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通史 第10卷 上》求取 ⇩

序言1

第一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开始19

1.德波战争19

德国法西斯军队入侵波兰19

英法宣战22

波兰的崩溃23

波兰失败的原因25

2.“奇怪的战争”26

希特勒德国的“和平攻势”26

交战双方的力量对比27

西线的情况28

英法的反苏军事计划31

在“奇怪的战争”时期各交战国的内部情况31

法西斯德国侵占挪威和丹麦。英国邱吉尔政府的组成37

第二章 法国的失败。第二次世界大战范围的扩大41

1.德国法西斯军队入侵西欧各国。法国的覆灭41

德国在西线的进攻41

意大利的参战48

法国的投降49

2.“保卫英国之战”。非洲的战事52

温·邱吉尔的联合政府52

德国使英国退出战争的企图和“保卫英国之战”55

保卫北非和东非的斗争(1940年6月-1941年6月)57

3.法西斯对巴尔干和近东的侵略59

意大利入侵希腊59

法西斯对南斯拉夫的侵略60

占领希腊62

攻占克里特岛64

希特勒德国在近东的失败65

4.法西斯在欧洲的“新秩序”66

德国法西斯的计划和计划的实施66

捷克斯洛伐克69

波兰70

丹麦72

挪威72

比利时、荷兰和卢森堡73

维希政权和法国74

南斯拉夫和希腊77

在法西斯称霸欧洲时期西班牙、瑞典和土耳其的政策78

5.抵抗运动的产生80

捷克斯洛伐克81

波兰83

丹麦和挪威84

比利时86

荷兰87

法国88

南斯拉夫和希腊90

英国和欧洲各国的抵抗运动91

6.1939-1941年不列颠帝国的自治领92

加拿大93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94

南非联邦96

7.战争与美国。英美联盟的形成98

美国宣布中立98

美国的战争准备99

罗斯福再度当选总统100

租借法案101

8.希特勒德国进行反苏战争的准备102

1941年夏德国的经济和内政情况102

为进行反苏战争而扩大法西斯营垒。德国的仆从国105

赫斯的使命112

“巴巴洛萨计划”113

第三章 1939-1941年的苏联118

1.苏联加强自身的安全。各苏维埃共和国大家庭的扩大118

西乌克兰和西白俄罗斯同苏联重新合并118

同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互助公约的签订120

同芬兰的武装冲突和武装冲突的解决120

苏维埃政权在波罗的海沿岸各国的恢复122

比萨拉比亚的解放和北布科维纳的加入苏联125

2.苏联国内情况126

为完成第三个五年计划而斗争126

苏联人民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129

国防经济和武装部队的状况130

苏联共产党(布)第十八次代表会议132

3.1941年夏苏联的国际环境133

同英国和美国的关系133

苏联政府维护瑞典和土耳其中立的斗争135

苏日中立条约136

苏德关系136

第四章 苏联伟大卫国战争的开始。希特勒“闪电战”战略的破产140

1.希特勒德国背信弃义进攻苏联。1941年夏红军的保卫战141

德国法西斯军队侵入苏联国境141

红军被迫退却143

苏联人民力量的动员146

1941年夏红军的防御战148

游击斗争的开始152

国民经济的战时改组154

2.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158

英国和美国对德国进攻苏联的立场158

反法西斯联盟的产生162

苏联努力加强反希特勒联盟164

大西洋宪章165

苏英在伊朗的共同行动167

莫斯科会议(1941年9月29日-10月1日)168

3.莫斯科城郊之战。1942年1-4月红军的进攻160

1941年秋季以前苏德战场的情况169

连接莫斯科的远处要冲保卫战170

保卫首都的莫斯科人173

击退德国法西斯军队对莫斯科的第二次总攻175

1941年12月初苏德战场其他地区的形势177

1941年冬-1942年初红军在莫斯科附近的反攻。歼灭法西斯军队179

苏联军队在1942年1-4月的总攻184

敌后人民斗争的开展187

红军初期胜利的军事。政治意义和国际意义192

第五章 1939-1941年的东亚和东南亚国家。太平洋战争的开始195

1.中日战争与东亚和东南亚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195

中国195

朝鲜201

印度支那204

印度208

2.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与1941-1942年军事行动的进程211

日本对太平洋战争的准备211

美日谈判214

袭击珍珠港218

1941年12月-1942年6月的太平洋战争220

第六章 1942年夏秋的军事行动和联盟各国之间的关系226

