产结构合理化93

第十章 生产布局94

第一节 合理布局对生产力发展的促进作用94

一、生产布局的基本内容与主要特点94

二、生产布局对生产力发展的影响95

第二节 生产分布的规律和原则96

一、生产分布的一般规律与特有规律96

二、社会主义生产布局的基本原则98

第三节 我国生产空间分布的基本格局99

一、建国以来生产空间分布的变动99

二、生产空间分布的主要问题101

第四节 全国战略布局构想102

一、生产布局宏观地带的划分和全国建设重点的战略转移102

二、三大经济地带的发展战略103

第十一章 劳动有效性、经济效益108

第一节 发展生产的关键是提高经济效益109

一、经济效益的概念109

二、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意义111

第二节 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112

一、劳动有效性的含义112

二、提高劳动生产率114

三、减少物化劳动的消耗和生产资料的占用114

四、发展新产品、改进产品构成、提高产品质量115

五、增加生产中的劳动投入量115

六、增加就业劳动者的劳动投入量116

七、局部经济效益和全局经济效益的统一117

八、依靠科学,依靠政策117

第三节 劳动有效性的计算和分析118

一、劳动有效性指标举例118

二、对劳动有效性进行计算、分析和论证122

第三部分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123

第十二章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及其重大意义123

第一节 经济体制的含义124

一、经济体制与经济制度的联系和区别124

二、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内容127

第二节 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127

一、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127

二、改革促使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128

三、改革促进生产力的发展129

第三节 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依据130

一、经济体制改革理论依据的两层含义130

二、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132

三、建立有计划商品经济的新体制133

第四节 经济体制改革的伟大意义135

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时代背景135

二、经济体制改革是一种特定的历史运动137

三、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意义138

第十三章 我国现阶段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结构141

第一节 经济体制改革前我国的所有制形式结构141

一、我国公有制为主体的所有制结构的确立141

二、我国所有制形式结构的历史演变142

第二节 三中全会以来调整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结构的成就145

一、农村中所有制形式结构改革的成就145

二、城市中所有制形式结构改革的成就148

第三节 建立合理的所有制形式结构的理论依据和原则152

一、建立合理的所有制形式结构的理论依据152

二、建立合理的所有制形式结构的原则153

第十四章 增强企业活力155

第一节 增强企业活力的基本条件155

一、社会主义企业的性质155

二、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157

三 正确处理企业之间的关系160

四、正确处理企业与职工之间的关系163

第二节 实行政企职责分开、正确发挥国家的经济职能163

一、正确发挥国家的经济职能163

二、实行政企职责分开165

三、发挥城市的中心作用167

第十五章 改革计划、价格和劳动、人事体制169

第一节 建立自觉运用价值规律的计划体制170

一、改革计划体制的理论依据170

二、计划体制改革的方向和特点172

三、加强计划工作的科学性175

四、要遵循瞻前顾后,留有余地的原则176

第二节 改革价格体系和流通体制177

一、价格体系改革的重要性177

二、价格体系改革的依据和原则178

三、价格改革与市场环境180

四、推进流通体制改革181

第三节 改革劳动、人事管理体制184

一、劳动、人事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性184

二、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改革干部人事制度185

第十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对非社会主义经济成份的政策187

第一节 扶植个体经济的发展188

一、个体经济的性质和对个体经济的总原则188

二、个体经济在一定范围内的存在和适当发展的理论依据189

三、扶持个体经济发展的政策190

四、正确发挥个体经济的有益的补充作用191

五、端正对个体经济性质的认识192

第二节 允许和保护私营经济的发展194

一、我国私营经济的性质和特点194

二、对私营经济的政策195

三、发挥私营经济的补充作用195

四、端正对私营经济的认识196

