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史大纲》求取 ⇩

第一编上古及先秦文学1

第一章 古代的神话1

第二章《诗经》4

第一节 《诗经》产生的时代背景4

第二节 《诗经》的编集及命名4

第三节 《诗经》的题材、内容5

第四节 《诗经》的艺术特色7

第五节 《诗经》的六义和四始8

第六节 《诗经》的作者、流派及诗序8

第七节 《诗经》对后世文学的影响9

第三章先秦散文12

第一节 先秦散文兴起的原因12

第二节 历史散文——《尚书》、《春秋》、《左传》、《国语》、《战国策》13

第三节 历史散文对后世文学的影响16

第四节 哲理散文——《论语》、《墨子》、《孟子》、《庄子》、《韩非子》17

第五节 哲理散文对后世文学的影响21

第四章《楚辞》23

第一节 《楚辞》的名称23

第二节 《楚辞》和神话民歌的关系23

第三节 屈原的生平24

第四节 屈原的作品25

第五节 屈原作品的艺术成就26

第六节 屈原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27

第七节 宋玉及其他《楚辞》作家27

第八节 《诗经》和《楚辞》的比较28

第二编秦代文学30

第三编两汉文学32

第一章汉代乐府民歌32

第一节 乐府的由来32

第二节 乐府民歌的种类32

第三节 乐府民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33

第四节 乐府民歌和《诗经》的比较34

第五节 乐府民歌的地位和影响35

第二章五言诗37

第一节 五言诗的起源37

第二节 《古诗十九首》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37

第三节 《古诗十九首》的地位和影响38

第三章司马迁和《史记》40

第一节 司马迁生平及《史记》写作背景40

第二节 《史记》的内容41

第三节 《史记》的文学成就41

第四节 《史记》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42

第四章《汉书》及汉代散文44

第一节 《汉书》的作者及体例44

第二节 《汉书》的文学特色44

第三节 汉代其他散文家45

第四节 王充的文学观45

第五章辞赋47

第一节 汉赋兴盛的原因47

第二节 汉赋的体裁和内容48

第三节 汉赋的发展及其代表作49

第四节 汉赋的演变50

第四编魏晋南北朝文学52

第一章建安文学52

第一节 建安时代社会、文化背景53

第二节 建安文学的特色53

第三节 曹操、曹丕、曹植54

第四节 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瑒和刘桢55

第五节 建安文学对后世的影响57

第二章两晋文学58

第一节 正始、太康和永嘉诗人——阮籍、嵇康、陆机、潘岳、刘琨、郭璞58

第二节 东晋文学——田园诗人陶渊明60

第三章南北朝诗人63

第一节 谢灵运和山水诗63

第二节 鲍照和七言诗64

第三节 谢朓和新体诗64

第四节 梁陈诗人和宫体诗65

第五节 庾信及北朝诗人66

第四章南北朝的骈文、散文、小说67

第一节 骈文的名称和特点67

第二节 骈文形成的原因及其演变68

第三节 徐陵、庾信等的成就70

第四节 南北朝辞赋和汉赋的比较71

第五节 散文72

第六节 志怪小说和轶事小说73

第五章南北朝乐府民歌76

第一节 南朝乐府民歌76

第二节 北朝乐府民歌77

第六章文学批评79

第一节 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的茁兴79

第二节 曹丕的《典论·论文》和陆机的《文赋》80

第三节 刘勰的《文心雕龙》82

第四节 鍾嵘的《诗品》84

第五节 萧统的《文选》85

第五编隋唐五代文学87

第一章 隋代诗叹87

第二章唐代诗歌89

第一节 唐诗兴盛的原因及其体制类别89

第二节 唐诗的分期91

第三节 初唐诗人——初唐四杰、沈全期、宋之问、陈子昂92

第四节 盛唐诗人——李白、杜甫、高适、岑参、王维、孟浩然95

第五节 中唐诗人——韦应物、柳宗元、韩愈、孟郊、元稹、白居易103

第六节 晚唐诗人——杜牧、李商隐、温庭筠107

第三章唐代散文111

第一节 初唐文风及对文体改革的要求111

第二节 唐代古文运动的始末111

第三节 韩愈的散文112

第四节 柳宗元的散文114

第五节 韩、柳的比较114

第六节 古文运动的影响116

第四章唐代传奇小说117

第一节 唐代传奇小说兴盛的原因117

第二节 唐代传奇小说的分类及其内容特色118

第三节 唐代传奇小说的地位和影响119

第五章唐代变文121

第一节 变文的来源和名称121

第二节 变文的类别和内容121

第三节 变文对后世文学的影响122

第六章晚唐五代词123

第一节 词的起源、名称、体制123

第二节 诗词的比较125

第三节 唐代民间词和文人词125

第四节 晚唐五代词人126

第六编宋代文学130

第一章宋代散文130

第一节 宋代古文运动130

