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姚市志》求取 ⇩

序言1

凡例1

概述1

大记事7

第一编 建置57

第一章 境域57

第一节 沿革57

第二节 变迁59

第二章 行政区划69

第一节 唐、宋时期69

第二节 元、明、清时期70

第三节 民国时期71

第四节 建国后75

第三章 余姚镇80

第一节 古县城80

第二节 现状81

第四章 区、乡、镇83

第一节 环城区83

第二节 丈亭区85

第三节 马渚区87

第四节 临山区90

第五节 泗门区92

第六节 低塘区94

第七节 陆埠区95

第八节 梁弄区97

第九节 四明山区100

第二编 自然地理102

第一章 地质102

第一节 地层102

第二节 岩石104

第三节 构造105

第四节 发育简史106

第二章 地貌107

第一节 平原107

第二节 低山丘陵107

第三节 河流112

第四节 湖泊117

第三章 气候119

第一节 四季120

第二节 日照120

第三节 气温121

第四节 降水122

第五节 灾害性天气122

附 历代主要自然灾害131

第四章 土壤 植被136

第一节 土壤136

第二节 植被143

第五章 资源145

第一节 土地145

第二节 森林146

第三节 水147

第四节 矿产148

第五节 野生动物148

第六节 野生植物152

第三编 人口159

第一章 数量分布159

第一节 历代人口159

第二节 建国后人口160

第三节 分布162

第四节 变动165

第二章 人口结构166

第一节 民族166

附 堕民167

第二节 性别 年龄167

附 百岁老人170

第三节 婚姻171

第四节 文化程度172

第五节 职业172

第三章 人口控制173

第一节 计划生育173

第二节 晚婚174

第三节 节育174

第四节 优生优育175

第四章 姓氏176

第一节 姓氏录176

第二节 部分姓氏来历177

第四编 经济总情180

第一章 农业生产关系变革180

第一节 土地改革180

第二节 互助合作182

第三节 人民公社183

第四节 经济体制改革184

第二章 工商业生产关系变革185

第一节 手工业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185

第二节 经济体制改革187

第三章 经济发展189

第一节 发展速度189

第二节 产业构成191

第三节 固定资产投资195

第四章 人民生活197

第一节 收入198

第二节 消费201

第五编 农业206

第一章 主要农作物206

第一节 分布 产量206

第二节 耕作214

第三节 栽培215

第四节 良种217

第五节 肥料219

第六节 植保220

第二章 养殖业221

第一节 家畜222

第二节 家禽224

第三节 疫病防治224

第三章 渔业225

第一节 放养226

第二节 捕捞227

第三节 组织管理228

第四章 蔬菜229

第一节 品种 产量229

第二节 榨菜231

第三节 基地231

第五章 农机具232

第一节 传统农具233

第二节 耕作机械233

第三节 排灌机械234

第四节 植保机具234

第五节 农副产品加工机械235

第六节 农机管理235

第六章 国营农场 渔场237

第一节 农场237

第二节 渔场238

附 盐场239

第六编 林业 特产242

第一章 竹木生产242

第一节 造林242

第二节 护林244

第三节 蓄积 产量245

第二章 特产246

第一节 茶叶246

第二节 水果249

第三节 蚕桑252

第四节 拉毛果 苎麻254

第三章 林场 茶场255

第一节 林场255

第二节 茶场256

第七编 水利258

第一章 水库 山塘258

第一节 大中型水库259

第二节 小型水库 山塘260

第二章 堰闸 海塘266

第一节 堰闸266

第二节 海塘272

第三章 江河、湖泊、溪流整治274

第一节 江河274

第二节 湖泊276

第三节 溪流277

第四章 灌排278

第一节 灌溉278

第二节 排涝282

第八编 电力286

第一章 发电286

第一节 火力发电286

第二节 水力发电288

第二章 供电292

第一节 网络292

第二节 用电297

第三节 管理298

第九编 工业301

第一章 发展概况301

第一节 建国前301

第二节 建国后302

第二章 管理体制303

第一节 工业局所属303

第二节 二轻工业局所属305

第三节 乡镇工业局所属306

第四节 部门工业308

第三章 行业门类312

