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水旱风灾害》求取 ⇩

第一章 总论1

一、广东水旱风灾害概述2

(一)水旱风灾害类型2

(二)水旱风灾情3

(三)水旱风灾害特点11

1.发生频率高,受灾范围广11

2.出现灾害时期长13

3.群发性显著14

4.台风、洪水灾害突发性强14

5.成灾强度大15

6.城市洪涝和城市缺水日益突出16

二、广东水旱风灾害的孕灾环境17

(一)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征18

(二)大气环流的演变和天气18

(三)水系和水文特性19

(四)人类活动21

(五)经济发展与布局、社会环境22

三、广东省防御水旱风灾害的主要成就23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前防御水旱风灾害的主要成就23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防御水旱风灾害的主要成就24

1.具备了防御中等洪水、暴潮灾害的能力24

2.治涝效益显著25

3.发展灌溉,促进农业生产25

4.扩大对城乡供水26

5.开展水土保持,改善生态环境,减少水土流失26

6.三防(防汛、防旱、防风)工作正规化、规范化、制度化、现代化26

7.建成水文气象监测网,开展气象、水文、台风暴潮预报27

(三)当前广东省防御水旱风灾害存在的问题27

四、广东省防御水旱风灾害的主要经验教训28

(一)水旱风灾害不可避免,防御水旱风灾害必须注意科学性和人的抗御能力,才能将灾害造成的损失减轻到最低限度28

(二)因地因时制宜,正确处理蓄泄关系,全面考虑,认真做好规划29

(三)防御水旱风灾害必须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并重31

第二章 暴雨洪水灾害33

一、暴雨洪水的一般特征36

(一)暴雨的一般特征36

1.暴雨的年内分布概况37

2.暴雨的地区分布概况38

3.暴雨时、面、深关系41

4.形成暴雨的天气系统45

(二)洪水的一般特征47

1.河流简况47

2.暴雨洪水类型48

3.主要江河的洪水特征52

4.主要江河的洪水遭遇和组成71

5.台风洪水77

二、典型重大洪水灾害80

(一)1915年7月珠江流域大洪水80

(二)1994年6月西、北江大洪水91

(三)1949年7月西江大洪水100

(四)1982年5月北江中下游大洪水103

(五)1959年6月东江大洪水109

(六)1960年6月韩江大洪水113

三、形成洪水灾害的原因117

(一)形成洪水灾害的自然因素117

1.环流背景和天气条件117

2.地形地势119

3.河流水系119

(二)形成洪水灾害的社会因素120

1.河障和盲目围垦、与河争地120

2.人为水土流失,乱挖河沙121

3.规划不周、施工质量不好、管理维护不善、运用抢险不当所导致的水利工程负面影响121

4.经济发展与布局122

5.社会环境122

四、洪水灾害的防治123

(一)防洪的工程措施123

1.主要江河防洪工程体系现状及规划123

2.水库125

3.防洪江堤、水闸128

(二)防洪的非工程措施129

1.水情信息的采集133

2.水情信息的传递133

3.水情信息的接收、处理和作业预报134

第三章 涝渍灾害136

一、涝渍灾害及其分布136

(一)洪涝灾害和涝渍灾害的区分136

(二)广东省涝渍灾害的地区分布137

(三)建国以来广东省历年涝灾面积统计137

(四)重大涝渍灾害142

1.1947年全省洪涝灾害142

2.1949年珠江三角洲洪涝灾害142

3.1964年珠江三角洲特大涝灾142

4.1973年韩江洪涝灾害142

5.1993年洪涝灾害143

6.1994年洪涝灾害143

二、涝渍灾害的成因144

(一)涝灾144

1.降雨145

2.地形地貌、地质土壤145

3.水系和水文条件145

4.机电排水泵站标准低,不适应农业发展的需要,工程失修老化、排渠淤积,效益下降146

5.人类活动146

(二)渍害147

三、涝渍灾害的治理147

(一)涝渍灾害治理措施148

1.涝灾治理措施149

2.渍害治理措施151

(二)涝渍灾害治理典型工程选介154

1.中顺大围整治154

2.潮阳南山截洪工程155