第三节 保护国外投资企业197

一、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和外国独资企业的性质及对待它们的总原则197

二、允许外商举办合资经营企业和独资企业的理论依据198

三、国家对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和外国独资企业的政策199

四、正确发挥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和外国独资企业的补充作用200

五、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和外国独资企业的性质201

第四部分 社会主义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发展203

第十七章 发展社会主义工业203

第一节 我国社会主义工业的建立和结构204

一、我国社会主义工业的建立204

二、我国社会主义的工业结构205

三、社会主义工业布局的合理化206

第二节 工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209

一、社会主义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209

二、社会主义工业与其他经济部门的关系211

三、发展为工业生产服务的其他行业214

四、改革工业的管理体制215

第三节 发展社会主义工业的重要意义216

一、发展社会主义工业的紧迫性216

二、加速调整我国的工业结构218

三、制定工业发展的战略218

第十八章 发展社会主义农业220

第一节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220

一、农业的概念220

二、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221

第二节 我国农业的特征224

一、农业生产的根本特征224

二、农业自然再生产过程的特征224

三、农业经济再生产过程的特征225

第三节 加强农业基础建设,推动国民经济发展227

一、贯彻以农业为基础的方针227

二、发挥各经济利益主体的作用228

三、加快对农业的技术改造229

四、培养农业人才229

第十九章 社会主义建筑业231

第一节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物质生产部门231

一、建筑业的概念231

二、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232

三、建筑业的特点235

第二节 建筑业的组织管理236

一、建筑业的管理体制236

二、建筑业的经营方式238

第三节 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建筑业239

一、加速我国建筑业的发展239

二、改革建筑业的经营管理体制240

三、推行建筑产品的商品化242

四、加快建筑业的技术改造243

五、发展建筑材料的生产244

第二十章 社会主义运输业和通讯业245

第一节 社会主义运输业245

一、运输业的概念与特点245

二、我国运输业的基本状况247

三、加速我国运输业的发展248

第二节 社会主义通讯业249

一、通讯业的概念与特点249

二、我国通讯业的基本状况251

第三节 发展社会主义运输业和通讯业的意义253

一、发展运输业的重大意义235

二、发展通讯业的重大意义255

第二十一章 社会主义消费服务事业256

第一节 消费服务事业的含义256

一、消费服务事业是一种生产事业256

二、消费服务业是社会分工的产物257

三、消费服务事业的范围259

四、生活劳务商品的生产和交换260

第二节 大力发展消费服务事业263

一、社会主义社会消费服务事业的性质和经营目的263

二、发展消费服务事业的意义264

三、重视发展消费服务事业267

四、要有良好的服务态度268

五、怎样发展消费服务事业268

第二十二章 教育、科学、技术、文化事业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270

第一节 发挥教育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促进作用271

一、教育事业的重要性与教育工作的范围271

二、教育工作的任务273

三、采取多种形式发展教育事业274

四、增加教育经费275

五、改革教育体制276

第二节 现代科学技术是新的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决定性的因素277

一、科技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意义277

二、加强科学研究工作278

三、重视科学研究的现代化280

四、改革我国的科技体制281

第三节 发展其他文化事业282

一、文化的内涵282

二、其他文化事业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作用282

第二十三章 社会主义商业284

第一节 商业的职能284

一、商业的职能284

二、商业的业务环节285

第二节 社会主义商业的性质和作用288

一、私有制商业和社会主义商业的区别288

二、商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巨大作用290

第三节 充分发挥商业在组织商品流通中的作用294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商业经济结构294

