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箴言》求取 ⇩

《论语》1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1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1

三思而后行1

士不可以不弘毅1

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2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2

乡原,德之贼也2

无伐善,无施劳2

夫子之道,忠恕而已3

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3

不知言,无以知人也3

不患人之不己知3

不患无位,患所以立3

见义不为,无勇也4

见利思义,见危授命4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4

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4

毋意,毋必,毋固,毋我5

以文会友,以友辅仁5

巧言令色,鲜矣仁5

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5

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5

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5

过也,人皆见之6

过犹不及6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6

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6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6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7

吾日三省吾身7

听其言而观其行7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7

言必有中8

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8

君子之道四焉8

君子有九思8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9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9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9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9

君子周而不比9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9

君子敬而无失10

陈力就列,不能者止10

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10

其身正,不令而行10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11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11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11

贫而无谄,富而不骄11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11

学而不思则罔11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12

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12

政者,正也12

食无求饱……可谓好学也已12

举直错诸枉,则民服12

矜而不争,群而不党13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13

益者三乐,损者三乐13

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13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14

欲速则不达14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14

朝闻道,夕死可矣14

惠而不费……威而不猛14

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14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15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15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15

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15

群居终日……难矣哉15

德之不修……是吾忧也16

德不孤,必有邻16

《诗经》17

无竞维人,四方其训之17

不愧于人,不畏于天17

白圭之玷,尚可磨也17

它山之石,可以为错17

夙兴夜寐,洒埽庭内,维民之章18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18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18

我心匪石,不可转也18

知我者,谓我心忧19

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19

柔亦不茹,刚亦不吐19

谓天盖高,不敢不局19

敬天之怒,无敢戏豫19

慎尔优游,勉尔遁思20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20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20

《尚书》21

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21

元首明哉!股肱良哉21

无依势作威,无倚法以削21

无偏无党,王道荡荡21

无稽之言勿听22

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逭22

不役耳目,百度惟贞22

木从绳则正,后从谏则圣22

心之忧危,若蹈虎尾,涉于春冰22

民可近,不可下23

任贤勿贰,去邪勿疑23

夙夜罔或不勤23

汝惟不矜,天下莫与汝争能23

歼厥渠魁,胁从罔治23

作德,心逸日休24

君子所,其无逸24

非知之艰,行之惟艰24

明王立政,不惟其官,惟其人24

知人则哲,能官人24

治乱在庶官24

政贵有恒,辞尚体要25

树德务滋,除恶务本25

临下以简,御众以宽25

皇天无亲,惟德是辅25

怨不在大,亦不在小26

宽而栗……彰厥有常吉哉26

能自得师者王,谓人莫己若者亡26

朝夕纳诲,以辅台德26

蓄疑败谋,怠忽荒政27

慎厥初,惟厥终,终以不困27

满招损,谦受益27

彰善瘅恶,树之风声27

德无常师,主善为师27

《礼记》28

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28

入竟而问禁,入国而问俗28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28

上好是物,下必有甚者矣28

口惠而实不至,怨灾及其身28

不学博依,不能安诗28

不祈多积,多文以为富29

方以类聚,物以群分29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29

可杀而不可辱29

生有益于人,死不害于人29

用人之知去其诈,用人之勇去其怒29

身可危也,而志不可夺也29

言必虑其所终,而行必稽其所敝29

言诺而不与,其怨大于不许30

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30

君子不以辞尽人30

君子不失口于人30

君子不自大其事,不自尚其功30

君子慎始,差若毫厘,缪以千里30

君子寡言而行,以成其信30

枉桡不当,反受其殃31

苛政猛于虎31

国无九年之蓄曰不足31

制国用,量入以为出31

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31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31

修身践言,谓之善行32

信以结之,则民不信32

敖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32

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身32

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32

教学相长32

情欲信,辞欲巧32

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32

善则称人,过则称己,则民不争33

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33

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33

善歌者,使人继其声33

瑕不掩瑜,瑜不掩瑕33

《大学》34

一言偾事,一人定国34

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34

上老老而民兴孝34

见贤而不能举,举而不能先,命也35

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35

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35

有诸己而后求诸人35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35

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也36

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36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36

所恶于上,毋以使下36

诚于中,形于外36

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37

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37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37

德者,本也37

《中庸》39

人一能之,己百之39

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39

为政在人39

正己不求于人,则无怨39

去谗远色,贱货而贵德40

在上位,不陵下40

好学近乎知40

言顾行,行顾言40

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40

君子失诸正鹄,反求诸其身41

“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41

学之弗能,弗措也41

修身则道立41

博学之……笃行之41

温故而知新41

愚而好自用,贱而好自专42

《周易》43

比之自内,不自失也43

无妄之疾,勿药有喜43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43

天地养万物,圣人养贤,以及万民44

丰其屋,天际翔也44

内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长,小人道消也44

文明以健,中正而应,君子正也44

圣人以顺动,则刑罚清而民服44

先王以明罚敕法45

先王以省方,观民设教45

后以施命诰四方45

系小子,失丈夫45

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45

君子以反身修德46

君子以正位凝命46

君子以申命行事46

君子以立不易方46

君子以议狱缓死46

君子以同而异47

君子以自昭明德47

君子以行过乎恭47

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47

君子以远小人,不恶而严47

君子以作事谋始48

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48

君子以非礼弗履48

君子以明庶政,无敢折狱48

君子以明慎用刑,而不留狱48

君子以制数度,议德行49

君子以居贤德,善俗49

君子以厚德载物49

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49

君子以俭德辟难,不可荣以禄49

君子以顺德,积小以高大50

君子以独立不惧,遁世无闷50

君子以施禄及下,居德则忌50

君子以除戎器,戒不虞50

君子以恐惧修省50

君子以振民育德51

君子以致命遂志51

君子以容民畜众51

君子以赦过宥罪51

君子以教思无穷,容保民无疆51

君子以虚受人52

君子以常德行,习教事52

君子以惩忿窒欲52

君子以裒多益寡,称物平施52

君子以慎辨物居方52

君子以遏恶扬善,顺天休命52

君子以懿文德53

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53

君子得舆,民所载也53

明两作离,大人以继明照于四方53

革而当,其悔乃亡53

虽磐桓,志行正也54

说以先民,民忘其劳54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54

涣其群,元吉54

敦艮之吉,以厚终也55

敦复无悔,中以自考也55

寒泉之食,中正也55

蒙以养正,圣功也55

愆期之志,有待而行也55

需,须也56

箕子之贞,明不可息也56

履虎尾,愬愬终吉56

《左传》57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57

三折肱知为良医57

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57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57

为政者不赏私劳,不罚私怨57

圣达节,次守节,下失节57

民之所欲,天必从之58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58

在上位者,洒濯其心……而后可以治人58

私仇不及公58

我以不贪为宝58

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58

君子之言,信而有征59

君无信,臣惧不免59

其所善者,吾则行之59

官人,国之急也59

政如农功59

虽有丝麻,无弃菅蒯60

俭,德之共也60

信不由中,质无益也60

弈者举棋不定,不胜其耦60

恃陋而不备,罪之大者也60

唯有德者能以宽服民,其次莫如猛60

祸福无门,唯人所召61

善为国者,赏不僭而刑不滥61

辩而不德,必加于戮61

孙子62

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62

凡战,三军一人胜62

令素行者,与众相得也62

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63

礼与法,表里也;文与武,左右也63

有形之徒,莫不可名63

杀人安人,杀之可也63

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唯人是保,而利合于主63

攻其无备,出其不意63

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64

兵无成势,无恒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64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64

国虽大,好战必亡64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64

使法在己曰专,与下畏法曰法64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64

惟无虑而易敌者,必擒于人65

赏善始贱,罚恶始贵65

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65

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65

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65

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66

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66

德行者,兵之厚积也66

《老子》67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67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67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67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67

以其终不自大,故能成其大68

功成而弗居68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68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68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68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69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69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69

兵强则灭,木强则折69

希言自然69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70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70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70

治大国者若烹小鲜70

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71

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71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71

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71

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72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72

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72

墨子73

入国而不存其土,则亡国矣73

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73

不胜其任,而处其位,非此位之人也73

今天下之士君子……当兼相爱,交相利73

归国宝,不若献贤而进士74

令,非身不行74

圣人者,事无辞也,物无违也74

先尽民力无用之功……患也74

名不可简而成也,誉不可巧而玄也74

志不彊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74

言无务为多而务为智74

言有三法75

言足以复行者常之75

库无备兵,虽有义而不能征无义75

良弓难张,然可以及高入深75

君子不镜于水,而镜于人75

君子以身戴行者也76

君子自难而易彼,众人自易而难彼76

君必有弗弗之臣76

贤君不爱无功之臣76

尚贤者,政之本也76

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76

所信者不忠,所忠者不信……患也76

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77

学之益也,说在诽者77

政者,口言之,身必行之77

俭节则昌,淫佚则亡77

原浊者,流不清;行不信也,名必秏77

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77

爱人者,人亦从而爱之77

善无主于心者不留,行莫辩于身者不立78

愚之知有以贤于人,而愚岂可谓知矣哉78

商鞅79

三代不同礼而王79

凡用兵,胜有三等79

凡战法必本于政胜79

王者以赏禁,以刑劝79

日治者王,夜治者强,宿治者削80

圣人之为国也,壹赏、壹刑、壹教80

圣人不法古,不修今80

圣人知必然之理,必为之时势80

圣君之治人也,必得其心81

用必出于其劳,赏必加于其功81

民本,法也81

有土者不可以言贫81

有功于前,有败于后,不为损刑81

有高人之行者,必见非于世82

有道之国,治不听君,民不从官82

尧舜之位天下也,非私天下之利也82

言中法,则辨之82

兵起而程敌,政不若者勿与战82

明王之治天下也,缘法而治83

国之所以治者三:一曰法,二曰信,三曰权83

国富而贫治,曰重富,重富者强83

法令者,民之命也,为治之本也83

法者,所以爱民也83

治之于其治则治,治之于其乱则乱84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84

治国者贵民一,民一则朴84

胜而不骄,败而无怨84

得天下者,先自得者也84

常人安于故习,学者溺于所闻84

强者必刚斗其意85

强者必治,治者必强85

疑行无成,疑事无功85

孟子86

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86

人之患,在好为人师86

人不可以无耻86

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86

人恒过,然后能改86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87

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87

万物皆备于我矣87

上有好者,下必有甚者矣87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87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曾益其所不能87

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88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88

太甲悔过,自怨自艾88

匹夫之勇,敌一人者也89

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89

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89

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89

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89

失其民者,失其心也89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90

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90

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90

行而不著焉,习矣而不察焉,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也,众也90

尽其心者,知其性也90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90

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91

言人之不善,当如后患何91

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91

诐辞知其所蔽,淫辞知其所陷,邪词知其所离,遁词知其所穷91

君子之所以教者五91

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91

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92

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92

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92

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92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92

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也93

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93

梓匠轮舆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93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93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93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94