3.东莞寒溪涝区整治155

4.樵北大围官山大泵站156

5.原高要县涝渍整治157

6.三水改造低产田158

7.新会渠系整治158

(三)涝渍灾害治理的效益与存在问题159

1.涝渍灾害治理的效益159

2.涝渍灾害治理存在的问题162

四、涝渍灾害治理的经验教训与对策164

(一)涝渍灾害治理的经验教训164

1.主要经验164

2.教训165

(二)今后涝渍灾害治理的对策166

1.加强技术改造,发挥现有排涝工程的作用166

2.注意科学调度,发挥综合工程的作用166

3.确立水利是基础产业的地位,水利部门要参与城市建设规划,把防洪排涝工作纳入总体规划166

第四章 台风灾害167

一、台风概述167

(一)台风结构167

(二)台风的形成168

(三)特殊台风169

二、登陆广东台风的源地、移动路径和分布170

(一)登陆广东台风的源地170

(二)台风移动路径172

1.影响台风运动的主要因素172

2.台风路径的季节变化173

(三)登陆广东台风的时空分布176

1.初台、终台日期及一天中台风登陆最多的时段176

2.登陆台风的次数、等级及其年内分布176

3.台风登陆地点182

4.台风登陆次数的多年变化184

三、台风的大风、暴雨及其在南海引起的风浪、涌浪185

(一)台风大风186

1.台风位置与大风关系186

2.台风大风特征值187

(二)台风暴雨187

1.台风暴雨的成因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187

2.台风暴雨与路径的关系188

3.台风暴雨特征值190

(三)台风在南海引起的风浪、涌浪191

四、台风灾害191

(一)风灾192

1.7908号太平洋台风192

2.9107号太平洋台风193

(二)洪涝灾害193

1.7619号南海台风形成的粤西沿海大洪水193

2.7913号太平洋强热带风暴形成的西枝江特大洪水195

3.8607号太平洋台风形成的粤东沿海大洪水198

4.9403号南海强热带风暴形成的粤西沿海九洲江、鉴江大洪水(附珠江三角洲龙卷风灾)198

(三)风暴潮灾害200

(四)台风与冷空气遭遇的冷湿天气灾害200

(五)广东台风灾害特点200

1.发生次数多、强度大、连续性明显200

2.影响范围广201

3.突发性强201

4.灾害损失大,且主要危害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202

(六)台风成灾原因202

1.广东处于西北太平洋台风登陆亚洲大陆的主要路径202

2.海岸线长,与台风路径交角大,地形的抬升,加大了台风降水强度202

3.广东沿海地区江堤、海堤防洪标准不高203

4.台风灾害高风险区人口密度大,经济发达203

五、防台减灾对策203

1.进一步完善省、市、县级行政首长负责制203

2.精心组织,密切协作,完善三防的防台减灾指挥网络系统203

3.工程措施203

4.加强科学研究204

5.提高全民防台减灾意识204

6.加强法规建设204

第五章 风暴潮灾害206

一、风暴潮的形成及其分布206

(一)风暴潮基本概念206

(二)台风暴潮在广东沿海地区的分布207

1.登陆广东海岸的台风与风暴潮的关系207

2.实测最高风暴潮位及最大增水209

3.查测台风暴潮位(高潮位)210

4.主要潮位站风暴潮潮位序位排列214

二、风暴潮造成的灾害216

(一)重大风暴潮灾害216

1.历史重大风暴潮灾害216

2.建国以来的重大风暴潮灾害217

(二)风暴潮灾害综合评述220

1.风暴潮灾害的规律与特点220

2.风暴潮灾害述评221

三、防御风暴潮灾害的措施221

(一)防御风暴潮的工程措施及标准221

1.江海堤围水闸情况221

2.沿海重点城市防潮措施224

3.珠江三角洲网河区防潮措施224

(二)防御风暴潮的非工程措施225

1.风暴潮情报预报网的建立225

2.风暴潮的数理统计预报225

3.风暴潮数值预报225

第六章 干旱灾害227

一、农业干旱227

(一)农业旱情227

1.季节划分228

2.旱情指标及旱情等级228

3.旱情的地区分布229

(二)农业干旱灾情231

1.农业现有灌溉设施231

2.农业受旱灾情232

3.农业受旱规模和对生产的影响232

(三)干旱对农业、林业的危害233

1.干旱对粮食生产的危害233