第一节 机械 五金 冶金312

第二节 纺织318

第三节 塑料 化工321

第四节 电子仪表324

第五节 食品328

第六节 建材332

第七节 服装 制革334

第八节 草编 竹编 佛雕336

第九节 陶瓷 玻璃制品338

第十节 其他工业340

第十编 商业348

第一章 经营机构348

第一节 国营公司348

第二节 供销合作社351

第三节 合作商店353

第四节 个体商店353

第二章 粮油购销355

第一节 征购355

第二节 销售357

第三节 储运359

第四节 粮油市场361

第五节 饲料362

第三章 石油煤炭购销363

第一节 石油363

第二节 煤炭363

第四章 生产资料购销365

第一节 金属材料365

第二节 机电设备365

第三节 建筑材料366

第四节 化工材料367

第五节 化肥 农药368

第六节 农机具368

第五章 生活资料购销371

第一节 副食品371

第二节 食糖 烟酒374

第三节 日用工业品376

第四节 医药、医疗用品382

第六章 农副产品采购384

第一节 土特产384

第二节 皮毛收购385

第三节 废品回收386

第七章 饮食服务388

第一节 饮食业388

第二节 服务业389

第八章 集市贸易390

第一节 集市演变390

第二节 集市分类391

第三节 市场建设392

第九章 外贸396

第一节 发展396

第二节 出口商品397

第三节 “三来一补”业务399

第十一编 财政 税收401

第一章 财政401

第一节 体制401

第二节 收入403

第三节 支出407

第二章 赋税411

第一节 建国前411

第二节 建国后415

第三章 财务征收管理419

第一节 财务管理419

第二节 征收管理420

第十二编 金融422

第一章 机构422

第一节 典当422

第二节 钱庄423

第三节 信用合作社427

第四节 银行428

附 银楼431

第二章 货币432

第一节 银两 银元 铜币432

第二节 民国时期纸币433

第三节 人民币433

第三章 银行业务436

第一节 存款436

第二节 贷款439

第三节 结算444

第四节 债券 侨汇445

第五节 金银收售447

第四章 保险448

第一节 财产保险448

第二节 人身保险450

第十三编 城乡建设451

第一章 城区451

第一节 街道 巷弄 桥梁451

第二节 居民住宅456

第三节 公共建筑457

第四节 公用设施458

第五节 绿化460

第二章 乡镇461

第一节 市属镇建设462

第二节 自然镇建设473

第三节 农村建设474

第三章 建筑475

第一节 队伍475

第二节 设计477

第三节 施工477

第四节 材料478

第四章 房产管理479

第一节 租售 维修479

第二节 拆迁480

第三节 普查481

第四节 建房管理481

第五章 环境保护482

第一节 污染482

第二节 监测管理484

第三节 防治485

附 白蚁防治487

第十四编 交通488

第一章 陆路488

第一节 铁路488

第二节 公路489

第三节 拖拉机路 手车道495

第四节 古道 凉亭496

第二章 航道498

第一节 干线498

第二节 支线500

第三节 码头501

第三章 桥梁502

第一节 铁路桥梁502

第二节 公路桥梁502

第三节 民间桥梁503

第四节 渡口505

第四章 交通工具508

第一节 人力工具508

第二节 机动工具509

第五章 运输511

第一节 客运511

第二节 货运514

第三节 搬运装卸517

第六章 管理517

第一节 车船监理518

第二节 驾驶员管理519

附 重大交通事故519

第十五编 邮电522

第一章 机构522

第一节 邮政机构522

第二节 电信机构524

第二章 邮政524

第一节 邮路524

第二节 投递525

第三节 业务量526

第三章 电信528

第一节 电报528

第二节 电话529

第十六编 经济行政管理533

第一章 计划管理533

第一节 生产计划533

第二节 物资分配534

第三节 基建安排534

第四节 审计535

第五节 统计535

第二章 工商行政管理536

第一节 市场管理537

第二节 工商企业登记538

第三节 经济合同管理540

第四节 商标 广告540

第五节 查处投机倒把541

第三章 物价管理542

第一节 物价演变542

第二节 商品交换比价543

第三节 监督544

第四章 计量标准管理552

第一节 计量演变552

第二节 量具检查552

第三节 量具生产553

第四节 标准化554

第五章 土地管理554

第一节 计积 登记554