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94

庄子95

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95

人心险于山川,难于知天95

山木自寇,膏火自煎95

小人殉财,君子殉名95

飞鸟之景,未尝动也95

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96

不为轩冕肆志,不为穷约趋俗96

今已为物也,欲复归根,不亦难乎96

以随侯之珠,弹千仞之雀,世必笑之96

古之得道者,穷亦乐,通亦乐。穷通为寒暑风雨之序97

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97

因其所大而大之,则万物莫不大97

吞舟之鱼,砀而失水,则蚁能苦之97

名止于实,义设于适97

好面誉人者,亦好背而毁之97

坚则毁矣,锐则挫矣98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98

其就义若渴者,其去义若热98

物之生也,若骤若驰,无动而不变,无时而不移98

始终相反乎无端,而莫知其所穷98

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98

臭腐复化为神奇,神奇复化为臭腐99

消息盈虚,终则有始99

能胜人之口,不能服人之心99

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99

褚小者不可以怀大,绠短者不可以汲深99

察乎安危、守于祸福,谨于去就,莫之能害也100

螳螂执翳而搏之,见得而忘其形100

屈原101

九折臂而成医兮,吾至今乃知其信然101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101

内厚质正兮,大人所盛101

心不同兮媒劳,恩不甚兮轻绝101

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101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102

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102

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102

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102

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103

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103

怀质抱情,独无匹兮103

汨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103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103

忽驰骛以追逐兮,非余心之所急104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104

举贤才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104

惜诵以致愍兮,发愤以抒情104

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105

善不由外来兮,名不可以虚作105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105

瞻前而顾后兮,相观民之计极105

荀子106

人主之患,不在乎不言用贤,而在乎不诚必用贤106

下贫则上贫,下富则上富106

与人善言,暖于布帛106

川渊枯,则鱼龙去之106

义与利者,人之所两有也106

小人可以为君子,而不肯为君子107

马骇舆,则君子不安舆;庶人骇政,则君子不安位107

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107

无稽之言,不见之行,不闻之谋,君子慎之107

天之生民,非为君也107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107

不知戒,后必有107

不知其子,视其友108

不闻不若闻之……知之不若行之108

不诱于誉,不恐于诽108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108

不教而诛,则刑繁而邪不胜108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108

见其可利也,则必前后虑其可害也109

公生明,偏生闇……夸诞生惑109

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109

水行者表深,使人无陷109

平则虑险,安则虑危109

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109

用国者,得百姓之力者富109

圣可积而致,途之人可以为禹109

刑至而呼天,不亦晚乎110

有乱君,无乱国110

岁不寒,无以知松柏110

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110

多知而无亲,博学而无方,好多而无定者,君子不与110

志忍私然后能公,行忍情性然后能修,知而好问然后能才110

劳苦之事则争先,饶乐之事则能让110

足国之道,节用裕民,而善臧其余110

位尊则必危,任重则必废,擅宠则必辱,可立而待也111

身不善而怨人,不亦反乎111

身贵而愈恭,家富而愈俭,胜敌而愈戒111

言必当理,事必当务111

良农不为水旱不耕……士君子不为贫穷怠乎道111

君子务修其内而让之于外,务积德于身而处之以遵道111

君子言有坛宇,行有防表111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112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112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112

拒谏饰非,愚而上同,国必亡112

非我而当者,吾师也112

明主好要,而暗主好详112

物类之起,必有所始112

朋党比周之誉,君子不听113

持之有故,言之成理113

闻之而不见,虽博必谬113

迷者不问路,溺者不问遂,亡人好独113

流丸止于瓯、臾,流言止于知者113

庸言必信之,庸行必慎之113

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113

道存则国存,道亡则国亡114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114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114

