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动力学概论》
作者 | 秦大钧著 编者 |
---|---|
出版 | 大中国图书公司 |
参考页数 | 628 |
出版时间 | 1981(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无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569689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第一章次音速的飞行动力1
第一节平静大气1
1-1大气状态1
1-2在重力影响下,理想气体之平衡情况2
1-3标准大气5
第二节大气之流动10
2-1稳定流动10
2-2柏努利公式12
2-3音速15
2-4动压力17
2-5皮氏管20
2-6横截流线的总压头之变值及流体之旋转21
2-7环流26
第三节流函数,速度位,位函数32
3-1流函数32
3-2流函数与流速分量间之关系34
3-3流函实例35
(a)直线流动35
(b)幅射流动37
(c)流源位于匀流中38
(d)相等强度两流源之合流,影像法41
(e)流源与沉穴位于匀流中44
(f)流源与沉穴位于匀流中之三向流动简例47
(g)流偶51
(h)环流与圆柱54
(i)涡旋与旋偶60
3-4速度位62
3-5位函数67
第四节复变函数之变换与机翼剖形72
4-1实数x—y平面与复数?—η平面间图形之变换72
4-2保角变换73
4-3特异点(奇点)75
4-4流型之变换77
4-5理论的机翼剖形之定型78
(a)直线与圆78
Ⅰ.圆变换为一段直线79
Ⅱ.于ζ面平行于实轴负向,—U匀流经过一圆之位函数80
Ⅲ.于ζ面,平行于虚轴负向,—V匀流经过一圆之位函数80
Ⅳ.由Ⅲ转变圆为垂直于流向一段ζ线时的位函数81
Ⅴ.求流域中一点的分流速u,v之例则82
(b)机翼剖形与圆87
(c)约库斯基假设87
(d)引用公式的说明88
(e)习用的变换公式89
4-6约库斯基变换90
4-7由圆变换翼剖形实例91
(a)圆弧形(约氏机翼剖形厚度近于零之情形)91
(b)对称形(对称式约氏机翼剖形)93
(c)约氏机翼剖形(约氏弯翼剖形)97
(d)经变换所得翼剖形要点概述98
第五节动量与能量公式101
5-1稳定流动动量的通量101
5-2稳定流动的动量公式104
5-3动量矩107
5-4能量公式111
第六节空气动力,动力相似性,无因次系数114
6-1空气动力114
6-2因次分析115
6-3动力相似性117
6-4雷诺数进一步的意义119
6-5无因次系数120
第七节未压缩流体之流型123
7-1平流与扰流123
7-2连续流动与不连续流动125
7-3边界层129
第八节飞机机翼基本概念132
8-1飞机机翼剖面外形及其特性132
8-2翼剖形之几何定型与通用组别134
8-3翼平面几何形141
8-4机翼对于空气动力特性一般习用符号145
第九节空气阻力或寄生阻力149
9-1寄生阻力定义150
9-2钝端体阻力151
9-3圆形体阻力152
9-4流线形体阻力153
9-5表皮磨擦阻力156
9-6飞机各项主要肢体之寄生阻力159
第十节机翼经验数据161
10-1翼剖形三主要系数实验数据161
(a)升力系数161
(b)阻力系数163
(c)力矩系数166
10-2展弦比对于动力系数之影响169
第十一节无限翼展机翼动力的讨论(二向机翼定理)176
11-1无旋转流动之动量公式176
11-2无限长翼展机翼升力的探求180
11-3俯仰力矩187
11-4由复素函数之位函数求升力与俯仰力矩191
11-5定倾中心抛物线199
11-6薄翼定理201
第十二节有限翼展机翼所受动力的讨论(三向机翼定理)216
12-1直涡流线与涡流片217
12-2曲涡流线224
12-3经过有限翼展机翼的气流(涡旋组)228
12-4泼郎特机翼定理(三向机翼定理)231
12-5升力的椭形分布及诱导阻力237
12-6升力分布的总论246
第十三节飞机性能254
13-1不加速平飞254
13-2性能曲线256
13-3需要功率与可用功率曲线的绘制257
13-4在各高度之性能264
13-5其他性能例则267
第十四节飞机的稳定性及其控制面273
14-1有关稳度问题中所用名词与术语273
14-2纵向安定274
14-3操纵控制面284
14-4横向稳度与偏向稳度287
第十五节航空原动力290
15-1内燃机290
15-2发动机在高空的情形298
15-3涡轮喷射发动机306
15-4火箭喷射发动机312
15-5航空原动力机的比较314
第十六节螺旋桨及其动力的计算321
16-1螺旋桨的基本概念321
16-2螺旋桨所生动力之分析326
16-3螺旋桨的特性329
16-4计算螺旋桨推进力引用定理之一:螺旋桨性能的动量定理333
16-5计算螺旋桨推进力引用定理之二:螺桨叶素学识335
16-6螺旋桨效率338
16-7螺旋桨推进力引用定理之三与计算例则流函及速度位之流源集定理(本书作者之专述)339
第十七节航空动力实验374
17-1初期简单风洞,爱氏风洞375
17-2闭路回流风洞376
17-3变压风洞379
17-4风洞实验用量表例则380
第二章超音速飞行动力概论383
第一节流体动力超音速的物理解释383
1-1空气压缩性之影响383
1-2陡震波与马赫数386
1-3压缩性对于升力与压力之关系388
(a)泼郎特-葛拉华定律389
(b)葛拉华定律对于弯弧形翼390
(c)应用葛氏定律于压力系数392
(d)绘制升力结果线的地毯法392
(e)葛拉华定律之实验证明395
(f)冯卞门-钱学森对于压缩性与压力系数间关系的申论400
(g)有限翼展次音速翼、马赫数M之影响404
(h)掠后翼对于升力之影响406
(i)以超音速翼飞行于次音速时之情形408
1-4过音速升力之丧失411
(a)过音速升力线斜度之丧失411
(b)空气动力的升力之物理性415
(c)过音速阶段翼形弯度之影响416
(d)过音速阶段的耐惟儿-史托克方程式418