第二节 开发 利用555

第十七编 革命根据地559

第一章 党组织559

第一节 组织机构559

第二节 党的主要工作562

第二章 武装斗争567

第一节 人民武装567

第二节 主要战斗570

第三章 民主政权578

第一节 政权机构578

第二节 政府主要工作581

第十八编 党派群团593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593

第一节 组织建立与发展593

第二节 代表大会598

第三节 市(县)委员会600

第四节 纪律检查委员会606

第五节 宣传 教育 统战 信访607

第二章 中国国民党611

第一节 临时县党部611

第二节 县党部612

附一 国民党在余姚的情报组织615

附二 汪伪中国国民党余姚县党部616

第三节 三民主义青年团617

第三章 群众团体618

第一节 工人组织618

第二节 农民组织622

第三节 青少年组织623

第四节 妇女组织627

第五节 工商业组织631

第六节 劳动者协会633

第七节 文学艺术界联合会633

第八节 科学技术协会634

第九节 归国华侨联合会634

第十九编 政权 政协635

第一章 权力机构635

第一节 代表选举635

第二节 人民代表会议636

第三节 人民代表大会638

第四节 市(县)人大常务委员会642

附 出席全国、省历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会议)代表名单644

第二章 政府机构645

第一节 县署 县政府645

附 余姚汪伪县政权648

第二节 市(县)人民政府649

第三节 乡镇人民政府656

第四节 外事(外经)侨务、对台工作656

第三章 议政机构659

第一节 县议会 参议会659

附 民国时期省及省以上议员、参议员、国大代表名单660

第二节 人民政协661

附 省政协委员名单668

第二十编 劳动 人事669

第一章 队伍669

第一节 职工669

第二节 干部671

第二章 招工 招干673

第一节 劳动就业673

第二节 干部录用675

第三章 管理676

第一节 制度676

第二节 职称评定 培训678

第四章 工资 福利679

第一节 工资 奖金679

第二节 福利682

第三节 劳动保护683

第五章 离休 退休 退职685

第一节 离休 退休685

第二节 退职686

第二十一编 民政 宗教687

第一章 民政687

第一节 拥军优属687

第二节 社会救济692

第三节 福利事业694

第四节 移民696

第五节 收容697

第六节 婚姻制度697

第七节 殡葬改革699

第二章 宗教700

第一节 佛教700

第二节 道教701

第三节 天主教701

第四节 基督教702

第二十二编 公安 司法703

第一章 公安703

第一节 机构703

第二节 镇压反革命704

第三节 打击刑事犯罪706

第四节 治安管理707

第五节 出入境管理709

第六节 看守 劳改710

第七节 消防710

第二章 检察712

第一节 机构712

第二节 刑事检察713

第三节 法纪检察714

第四节 经济检察714

第五节 监所检察714

第六节 控告申诉检察715

第三章 审判715

第一节 机构715

第二节 刑事审判717

第三节 民事审判718

第四节 经济审判719

第五节 申诉复查719

第四章 司法行政720

第一节 法制教育720

第二节 律师720

第三节 公证721

第四节 调解721

附 帮会722

第二十三编 军事728

第一章 驻军 军事设施728

第一节 驻军728

第二节 军事设施732

第三节 防空733

第二章 地方武装734

第一节 清、民国地方武装734

第二节 人民地方武装735

第三章 重大兵事738

第一节 历代兵事738

附 日军暴行录742

第二节 剿匪743

第四章 兵役746

第一节 建国前征兵制746

第二节 建国后兵役制747

第五章 民兵747

第一节 组建747

第二节 训练749

第三节 重要活动749

第二十四编 教育752

第一章 县学 书院 书塾752

第一节 县学752

第二节 书院752

第三节 书塾755

第二章 普通教育756

第一节 幼儿教育756

第二节 小学教育759

第三节 中学教育767

第三章 中专 职业技术教育774

第一节 师范教育774

第二节 职业技术教育776

附 余姚汝湖乙种农学校记778

第四章 成人教育779

第一节 扫除文盲779

第二节 文化补习 技术培训780

第三节 函授782

第四节 广播电视教育783

第五节 自学考试783