2.干旱对森林火灾的影响234

二、城市缺水235

(一)城市缺水的类型235

1.水资源短缺型235

2.供水工程缺乏型236

3.水质污染型236

4.浪费性缺水型236

5.混合型236

(二)主要缺水城市供需水分析236

1.广州市236

2.深圳市237

3.湛江市239

三、农村人畜饮水困难问题239

(一)农村人畜饮水困难的范围与标准239

(二)农村人畜饮水困难的分布现状和特征240

1.分布现状240

2.变化特征240

(三)农村人畜饮水困难的原因241

1.自然因素241

2.社会因素242

四、历史典型大旱年242

(一)建国前典型大旱年242

(二)建国后典型大旱年243

1.1955年秋冬春连旱243

2.1963年秋冬春连旱243

3.1977年秋冬春连旱244

4.1986年秋旱245

5.1991年秋冬春连旱245

五、干旱的成因246

(一)形成旱灾的自然因素246

1.干旱的天气成因和天气环流背景246

2.水资源的分布对干旱的影响247

3.地形、地理位置对干旱的影响247

4.厄尔尼诺对广东干旱的影响248

(二)形成旱灾的人为因素248

1.人类活动造成水土流失,导致了水资源贫乏248

2.水质污染使本已不大丰富的水资源更显贫乏249

3.缺乏建设供水水源超前意识249

4.水资源综合利用或重复利用率低,用水存在浪费现象249

5.水利工程设施尚未全部达标250

6.“三高”农业的发展,增加了用水量250

六、防旱抗旱措施250

1.增加灌溉水源,提高抗旱能力250

2.治理水土流失,进一步扩大绿化面积250

3.节约用水,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250

4.高度重视水资源的保护,防止水质继续污染251

5.树立建设供水水源超前意识,进行科学的、合理的规划,因地制宜发展经济251

6.改良作物、调整耕作制度,提高作物管理技术,以适应当地旱季的出现251

7.积极开展人工影响天气研究,科学地进行人工增雨活动251

8.依法管理人畜饮水工作,加快人畜饮水工程建设251

第七章 防灾减灾对策253

一、增强各级政府和全社会的防灾减灾意识256

(一)提高水旱风灾害意识的内涵256

(二)减灾也是增产增值256

(三)增强防灾减灾意识的必要性256

1.防灾减灾工作的系统性257

2.决策过程是个深化认识的过程257

3.历史经验与发展要求257

(四)增强减灾意识的途径与方法258

1.加强宣传报导,增强全民灾害意识258

2.加强教育与培训工作258

3.公众参与防汛防旱防风活动258

4.组织考察,总结经验258

5.建立广东灾害文化体系258

(五)水利是治国安邦的大事259

二、加强法制建设,依法防灾减灾259

(一)防治灾害立法的必要性259

(二)我国广东有关立法工作进展及相关内容260

(三)加强水资源的统一管理与保护260

(四)依法防灾减灾260

(五)在实践中进一步加强法制工作261

三、建立和健全水旱风防灾减灾组织体制261

(一)水旱风防灾减灾组织体制的历史与现状261

(二)组织体制建设的主要经验261

1.建立和健全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责任制261

2.水旱风的减灾机构——三防指挥部办公室必须是常设机构263

3.防汛防旱防风机构要全面进行三防工作的正规化、规范化、科学化建设263

4.必须充分发挥三防成员单位的防灾减灾职责功能和积极性263

四、减灾必须实行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264

(一)防御水旱风的工程设施是抗灾减灾的重要物质条件264

(二)加快工程安全达标建设,发挥工程设施的防灾抗灾作用265

(三)认真研究非工程措施建设的工作266

(四)建立和完善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减灾体系267

(五)建立现代化的信息系统268

(六)做好防御特大洪水预案268

1.抗灾指挥组织系统269

2.制订洪泛区防洪抢险方案269

3.制订河库联合调度优化方案269

4.编制不同频率的洪水风险图269

5.制订水文、气象的监测、预报和警报方案及通讯保障方案269

6.制订洪泛区的安全和减灾措施269