二、加强社会主义商业的建设295

第二十四章 社会主义金融业297

第一节 社会主义经济中的货币298

一、金融工作是社会经济生活的必要组成部分298

二、货币的性质和职能299

三、货币的流通301

四、货币流通量规律301

第二节 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信用与银行303

一、信用及其基本职能303

二、信用的形式303

三、银行及其职能304

四、我国的银行体系305

第三节 深化金融改革,加强银行的作用307

一、银行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307

二、深化金融改革,强化银行的作用307

第二十五章 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经济关系310

第一节 对外经济关系是社会主义国家经济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310

一、社会主义国家对外经济关系的内容310

二、世界经济交往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311

三、社会主义国家存在和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原因312

第二节 正确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原则314

一、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314

二、平等互利的原则315

三、统一计划、统一政策、联合统一对外原则315

四、维护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原则316

第三节 大力扩展对外贸易、积极增加出口317

一、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317

二、扩大出口是进一步扩大我国对外贸易的关键319

三、做好进口和技术引进工作321

四、加快和深化外贸体制的改革323

第四节 利用国外资金324

一、利用国外资金的必要324

二、利用国外资金的方式325

三、利用外资应当注意的问题326

第五部分 社会主义的地区经济建设328

第二十六章 社会主义城市建设328

第一节 城市的起源与特征329

一、城市是社会分工的产物329

二、城市的功能329

三、城市的特征330

四、社会主义城市的特征331

第二节 城市的中心作用与地域分布332

一、城市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332

二、经济特区和对外开放城市的历史任务332

三、城市的地域分布与全国经济战略布局的调整332

第三节 城市化与城市发展的基本方针334

一、城市化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趋势334

二、我国城市发展的基本方针335

第四节 城市的规划、建设与管理336

一、城市规划336

二、城市建设337

三、城市管理338

第五节 城市的住宅建设与基础设施建设339

一、城市的住宅建设339

二、城市的基础设施339

第二十七章 社会主义的乡村和集镇建设340

第一节 乡村的过去、现在和未来341

一、乡村和城市的区别及城乡的分离341

二、社会主义社会城乡对立的消灭和城乡差别的存在342

三、未来城乡的融合和当前乡村的建设342

第二节 乡村产业结构343

一、乡村产业结构的概念343

二、乡村产业结构的分类与调整344

第三节 乡村集镇346

乡村集镇产生的必然性346

二、乡村集镇的地位和作用348

三、乡村集镇的建设349

第四节 乡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350

一、乡村的物质生活350

二、乡村的文化生活351

第二十八章 社会主义的区域建设353

第一节 经济区域及其划分原则353

一、经济区域的含义353

二、划分经济区域的原则354

三、经济区域的类型和层次356

第二节 经济区域的规划358

一、经济区域规划的基础工作358

二、经济区域规划的主要内容359

三、制订经济区域规划应抓的环节361

第二十九章 经济特区、沿海港口城市和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建设363

第一节 我国经济特区的性质和作用364

一、我国经济特区的建立364

二、我国经济特区的性质和特点364

三、经济特区的作用366

第二节 加强经济特区的建设367

一、加强先进技术的引进367

二、把引进与内联结合起来368

三、尽力做到特区的产品以外销为主368

四、不断完善经济特区的投资环境369

五、深化改革,办好特区371

六、在经济特区更要注意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371

第三节 进一步开放沿海港口城市、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实行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战略372