1.1942年夏秋苏联军队的战略防御227

1942年夏季攻势前的德国227

德国法西斯军队转入进攻和红军丧失战略主动权230

在沃罗涅什方面和顿巴斯的保卫战235

伏尔加河会战的开始235

保卫北高加索240

苏德战场其它地区的形势242

2.1941-1942年联盟国之间的关系243

战后和平体制问题。联合国宣言243

英美关于战略问题的谈判246

苏美和苏英谈判248

英苏同盟条约。苏美协定249

美英在战略问题上的分歧250

美英人民争取开辟第二战场的斗争252

英美拒绝在1942年开辟第二战场256

迪厄普登陆战役257

3.北非的军事行动(1941年11月-1942年8月)257

第七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进程的根本转折260

1.德国法西斯军队在伏尔加河的溃败。战争根本转折的开始260

苏德战场南翼苏军开始反攻前夕的局势260

在斯大林格勒近郊德国法西斯兵团被围和溃败264

1942年冬-1943年初红军的总攻击269

1942年冬和1943年初红军冬季战役胜利的政治、军事意义和国际意义276

2.英美军队在北非的军事行动279

英国第八集团军在北非的攻势279

英美军在阿尔及尔和摩洛哥的登陆282

卡萨布兰卡美英会议285

“轴心”国军在北非的溃败286

大西洋交通线的斗争287

3.库尔斯克大战。1943年夏秋红军的总攻击289

1943年夏的政治、军事形势。交战双方的计划289

库尔斯克弓形地带的防御战293

苏军的反攻295

红军转入总攻298

顿巴斯和第聂伯河左岸乌克兰的解放300

“蔚蓝色的防线”的完结301

夺取第聂伯河的会战。基辅的解放302

1943年苏联海军舰队的活动306

1943年夏秋战役的政治、军事总结308

4.德国法西斯占领者后方的人民战争311

沦陷区的恐怖和暴力的统治311

1942-1943年游击队的作战活动314

地下爱国者的斗争321

5.1942-1943年的苏联后方324

1942年的工业和运输业324

1943年的工业和运输业的状况(328)1942-1943年为克服农业战时困难而斗争331

全民支援前线333

解放区恢复工作的开始334

第八章 希特勒集团的危机336

1.希特勒德国的经济矛盾和社会政治矛盾的尖锐化337

德国的总动员。加紧掠夺被占领国家337

反法西斯情绪的增长341

2.意大利法西斯主义的崩溃345

意大利经济的衰落345

反法西斯运动和抵抗运动的发展346

攻占西西里岛349

法西斯制度的颠覆和意大利退出战争350

英美军队在意大利南部登陆352

3.德国仆从国阵营的矛盾尖锐化354

芬兰354

罗马尼亚356

匈牙利359

保加利亚360

4.瑞典、土耳其和西班牙的政策的改变302

瑞典362

土耳其364

西班牙366

第九章 反法西斯联盟的巩固368

1.1943年盟国之间的关系369

苏联的国际威信的增长369

美国和英国的计划372

1943年8月美英两国魁北克会议374

苏美英三国莫斯科会议375

苏美英三国政府首脑德黑兰会议377

2.1943年的美国和英国380

美国380

英国382

3.东欧和东南欧被占领国家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386

波兰386

捷克斯洛伐克393

南斯拉夫398

希腊403

4.北欧和西欧被占领国家的抵抗运动406

挪威406

丹麦407

法国409

比利时413

荷兰414

卢森堡416

5.反法西斯联盟的扩大417

第十章 法西斯侵略者被赶出苏联国境419

1.苏德战场1944年冬季战役419

1944年初双方的形势和计划419

列宁格勒近郊和诺夫哥罗德近郊德国法西斯军队的溃败421

第聂伯河右岸乌克兰地区的解放424

克里米亚的解放429

苏德战场其它地区的战役431

1944年冬季战役的军事和政治总结432

2.苏联领土从法西斯侵略者手中获得完全解放433

1944年夏季双方战略形势和计划433

芬兰军队在卡累利阿的失败。芬兰退出战争435

德国“中央”集团军群的覆灭。白俄罗斯的解放438

西乌克兰的解放443

德国法西斯军队被赶出波罗的海沿岸地区445

极北地区敌人的溃败448

3.1944年游击队的活动448

共产党加强敌后斗争的工作448

1944年游击队的军事行动450

苏联游击队和中欧、西欧各国反法西斯战士的战斗友谊452

4.红军的胜利对德国局势的影响455

德国的军事、政治和经济的状况455

第十一章 第二战场的开辟和1944年西欧的战事。抵抗运动460

1.美英军队在法国北部登陆460

进攻的准备460

意大利的战事464

进攻法国466

1944年7月20日谋杀希特勒事件469

法国北部的战事470

民族起义。巴黎解放471

法国南部的战事。占领者被逐出法国474

第二次魁北克会议476

1944年9-11月间西线的战争477

2.西欧各国内部抵抗运动部队为解放本国而斗争478

法国478

比利时和卢森堡482

荷兰484

挪威485