毂已破碎,乃大其辐……其云益乎114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114

操(术)弥约而事弥大,五寸之矩,尽天下之方也114

赠人以言,重于金石珠玉115

辩而无用,多事而寡功,不可以为治纲纪115

《韩非子》116

一手独拍,虽疾无声116

力不敌众116

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116

天下有信数三116

无参验而必之者,愚也116

不听其言也,则无术者不知117

仁义者,忧天下之害117

计者,所以定事也117

以道为常,以法为本117

功当其事,事当其言,则赏117

古今异俗,新故异备117

世异则事异117

术者,因任而授官……课群臣之能力也118

目不明,则不能决黑白之分118

失火而取水于海……远水不救近火也118

外举不避仇118

必恃自直之箭,百世无矢118

圣人之治也,审于法禁118

圣人不期修古119

圣人见微以知萌119

有形之类,大必起于小119

至言忤于耳而倒于心119

安术:一曰赏罚随是非……七曰有信而无诈120

安危在是非,不在强弱120

冰炭不同器而久120

志之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也120

私仇不入公门120

听其言必责其用121

言会众端121

良医之治病也,攻之于腠理121

良药苦于口121

苟慎其道,天下可有121

抱法处势则治121

明于治之数,则国虽小,富122

国有常法,虽危不亡122

国治则民安122

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122

所谓方者,内外相应也,言行相称也122

法与时转则治123

法不阿贵123

法分明,则贤不得夺不肖123

法者,宪令著于官府,刑罚必于民心123

闻古扁鹊之治甚病也,以刀刺骨123

能去私曲就公法者,民安而国治124

悬衡而知平124

惜草茅者耗禾穗124

赏莫如厚而信,使民利之124

智术之士,必远见而明察124

循名实而定是非124

磐石千里,不可谓富125

镜无见疵之罪125

镜执清而无事125

糟糠不饱者不务粱肉125

吕不韦126

凡论人,通则观其所礼126

凡国之亡也,有道者必先去126

天下大乱,无有安国127

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127

天生人也,而使其耳可以闻,不学,其闻不若聋127

天地之大,四时之化,而犹不能以不信成物,又况乎人事128

巨防容蝼,而溧邑杀人128

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129

耳目心智,其所以知识甚缺,其所以闻见甚浅129

至忠逆于耳、倒于心,非贤主其孰能听之129

行也者,行其理也130

利不可两,忠不可兼130

贤主愈大愈惧,愈强愈恐131

非辞无以相期,从辞则乱131

物固莫不有长,莫不有短132

贵富而不知道,适足以为患,不如贫贱132

“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故染不可不慎也133

疾学在于尊师,师尊则言信矣,道论矣133

得言不可以不察,数传而白为黑,黑为白134

欲知平直,则必准绳134

强令之笑不乐,强令之哭不悲134

燕雀争善处于一屋之下135

《管子》136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136

入州里,观习俗,听民之所以化其上,而治乱之国可知也136

与不可,强不能,告不知,谓之劳而无功136

不能兆其端者,灾及之136

见贤能让,则大臣和同136

仓廪实,则知礼节136

行天道,出公理,则远者自亲137

观其交游,则其贤不肖可察也137

观国者观君,观军者观将137

利之所在,虽千仞之山,无所不上137

言是而不能立……若是而能治民者,未之有也137

君之所审者三137

虽有巧目利手,不如拙规矩之正方圆也138

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138

教训成俗,而刑罚省数也138

善用兵者,无沟垒而有耳目138

《战国策》139

不取其污,不听其非,察其为己用139

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139

计者,事之本也139

以书为御者,不尽于马之情139

以乱攻治者亡140

古今不同俗,何古之法140

用众者,使民不得耕作……不可给也140

外料其敌国之强弱140

出号令而行赏罚,有功无功,相事也140

弗知而言,为不智140

圣人不能为时,时至而弗失141

因绌为信,奋患有成,勇者义之141

进贤之难者,贤者用且使己废141

利则行之141

若无岁,何以有民142

苟有利焉,不顾亲戚兄弟,若禽兽耳142

贤圣之君,不以禄私其亲142

国亡者,非无贤人,不能用也142

服者,所以便用也142

枭棋之所以能为者,以散棋佐之也142

治之其未乱,为之其未有143

法令既明,士卒安难乐死143

树德莫如滋143

削株掘根,无与祸邻143

贵以贱为本143

胜而不骄,故能服世143

种树不处者,人必害之143

矜功不立144

理世不必一其道144

莅正,有功者,不得不赏144

欲富国者,务广其地144

赏必加于有功144

循法之功,不足以高世144

强大之祸,常以王人为意也145

辩言伟服,战攻不息145

贾谊(附陆贾、晁错)146

士易得而难求也146

大变之应,大约以权决塞146

上之化下,犹风之靡草也146

凡赏于国者,此不可以均146

习与正人居之,不能无正也146

王者取吏不妄,必使民唱,然后和之147

长于变者不可穷以诈147

未治也知所以治,未乱也知所以乱147

正其行而不苟合于世147

世未尝无圣也,而圣不得圣王则弗起也148

世俗以为自古而传之者为重148

号令不时,命曰伤天148

饥寒切于民之肌肤,欲其无为奸邪盗贼,不可得也148

生之有时而用之无节,则物力必屈148

用兵,临战合刃之急三148

主丑忘身,国丑忘家149

圣人居高处上则以仁义为巢149

圣王在上而民不冻饥者,非能耕而食之149

民之不善也,吏之罪也149

民者,万世之本也,不可欺149

民非足也,而可治之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149

民贫,则奸邪生149

有不能求士之君,而无不可得之士149

尧舜不易日月而兴,桀纣不易星辰而亡150

自古至于今,与民为仇者,有迟有速,而民必胜之150

行而不缘道者,其言必不顾义矣150

杀身以避难则非计也150

多诵而不知其说,所谓劳苦而不为功150

安边境,立功名,在于良将150

安者非一日而安也150

当夫轻始而傲微,则其流必至于大乱也151

并兼者高诈力,安危者贵顺权151

杖圣者帝,杖贤者王151

求进方正,废退奸邪151

[怀异]虑者不可以立计151

忧民之忧者,民必忧其忧151

言行抱一谓之贞,反贞为伪151

灾与福也,非粹在天也152

君子广思而博听,进退循法152

君子之贵也,与民以福,故士民贵之152

君子为国,观之上古,验之当世,参之人事152

君子握道而治,[据]德而行152

君国子民者,反求之己153

取之有时,用之有节,则物蕃多153

事不生于法度……可[小]玩而不可大用也153

抱火措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偷安者也153

明者之感奸由也早153

明鉴所以照形也,往古所以知今也153

忠进谗退,直立邪亡153

国以民为安危154

知足以为源泉,行足以为表仪154

制事者因其则154

诛伐顺理而当辜,杀三军而无咎154

建大功于天下者,必先修于闺门之内154

相时而立仪154

待士而以敬,则士必居矣155

闻善而行之如争155

爱出者爱反,福往者福来155

辅翼贤正,则身必安也155

深知祸福谓之知155

谋事不并仁义者后必败155

谗夫似贤……世无贤智之君,孰能别其形156

智者慎言慎行,以为身福156

尊于位而无德者黜156

善为天下者,因祸而为福156

善为政者,士实于朝野156

善言古者合之于今156

缘法循理谓之轨,反轨为易156

蓄积者,天下之大命也157

简士苦民者是谓愚157

腹饥不得食……君安能以有其民哉157

墙薄咫亟坏157

疑罪从去,仁也157

察于财而昏于道者,众之所谋也157

德盛者威广,力盛者骄众157

器械不利,以其卒与敌也157

董仲舒159

小材虽累日,不离于小官159

不知来,视诸往159

不素养士而欲求贤,譬犹不琢玉而求文采也159

仁之法在爱人,不在爱我159

仁而不智,则爱而不别也160

气之清者为精,人之清者为贤160

玉至清不蔽其恶,内有瑕秽,必见于外160

目不能二视,耳不能二听160

有功者赏,有罪者罚160

存不忘亡,安不忘危161

当更张而不更张,虽有良工不能善调也161

任贤臣者,国家之兴也161

我不自正,虽能正人,弗予为义161

事无大小,物无难易,反天之道,无成者161

治身者务执虚静以致精,治国者务以卑谦以致贤能162

虽有巧手,弗修规矩,不能正方圆162

是福之本生于忧,而祸起于喜也162

教,政之本也162

常玉不琢,不成文章162

患,人之中不一者也163

矫者不过其正,弗能直163

得志,有喜,不可不戒163

赏罚用于实,不用于名163

善无小而不举,恶无小而不去,以纯其美163

《淮南子》164

一人聪明而不足以遍照海内164

入其国者从其俗164

三寸之管无当,天下弗能满164

凡人之举事164

水虽平,必有波164

见一落叶而知岁之将暮165

以天下之大,托于一人之才165

巧者善度165

目察秋毫之末165

圣人不贵尺之璧165

有大略者不可责以捷巧165

行一棋不足以见智166

行合趋同,千里相从166

舟覆乃见善游166

多欲亏义166

或誉人而适足以败之166

沮舍之下不可以坐166

选举足以得贤士之心166

举事以为人者,众助之167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167

患生于多欲167

得万人之兵,不如闻一言之当167

欲致鱼者先通水167

祸与福同门168

琬琰之玉在洿泥之中168

貂裘而杂,不如狐裘而粹168

善用兵者,见敌之虚168

道犹金石,一调不更168