一、要进一步开放沿海港口372

二、进一步开放的政策和措施373

三、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374

四、继续巩固和发展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374

五、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战略375

第三十章 “一国两制”——香港和台湾地区未来的经济建设377

第一节 香港和台湾地区经济的发展377

一、香港和台湾的自然地理状况377

二、香港经济的发展378

三、台湾经济的发展379

第二节 “一国两制”的理论依据381

一、“一国两制”的思想渊源381

二、主体与附体有补因素结合382

第三节 实行“一国两制”方针的重大意义384

一、有利于港、台问题的解决384

二、有利于稳定和繁荣港、台经济385

三、有利于振兴中华、实现四化和繁荣社会主义大业388

第六部分 社会主义企业的经营管理390

第三十一章 社会主义企业的特点、任务和经营390

第一节 社会主义企业的特点391

一、企业是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391

二、企业应自主经营、自负盈亏392

三、企业是法人394

第二节 社会主义企业的经营395

一、企业的经营决策395

二、提高企业的综合经营能力396

三、坚持技术开发搞好技术储备397

四、筹措资金和运用资金399

五、建立和完善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400

第三十二章 以厂长(经理)负责制为核心的经济责任制401

第一节 实行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402

一、实行经济责任制的必然性402

二、经济责任制的概念和内容403

三、城市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制的形式405

第二节 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加强企业管理407

一、实行厂长负责制的必然性407

二、厂长(经理)负责制的基本内容408

三、厂长负责制和企业党组织的关系409

四、厂长负责制和企业职工的民主管理410

第三十三章 社会主义企业的现代化管理411

第一节 企业管理的性质、功能和内容411

一、企业管理的含义及其性质411

二、企业管理的基本功能412

三、企业管理的内容413

第二节 企业管理的现代化415

一、企业管理现代化的特征415

二、实现管理现代化的必要性416

三、现代化管理方法和手段417

第三节 实现企业管理现代化的战略步骤419

一、造就宏大的管理干部队伍419

二、认真总结自己的管理经验421

三、努力学习外国的管理经验421

四、制订企业管理现代化的发展战略422

第七部分 国家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经营管理第三十四章 经济、社会发展战略425