7.实施防抗救行动计划(预案)的起动条件的规定269

8.灾害评估准备269

(七)加强水土保持和造林护林工作269

(八)建设四道屏障,防御台风暴潮271

五、增加投入,改革投资体制,确保防灾减灾资金渠道正常化271

(一)广东省水利投资、特大防汛抗旱费投入情况及存在问题272

(二)不断完善投资体系272

(三)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增加投入,做好预防工作272

1.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地增加投入,增加水利、防洪投入272

2.增加投入,重在做好预防工作273

(四)对水利、防洪基础产业制定倾斜政策273

六、深刻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加强对水旱风灾害的科学研究,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减灾功能273

(一)必须重视科学技术在减灾中的作用274

(二)建立和健全现代防灾减灾信息系统274

(三)制订科学的减灾规划和决策275

1.加强水旱风灾害及其对策的研究275

2.制订科学的减灾规划275

3.加强灾害经济理论的研究276

4.建立防治水旱风灾的基金制度276

5.开展自然灾害区划与风险评价研究276

七、积极发展防灾保险事业276

八、必须高度重视城市防洪防旱防风工作277

(一)深刻认识城市水旱风灾防治工作的重要性277

(二)城市减灾对策278

九、防汛抗旱统筹抓278

十、必须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279

附录一、全民全社会都应重视防灾活动283

附录二、国家标准(防洪标准)286

附录三、台风的预报和警戒301

1997《广东水旱风灾害》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广东省防汛防旱防风总指挥部,广东省水利厅编 1997 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广东省自然灾害史料(1999 PDF版)
广东省自然灾害史料
1999 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
广东的自然灾害(1993 PDF版)
广东的自然灾害
1993
东莞县水利志  水旱风灾害史  初稿(1985 PDF版)
东莞县水利志 水旱风灾害史 初稿
1985
江西历代水旱灾害辑录( PDF版)
江西历代水旱灾害辑录
广东省灾害性天气总结(1975 PDF版)
广东省灾害性天气总结
1975
渭南地区水旱灾害史料(1989 PDF版)
渭南地区水旱灾害史料
1989
中国干旱灾害研究及减灾对策(1999 PDF版)
中国干旱灾害研究及减灾对策
1999 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中国水旱灾害(1997 PDF版)
中国水旱灾害
1997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北京水旱灾害(1999 PDF版)
北京水旱灾害
1999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水资源与水旱灾害研究(1999 PDF版)
水资源与水旱灾害研究
1999 北京:地震出版社
广东的自然灾害(1993 PDF版)
广东的自然灾害
1993 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山东水旱灾害(1996 PDF版)
山东水旱灾害
1996 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
四川水旱灾害(1996 PDF版)
四川水旱灾害
1996 北京:科学出版社
山西水旱灾害(1996 PDF版)
山西水旱灾害
1996 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
上海水旱灾害(1999 PDF版)
上海水旱灾害
1999 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