鉴明者,尘垢弗能薶168

愚者有备,与知者同功169

德均则众者胜寡169

司马迁170

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170

人视水见形,视民知治不170

三年不蜚,蜚将冲天170

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掖171

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庶事康哉171

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171

见微而知清浊171

以权利合者,权利尽而交疏171

有高世之名,必有遗俗之累172

尧虽贤,兴事业不成,得禹而九州宁172

安危在出令,存亡在所任172

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172

防民之口,甚于防水172

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173

君子以义死难,视死如归173

规小节者不能成荣名,恶小耻者不能立大功173

非兵不强,非德不昌173

忠言逆耳利于行,毒药苦口利于病174

国之将兴,必有祯祥,君子用而小人退174

知死必勇,非死者难,处死者难174

所言公,公言之174

法正则民悫,罪当则民从175

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正和175

治定功成,礼乐乃兴175

政不简不易,民不有近175

信饬百官,众功皆兴175

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175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176

虑不先定,不可以应卒176

浴不必江海,要之去垢176

家贫则思良妻,国乱则思良相176

教笞不可废于家,刑罚不可捐于国176

得人者兴,失人者崩177

欲而不知足,失其所以欲177

欲富国者务广其地177

庸主赏所爱而罚所恶177

智者不倍时而弃利178

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言178

貌言华也,至言实也178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178

刘向179

人皆知以食愈饥,莫知以学愈愚179

义士非礼不动179

亡羊而固牢,未为迟179

天生人而使其耳可以闻,不学,其闻则不若聋179

不困在于早虑179

不戚戚于贫贱,不忻忻于富贵180

仁不轻绝,知不轻怨180

以人之长补其短180

节欲而听谏180

世之长短,以德为效180

存亡祸福,其要在身180

好战穷兵,未有不亡者也180

财不如义高,势不如德尊181

君子不羞学,不羞问181

其知弥精,其取弥精181

明主任计不任怒181

明者起福于无形181

忠信者,士之行也181

和气致祥,乖气致异181

居上位而不恤其下,骄也181

政有三而已182

修身洁行,不为苛得182

信之于人,重矣182

信者人之干也182

独视不如与众视之明也182

怒则思理,危不忘义182

损人而益己,身之不祥也183

常思困隘之时,必不骄矣183

减吏省员,使无扰民也183

骐骥虽疾,不遇伯乐,不致千里183

善为国者,爱民如父母之爱子,兄之爱弟183

福生于隐约183

扬雄184

人之所好而不足者,善也184

人心其神矣乎!操则存184

人必其自爱也184

上士之耳训乎德184

上交不谄,下交不骄,则可以有为矣185

以习非之胜是也185

鸟兽触其情者也185

圣人之辞,可为也185

圣人乐陶成天下之化185

圣人重其道而轻其禄186

有人则作、无人则辍之谓伪186

有刀者礲诸,有玉者错诸186

多闻见而识乎正道者,至识也186

多闻则守之以约187

如贤人谋之美也,诎人而从道187

辰乎辰!曷来之迟,去之速也187

拟水于川,水得其驯187

我知为之,不我知亦为之187

作者贵其有循而体自然也188

言,心声也;书,心画也188

君子之言,幽必有验乎明188

君子好人之好而忘己之好188

君子事之为尚188

君子贵迁善189

君子修德以俟时189

取四重,去四轻,则可谓之人189

实无华则野,华无实则贾189

学以治之,思以精之190

学者,所以求为君子也190

学者,所以修性也190

珍其货而后市,修其身而后交190

修身以为弓,矫思以为矢,立义以为的190

离乎情者必著乎伪191

聆听前世,清视在下191

道有因有循有革有化191

謣言败俗,謣好败则192

貌动、口言、目视、耳听、心思,有法则成192

桓谭193

天下皆知取之为取,而莫知与之为取193

不翦之屋,不如阿房之宫193

圣王治国,崇礼让,显仁义193

先除民害,而足其衣食193

多得善物,不如少得能知物194

设法禁者,非能禁塞天下之奸194

防备之善者,则唯量贤智大才194

观先王之所记述,咸以仁义正道为本194

材能德行,国之针药也195

言行在于美善,不在于众多195

言是而计当……为知大体矣195

灾异变怪者,天下所常有195

善政者,视俗而施教196

王充197

人无祖圣贤197

力胜贫,慎胜祸197

久居单处,性必变易197

天地之性人为贵,贵其识知也197

丰草多落英,茂林多枯枝197

仓卒吐言,安能皆是197

文人之休,国之符也198

圣人好学,且死不休198

论贵是而不务华,事尚然而不高合198

两刃相割,利钝乃知198

身与草木俱朽,声与日月并彰198

玩扬子云之篇,乐于居千石之官198

事莫明于有效,论莫定于有证199

贤才之臣,入楚楚重,出齐齐轻,为赵赵完,畔魏魏伤199

知为力199

知古不知今,谓之陆沈199

贫无一亩庇身,志佚于王公199

治不谋功,要所用者是200

学校勉其前,法禁防其后,使丹朱之志亦将可勉200

诚有传圣业之知,伐孔子之说,何逆于理200

屋漏在上,知者在下200

称圣泰隆,使圣卓而无迹200

衰世好信鬼,愚人好求福201

凿不休则沟深,斧不止则薪多201

德不可独任以治国,力不可直任以御敌201

《汉书》202

一死一生乃知交情202

山薮藏疾,川泽纳汙,瑾瑜匿恶,国君含垢202

马不伏厉,不可以趋道202

不习为吏,视已成事202

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不修廉偶以徼当世名202

日中必?,操刀必割203

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203

为可为于可为之时,则从;为不可为于不可为之时,则凶203

功者难成而易败,时者难值而易失203

古人以宴安为鸩毒,亡德而富贵,谓之不幸203

务正学以言,无曲学以阿世204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204

有白头如新,倾盖如故204

行发于近,必见于远204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204

论大功者不录小过,举大美者不疵细瑕204

羽翮不修,则不可以致千里205

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205

听言之道,必以其事观之,则言者莫敢妄言205

规事建议,不图万事之固,而媮恃一时之事者,未必可以经远也205

贤而多财,则损其志205

治性之道,必审己之所有余而强其所不足205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206

前车覆,后车诫206

偏听生奸,独任成乱206

欲人勿闻,莫若无言206

猛虎之猶與,不如蠭蠆之致蠚206

善言天者必有征于人,善言古者必有验于今207

聪者听于无声,明者见于未形207

磨砻底厉,不见其损,有时而尽207

王符208

大人不华,君子务实208

上圣犹待学问,而况于凡人乎208

凡欲显勋绩扬光烈者,莫良于学矣208

无功庸于民而求盈者,未尝不立颠也208

无德而贿丰,祸之胎也208

天地之所贵者,人也209

天道曰施,地道曰化,人道曰为209

不疑之事,圣人不谋209

仁者恕己以及人209

世有非常之人,然后定非常之事209

生于当世,贵能成大功210

有号者必称于典210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210

守志于一庐之内,而义溢于九州之外210

守志笃固210

论士必定于志行211

身之病待医而愈,国之乱待贤而治211

君子之性,未必尽照211

苟有大美可尚于世,则虽细行小瑕曷足以为累乎211

苟得其人,不患贫贱211

苟善所在,不讥贫贱212

贤人智士之于子孙也,厉之以志212

贤愚在心,不在贵贱212

明于祸福之实者,不可以虚论惑也212

明智之所求者,学问也213

忠正之言,非徒誉人而已矣213

国之所以为国者,以有民也213

国以民为基,贵以贱为本213

物有所宜,不废其材,况于人乎213

物有盛衰,时有推移,事有激会,人有变化213

知己曰明,自胜曰强214

治国之道,劝之使谏,宣之使言,然后君明察而治情通矣214

虽有至圣,不生而知214

剑不试则利钝暗214

养寿之士,先病服药;养世之君,先乱任贤214

夏后之璜,楚和之璧,虽有玉璞卞和之资,不琢不错,不离砾石215

积上不止,必致嵩山之高215

搏闻多识,疑则思问215

善人之忧我也,故先劳人215

富贵未必可重,贫贱未必可轻216

道成于学而藏于书216

愿鉴于道,勿鉴于水216

崔寔217

马不素养,难以追远217

为国之法,有似理身,平则致养,疾则攻焉217

圣人能与世推移,而俗士苦不知变217

自非上德,严之则理,宽之则乱218

匪于水鉴,唯人是察218

仲长统219

同于我者,何必可爱219

作有利于时,制有便于物者,可为也219

君子用法制而至于化,小人用法制而至于乱219

物有不求,未有无物之岁也219

使为政者,不当与之婚姻220

疏濯胸臆,澡雪精神,使之芳香皓洁,白不可污也220

薄吏禄以丰军用,缘于秦征诸侯,续以四夷……此之由也220

曹操(附曹丕、曹植)221

人生处一世,去若朝露晞;大匠无弃材,船车用不均221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221

