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二师志》求取 ⇩

概述2

大事记10

序编46

第一章解放战争记实46

第一节 部队组建与武器装备46

第二节 思想教育与政治整军47

第三节 民运工作48

第四节 战役战斗49

第五节 改造解放、起义官兵54

第二章历代屯垦55

第一节 屯政演变55

第二节 两汉屯垦55

第三节 魏晋至元代屯垦57

第四节 清代屯垦57

第五节 民国时期屯垦59

第一编自然地理62

第一章地质62

第一节 地层62

第二节 侵入岩62

第三节 构造63

第二章地貌63

第一节 北部山间盆地63

第二节 塔里木盆地东部64

第三节 阿尔金山北麓冲积倾斜平原65

第四节 车尔臣河冲积平原65

第五节 阿尔金山山间谷地65

第三章水文65

第一节 地表水65

第二节 地下水66

第四章土壤67

第一节 土壤类型67

第二节 土壤肥力69

第五章自然资源72

第一节 野生动物资源72

第二节 野生植物资源72

第三节 矿产资源73

第六章气候73

第一节 日照73

第二节 温度73

第三节 降水与蒸发75

第四节 风77

第七章自然灾害78

第一节 洪灾78

第二节 风灾78

第三节 霜冻、低温79

第四节 雹灾、雷暴80

第五节 干旱80

第二编建制82

第一章垦区82

第一节 师部驻地82

第二节 垦区分布82

第二章建制沿革84

第一节 农二师建制84

第二节 师属单位85

第三章农牧团场概况93

第一节 二十一团93

第二节 二十二团95

第三节 二十三团96

第四节 二十四团98

第五节 二十五团99

第六节 二十六团100

第七节 二十七团101

第八节 二二三团102

第九节 二十八团104

第十节 二十九团105

第十一节 三十团107

第十二节 三十一团108

第十三节 三十二团110

第十四节 三十三团111

第十五节 三十四团113

第十六节 三十五团114

第十七节 三十六团115

第三编人口 民族120

第一章人口规模120

第一节 总量120

第二节 分布121

第二章人口来源及变动122

第一节 来源122

第二节 变动123

第三章人口结构124

第一节 民族结构124

第二节 性别结构125

第三节 年龄结构126

第四节 文化结构126

第五节 职工职业结构126

第四章民族127

第一节 汉族127

第二节 维吾尔族128

第三节 蒙古族129

第四节 回族131

第五节 土家族132

第五章计划生育133

第一节 机构设置133

第二节 节制生育133

第三节 优生优育135

第四编经济综述138

第一章农二师经济的形成及发展138

第一节 确立生产规模时期的农二师经济138

第二节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农二师经济139

第三节 三中全会以后的农二师经济139

第四节 1990年的农二师经济140

第二章经济结构与生产水平142

第一节 所有制结构142

第二节 产业结构142

第三节 生产力发展水平144

第三章经济区的划分147

第一节 焉耆经济区147

第二节 库尔勒经济区148

第三节 塔里木经济区148

第四节 若且经济区148

第四章农二师经济在兵团和巴州的地位149

第一节 农二师经济占兵团经济比例149

第二节 农二师经济占巴州经济比例150

第五章经济体制改革153

第一节 农业的经济体制改革153

第二节 工、交、建、商企业的经济体制改革156

第五编水利160

第一章农田水利工程160

第一节 引水工程160

第二节 灌溉工程164

第三节 蓄水工程165

第四节 排水工程167

第五节 扬水工程168

第六节 竖井排灌工程169

第二章防洪抗旱170

第一节 洪灾与防洪170

第二节 防旱抗旱172

第三章流域治理175

第一节 流域规划175

第二节 流域工程175

第四章水利管理176

第一节 管理机构176

第二节 工程管理176

第三节 灌溉管理177

第四节 水费征收177

第五章水利单位概况178

第一节 建筑工程二团178

第二节 大西海水管处179

第三节 卡拉水管处179

第四节 十八团渠水管处180

第五节 钻井队180

附录历代水利纪略180

第一节 汉唐水利180

第二节 清代水利181

第三节 民国水利182

第六编土地184

第一章土地资源及利用184

第一节 土地资源184

第二节 土地利用184

第二章土地开发184

第一节 垦荒造田184

第二节 灌区开发189

第三节 勘查规划193

第三章盐碱地改良193

第一节 历史与现状194

第二节 条田设计与盐碱地治理195

第三节 条田改建195

第四节 工程性平地197

第五节 灌排配套198

第六节 改土成效198

第四章土地管理199

第一节 土地资源调查和土地档案管理199

第二节 土管法规和制度199

第三节 土地监察200

第四节 土地资产管理201

第五章机构202

第一节 行政管理机构202

第二节 事业机构202

第七编种植业205

第一章作物分区205

第一节 作物结构205

第二节 农区划分206

第二章作物栽培207

第一节 主要粮食作物207

第二节 主要经济作物211

第三节 主攻单产的几项技术措施216