第一节 正确制定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意义425

一、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含义425

二、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性质和特点426

三、制定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意义427

第二节 制定发展战略的基本依据428

一、国情的基本内容428

二、我国国情的基本特点429

第三节 正确规定经济的发展目标431

一、正确规定发展目标的意义和原则431

二、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内容和指标431

三、到本世纪末和下世纪中我国经济发展目标的选择432

第四节 选择实现发展目标的基本途径434

一、发展阶段的划分及其相互关系434

二、战略重点的选择及其转移436

三、发展的战略对策及其选择437

第三十五章 计划和统计438

第一节 改革计划管理体制438

一、经济体制与计划管理体制438

二、实行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439

第二节 健全计划体系440

一、计划体系与经济、社会发展战略440

二、不同时限的计划系列441

三、不同层次的计划系列442

四、中、长期计划443

第三节 完善计划方法444

一、最终产品法444

二、资源法445

三、部门法446

四、最优化法446

第四节 统计工作的作用及其现代化447

一、统计工作是国家管理职能的组成部分447

二、统计的服务作用和监督作用448

三、完善统计指标体系和进行统计改革449

四、加强国民经济综合分析和经济效益的统计449

五、提高统计工作的技术水平450

第三十六章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的科学决策451

第一节 决策的科学化451

一、决策的含义451

二、决策的主要内容451

三、研究决策的必要性452

四、经验决策到科学决策453

五、科学决策的责任制454

第二节 建设项目决策的科学化455

一、建设项目的决策455

二、建设项目的决策与可行性研究456

三、可行性研究的基本内容457

四、建立“建设项目的方案库”458

第三节 地区开发决策的科学化459

一、摸清待开发地区的自然资源459

二、注意发挥地区优势460

第三十七章 社会主义的市场462

第一节 市场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关键462

一、市场的含义462

二、市场的作用463

第二节 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统一市场464

一、社会主义统一市场的性质和结构464

二、社会主义市场中的计划机制与市场机制465

三、建立和完善全国性的市场体系467

第三十八章 价格和价格改革469

第一节 价格的意义与作用469

一、价格的本质及其决定因素469

二、价格的作用471

第二节 我国的价格改革473

一、价格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473

二、价格改革的条件474

三、价格改革的目标模式475

四、价格改革的步骤和方式475

第三节 价格改革与人民生活476

一、对居民承受能力的估量476

二、提高居民的承受能力477

第三十九章 社会主义的财政479

第一节 财政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479

一、财政的实质479

二、财政分配的基本特征480

三、财政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地位481

四、财政的作用482

五、财政工作的内容483

第二节 正确组织财政收入484

一、财政收入的种类484

二、税收的性质和作用484

三、税收制度的构成要素485

第三节 合理安排财政支出486

一、财政支出的内容486

二、控制基本建设支出的规模487

三、合理安排文教科学的支出488

第四节 国家预算和决算489

一、国家预算489

二、国家决算490

第五节 做好审计工作490

一、审计的含义490

二、审计的对象和目的492

三、审计的种类和方法492

第四十章 国民经济发展的综合平衡494

第一节 综合平衡的指导思想494

一、综合平衡的含义494

二、综合平衡的指导思想495

第二节 综合平衡的意义496

一、经济发展与综合平衡496

二、体制改革与综合平衡496

三、对外开放与综合平衡498

第三节 综合平衡的内容和基本原则498

一、综合平衡的基本内容498

二、综合平衡工作的基本原则502

第四节 做好综合平衡工作504

一、综合平衡决策工作的科学化504

二、实现综合平衡的机制505

第四十一章 环境保护506

第一节 环境保护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507

一、环境保护在经济建设中的地位507

二、当前我国的环境问题508

第二节 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关系510

一、环境保护的任务510

二、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511

三、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511

第三节 做好环境保护工作513

一、实施同步发展的方针513

二、强化环境管理513

三、发展科技的作用514

第四十二章 国家的经济管理机构和行政管理517

第一节 国家经济管理机构的设置517

一、国家管理经济的职能517

二、国家经济管理机构的设置518

第二节 国家经济管理机构的改革520

一、改革现行国家经济管理机构的必要性520

二、改革国家经济管理机构的对策521

三、精简机构524

第三节 国家对经济建设的行政管理525

一、国家行政管理的必要性525

二、国家行政管理的任务和作用527

三、国家行政管理的工作程序和管理方法528

第四十三章 运用经济杠杆管理经济530

第一节 经济杠杆在经济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530

一、经济杠杆在经济管理中的地位530

二、经济杠杆在组织和管理经济中的作用531

第二节 正确发挥价格杠杆的作用532

一、价格杠杆及其作用532

二、运用好价格杠杆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534

第三节 正确发挥税收杠杆的作用536

一、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渠道536

二、如何运用税收杠杆组织和管理经济536

第四节 正确发挥信贷杠杆的作用537

一、社会主义的信贷杠杆537

二、如何运用信贷杠杆组织和管理经济538

第五节 正确发挥工资杠杆的作用539

一、社会主义的工资杠杆539

二、如何运用工资杠杆组织和管理经济539

第六节 正确运用经济杠杆应遵循的原则541

一、要正确运用经济杠杆541

二、正确运用经济杠杆应遵循的原则541

第四十四章 运用直接掌握的物质力量调节经济的运行542

第一节 国家运用直接掌握的物质力量管理经济的内容543

一、国家直接运用所掌握的物质力量的含义543

二、国家直接运用所掌握的物质力量管理经济的内容544

第二节 国家运用物质力量管理经济的渠道546

一、国家通过社会主义市场的作用促进和影响经济的发展546

二、国家通过银行的作用促进和影响经济的发展547

第三节 国家运用直接掌握的物质力量管理经济的意义548

一、国家运用直接掌握的物质力量影响经济发展的方向548

二、国家运用直接掌握的物质力量促进经济建设发展549

三、如何发挥国家所掌握的物质力量的作用550

第四节 国家运用物质力量管理经济同其他管理手段的关系550

一、国家运用物质力量管理经济同行政手段、法律手段和运用经济杠杆的关系550

二、国家运用物质力量管理经济同精神手段的关系551

第四十五章 经济立法和经济司法552

第一节 经济法的地位和作用553

一、经济法的概念553

二、经济立法的必要性553

三、经济立法与经济政策554

第二节 经济法在经济管理中的作用555

一、维护社会主义公有制555

二、确认企业的经营管理权力556

三、促进科学技术的进步557

四、加强国际间的经济合作558

五、保护人民的合法权利558

第三节 建立和健全经济司法559

一、经济司法的重要性559

二、加强经济审判工作561

第四节 经济仲裁561

一、国内仲裁561

二、涉外仲裁562

第四十六章 对生活消费进行科学的指导564

第一节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对生活消费进行指导的必要564

一、生活消费及社会主义的生活消费564

二、生活消费的内容及其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565

三、指导消费的必要与可能566

第二节 指导生活消费的几项原则567

一、消费水平的提高要与生产的发展相适应567

二、根据国情合理安排消费结构568

三、要十分重视提高消费的经济效益569