第二节 欧阳修的散文131

第三节 苏轼的散文132

第四节 王安石和曹巩的散文133

第五节 苏洵和苏辙的散文133

第六节 唐、宋散文的比较134

第二章宋代的词136

第一节 宋词兴盛的原因136

第二节 北宋词之分期及各期词人137

第三节 南宋词之分期及各期词人142

第四节 南北宋词之比较146

第三章宋代的诗148

第一节 宋诗的特色148

第二节 唐诗和宋诗的比较149

第三节 宋诗的发展149

第四章宋代话本——语体短篇小说155

第一节 宋代话本产生的原因及体裁155

第二节 宋代话本的分类156

第三节 宋代话本的内容和艺术成就156

第四节 宋代话本对后世小说的影响157

第七编元代文学——戏曲159

第一节 元代戏曲兴起的原因159

第二节 散曲的体制160

第三节 词、曲的比较161

第四节 杂剧的体制和艺术成就162

第五节 杂剧名家——关汉卿、马致远、白朴、王实甫、郑光祖164

第六节 散曲名家——关汉卿、马致远、张可久、乔吉167

第八编明代文学170

第一章明代散文170

第一节 明代散文的演变170

第二节 宋濂、刘基171

第三节 台阁体172

第四节 前后七子172

第五节 唐宋派和归有光173

第六节 公安派174

第七节 竟陵派175

第二章明代小说176

第一节 明代小说兴起的原因176

第二节 明代小说发展概况177

第三节 章回小说和传奇小说177

第四节 宋元话本和明代小说179

第五节 《三国演义》179

第六节 《水浒传》182

第七节 《西游记》185

第八节 拟话本——《三言》、《二拍》、《今古奇观》188

第三章明代戏曲191

第一节 明代南戏发展概况191

第二节 南戏(传奇)与杂剧体制的分别192

第三节 著名作家和作品193

第四章明代诗词196

第一节 明诗的概况196

第二节 明词的概况197

第九编清代文学198

第一章清代散文198

第一节 三大家198

第二节 桐城派199

第三节 阳湖派和湘乡派200

第二章清代诗词203

第一节 清诗的概况203

第二节 清词的概况206

第三章清代小说209

第一节 清代小说发展的原因209

第二节 《聊斋志异》210

第三节 《儒林外史》212

第四节 《红楼梦》214

第四章清代戏曲218

第一节 洪升218

第二节 孔尚任219

第十编现代文学221

第一章五四运动与新文学221

第一节 五四运动的背景221

第二节 五四运动和文学革命的关系222

第三节 文学革命者的主张223

第四节 新文学运动的影响224

第五节 新文学的重要社团225

第二章 现代新诗230

第三章 现代小说234

第四章 现代散文241

第五章 现代戏剧247

第六章 现代翻译文学253

1985《中国文学史大纲》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谭达先著 1985 青木出版印刷公司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中国文学史大纲(1935 PDF版)
中国文学史大纲
1935 开明书店
中国文学史大纲( PDF版)
中国文学史大纲
商务印书馆发行
中国文学史大纲(民国24.09 PDF版)
中国文学史大纲
民国24.09 朴社
中国文学史  2  教学大纲( PDF版)
中国文学史 2 教学大纲
中国文学史大纲( PDF版)
中国文学史大纲
中国文学史大纲(1962 PDF版)
中国文学史大纲
1962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中国文学史教学大纲(1957 PDF版)
中国文学史教学大纲
1957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国文学批评小史(1981 PDF版)
中国文学批评小史
1981 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
中国文学史大纲(1985 PDF版)
中国文学史大纲
1985 青木出版印刷公司
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1975 PDF版)
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
1975 台湾开明书店
中国文学史纲(1994 PDF版)
中国文学史纲
1994 文史哲出版社
中国文学史大纲(1933 PDF版)
中国文学史大纲
1933 广益书局
中国文学史大纲(1949 PDF版)
中国文学史大纲
1949 光明书局
中国文学史大纲(1925 PDF版)
中国文学史大纲
1925 泰东图书局
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1957 PDF版)
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
1957 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