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智慧的轨迹》求取 ⇩

一、滥觞于易1

(一)三古·太极·图书——易智慧的起源1

1.理论结晶——《周易》1

2.易源诸说8

3.易形成于对天文的探索14

(二)易道广大——易智慧本义及其哲理26

1.象术之学26

2.象术与义理33

3.阴阳观念与系统思想35

(三)源头活水——易智慧向理论思维的递嬗42

1.太极说43

2.天地说44

3.阴阳说47

4.刚柔说48

5.中道说51

6.变通说52

二、百家之学56

(一)道法自然——隐者道家的智慧58

1.庄无老无以溯其源,老无庄无以扬其波58

2.思想渊源及自然主义的特色59

3.形而上之道62

4.生死智慧65

(二)仁者爱人——文士儒家的智慧70

1.释儒70

2.孔孟荀合说及其儒家精神72

3.孔子仁学75

4.孟子仁政学说81

5.孟荀人性善恶辨87

6.荀子对百家争鸣的理论总结94

(三)赖其力者生——武士墨家的智慧97

1.墨突不暇黔,利天下而为之98

2.“赖其力者生”的生产观99

3.自苦利他的人生观101

4.尚贤尚同的社会观103

5.非攻善守的战争观105

6.重视理论,崇尚科学107

7.探求真理,讲究逻辑111

(四)离合之争——辩者名家的智慧115

1.为辩者辩115

2.惠施的“合同异”118

3.公孙龙的“离坚白”121

(五)五行生克——方士阴阳家的智慧124

1.阴阳家概说124

2.“阴阳五行”说产生的历史条件及其理论渊源126

3.“五德终始”理论钩沉127

(六)帝王之具——法术之士法家的智慧131

1.法133

2.术134

3.势136

三、经学一尊138

(一)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漫说两汉经学138

1.经学与子学139

2.经学缘起139

3.经学的演变141

4.今文经与古文经143

5.汉代经学的衰落144

(二)政台神话——谶纬神学的氛围146

(三)繁琐支离——经学的思维方式150

1.权威崇拜151

2.思维公式化152

3.通经致用154

4.崇古尊师154

5.繁琐倾向156

(四)综合百家 穷究无人——两汉经学智慧勾陈157

1.容包百家之学与自我批判精神157

2.切近人生的天道观与现世间的人生理想160

四、玄学风度165

(一)自然与名教——玄学概说165

1.玄学释名166

2.玄学的形成及其发展阶段167

3.人的主题169

(二)悲苦与超越——玄学士人的心态情趣170

1.心路历程170

2.雅俗同体172

3.才性异区173

4.化俗为雅174

(三)纵欲与去欲——玄学士人的人生哲理176

1.无为论177

2.寡欲论179

3.从欲论180

4.乐生论182

5.安命论184

(四)群与己——玄学思潮的内在主题186

1.个体自性186

2.任其自然190

3.玄同彼我192

(五)本末有无——玄学思潮的思维方法197

1.名实相一198

2.辨名析理200

3.显中探幽202

4.有无双遣205

五、佛学润色207

(一)佛法西来——佛教在中国的流传和发展207

1.佛教的输入和流传207

2.中国佛教的盛行210

3.中国佛教宗派简介213

(二)法理真谛——中国佛学智慧总论216

1.人生论216

2.宇宙论220

3.认识论221

(三)般若文殊——中国佛教诸宗智慧223

1.三论宗吉藏的“二谛”说223

2.天台宗智?的“止观”说225

3.唯识宗玄奘的“唯识”说228

4、华严宗法藏的“法界”说230

5、神宗慧能的“顿悟”说233

(四)善男信女——中国佛教的民俗化236

1.有神与无神236

2.入世与出世237

3.修行与修身237

六、理学鼎盛239

(一)理本论与道本论——宋明理学思潮总论239

1.理学思潮产生的历史条件239

2.理学的内涵、范畴和流派243

3.理学思潮发展的主要阶段247

4.宋明理学的价值及其影响251

(二)“支离事业”——程朱理学253

1.二程、朱熹生平简介253

2.“惟理为实”、“理生气”的本体论255

3.“理必有对”、“理一分殊”的方法论259

4.“格物致知”、“知先行后”的认识论263

5.“天人无二”与“革欲复理”的天人关系论267

(三)“易简功夫”——陆王心学270

1.陆九渊、王守仁的生平简介270

2.“心即理”的本体论272

3.“发明本心”与“致良知”的认识论275

4.“知行合一”的知行说279

七、实学终结283

(一)“我辈亦当以先觉觉后觉”——实学思潮总论283

1.实学思潮产生的历史背景283

2.实学思潮的基本精神289

3.实学思潮发展的历史阶段292

4.实学思潮的历史价值294

(二)理想社会的蓝图——黄宗羲的历史哲学观296

1.“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297

2.“天下为主,君为客”299

3.“明乎为君之职分”300

4.“天下之大,非一人所能治,而分治以群工”301

5.“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302

6.“有治法而后有治人”303

7.“取士也宽,用士也严”304

8.“工商皆本”305

9.“国家无养兵之费则国富,队伍无老弱之卒则兵强”306

(三)“质测通几之学”——方以智的自然哲学观309

1.“质测即藏通几”,“通几护质测之穷”310

2.“一切物皆气所为也,空皆气所实也”313

3.“凡运动,皆火之为也”316

4.“必物交格”、“知至而以知还物”318

(四)“后儒以理杀人”——戴震的伦理哲学观322

1.“欲出于性”,“理存于欲”322

2.“体民之情”,“遂民之欲”325

(五)“诚者,实有者也”——王夫之对中国古代智慧的全面总结和最高发展329

1.“太虚一实”、“理依于气”的世界观330

2.“太虚本动”、“气化日新”的辩证发展观334

3.“能必副所”、“行则知之”的唯物主义认识论336

4.“理势合一”、“即民见天”的进化史观338

1998《中国智慧的轨迹》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王思义著 1998 呼和浩特:内蒙古教育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中国的智慧(1988 PDF版)
中国的智慧
1988 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
中国智术中的智慧( PDF版)
中国智术中的智慧
中国说客的智慧(1979 PDF版)
中国说客的智慧
1979
人类智慧的轨迹  科学 技术 哲学(1988 PDF版)
人类智慧的轨迹 科学 技术 哲学
1988
轨迹( PDF版)
轨迹
开明书店
中国名将的智慧( PDF版)
中国名将的智慧
香港:宇宙出版社
心的轨迹( PDF版)
心的轨迹
中国佛门的大智慧(1995 PDF版)
中国佛门的大智慧
1995 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
人类智慧宝库  中国智慧卷(1992 PDF版)
人类智慧宝库 中国智慧卷
1992 北京:改革出版社
中国智术中的智慧(1992 PDF版)
中国智术中的智慧
1992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中国宰相的智慧(1977 PDF版)
中国宰相的智慧
1977 香港:名人出版社
心的轨迹(1989 PDF版)
心的轨迹
1989 大连:大连出版社
中国佛门的大智慧(1995 PDF版)
中国佛门的大智慧
1995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中国佛门的大智慧(1991 PDF版)
中国佛门的大智慧
1991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中国方术的大智慧(1992 PDF版)
中国方术的大智慧
1992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