尸位素餐,难以成名221

少壮真当努力,年一过往,何可攀援221

文以气为主,气以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222

文章,经国之大业222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222

有行之士未必能进取,进取之士未必能有行也222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222

明扬仄陋,唯才是举222

明君不官无功之臣223

“家有弊帚,享之千金。”斯不自见之患也223

诸葛亮224

为政,以安民为本224

吾心如秤,不能为人作轻重224

非澹泊无以明志224

治世以大德,不以小惠224

治国之道,务在举贤225

学须静也,才须学也225

亲贤臣,远小人225

统武行师,以大信为本225

谘诹善道,察纳雅言225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225

鞠躬尽力,死而后已226

有制之兵,无能之将,不可以败226

柱以直木为坚,辅以直士为贤226

郭象227

天不能无昼夜,我安能无死生而恶之哉227

不恃其成而处物先227

以不治治之,乃善治也227

有心则累其自然227

众人而遗利则和,若利害存怀,则其和焚也227

至足者忘名誉,忘名誉乃广耳228

休乎恬惔寂漠,息乎虚无无为,则虽历乎阻险之变,常平夷而无难228

因其性而任之则治,反其性而凌之则乱228

若夫轻身以赴利,弃我而殉物,则身且不能安228

若以知足为富,将何争乎228

事明师而鄙吝之心犹未去,乃真过也228

宠辱不足以惊其神228

所谓无为之业,非拱默而已229

所谓知足则无所不足也229

所要愈重,则其心愈矜也229

故当世接物,逆顺之际,不可不慎也229

故圣人常游外以宏内229

恃功名以为已成者,未之尝全229

宽以容物,物必归焉230

患生于誉,誉生于有建230

患害生于役知以奔竞230

患难生于有为,有为亦生于患难230

悲生于累,累绝则悲去230

葛洪231

人能淡默恬愉,不染不移231

凡养生者,欲令多闻而体要231

不以外物汨其至精,不以利害污其纯粹232

内宝养生之道,外则和光于世232

为政者不尚文辨,修道者不崇辞说232

同乎己者,未必可用232

众力并,则万钧不足举也232

役其所长,则事无废功233

君人者,必修诸己以先四海233

招贤用才者,人主之要务也233

所以贵德者,以其闻毁而不惨233

治身养性,务谨其细233

虽欲博涉,然宜详择其善者而后留意234

道者,其为也,善自修以成务234

《后汉书》235

人不可不自勉235

人苦不知足,既平陇,复望蜀235

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235

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235

千里之差,兴自毫端236

凡言成事者,以功著易显;谋几初者,以理隐难昭236

凡举事无为亲厚者所痛,而为见仇者所快236

无谓我贵,天将尔摧;……履道者固,使势者危236

专胜者未必克,挟疑者未必败237

不入虎穴,不得虎子237

王政修则宾服,德教失则寇乱237

内省不疚,何恤人言238

仁义岂有常所,蹈之则君子,背之则小人238

勿谓时险,不正其身。勿谓无人,莫知己真238

风霜以别草木之性,危乱而见贞良之节239

为权首,鲜或不及239

水清无大鱼,察政不得下和239

功全则誉显,业谢则衅生239

正直本于忠诚则不诡,本于谏争则绞切240

出处君子之大致也,平运则弘道以求志,陵夷则濡迹以匡时240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240

让,身之文,德之昭也241

《礼》有五谏,讽为上241

立德者以幽陋好遗,显登者以贵涂易引241

圣人不以独见为明,而以万物为心241

民所怨者,天所去也;民所思者,天所与也242

刑罪,人情之所甚恶;贵宠,人情之所甚欲242

吉凶之效,存乎识善;成败之机,在于察言242

有功不赏,为善失其望;奸回不诘,为恶肆其凶242

有志者事竟成也243

有其有者安,贪人有者残243

有德之君以所乐乐人,无德之君以所乐乐身243

至音不合众听,故伯牙绝弦;至宝不同众好,故卞和泣血243

兴化致教,必由进善;康国宁人,莫大理恶244

求贤之道,未必一涂,或以德显,或以言扬244

利不在身,以之谋事则智;虑不私己,以之断义必厉244

每一发兵,头须为白244

我有三不惑:酒、色、财也245

君子立言,非苟显其理,将以启天下之方悟者245

苟进之悦,易以情纳;持正之忤,难以理求245

苟政之所畅,则道义存焉245

明者独见,不惑于朱紫;听者独闻,不谬于清浊246

国之将兴,至言数闻,内知己政,外见民情246

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246

治水不自其源,末流弥增其广246

厚性宽中近于仁,犯而不校邻于恕246

威柄不以放下,利器不可假人247

威辟既用,而苟免之行兴;仁信道孚,故感被之情著247

峣峣者易缺,皎皎者易污247

诵而不行,知而不言,不可以开口为人师248

称仁人者,其道弘矣!立言践行,岂徒徇名而已哉248

爱升,则天下不足容其高;欢坠,故九服无所逃其命248

疾风知劲草248

得由和兴,失由同起249

逸政多忠臣,劳政多乱人249

渭以泾浊,玉以砾贞。物性既区,嗜恶从形249

富贵之家,禄位重叠,犹再实之木,其根必伤250

澄其源者流清,混其本者末浊250

器博者无近功,道长者其功远,盖志士仁人所为根心者也250

陶弘景251

人无愚智,同尽百年,所贵身名,遗芳寄世251

比类经正251

吾见朱门广厦,虽识其华乐,而无欲往之心251

我自不能为仲尼251

所谓观海难为水251

按今药性252

假令为仙者252

《太平经》253

人安得生为君子哉253

人或生而不知学问,遂成愚人253

人学为之,则其心意常悦253

上君以道服人,大得天心,其治若神253

凡事者,得而不能专行,亦无益也254

凡学者,乃须得明师254

不学之时,若夜视漆254

书不必孔丘之言254

古者大圣大贤将任人,必先试其所长254

古者大圣贤共治事,但旦夕专以民为大急254

古者圣贤帝王,见微知著255

古者圣贤帝王,未尝贫于财货也255

古者圣贤帝王,悉积聚善言善事255

立事不失道德,犹调弦不失宫商255

圣人力思,君子力学,昼夜不息也255

圣人治,常思太平255

师者,智之所出256

众贤聚致治平256

好用刑罚者,其国常乱危而毁也256

君子之道……在乎所用256

学贵经远,义重疏通256

独信一人言而行之,则危亡矣257

能言不能行,国之师也257

愚不学,安能贤乎257

陶潜258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258

士为知己,望义如归258

丈夫志四海,我愿不知老258

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258

古人惜寸阴,念此使人惧258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258

贞脆由人,祸福无门259

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259

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259

进德修业,将以及时259

良才不隐世,江湖多贱贫259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259

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260

荣华诚足贵,亦复可怜伤260

得知千载上,正赖古人书260

朝与仁义生,夕死复何求260

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260

拓跋宏261

人言恶者未必是恶,言善者不必是善261

人君苟能均诚,胡越之人亦可亲如兄弟261

人君患不能纳群下之谏,为臣患不能尽忠于主261

天地之道,一盈一虚,岂有常泰261

今古时殊,礼或隆杀262

今知书者甚众,岂皆圣人!顾学与不学耳262

未能操刀而使割锦,非伤锦之尤,实授刀之责262

丘坟六籍,何事非娱262

务农重谷,王政所先263

有无通则民财不匮,劳逸均则人乐其业263

成功之事,非委贤莫可263

君臣体合,则功业可兴263

治因政宽,弊由网密263

官必用才264

居法树平肃之规,处谏著必犯之节264

临戎不语内事264

信诚则应远,行笃则感深264

帝业至重,非广询无以致治264

祚之修短,在德不在征264

悬爵于朝,而有功者必縻其赏265

《文心雕龙》266

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266

气以实志,志以定言,吐纳英华,莫非情性266

文以辨洁为能,不以繁缛为巧266

文场笔苑,有术有门266

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266

乐体在声,瞽师务调其器267

立德何隐,含道必授267

名理有常,体必资于故实267

论之为体……万事之权衡也267

志足而言文,情信而辞巧,乃含章之玉牒,秉文之金科矣267

言以文远,诚哉斯验268

其取事也必核以辨,其摛文也必简而深268

诗人比兴,触物圆览268

神思方运,万涂竞萌,规矩虚位,刻镂无形268

绝笔断章,譬乘舟之振楫268

圆者规体,其势也自转269

颂惟典雅,辞必清铄269

深文隐蔚,余味曲包269

精理为文,秀气成采269

箴者,所以攻疾防患,喻针石也269

句有可削,足见其疏270

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270

《颜氏家训》271

人生难得,无虚过也271

士君子之处世,贵能有益于物耳271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271

凡一言一行,取于人者,皆显称之272

文章当以理致为心肾272

古之学者为己,以补不足也272

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272

光阴可惜,譬诸逝水272

名之与实,犹形之与影也273

观天下书未遍,不得妄下雌黄273

君子处世,克能克己复礼,济时益物273

所以读书学问,本欲开心明目,利于行耳273

治家者欲一家之庆,治国者欲一国之良273

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秋登其实274

居承平之世,不知有丧乱之祸274

修善立名者,亦犹筑室树果274

博学求之,无不利于事也274

李世民、魏征275

人虽禀定性,必须博学以成其道275

凡事皆须务本275

天授人与,乃不为难275

不学,则不明古道,而能政致太平者,未之有也276

为人君者,在乎善善恶恶,近君子而远小人276

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用非其人,必难致理276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276

用得正人,为善者皆劝276

自古有道之主,以百姓心为心277

自知者明,信为难矣277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277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277

君子小人本无常,行善事则为君子,行恶事则为小人278

君子扬人之善,小人讦人之恶278

君臣相遇,自古为难278

君能尽礼,臣得竭忠,必在于内外无私,上下相信278

林深则鸟栖,水广则鱼游,仁义积则物自归之278

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278

明主思短而益善,暗主护短而就愚279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279

所以明者,兼听也279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279

祸福无门,惟人所召279

祸福相倚,吉凶同域,惟人所召,安可不思279

善不积,不足以成名279

陆贽281

人者邦之本也,财者人之心也281

人事治而天降乱,未之有也281

上下猜贰,何能久安281

广求才之路,使贤者各以汇征281

从善纳谏靡不固,远贤耻过靡不危282

心不虚则物或见阻,意不诚则人皆可疑282

处危则思安之情切,遭乱则求理之志深282

立国之本,在乎得众282

动之以言者,其感不深282

臣之献言以助理也,君之求谏以弼违也283

任人不可以无择,所贵乎已择则不疑283

行罚先贵近而后卑远,则令不犯283

舟即君道,水即人情283

守公器者,不徇于私情283

求才贵广,考课贵精284

呐呐寡言者未必愚,喋喋利口者未必智284

弃瑕录用者,霸王之道284

况王者赖人之诚以自固,而可不诚于人乎284

君子以爱才为心,小人以伤善为利284

其纳谏也:以补过为心,以求过为急285

若不以实事验之,则真伪莫得而辨285

明者广纳以成德,暗者独用而败身285

知过非难,改过为难285

法贵必行,慎在深刻285

治或生乱者,恃治而不修也286

居福而虑祸,则其福可保286

理乱之本,系于人心286

唯信与诚,有补无失286

惟以改过为能,不以无过为贵287

智者改过而迁善,愚者耻过而遂非……?287

爵赏刑罚,国之大纲287

刘知几288

人寓形天地,其生也,若蜉蝣之?在世288

大道为公,以能而授288

不凭章句,直取胸怀288

五常异禀,百行殊轨289

为于可为之时则从289

古来贤雋立言垂后289

他善必称,己恶不讳289

刍荛之言,明王必择289

邪曲者,人之所贱而小人之道也290

凫胫虽短,续之则悲290

壮士殉名,壮夫重气290

时无远近,事无巨细,必籍多闻,以成博识290

作者恶道听途说之违理291

君子以博闻多识为工291

直笔者,不掩恶不虚美291

苟爱而知其丑,憎而知其善291

苟能识事详审,措辞精密291

择善而行,何有远近292

贤者处世,夷险若一292

非言之难而行之难也292

明月之珠,不能无瑕292

珍裘以众腋成温292

既不知善之为善,则亦不知恶之为恶293

恶可以诫世,善可以示后293

谈何容易293

能以彼所长而攻此所短293

推命而论兴灭293

假有学穷千载,书总五车294

霜雪交下,始是贞松之操294

韩愈295

人之能为人,由腹有诗书295

人不可遍为295

人生处万类,知识最为贤295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295

人患不知其过295

士之特立独行,适于义而已296

士穷乃见节义296

己果能之,人曰不能,勿信也296

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296

内不足者,急于人知296

仁者耻贪冒296

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297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297