四、以科学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幸福观为指导570

五、促进家务劳动的社会化和家庭生活用具的现代化571

六、要增加和有效地利用自由时间572

第三节 对生活消费进行指导的机制和手段572

一、国家机构在指导生活消费中的责任573

二、经济组织在指导生活消费中的责任573

三、其他组织在指导生话消费中的责任574

第四十七章 汇集和传布经济信息575

第一节 经济信息是一种重要资源575

一、信息的概念575

二、信息的实质576

第二节 信息收集工作和信息对策工作577

一、信息人员的素质577

二、信息对策578

三、收集信息的渠道579

第三节 建立现代化的经济信息管理系统580

一、建立现代化的经济信息管理系统580

二、加强对信息机构工作的研究与指导580

第四节 经济信息与经济预测581

一、信息与预测的区别和联系581

二、经济预测工作的重要性582

第八部分 党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领导584

第四十八章 普及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584

第一节 指导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585

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585

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587

三、马克思主义经济建设理论包括的内容588

第二节 发展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理论,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590

一、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科学的必要性590

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理论的主要方法591

三、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建设的理论是当代马克思主义者的历史责任593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理论为群众所掌握,就会转化为强大的物质力量594

一、马克思主义经济建设理论会使劳动者的行动变成更加自觉的行动594

二、做好普及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理论的工作595

第四十九章 共产党员和党组织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的作用596

第一节 党组织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的作用597

一、党政要分开597

二、地方党组织要创造性地工作598

三、教育和管理党员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作贡献599

四、发挥群众团体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的作用600

五、加强党的基层组织602

第二节 共产党员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的作用603

一、正确认识党员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的作用603

二、党员要贯彻党的基本路线604

三、党员要站在改革的前列605

四、党员要努力使自己成为生产和经营的能手606

五、党员干部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的作用606

第五十章 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根本保证607

第一节 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607

一、什么是党的领导607

二、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609

第二节 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胜利的根本保证610

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必须有党的正确领导610

二、社会主义国民经济的发展要求党的领导611

三、经济体制改革必须在党的领导下进行612

四、国家对经济建设的管理和领导体现了党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领导612

第三节 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613

一、加强党的领导必须不断改善党的领导613

二、改善党的领导的主要途径614

后记620

1989《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基础理论》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于光远主编 1989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1994 PDF版)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1994 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社会主义会计理论建设(1988 PDF版)
社会主义会计理论建设
1988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1999年04月第1版 PDF版)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1999年04月第1版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社会主义经济科学管理基础( PDF版)
社会主义经济科学管理基础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1993 PDF版)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1993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理论和实践(1996 PDF版)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理论和实践
1996 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经济建设方针政策(1989 PDF版)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经济建设方针政策
1989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1995 PDF版)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1995 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1991 PDF版)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1991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概论(1990 PDF版)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概论
1990 北京:群众出版社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础理论读本(1994 PDF版)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础理论读本
1994 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经济建设方针政策(1989 PDF版)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经济建设方针政策
1989 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导论(1991 PDF版)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导论
1991 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
社会主义会计理论建设(1988.03 PDF版)
社会主义会计理论建设
1988.03 北京市: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经济建设方针政策(1986 PDF版)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经济建设方针政策
1986 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