第五章 教师785

第一节 教师队伍785

第二节 任用 素质786

第三节 待遇786

第六章 经费 设施788

第一节 经费788

第二节 校舍792

第三节 设备792

第二十五编 体育795

第一章 社会体育795

第一节 民间传统体育795

第二节 工农近代体育797

第三节 老年人、残疾人体育798

第四节 体育协会 体育之乡799

第二章 学校体育800

第一节 体育课800

第二节 体育锻炼801

第三节 少年体育培训801

第三章 经费 设施803

第一节 经费803

第二节 设施803

第四章 竞赛804

第一节 运动会805

第二节 优胜录807

第二十六编 科技816

第一章 机构816

第一节 场 所 站816

第二节 农技推广网817

第二章 队伍818

第一节 科技人员818

第二节 科协组织819

第三章 普及821

第一节 科技宣传821

第二节 技术培训821

第三节 对外交流822

第四章 成果823

第一节 获奖项目823

第二节 科技论文831

第五章 管理832

第一节 计划管理832

第二节 情报管理834

第三节 成果管理834

第四节 专利834

第二十七编 卫生836

第一章 医疗机构、设施836

第一节 市(县)级医院836

第二节 区、乡级医院840

第三节 村保健站842

第四节 其他医疗机构843

第二章 中西医疗844

第一节 中医844

第二节 西医846

第三节 中西医结合847

第三章 防疫848

第一节 传染病防治848

第二节 地方病防治850

第四章 公共卫生853

第一节 饮水卫生853

第二节 食品卫生855

第三节 环境卫生855

第四节 劳动卫生856

第五节 学校卫生857

第五章 妇幼保健858

第一节 妇女保健858

第二节 儿童保健859

第六章 药政861

第一节 地产药材861

第二节 药政管理861

第二十八编 文化863

第一章 文化事业单位863

第一节 文化馆、宫、站863

第二节 图书馆、室865

第三节 档案馆866

第四节 书店 书摊866

第五节 电影放映队、公司867

第六节 剧团 曲艺队868

第七节 影剧场院870

第八节 基层、民间文化组织871

第二章 姚剧872

第一节 沿革872

第二节 剧目874

第三节 唱腔875

第四节 表演875

附 余姚腔877

第三章 文艺创作878

第一节 文学878

第二节 戏剧 音乐 舞蹈879

第三节 美术 书法 摄影880

第四章 新闻882

第一节 广播电台882

第二节 电视台884

第三节 报纸 刊物884

第二十九编 文物古迹893

第一章 河姆渡古文化遗址893

第一节 发掘893

第二节 文化层894

第三节 出土文物895

第二章 文物903

第一节 重点文保单位903

第二节 馆藏文物906

第三节 其他文物907

第三章 名胜古迹 石刻912

第一节 名胜古迹912

第二节 石刻916

第三十编 学术 文献919

第一章 历代学术著述919

第一节 古代919

第二节 近现代926

第二章 姚江学派930

第一节 渊源930

第二节 王守仁哲学思想932

第三节 王学流派933

第四节 姚籍传人938

第三章 浙东史学派940

第一节 源流940

第二节 黄宗羲史学941

第三节 学派姚籍代表人物944

第四章 文献946

第一节 馆藏地方文献946

第二节 馆藏其他文献950

第三十一编 方言 习俗951

第一章 方言951

第一节 概述951

第二节 语音系统956

第三节 词语札举982

第四节 语法举隅990

第二章 习俗996

第一节 生产习俗996

第二节 生活习俗997

第三节 岁时习俗1000

第四节 礼仪习俗1002

第五节 庙会1004

第六节 家庭1005

第七节 称谓1005

第三十二编 人物1007

第一章 人物传1007

第二章 人物简介1056

第三章 革命烈士英名表1068

第四章 历代征辟进士名录1093

第一节 历代征辟(征聘、制科)名录1093

第二节 历代进士名录1094

附 明、清武进士名录1096

附录1097

一、诗文选录1097

二、民间故事、歌谣选录1116

三、旧县志简介1121

四、旧志序跋选1123

编后记1128

1993《余姚市志》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余姚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1993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