左右前后皆正人也,欲其身之不正,乌可得邪297

业患不能精297

业精于勤荒于嬉297

用功深者其收名也远298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298

行也无邪,言也无颇298

观貌之是非,不若论其心与其行事之可否为不失也298

告我以吾过者,吾之师也298

弟子不必不如师298

君子不为小人之恟恟而易其行299

贤不肖存乎己299

金璧虽重宝,费用难贮储299

沿河而下,苟不止,虽有迟疾,必至于海299

读书患不多300

富贵由身致300

嫉恶如仇雠300

李白301

人非尧舜,谁能尽善301

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301

日计之无近功,岁计之有大利301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301

为草当作兰,为木当作松301

君失臣兮龙为鱼,权归臣兮鼠变虎302

青蝇易相点,《白雪》难同调302

苟无济代心,独善亦何益302

怯卒非战士302

受屈不改心,然后知君子302

泽被鱼鸟悦,令行草木春302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302

剖心非痛,亡殷为痛302

理有疑误而成过,事有形似而类真303

清光洞毫发,皎洁照群情303

凿井当及泉,张帆当济川303

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303

德之休明,不在位之高下303

杜甫304

丈夫誓许国,愤慨复何有304

上贵见肝胆,下贵不相疑304

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304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304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305

古人日已远,青史字不泯305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305

邦以民为本,鱼饥费香饵305

老骥思千里,饥鹰待一呼305

杀人亦有限,立国自有疆305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305

男儿生世间,及壮当封侯306

君看磊落士,不肯易其身306

始知五岳外,别有他山尊306

莫取金汤固,长令宇宙新306

烈士恶苟得,俊杰思自致306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306

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306

白居易307

一人不善,众人恶之,故赦之可也307

一夫不田,天下有受其馁者307

人无常心,习以成性307

三皇之为君也,无常心,以天下心为心307

千里始足下,高山起微尘307

天下虽兴,好战必亡308

从谏兴,从佞亡308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308

可使寸寸折,不能绕指柔308

用贤则理,用愚则乱308

邦之兴,由得人也308

考广狭以分寸,定刓方以规模,则物不能以长短隐,材不能以曲直诬308

百姓多寒无可救,一身独暖亦何情308

任小能于大事者,犹狸搏虎而刀伐木也308

自谓理且安者,则自骄自满,虽安必危309

君之作为,为教兴废之本309

君好则臣为,上行则下效309

君明则将贤,将贤则兵胜309

苟有举一贤者,必从而索之309

昏明不并兴,邪正不两废,盖贤者进,则愚者退矣309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309

药良气味苦,琴淡音声稀310

闻毁勿戚戚,闻誉勿欣欣310

柳宗元311

上将效于国用311

天下之道,理安,斯得人者也311

不师如之何,吾何以成311

不勉己而欲勉人,难矣哉311

气烦则虑乱311

以国害为私仇311

功者自功,祸者自祸312

务先穷昔人书312

生植与灾荒,皆天也312

守节贞固,患难不能迁其心312

安上必在于荐贤312

志适不期贵,道存岂偷生312

足其家,不以非道313

言而无实,罪也313

言而不为华313

君子之出,以行道也313

君子之道,处焉则外愚而内益智313

君子学以植其志313

直道之行,四方向德314

事至而后求,曷若未至而先备314

贤者不得志于今,必取贵于后314

受命不于天于其人314

周乎志者,穷踬不能变其操314

变祸为福,易曲为直,宁关天命,在我人力315

居其位思直其道315

持清静以临人315

皆知敌之仇,而不知为益之尤315

俭则人用足而不淫315

造膝尽规谏之志316

敏以求之,明之谓也316

偏知而谓之智,不智者也316

赏务速而后有劝316

德及故信孚316

欧阳修317

巧辩纵横而可喜317

玉不琢,不成器317

古来有盛必有衰317

岁月坐易失,山川行知遥317

汝方矜所得,谓世尽盲昏317

君子之修身也,内正其心,外正其容而已318

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318

法施于人,虽小必慎318

富贵易安而患于难守318

司马光319

仁者,非妪煦姑息之谓也319

有贤不能知,与无贤同319

有意、有必、有固,则有我319

百仞之木,生本秋毫319

自古五帝三王,未有不由学以成其圣德者320

安国家,利百姓,仁之实也320

何为而正?致诚则正320

言而无益,不若勿言320

武者,非强亢暴戾之谓也320

明者,非烦苛伺察之谓也320

治心以正,保躬以静321

学者,所以求治心也321

树木,树之一年而伐之,足以给薪苏而已321

是不是,理也321

监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322

宽而疾恶,严而原情,政之善者也322

道,如山也愈升而愈高322

鞠躬便辟,不足为恭322

周敦颐323

人之生,不幸不闻过323

天下拙,刑政徹323

公于己者公于人,未有不公于己而能公于人也323

文辞,艺也;道德,实也323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323

乐声淡而听心平,乐辞善则歌者慕323

圣人之道,至公而已矣324

圣人立教,俾人自易其恶,自至其中324

圣希天,贤希圣,士希贤324

诚、神、几,曰圣人324

动而正曰道,用而和曰德324

有善一,不善二,则学其一而劝其二324

君子以道充为贵,身安为富325

君子修之吉,小人悖之凶325

君子乾乾不息于诚325

君子慎动325

明不至则疑生325

治天下有本,身之谓也326

实胜,善也;名胜,耻也326

诚者圣人之本326

思者圣功之本,而吉凶之几也326

菊,花之隐逸者也326

常人有一闻知,恐人不速知其有也,急人知而名也,薄亦甚矣326

喜闻过,令名无穷焉327

道义者,身有之,则贵且尊327

先觉觉后觉,暗者求于明327

铢视轩冕,尘视金玉327

张载328

人言必善听乃能取益328

人欲无厌而外物有限,唯道义则无爵而贵328

小人利己,利于不治328

凡人为上则易,为下则难328

天资美不足为功329

不愧屋漏为无忝329

仁者,人也329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道329

为政不以德,人不附且劳329

为政必身倡之330

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尽道330

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330

民吾同胞,物吾与也330

有不知则有知,无不知则无知330

有所不为而后可以有为330

当生则生,当死则死331

纤恶必除,善斯成性矣331

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无成331

困辱非忧,取困辱为忧331

言有教,动有法331

责己者当知天下国家无皆非之理331

贫贱忧戚,庸玉女于成也332

学者大不宜志小气轻332

学者四失332

学贵心悟,守旧无功332

洪钟未尝有声,由扣乃有声332

欲事立,须是心立333

尊高年,所以长其长333

王安石334

人介乎天地之间,则固不能无过334

工人之为业也,必先淬砺其器用334

士固有离世异俗334

与其以赂迁,吾宁困以终身也335

天下之患,不患材之不众335

无朋友,则不闻其过335

不为小廉曲谨以投众人之耳目335

不能见太山于咫尺之内者335

见危授命,士之美行336

文者,务为有补于世而已矣336

圣人之术,修其身336

有其患而图之无其具336

夷以近,则游者众336

其问之不切,则其听之不专337

任重者,其忧不可以不深337

合天下之众者财337

破崖破岩之水,原自涓涓337

材之用,国之栋梁也337

苟不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则不教也338

苟不能精察之338

国以任贤使能而兴338

所以理财,理财乃所谓义也338

所谓察之者,试之以事是也339

学不期言也,正其行而已339

峣峣者易缺339

虽有知人之明,而无安民之惠心,未可与为治也339

夏之法至商而更之339

致用于天下者,莫善乎治不忘乱340

惩已事,忧来者,不以一身之穷而遗天下之忧340

程颢、程颐341

人之学不进,只是不勇341

人皆可以至圣人341

人思如涌泉,浚之愈新341

士之于学,犹农夫之耕342

士之于学,不可一日忘废342

大凡学问,闻之知之,皆不为得342

大纲不正,万目即紊342

无好学之志,则虽圣人复出,亦无益矣342

天下之事,岂一人所能独任342

天下之治,由得贤也343

天地生一世人,自足了一世事343

不思故有惑343

为政之道,以顺民心为本343

白驹当食以美物343

外面事不患不知344

圣人无弃物344

圣贤之处世,在人理之常,莫不大同344

民可明也,不可愚也344

百工治器,必贵于有用345

任贤勿贰345

自夸者近刑345

行失即恶,亦改之而已345

行事在审己,不必恤浮议345

多权者害诚346

进学不诚则学杂346

言而不行,自欺孰甚焉346

君子之和,和于义346

君子之学必日新346

君子之学,在于意必固我既亡之后347

君子不欲才过德347

君子怀负才业,志在乎兼善天下347

君子……所言必有物347

责上责下而中自恕己,岂可任职分348

若有大志者,不以管见为得也348

择才而用348

贤不肖之在人348

明者见于未形348

知之必好之349

知之深,则行之必至349

知过而能改349

所见所期,不可不远且大349

治天下以正风俗,得贤才为本349

治天下者必先立其志350

治则有为治之因350

治道之要有三,曰立志、责任、求贤350

学不贵博,贵于正而已矣350

学不博则不能守约350

学进则识进351

学者当务实351

学者言入乎耳,必须著乎心,见乎行事351

学者要先会疑351

学者须要自信351

学要在自得351

学莫贵于知言352

学欲速不得,然亦不可怠352

赴汤火,蹈白刃,武夫之勇可能也352

待人有道,不疑而已352

骄吝最是不善之总名352

耻不知而不问,终乎不知而已353

移风易俗,非一朝一夕所能成353

欲当大任,须是笃实353

欲利己者必损人353

善不积不足以成名353

善言治天下者,不患法度之不立,而患人才之不成353

富贵不淫贫贱乐354

富贵骄人,固不善354

罪己责躬不可无,然亦不当长留在心胸为悔354

满则不受,虚则来物354

苏洵355

凡兵上义,不义,虽利勿动355

天下之变常伏于安355

专于其所及而及之,则其及必精355

不有所弃,不可以得天下之势355

见小利不动,见小患不避356

为将之道,当先治其心356

古之取士,取于盗贼,取于夷狄356

乐道人之善而不为谄356

先王之选才也356

利在则义存,利亡则义丧357

词卑者进也357

君子之处于世,不求有功357

君子之相从本非以求利357

君子耻食其食而无其功358

知无不言,言无不尽358

除患于未萌358

能静而自观者可以用人矣358

患生于责人太详358

骐骥者,其志常在千里也358

苏轼359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359

凡人为善,不自誉而人誉之359

凡学之难者,难于无私359

天下之患,最不可为者,名为治平无事359

天地之间,物各有主360

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360

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360

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360

文章如精金美玉,市有定价360

以才御物,才有尽而物无穷361

以君子长者之道待天下,使天下相率而归于君子长者之道361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361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361