丹麦486

1944年意大利的抵抗运动487

3.1944年年底西欧的战略形势490

美英军队在意大利中部的推进486

德军在阿登和阿尔萨斯的进攻491

第十二章 东欧和东南欧各国的解放。初步的民主改革494

1.波兰494

1944年以前的波兰政局494

波兰民族解放委员会的成立498

华沙暴动500

维斯瓦河-奥得河战役。波兰西部的解放502

占领东普鲁士504

波美拉尼亚东部和西里西亚的德国法西斯军队的溃败506

波兰的革命改革508

2.罗马尼亚511

苏军进攻罗马尼亚。政治情况511

1944年8月23日的人民起义514

同罗马尼亚缔结停战协定517

3.保加利亚518

1944年春夏的保加利亚政局。革命形势的成熟518

人民起义。苏军进攻保加利亚520

祖国阵线政府的革命改革。保加利亚参加反对法西斯德国的战争522

4.南斯拉夫524

1944年南斯拉夫的人民解放斗争。苏联对南斯拉夫人民的援助524

南斯拉夫解放事业的完成。民主改革530

5.捷克斯洛伐克533

斯洛伐克的局势533

斯洛伐克人的起义。红军在东喀尔巴阡山的战役534

苏军解放斯洛伐克和摩拉维亚539

捷克和斯洛伐克民族阵线政府。科希策纲领540

6.匈牙利541

1944年秋季以前的匈牙利政局541

苏军开始解放匈牙利匈牙利人民反法西斯斗争的加强542

人民民主革命的开始。匈牙利的完全解放545

7.阿尔巴尼亚548

8.希腊551

第十三章 战争最后阶段的联合国家555

1.1944-1945年的苏联555

苏联国内情况555

工业和运输业的情况559

1944-1945年苏联的农业563

1944-1945年的恢复工作565

2.1944-1945年的美国568

经济的发展568

国内政治情况569

富·罗斯福再度当选为美国总统572

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的逝世573

3.1944-1945年的英国和自治领574

英国574

加拿大578

南非联邦580

澳大利亚581

新西兰582

4.苏、美、英三国政府首脑克里米亚(雅尔塔)会议582

德国问题,关于被解放的欧洲的宣言583

波兰和南斯拉夫问题585

联合国组织问题586

关于苏联参加对日战争的协定587

克里米亚会议的意义587

第十四章 法西斯德国的溃败和无条件投降589

1.反法西斯联盟军队进攻德国本土589

希特勒德国及其武装部队的状况589

强渡来因河595

美英两国空军对德国的战略轰炸597

2.奧地利的解放。意大利北部的人民起义599

红军解放奥地利599

1945年4月25日意大利北部的人民起义602

3.德国法西斯军队最后的溃败。苏军攻克柏林605

德国的局势605

柏林方面德国法西斯军队的溃败607

美英军队进抵易北河611

柏林的陷落612

4.红军解放捷克斯洛伐克616

捷克斯洛伐克的局势616

捷克人民的五月起义618

5.法西斯德国的无条件投降622

邓尼茨“政府”。德军在西线的北部和南部的投降622

无条件投降书的签订624

6.同盟国对德、奥实行管制626

邓尼茨“政府”的覆灭626

关于击败德国的宣言626

7.战和之交的盟国关系629

旧金山会议629

美英对苏的“强硬方针”631

波茨坦会议634

波茨坦会议的意义636

第十五章 太平洋战争。东亚和东南亚各国的民族解放运动(1942-1945年)638

1.美国和英国的武装部队在太平洋战场的攻势639

太平洋战争的转折点639

1944年的战事641

日本政局的紧张化644

1945年的战事646

原子弹轰炸广岛和长崎650

2.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653

中国反动势力的加强653

解放区的巩固654

日本在国民党战场上的进攻655

美国在太平洋战争最后阶段的对华政策657

为国家民主化而斗争的纲领658

3.朝鲜政局的尖锐化659

日本在朝鲜的殖民制度659

朝鲜人民的反帝运动661

4.印度支那各国人民的解放斗争662

越盟势力的发展662

法国行政机关的废除664

5.缅甸的民族解放运动665

1939-1941年的政局665

日本占领区的统治制度667

反法西斯人民自由同盟668

6.印度尼西亚人民反对日本统治的斗争671

敌占区的统治制度671

“卫国义勇军”的形成。地下抗日组织的发展673

7.菲律宾抵抗日本占领者的斗争676

日本占领者的统治政策676

人民的武装力量678

反对占领者的游击战679

美国统治的恢复682

8.印度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684

战时印度经济684

印度的内政状况。克里浦斯特使687

1942-1945年的反帝运动690

国大党与穆斯林联盟接近的尝试692

第十六章 苏联在远东参战。日本帝国主义的溃败和无条件投降694

日本敌视苏联的政策694

苏联武装力量进攻远东的准备698

战争年代的蒙古人民共和国699

远东战争的进程704