1-5陡震失速对于力矩之影响423
(a)俯仰力矩的性质424
(b)压缩性于Cm之影响424
(c)压缩性施于对称翼上力矩之影响426
(d)对称翼上陡震失速之影响428
(e)弯弧翼之力矩430
(f)一般压缩性对Cm0的影响430
(g)力矩地毯图432
(h)减小俯仰力矩方法432
1-6穿音速之稳定性与控制433
1-7由于丧失升力而来之俯冲436
(a)固定倾角俯冲436
(b)固定升力俯冲437
(c)克止由压缩性而来的俯冲之方法439
(d)避免压缩性俯冲之飞机设计439
(e)避免压缩性俯冲,薄渐缩翼(锥形翼)亦为一种重要的方法440
第二节高速度测量443
2-1计量高的次音速443
2-2高度与马氏数对于空气速度变动之影响445
2-3马赫计448
2-4音速之测量449
2-5超音速的计量450
第三节超音速气流452
3-1马赫角之定义453
3-2超音速气流与次音速气流之鉴别454
3-3压缩流动与膨胀流动间各别之特性456
3-4超音速流经机翼之流型459
第四节二向超音速翼462
4-1阿开来定理462
4-2环绕机翼之压力散布464
4-3升力系数的计算465
4-4计算阻力469
4-5升力对阻力之比471
4-6表皮磨擦对阻力之影响473
4-7计算力矩474
(a)较准确之力矩计算475
(b)较准确之压力中心计算476
4-8阿开来定理一般的应用478
(a)减小基本翼阻478
(b)对于已知厚度/弦长比之最佳机翼478
(c)翼剖形容许表皮摩擦时展示之最小阻力482
4-9阿开来定理特殊的应用486
(a)随增加马赫数减小阻力,常数倾角情形487
(b)随增加马赫数减小阻力,常数升力情形488
4-10设计超音速飞机机翼之标准数值例则490
(a)最佳超音速飞行速度491
(b)最佳机翼效率之操作高度492
(c)在超音速速度翼弧度的一阶影响495
(d)变动厚度距之影响496
4-11琵史孟二阶定理498
(a)一般的计算498
(b)琵史孟定理之物理解释502
(c)从压力之分布情形计算升力与阻力及力矩504
Ⅰ.零弯度之效果506
Ⅱ.前后对称之效果507
Ⅲ.对于半弦反对称之效果507
Ⅳ.双对称之效果507
Ⅴ.琵史孟积分的物理解说508
4-12琵史孟二阶定理之应用510
(a)计算任何翼剖形之升力与阻力510
(b)琵史孟定理计算半弦力矩510
(c)计算双斜楔翼偕襟翼之力系数511
(d)琵史孟二阶定理应用之限制512
(e)琵史孟定理计算压力至1%准确度之限制513
(f)对于机翼上压力琵氏级数的另一式515
(g)利用弯度求取升力及减小阻力516
4-13二向超音速膨胀517
(a)总述517
(b)泼郎特-梅犹膨胀之数学分析519
(c)泼郎特-梅犹流线之计绘524
4-14正确的翼定理525
(a)计算泼郎特-梅犹膨胀中之压力525
(b)计算翼面在等熵膨胀情形下之压力527
(c)围绕凸曲面之膨胀528
(d)在陡震波后压力等之计算528
4-15两向超音速翼后之上向冲流角531
4-16减少阻力之例:无限二向掠后翼533
(a)次音速或穿音速前缘533
(b)超音速前缘534
(c)依边界层之影响讨论最小阻力之翼剖形536
第五节三向超音速翼538
5-1一般三阶因次的流源与流泉及流偶的物埋性质540
5-2(a)锥形流动定理540
(b)超音速锥形流动之线性解541
(c)超音速锥形流动换成线性解之542
5-3有限长之翼定理543
(a)流偶方法之解543
(b)上法施于长方形板547
(c)有限展弦比之双楔形552
第三章特种航空具及其动力简述556
第一节特种航空工具556
(a)滑翔机556
(b)直升机及旋翼机556
(c)火箭与飞弹563
第二节火箭飞行动力简述572
(a)火箭的基本动力572
(b)喷射推力与推进效率573
(c)飞弹V2推进动力操作程序简述576
(d)火箭动力飞航工具之飞行性能581
第三节人造卫星593
(a)在中心力场之行动597
(b)行动轨迹之公式599
附录(一)螺旋桨推进力引用定理之三所用公式(第三类椭性积分)之解与积分数值表606
附录(二)人造卫星的基本数式及其诱导615
1981《航空动力学概论》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秦大钧著 1981 大中国图书公司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航空航天技术概论
- 1992 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
- 飞机空气动力学 纵向和横航向动力学
- 1982
-
- 航空动力装置自动器
- 1961年09月第1版 国防工业出版社
-
- 电动力学概论
- 1991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 动力基础半空间理论概论
- 1981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 航空订货工作概论
- 1997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
- 航空工程力学
- 1958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
- 航空概论教科书
- 1991 广州军区空军航空机务训练团
-
- 航空反潜概论
- 1998 北京市:国防工业出版社
-
- 英汉航空流体动力学词汇
- 1964 北京:科学出版社
-
- 航空航天概论
- 1997 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
- 航空概论
- 1986 北京:北京航空学院出版社
-
- 航空概论
- 1978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
- 航空概论
- 1999 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