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361

觉来落笔不经意,神妙独到秋毫颠362

有一善,从而赏之,又从而咏歌嗟叹之362

成事在理不在势,服人以诚不以言362

执事名满天下,而位不过五品362

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362

君子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363

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363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363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363

忠臣不畏死,故能立天下之大事364

国以得人为强364

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364

治事不若治人,治人不若治法,治法不若治时364

养猫所以去鼠,不可以无鼠而养不捕之猫365

智可以欺王公,不可以欺豚鱼365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365

苏辙366

一寸芳心须自保366

人生不读书,空洞一无有366

天下之患无常处也366

天下治乱,在君子小人进退之间耳366

匹夫受戮或不避,所重壮气吞黄河366

为天下国家,惟刚者能守其法366

为国者当务实而已,不求其名367

示人以无私之心367

有能推至诚之心,而加之以不息之久367

扪心自省,事犹可追367

尽心与民,虽万钟无爱于国367

克己以济民367

君子之为政,权其轻重而审其小大367

事有失当,改之勿疑368

事固有当作而不可作者368

和而不同,性有盐梅之德368

知自守之为进取368

持盈守成,艰于创业之君368

倾泻向人怀抱尽369

惟至清,故大臣小吏不察而尽知369

谋非必奇而后可用369

赏罚必公369

善人自古有不遇369

善治天下者,必明于天下之情369

朱熹370

人之病,只知他人之说可疑,而不知己说之可疑370

大凡人心,若勤紧收拾,莫令宽纵逐物,安有不得其正者370

大凡事,只得耐烦做将去370

不奋发,则心日颓靡370

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371

为学大要,只在求放心371

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371

以宽为本,体仁长人,孰有大于此乎371

书不记,熟读可记371

处事须是慈祥和厚为本372

行之力,则知愈进372

讲学不可以不精也,毫厘之差,则其弊有不可胜言者372

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372

直须抖擞精神,莫要昏钝372

性情之德,中和之妙,皆有条而不紊372

学者须是主一上做工夫373

学者读书,须是于无味处当致思焉373

学固不在乎读书,然不读书则义理无由明373

学常要亲细务,莫令心粗373

参观物理,深察人情,体之以身,揆之以时,则无偏蔽之失也373

举一而三反,闻一而知十374

莫论事之大小……久之自然浃洽贯通也374

耻,有当忍者,有不当忍者374

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374

谦固美名,过谦者,宜防其诈374

操存涵养,则不可不紧;进学致知,则不可不宽375

吕祖谦376

人之为人,非圣人莫能尽376

万善会聚于吾身,自然无咎376

凡人规行矩步,自然无失376

小大之成就皆是患难中得376

无所歆羡而为善,无所创艾而不为恶377

以诚相感,无所不通377

乐天知命,安常处顺377

攻己之恶无攻人之恶377

君子之心,常于身上求,不是责他人377

贤者敬之,不肖者怜之,庸常者容之377

朋友之道亦只是推诚相与,自然无疑377

治人便是治己378

前无御者,欲圣则圣378

能恶衣恶食在众人中不愧,方可378

陆九渊379

人之不可以不学379

人之取善,岂有定方379

人之患,在不知其非379

人生天地间,为人自当尽人道379

人各有所长380

人谁无过380

人患无朋友380

大纲提掇来,细细理会去380

凡事只看其理如何380

已知者,则力行以终之381

不可自暴、自弃、自屈381

为学只要睹是381

为学患无疑381

玉之瑕终瑕,瑜终瑜381

旧学商量加邃密381

过者,虽古之圣贤有所不免382

当局者迷382

自立自重,不可随人脚跟382

自得、自成、自道382

吾人进退,自有大义382

吾人所安者义理382

束书不观,游谈无根383

但问是非邪正,不问自家他家383

君子所为,不问其在人在己383

昔人之书不可以不信,亦不可以必信383

事之至难,莫如知人383

所以致道者在乎学384

学问,当有日新之功384

学问固无穷已384

学问贵细密384

学者大病,在于师心自用384

学者不可用心太紧384

学者求理,当唯理之是从385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385

常人所欲在富,君子所贵在德385

得失之心未去,则不得385

欲行浮于名,耻名浮于行385

智者千虑,或有一失385

道非难知,亦非难行385

愚不肖者之蔽在于物欲386

解书只是明他大义386

德当日新,业当日富386

陆游387

人莫不爱其子孙,爱而不知教之,犹弗爱也387

士之仕者,若苟名位而已,则为负国387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387

天下之事,闻者不如见者知之为详387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387

从来倚个心平稳,遇险方知得力多388

过时只合飘零去388

行遍天涯身尚健388

壮心未与年俱老388

抗雷霆而独立389

位卑未敢忘国忧389

吝则啬出389

纸上得来终觉浅389

青山是处可埋骨389

国无远略,必有意外之虞390

读书本意在元元390

得福常廉祸自轻390

僵卧孤村不自哀390

宁为雁奴死391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391

陈亮392

人之所以与天地并立而为三者,非天地常独运而人为有息也392

大手之文,不为诡异之体而自然宏富392

天下大势之所趋,天地鬼神不能易392

天下无不可为之时393

风不动则不入,蛇不动则不行393

成天下之大功者,有天下之深谋也393

当理而后进,审势而后动393

君子之道,不以其所已能者为足394

推倒一世之智勇,开拓万古之心胸394

善图天下者无坚敌394

叶适395

人主皆以有德王,无德亡395

己不必是,人不必非395

无验于事者其言不合395

天地阴阳之密理,最患于以空言测395

专于经则理虚而无证395

中和之道致于我396

四民交致其用而后治化兴396

当为则为,毋以为昔未尝有396

问学之要,除之又除之396

性合而中,物至于和397

崇义以养利,隆礼以致力397

盖自君言之,则当先民而后君397

善为国者,务实而不务虚397

道无内外,学则内外交相明397

精不极不为思,物不验不为理398

德之上下不伦,学之高深无穷398

文天祥399

一日之赫赫者多矣,千载而赫赫者几人399

一事不谨,则万事之几,自此而兆399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399

人生晚节良不易,颓波直下谁障东399

人命草头露,荣华风过尔400

士习厚薄,最关人才400

少年成老大,吾道付逶迤400

公尔忘私,国尔忘家400

丹崖翠壁千万丈,与公上上上上上400

文章会有用,意气轻身谋401

以功名富贵为飘风401

以身殉道不苟生,道在光明照千古401

以君子不用为我耻,以小人未退为己忧401

古人重孜孜,殖学乃菑畲401

古之为天下计者,不屑于其小402

可因者因,可革者革402

圣贤当其生,无日不惴惴402

共作千年计,身谋政自轻402

岁月易老,功业宜壮402

同心心而体国403

先生之学如布帛菽粟403

自古皆有死,义不污腥羶403

自是仁由己,休论哲保身403

壮心欲填海,苦胆为忧天403

守其义,不随世而变403

志愿生无憾,声华死有闻404

吾辈读书临民,正为今日行志404

时来则为,当仁无逊404

男儿生作死,豪杰死留名404

男子千年志,吾生未有涯404

但坚圣志持常久,须使生民见泰通404

言则虑其所终,行则稽其所敝405

青春岂不惜,行乐非所欲405

其穷也,不为利疚405

诞谩而无当,谓之大言405

政本之以清淡,行之以简易406

莫屈英英之气,何求赫赫之名406

莫难得者,海内相望之深406

桑弧未了男子事,何能局促甘囚山406

理身如理国,用药如用兵407

雪九庙之耻,复高祖之业407

常也由其道,变也不失其节407

惟从众谋,可以合天心407

酬应简,则聪明全407

辛弃疾409

仁不间远,明可烛微409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409

论天下之事者主乎气,而所谓气者又贵乎平409

花余歌舞欢娱外,诗在经营惨淡中409

诗句得活法,日月有新工410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410

俗人如盗泉,照影都昏浊410

袖里珍奇光五色,他年要补天西北410

谋贵众,断贵独410

富国之术,不在乎聚敛而在惜费410

藏战于守,未战而常为必战之待411

丘处机(附王嚞)412

长生久视之道,清心寡欲为要412

节欲乃修身之要,爱民为永国之方412

有卫生之经,无长生之药412

达理识文清静得412

行仁行孝……承奉天心也413

欢喜者是药之根本413

作善修福,渐臻妙道413

若不穷书本之意……有伤于神气413

若凭他口是非言,坏却自身功德性413

学书之道,不寻文乱目414

学修真者,如转石上乎高山414

便如百岁未为迟,只在心中换过时414

修身之道,贵乎中和414

济世安民,累功积德414

剔正心灵事事通415

积善行道,胡患不仙415

欲壹天下者,必在乎不嗜杀人415

惜精全神,修身之要415

富贵骄淫,当兢兢业业以自防耳416

嫉妒悭贪夸富贵,我今与你不同尘416

精神何洒落,道德自扶持416

吴澄417

天下之事,非可以苟且而趋也417

天下之善,莫大于好贤417

天之生我,似不偶然也,吾又何忍自弃,于以益务加勉417

天行不息,人所当体417

日日而省之,日日而改之,是之谓日日新,又日新417

今日未成器之玉,赋之以至美之质者,天也418

为学譬诸为山,始一篑而终九仞,是为山之成也418

书之为世用,甚如六府之有谷,五行之有水418

由近小而入理,其众流而卒之,究其大原可俟矣418

失今而不为,忽觉老将至418

生物有一本而无二统,恩义有相夺而无兼隆419

必究竟其理而有实悟,必敦谨其行而有实践419

圣门之教,各因其人,各随其事419

有所解而解于人,将以一智智众愚419

时不同,为其时之所当为者而已419

穷理知言则知止,集义养性则有定420

君子所重,惟言与动420

知至而至之,知终而终之420

治天下者在得人,相天下者在用人,用人必自好贤始420

学之博,然后有以备事物之理,故能错综之420

始终一信,中允而外谅,然后无愧于古人务实之学421

思之思之又思之,以致其知421

急于见贤,一食三吐其哺,一沐三握其发421

勇猛奋跃而不已,造次颠沛而不渝,虽超贤而蹑圣,亦岂俟乎421

读书当知书之为书421

能自立,虽微而浸著422

盛衰兴替亦何常之有,惟自立之为贵422

敏不敏,天也;学不学,人也422

敏而不学犹不敏也,不敏而学犹敏也422

愚而能学,虽愚必明422

藏书不可以不多,而不可以徒多423

王阳明424

与其为数顷无源之塘水,不若为数尺有源之井水424

与愚夫愚妇同的是谓同德,与愚夫愚妇异的是谓异端424

才力不同而纯乎天理则同,皆可谓之圣人424

凡讦人之短,攻发人之阴私以沽直者,皆不可以言责善424

凡作文惟务道其心中之实,达意而止425

见人之为善,我必爱之425

从吾游者不以聪慧警捷为高,而以勤确谦抑为上425

气浮者其志不确,心粗者其造不深,外夸者其中日陋矣425

勿谓隐微可欺而有放心425

用人之仁去其贪,用人之智去其诈,用人之勇去其怒425

圣人亦是学知426

地不谦不足以载万物426

过者自大贤所不免,然不害其卒为大贤者,为其能改也426

自古及今,有志而无成者则有之,未有无志而能成者也426

自喜于一节者不足与进于全德之地426

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426

言之而是,虽异于己乃益于己也427

君子之仕也以行道427

君子之学,务求在己而已427

君子不求天下之信己也427

学贵得之心427

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428

养心莫善于义理,为学莫要于精专428

悔悟是去病之药428

谦者众善之基,傲者众恶之魁428

源不濬则流息,根不植则木枯,命不续则人死,志不立则气昏428

德犹根也,言犹枝叶也428

簿书讼狱之间,无非实学429

泰山不如平地大,平地有何可见429

潘季驯430

人之情性,难于虑始430

土之有川,犹人之有口也430

大工之兴,贵慎其始430

凡天下之事,有利必有害430

凡天下事,议论多者成功或毁431

天下之事,无全利亦无全害431

天下之事,不日益则日损431

天下国家之事,当以天下国家之公心议之431

天时地利,本自相资432

以人治河,不若以河治河也432

水有性,拂之不可432

生则藉其力而死不扬其美,非友道也432

地有专司,人有专辖432

有必当师古者,有必当酌今者432

先事之防,固当预慎433

任事者固苦于道傍之筑433

合拳独击,胜于十羊九牧者多矣433

论天下之大事者,创其始必先究其所终433

防河如防虏433

河工必须心力两尽,方克有济434

河之形有古今之异,河之性无古今之殊434

治乱之机,天实司之434

治河不难,而守成为难434

治河者必先求河水自然之性434

逆水之性,以邻为壑,是谓之障435

举大事者,固当论可否而不牵于利害之说435

神非它,即水之性也435

诹谘荒度,非假以岁月之久,不得也435

欲水之无出,而不戒于堤436

朝于斯,暮于斯,饮食起居于斯436

善治水者,先须曲体其性情436

善治水者,顺水之性非纵水之性也436

善治者,二言以蔽之曰:毋惜费,毋掣肘436

罗洪先437

人生有知,不能无欲437

于诸友朋,勿取昵于己者以为益也437

大约去贪残之吏,则民不扰437

万里长途,始于发轫437

天性在人,犹金出矿,不经火候锻炼终不成器438

父母生我身,师友成我仁438

在家益家,在国益国,在天下益天下438

妄得者侈过,厚藏者蓄忧438

祝年莫如惜时,爱身莫如务学438

真志不立,真功不继439

悟不能骤通,功不可间歇439

量己而进,进则不辱439

博闻强识,可以资吾之见闻439

精神之感孚,胜于言语之谆复439

精神感召有不待言说而亹亹焉者440

海瑞441

一人为天下教,当以一身为天下先441

人外无师友之益,而欲所行之协于道,亦难矣441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了此无惑441

丈夫所志在经国,期使四海皆袵席441

天下之人,其心其性,原之造化,是非有公,不能饰也442

天地万物为一体,仁道也442

不求合俗,事必认真442

不信人之心,而信人之言,非信也442

仁爱之心,人人有之442

今日舍礼以媚人,他日必不能守道以正世443

平生所学,惟务识真443

圣人尽贤者为政之问,躬行之外,无他说也443

圣门之学在知行443

师道立,善人多,朝廷正而天下治有望矣444

利天下,言民也,利国之道于利民得之444

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不可易也444

事立而天下治矣444

奉职不恤身,执法不为党,淡泊养心不见货利,是道也,普之天下可也444

罔狥身以忘国,毋私己而弃民444

朋友之义,过失相规,未闻同恶相济445

学者内以修身,外以为民445

居官之道,清、慎、勤三者445

居官则有民责445

养民于先,教民于后,有养而后教行焉445

得其人而不得其法,则事必不能行446

维天之命,其在人则为性而具于心,古今共之,圣愚同之446

道与天通,命由我立446

傅山447

公生明,廉生威447

“文人相轻”之言,只不真人耳447

文章生于气节,见名、雕虫者,多败行447

劝君莫逞才,才露为轻薄447

宁可老作学生,不可少作学者448

宁拙无巧,宁朴无妩448

自爱不自贵,自知不自见448

好学而无家常,当复何者,无所往,而生其心448

君子学问,不时变化,如蝉蜕壳448

黄宗羲450

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450

大凡学有宗旨,是其人之得力处,亦是学者入门处450

凡情之至者,其文未有不至者也450

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451

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451

不事王侯,持子陵之风节,诏钞著述,同虞喜之传文451

仁义岂有常所451

文章不论何代,取而读之,其中另有出色寻常经营所不到者,必传文也451

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451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452