日本帝国主义的失败与亚洲各国人民民族解放运动的胜利711

日本无条件投降书的签订717

第十七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非洲国家719

1.北非719

1940-1942年在“轴心”国控制下的马格里布各国719

“轴心”国被驱逐后马格里布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722

埃及725

苏丹728

2.热带非洲和南非洲各国729

在热带非洲和南非洲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及瓜分殖民地斗争的尖锐化729

经济的发展732

工人阶级觉悟的提高733

第十八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拉丁美洲739

1939-1941年的拉丁美洲各国739

大部分拉丁美洲国家的参战741

拉丁美洲各国的经济变化742

民主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加强743

阿根廷745

墨西哥748

巴西751

智利754

古巴755

第十九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国际工人运动和共产主义运动758

大战初期的工人阶级及其政治组织759

由于法西斯的侵略而引起工人运动性质的变化761

工人运动和共产主义运动发展的新阶段762

无产阶级国际团结的加强766

共产国际的解散768

1943年-1945年为打败侵略者而斗争的工人阶级769

国际民主组织的产生773

第二十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总结780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特点781

苏联对于粉碎法西斯集团国家的决定性作用783

反法西斯联盟787

人民群众的作用不断增强791

反法西斯战争对中欧和东南欧诸国革命发展的影响793

殖民体系危机的加深795

资本主义的普遍削弱797

大事年表801

主要文献和史料目录831

1978《世界通史 第10卷 上》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库拉索夫编 1978 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世界通史  第10卷(1978 PDF版)
世界通史 第10卷
1978 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世界通史  第1卷  上(1961 PDF版)
世界通史 第1卷 上
1961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近代卷  上  世界通史( PDF版)
近代卷 上 世界通史
北京:人民出版社
世界通史  上( PDF版)
世界通史 上
世界通史  第4卷  上( PDF版)
世界通史 第4卷 上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世界通史  第10卷  图鉴版( PDF版)
世界通史 第10卷 图鉴版
北京:中国致公出版社
世界通史  第11卷  上( PDF版)
世界通史 第11卷 上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世界通史  上古部分  第10分册( PDF版)
世界通史 上古部分 第10分册
北京:人民出版社
世界通史  第10卷  下(1978 PDF版)
世界通史 第10卷 下
1978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世界通史  上(1980 PDF版)
世界通史 上
1980 黎明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世界通史  第11卷  上(1984 PDF版)
世界通史 第11卷 上
1984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世界通史  第10卷  上(1978 PDF版)
世界通史 第10卷 上
1978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世界通史  第4卷  上(1962 PDF版)
世界通史 第4卷 上
1962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世界通史  近代卷  上(1997 PDF版)
世界通史 近代卷 上
1997 北京:人民出版社
世界通史  第9卷  上下(1975 PDF版)
世界通史 第9卷 上下
1975 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