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社会主义概要》
作者 | 黄亮宜等主编 编者 |
---|---|
出版 |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
参考页数 | 285 |
出版时间 | 1992(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7215020886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571454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及其在马克思主义体系中的地位1
一 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1
二 科学社会主义在马克思主义体系中的核心地位4
第二节 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和发展7
一 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先驱7
二 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11
三 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为科学13
四 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16
第三节 学习科学社会主义的意义和方法21
一 学习科学社会主义的重大意义21
二 学习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方法23
第二章 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26
第一节 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26
一 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26
二 帝国主义是垂死的即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资本主义28
三 战后西方国家的相对稳定和发展没有解决资本主义固有的矛盾30
四 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34
第二节 社会主义历史进程的长期性和曲折性36
一 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36
二 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是一个漫长曲折的历史过程38
第三章 过渡时期和无产阶级专政43
第一节 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过渡时期43
一 在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之间有一个过渡时期43
二 过渡时期的特点47
三 过渡时期的社会主义改造49
第二节 无产阶级专政51
一 无产阶级专政的性质51
二 过渡时期的国家只能是无产阶级专政56
三 社会主义时期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59
第四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优越性64
第一节 社会主义的本质64
一 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过程64
二 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概括69
三 准确认识社会主义本质的重要意义72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74
一 社会主义制度优越于资本主义制度74
二 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充分发挥是一个长期过程77
三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立场和方法79
第五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84
第一节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84
一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长期历史经验的总结84
二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探索87
三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内容89
第二节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路线94
一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形成经历了一个长期探索的过程94
二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路线98
三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104
第六章 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和发展阶段107
第一节 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107
一 从本国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108
二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110
三 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112
第二节 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113
一 革命导师关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发展阶段的理论113
二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新的科学论断117
第七章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125
第一节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125
一 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根本、最强大的动力125
二 社会主义阶段发展生产力具有决定性的意义127
第二节 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132
一 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132
二 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生产力摆在首位135
第三节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步骤138
一 实现现代化的三步走战略步骤138
二 依靠科技进步是实现现代化三步走战略的关键144
第八章 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148
第一节 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148
一 改革是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基本方式148
二 改革是一场革命,改革的目的是为了解放生产力151
三 改革是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154
第二节 加快经济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58
一 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58
二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161
三 加快经济体制改革步伐163
第三节 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167
一 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167
二 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169
三 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172
第九章 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保证175
第一节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175
一 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175
二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178
第二节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180
一 人民民主专政是有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专政180
二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183
第三节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186
一 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在长期斗争中形成和确立的186
二 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188
第四节 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190
一 马克思主义是工人阶级的科学世界观190
二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行动指南193
第十章 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和爱国统一战线196
第一节 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196
一 工人、农民、知识分子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196
二 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是社会主义祖国的保卫者和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200
三 各族人民的团结是社会稳定和祖国统一的保证203
第二节 新时期的爱国统一战线205
一 爱国统一战线仍然是一个重要法宝205
二 爱国统一战线的新内容和新格局207
三 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210
第三节 和平统一祖国的“一国两制”构想213
一 “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及其依据213
二 “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切实可行的方案217
第十一章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220
第一节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地位和作用220
一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组成部分220
二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的重要条件222
三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改革开放顺利进行的切实保证224
四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促进社会安定,挫败西方敌对势力和平演变战略的保证225
第二节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和任务227
一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227
二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229
第三节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途径233
一 紧紧围绕党的基本路线进行精神文明建设233
二 高度重视理论建设,繁荣社会主义文化235
三 做好思想政治工作236
四 加强各级党组织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领导238
五 继承和发扬民族优良的思想文化传统,吸收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切优秀成果239
第十二章 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241
第一节 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241
一 和平问题241
二 发展问题243
三 中国的发展有利于世界和平和世界经济的发展245
第二节 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47
一 坚持独立自主原则247
二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251
第三节 顺应对外开放的世界历史潮流253
一 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对外开放的必要性253
二 对外开放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255
三 对外开放的指导方针和原则257
四 坚持对外开放,吸收和利用人类一切先进的文明成果258
第十三章 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262
第一节 社会主义的历史回顾262
一 社会主义运动的曲折发展262
二 社会主义对人类进步的巨大贡献267
三 社会主义发展中出现低潮的原因270
四 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经验273
第二节 社会主义走向21世纪的展望275
一 当代社会主义面临着严峻挑战275
二 当代社会主义充满着无限希望278
三 坚定信念,为实现共产主义努力奋斗281
后记284
修订版后记285
1992《科学社会主义概要》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黄亮宜等主编 1992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共产主义理论与实践
- 1987 北京:北京出版社
-
- 科学社会主义
- 1980年06月第1版 山东人民出版社
-
- 科学社会主义
- 1989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
- 科学社会主义学习提要
- 1986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
- 科学社会主义概论
- 1986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
- 科学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
- 1991 北京:北京出版社
-
- 科学社会主义
- 1983 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
- 科学社会主义
- 1980 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
- 科学社会主义概论辅导
- 1987 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
- 科学社会主义纲要
- 1984 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
- 科学社会主义
- 1985 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
-
- 科学社会主义概论
- 1983 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
-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 第1册
- 1978 河北师范学院
-
- 科学社会主义概说
- 1998 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
- 科学社会主义概论
- 1989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