有治法而后有治人452

伊尹之志,以救民为主,所谓民为贵,君为轻也452

名节,非关生死利害之际,不可得见452

六家指要灿陈编,每件应须数十年453

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453

君子有死天下之心,而后能成天下之事453

学不患不博,患不能精453

学问之道,以各人自用得著者为真453

学莫先于立志453

徐行尧服,人人能人,即人人可以为尧舜也,只是在著察之间耳454

王夫之455

人之所为,万变不齐455

士之贫贱,天无所夺455

士之智略果毅者,短长相间,瑕瑜相杂,多不能纯455

天下日动而君子日生455

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日新456

天地既命我为人,寸心未死,亦必于饥不可得而食456

中国财足自亿也456

以古之制,治古之天下,而未可概之今日者456

以在上之仁而言之,则一姓之兴亡,私也457

圣人者人之徒,人者生之徒457

有一人之正义,有一时之大义,有古今之通义457

有豪杰而不圣贤者矣,未有圣贤而不豪杰者也457

好学、力行、知耻之心,则物之所绝无而人之所独也458

攻人之恶,则乐察恶458

严者,治吏之经也458

求知之者,固将以力行之也458

图王业者,必得其地458

知取勿取之数者,乃可与虑民459

所贵乎史者,述往以为来者师也459

念道之无穷而知能之有限,故学而知其不足459

治天下者,以天下之禄位公天下之贤者460

学非有碍于思,而学愈博则思愈远460

学易而好难,行易而力难,耻易而知难460

经传之旨,有大义,有微言,亦有相助成文之语460

恃人而忘己,为人恃而捐己,皆愚也460

将贵其生,生非不可贵也461

既已与人共学矣,所学者自为证,不如交相益也461

格致有行者461

致知之途有二:曰学,曰思461

推心以待智谋之士462

堂堂魏魏,壁立万仞,心气自尔和平462

唯能造命者,而后可以俟命462

善御夷者,知时而已矣462

道行于乾坤之全,而其用必以人为依463

解圣贤文字,须如剥笋相似463

德必有邻,修德者不恃邻463

万斯同464

必尽读天下之书,尽通古今之事,然后可以放笔为文464

名节立身之大闲……可以是为小节而不顾哉464

事而真,即一二人亦足信464

空言易而措施难,大抵然也464

玄烨465

人事尽而天理见465

凡为政者,只求实惠及民而已,何必以美名自讬哉465

凡事必须亲历乃知465

凡看书,不为书所愚始善465

无逸以致寿465

天道人道,必待人而后兴466

不贵金玉而贵五谷,五谷者,民之命也466

以天下之耳目为耳目……何患闻见之不广观466

古圣人致治无他道也,惟在因民之心而己466

节饮食,慎起居,实却病之良方467

衣帛当思织女之寒,食粟当念农夫之苦467

农事实为国之本,俭用乃居家之要道467

君临天下之道,皆以实心为本,以实政为务467

君德莫大于有容,治道莫尚于能宽467

物刚则折,弦急则绝468

命由心造,福自己求468

法古致治,总在师其意而不泥其迹468

治天下之道,因革损益,期于尽善,原无数百年不蔽之法468

治天下者,莫急于正人心,厚风俗,其道在尚教化以先之468

读书得之虽多,讲论得之尤速,思虑得之最深,行事得之最实469

善相马者,天下无弃马469

袁枚470

人必有所不能也,而后有所能470

人欲当处,即是天理470

专习一家,硁硁小哉470

不朽者,非必周、孔而后不朽也470

公之所至,明自生焉471

六经者,文章之祖,犹人家之有高曾也471

为人,不可以有我,有我则自恃佷用多471

为政在外,尤须为政在心471

当变而变,其相传者心也471

自三百篇至今日,诗之传者,都是性灵,不关堆垛472

自古名家俱可诵读,猎取精华472

作史者,只须据事直书,而其人之善恶自见472

非止可师之人而师之472

味欲其鲜,趣欲其真,人必知此,而后可与论诗矣472

诗者,心之声也,性情所流露者也473

善学者,得鱼忘筌473

廉不自知者廉之真,公不自恃者公之大473

戴震474

人之不尽其材,患二:曰私,曰蔽474

凡实有之,未有能掩之者也474

无私,仁也474

不以人蔽己,不以己自蔽474

以修身、修道连言,身之实事是为道475

以情之不爽失为理,是理存乎欲者也475

古人之学在行事475

古今学问之途,其大致有三475

由文字以通乎语言475

自以为知,虽知其意,旋必失之475

志定而事必一如其志476

君子不借口于性以逞其欲476

事于经学,盖有三难476

忠信乃其人之质美476

察吏者,恻隐之实之至于民者也476

儒者之学,将以解蔽而已矣476

章学诚477

凡文不足以动人477

天下无全功477

天下至理,多白从容不逼处得之477

不问天质之所近478

风气所在,毁誉随之478

文贵发明478

为学之要,先戒名心478

立言之要,在于有物478

学问为立言之主479

记诵者,学问之舟车也479

圣人求道,道无可见479

有志于不朽之业479

伪乱真而文胜质480

名者,实之宾480

好名者,德之贼也480

言者心之声480

学必求其心得481

学问经世481

知德者鲜481

指功力以谓学482

欲为良史者482

雅而有则482

辨章学术,考镜源流482

焦循、阮元483

用人、行政,惟求其是483

圣贤之路,无非实践483

会通中西之长,不主一偏之见483

学必兼诵之行之,其义乃全483

学者所当好学深思、心知其意483

株守传注、曲为附会484

融合中西,归于一是484

一人有一人之能484

一二言未尝不足484

人各一性484

人莫患乎自以为孔子484

天下之言未有能定者也485

友朋之益,不在揄扬而在勘核485

不能自出其性灵而守执一之说以自蔽485

乐夫人之深入而难我485

圣贤之学,以日新为要485

古学未兴,道在存其学486

多学、多闻、多见486

克己、无我,则有容天下之量486

明之与昧,因习而殊486

学者之病,合则相标榜,分则相诋诃486

学贵善用思486

非能是人,不能非人487

非深博不可以为文487

是其是,非其非487

亲我、重我,因而规我487

通核、据守、校雠、摭拾、丛缀,五者兼之则相济487

教人者,以人得其教益为归488

集千万人之知488

鉴以磨砻而愈明488

龚自珍489

士皆知有耻,则国家永无耻矣489

不善入者,非实录……必有余寱489

仁者不訹愚痴之万死,勇者不贪智慧之一生489

后世读书者,毋向兰台寻490

许身何必定夔皋,简要清通已足豪490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490

诗与人为一490

要,不肯挦撦他人之言以为己言490

著书何似观心贤,不奈卮言夜涌泉490

左宗棠492

书生岂有封侯想,为播天威佐太平492

正以处心,廉以律己492

古今之能任大事者必于其小事不苟492

用财有道,自奉宁过于俭492

主战固以自强为急493

志向一定,并力赴之493

身无半亩,心忧天下493

言行以论士,有必于信果者焉493

穷经将以致用也493

纵读数千卷奇书,无实行不为识字494

国无苛政贫犹赖,民有饥心抚亦难494

泰西巧而中国不必安于拙也494

读书非为科名计494

读书明理,讲求作人及经世有用之学494

谓我之长不如外国,藉外国导其先,可也495

勤苦则奢淫之念不禁自无495

慎交游,勤耕读;笃根本,去浮华495

器久不用则蠹,政不常修则坏495

郭嵩焘496

士毕其志,而国家之治亦隆矣496

士非奇穷困厄,固无以成其才496

凡仁与勇生于识496

凡可以不用兵而言用兵者,是乐杀也496

天下事,一理而已496

今日人才,以通知洋务为尤要496

方今要务,莫急于崇尚实学497

正朝廷以正百官497

自古言善政者,必以勤恤民隐为先497

均是一法497

求实效而不为虚语,务力行而不责近功497

君子之所谓解事者,是非得失之几497

君子之学,必远乎流俗,而必不可远道497

法所不能禁者,以情谕之498

练兵、制器、造船、理财,数者皆末也498

政教之及人,本也498

战与和相资以为用者也498

泰西立国之势与百姓共之498

救时之策,贵揆事势所能行498

善用兵者,贵乎兵识将意499

富强者……振厉朝纲499

筹防之宜有三499

张之洞500

不读书者为俗吏500

平生有三不争500

私利不可讲,公利却不可不讲500

兵之于国家,犹气之于人身也500

沧海横流,外侮洊至,不讲新学则势不行501

穷则变,变通尽利501

奇杰之才不拘于文武,艰巨之任不限于疏戚501

忠于国家者敬之501

治术以培植人才为本,经济以通达时务为先501

官无瑕疵,四民自然畏服501

学术造人才,人才惟国势502

读书期于明理,明理归于致用502

严复503

一人之所是者不必是,一人之所非者不必非503

人身逸则弱,劳则强503

人得自由,而必以他人之自由为界503

大利所存,必其两益503

无后政策者,谋仅及身,而不为子孙留余地也503

天下之至不仁,莫若苟且自救,祸遗后人504

世道必进,后胜于今504

民有可据之权利,而后应尽之义务生504

民智者,富强之原504

有用之效,征之富强504

自古无无弊之法504

自侮而后人侮,自伐而后人伐505

两害相权,己轻群重505

身贵自由,国贵自主505

苟求自强,则六经且有不可用者505

非明道,则无以计功505

国之所以常处于安,民之所以常免于暴者,亦恃制而已505

制惟其宜而已,无所谓仁也506

例故者进取之仇敌506

法屈其私,私屈则公德充506

学术之非,至于灭种506

始于作伪,终于无耻507

政如草木焉……最宜者而后可507

须知言论自由,只是平实地说实话求真理507

济人之道,莫贵于使之自立507

恶其人,遂以并废其学,都不问利害是非,此何殊见仇人操刀,遂戒家人勿持寸铁507

爱国之民之用心,所求在利国家而已507

读书者,阅古人之世508

欲求人助者,必先自助508

智者先事以为防,则无往而不福508

善治如草木,而民智如土田508

善保其强,则强者正所以常存508

康有为509

上之法令易知,下之情意易通,其学之势至易,其施之于用也至便509

千古用贤兴,用亲败509

凡言乎学者,逆人情而后起也509

中兴者在善于用人,成大业者在慎于听言509

分以保民生,合以强国体509

为治者,官之为民治,不如民之自为治之周也510

为道在群而已,无群则不能相收也510

以德行仁谓之王者510

古今言论以理为衡,不以圣贤为主510

立国则主立兵510

圣不秉权,权归于众510

民气以用而益扬,人才以练而益出511

民亦国之基本也……故有公民者强,无公民者弱511

同舟遇风则胡越同心,一人专利则至亲袖手511

言虽有体,亦与时而迁焉511

国家之治败在士夫,士夫之节行在风俗511

治血气,治觉知,治形体511

宗旨既出,条理乃出512

学者习者最要512

界有远近,量有大小,本乎天,因乎习,成乎学512

顺人性而教之也512

教以治人心,医以治人身512

得人则布政优之,无人则集思无自512

朝无才臣,学无才士……则国弱513

善言古者,必切于今513

谭嗣同514

三教不同,同于变514

无人欲,尚安得有天理514

无能限多寡以定奢俭,则试量出入以定奢俭514

不敢专己而非人……不敢不舍己从人取于人以为善514

仁以通为第一义514

斗酒纵横天下事,名山风雨百年心515

有心杀贼,无力回天515

早岁之盛强,晚岁已成衰弱515

网罗重重,与虚空而无极515

因有见于大化之所趋……画此尽变西法之策515

自强者,强自而已矣515

私天下者尚俭,其财偏以壅,壅故乱516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516

言新必极之于日新516

诋毁我者,金玉我也516

阻者进之验,弊者治之效也516

视荣华如梦幻,视死辱为常事,无喜无悲,听其自然516

真知则无不能行矣517

畛域化,战争息,猜忌绝,权谋弃,彼我亡,平等出517

诸子百家,其言道有不相入者,亦有道同而异术者,要在善取之而已517

能自主者兴,不能者败517

道,用也;器,体也517

誓向沙场为鬼雄,庶展怀抱无蹉跎517

梁启超518

人权者,出于天授者也518

上下无材,国之大患也518

凡一国之进步,必以学术思想为之母518

凡权利之与智慧,相依者也518

不学之人,不可与共政事也519

片言之赐,皆吾师也519

用其新,去其陈,病乃不存519

立法而不善,弊更甚于无法519

民权兴则国权立519

自私之极,乃至无权519

自信与虚心,相反而相成者也519

吾爱孔子,吾尤爱真理520

言之无罪,闻者足兴520

言自强于今日,以开民智为第一义520

君权日益尊,民权日益衰,为中国政弱之根源520

国之强弱,悉推原于民主520

国也者,人民之公产也520

物竞天择势必至521

知责任者,大丈夫之始也521

法者天下之公器也521

官贪则不能望之以爱民521

革也者,天演界中不可逃避之公例也522

欲行远者不可不弃其故步522

欲振中国,在广人才522

渡河而乘陆车者危522

道莫善于群,莫不善于独522

献身甘作万矢的,著论求为百世师523

愈自重者愈不敢轻薄天下人523

知育要教到人不惑523

厌倦是人生第一件罪恶523

真正做学问,乃是找着方法去自求523

章炳麟524

一人之行,固以习化,而千世之性,亦以习殊524

一切以利益众生为念524

人之思想无方,而行事则取其切近524

上智无痴,必无我见也524

天下之至猥贱,莫如政客524

今之为术者,多观省社会525

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525

文理密察,实事求是525

为学术,非徒博识成法525

以师为作述者,则作述陋525

以法律为诗书者,其治必盛525

以勇猛无畏治怯懦心526

优于私德者,亦必优于公德526

合群明分,则足以御他族之侮526

知耻、重厚、耿介皆束身自好之谓,而信复周于世用526

致用本来不全靠学问526

智者以达理而洒落527

道本无常,与世变异527

道德衰亡,诚亡国灭种之根极也527

遭世衰微,不忘经国527

鲸有足而不以厹527

秋瑾528

世间有最凄惨、最危险之二字曰:黑暗528

死生一事付鸿毛,人生到此方英杰528

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528

但凡爱国之心,人不可不有528

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528

黄兴529

一第岂能酬我志,此行聊慰白头亲529

大丈夫不为情死529

见义而不谋利529

古人却向书中见,男儿要为天下奇530

立节可为千载道,成文自是一家言530

名不必自我成530

安危他日终须仗,甘苦来时要共尝530

事苟有济,成之者何必在我531

国家之富强,在于民智531

建设共和新事业531

难可自我发,功不必自我成531

朝作书,暮作书,雕虫篆刻胡为乎531

睡狮一吼,万马齐奔,转弱为强,旦夕可致531

墨磨日短,人磨日老,寸阴是竞,尺璧勿宝532

孙中山533

一往无前,愈挫愈奋533

人事否泰,穷极则通533

人要立心做大事533

人能尽其才534

凡百事业,收效愈速,利益愈小534

不自由,毋宁死534

心信其可行,则移山填海之难,终有成功之日534

以前种种,譬如昨日死534

矢信矢忠,始终不渝535

压迫人的人,是逆行天道535

有学校以陶冶之,则智者进焉535

休戚与共,患难相救535

自由太过,则成为无政府535

多难可以兴邦535

安乐,必须由困苦艰难而来536

国家之本,在于人民536

国害一除,则国利自兴536

物种以竞争为原则536

治本为先,救穷宜急536

政治之隆污,系乎人心之振靡536

革命成功,非能专靠杀人,尤须靠救人537

革命之破坏与革命之建设必相辅而行537

要恢复民族的地位,便先要恢复民族的精神537

科学愈明,则人之知行期去愈远537

重于利人者,每每至到牺牲自己亦乐而为之537

措国基于永固,维世界之和平537

得其心者得其民537

循序以进,不为幸获537

其他思想家539

人我之际,须看得平539

大约勤字、诚字、公字、厚字,皆吾辈之根本539

凡谋者,疑也539

天与地卑,山与泽平539

不明之过小,不诚之罪大539

月满则亏,水满则溢539

心病终须心药治,解铃还是系铃人540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540

立身以不妄语为本540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540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541

论学术不得不严,论人才不容不公541

利民岂一道哉?当其时而已矣541

身到,心到,眼到,手到,口到541

其心不敢失于一物之细,而后可以胜天下之大541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542

荒者,乱之萌也542

理只是气之理,当于气之转折处观之542

培养深厚,则所见益精542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543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543

勤于邦,俭于家,言忠信,行笃敬543

1995《中华箴言》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蒋广学,朱维宁主编 1995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叔本华箴言集(1993 PDF版)
叔本华箴言集
1993 延吉:东北朝鲜民族教育出版社
韬奋箴言( PDF版)
韬奋箴言
弟子箴言(1935 PDF版)
弟子箴言
1935 明善书局
女性箴言(1993 PDF版)
女性箴言
1993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箴言(1999 PDF版)
箴言
1999 北京:光明出版社
智者箴言(1995 PDF版)
智者箴言
1995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长寿箴言(1992 PDF版)
长寿箴言
1992 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
教子箴言(1993 PDF版)
教子箴言
1993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爱的箴言(1999 PDF版)
爱的箴言
1999 北京:团结出版社
中华德行箴言(1994 PDF版)
中华德行箴言
1994 北京:京华出版社
战时苏联游记(1948 PDF版)
战时苏联游记
1948 东北书店
叔本华箴言录(1990 PDF版)
叔本华箴言录
1990 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
商海箴言(1995 PDF版)
商海箴言
1995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当代世界大事纵览  1945-1990(1991 PDF版)
当代世界大事纵览 1945-1990
1991 北京:改革出版社
孟子箴言(1999 PDF版)
孟子箴言
1999 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