第三章耕作制度217

第一节 耕作技术217

第二节 培肥地力218

第三节 轮作倒茬221

第四章良种繁育222

第一节 农作物品种资源222

第二节 良种培育与引进222

第三节 种子管理223

第四节 种子经营224

第五章植物保护225

第一节 植保组织225

第二节 病虫杂草及天敌225

第三节 病虫杂草的综合防治226

第八编养殖业231

第一章畜牧资源231

第一节 饲料资源231

第二节 畜禽资源233

第二章畜牧生产233

第一节 畜禽种类及数量233

第二节 饲养管理239

第三节 科学研究及新技术推广240

第三章品种改良242

第一节 优良品种的引进243

第二节 杂交改良及育种244

第四章疫病防治247

第一节 兽医防治体系247

第二节 医疗设备247

第三节 畜禽疫病防治247

第四节 防治效果249

第五章经济体制及生产水平249

第一节 体制与效益249

第二节 牧业投资及生产水平251

第六章 水产养殖252

第一节资源252

第二节 引种驯化252

第三节 捕捞253

第七章机构254

第一节 管理机构254

第二节 事业机构254

第九编塔里木马鹿257

第一章马鹿经营概况257

第一节 规模257

第二节 分布258

第三节 生产水平259

第二章马鹿的繁殖260

第一节 马鹿繁殖的几个阶段260

第二节 选种选配261

第三节 保胎与助产262

第三章马鹿的饲养管理262

第一节 饲养管理概况262

第二节 饲养设施263

第三节 饲养标准263

第四章鹿茸266

第一节 鹿茸的生长发育266

第二节 鹿茸采收267

第三节 鹿茸加工267

第五章鹿病防治268

第一节 鹿病发生概况268

第二节 鹿病防治268

第三节 防治效果268

第十编林果业270

第一章植树造林270

第一节 林木种类270

第二节 营林成果271

第三节 林种结构273

第四节 栽培技术277

第五节 天然荒漠林的抚育277

第二章果园280

第一节 果树品种280

第二节 果树分区281

第三节 果园面积和产量282

第四节 果树基地284

第五节 栽培技术284

第六节 储藏保鲜287

第三章林园病虫害288

第一节 病害及其防治288

第二节 虫害及其防治289

第四章经营管理292

第一节 机构设置292

第二节 经济体制292

第三节 效益293

第十一编库尔勒香梨299

第一章规模与分布299

第一节 栽植规模299

第二节 地域分布300

第三节 香梨基地建设301

第二章栽培技术301

第一节 土壤301

第二节 砧木302

第三节 授粉树种配置302

第四节 定植密度302

第三章梨园管理303

第一节 土地管理303

第二节 施肥304

第三节 灌水304

第四节 树体管理305

第五节 新技术的研究与推广306

第四章 香梨新品系的选育307

第五章病虫害防治308

第一节 虫害308

第二节 病害309

第十二编农机312

第一章 农业机械化历程312

第二章机械运用312

第一节 生产能力与机械化程度317

第二节 农机作业318

第三节 航空作业321

第四节 机组的运用322

第五节 农机保养322

第三章机务管理323

第一节 管理体制与经济核算323

第二节 机械作业经济效益328

第三节 标准化管理329

第四章机构队伍330

第一节 管理机构330

第二节 农机队伍330

第十三编工业334

第一章工业概貌334

第一节 工业发展概况334

第二节 工业体制337

第三节 技术装备及生产能力337

第四节 产业结构340

第五节 经济效益342

第二章轻工业344

第一节 纺织工业344

第二节 造纸工业346

第三节 制药工业346

第四节 食品、酿造工业347

第五节 农产品加工工业348

第六节 印刷工业351

第七节 其他工业351

第三章重工业351

第一节 煤炭工业352

第二节 建材工业353

第三节 电力工业357

第四节 机械修造业359

第四章 重点企业介绍361

第五章工业管理367

第一节 管理体制367

第二节 计划管理368

第三节 生产管理368

第四节 财务管理369

第十四编交通运输372

第一章公路372

第一节 国道省道372

第二节 垦区道路373

第三节 公路建设376

第二章桥梁涵洞377

第一节 公路桥涵建设377

第二节 团场桥涵建设377

第三章运输378

第一节 人力、畜力运输378

第二节 汽车运输379

第三节 拖拉机运输382

第四节 水运383

第四章运输管理384

第一节 调度384

第二节 安全管理384

第三节 财务管理386

第五章机构386

第一节 管理机构386

第二节 独立运输企业——汽运司387

第三节 团场运输企业388

第十五编城镇建设394

第一章建设概貌394

第一节 师部394

第二节 场镇397

第三节 连队(居民点)400

第二章建筑施工402

第一节 建工队伍402

第二节 技术装备403

第三节 新技术推广405

第四节 施工管理405

第三章环境保护406

第一节 农业环境保护406

第二节 工业环境保护407

第四章机构407

第一节 管理机构407

第二节 事业机构408

第三节 企业机构409

第十六编商业 物资 外贸414

第一章商业414

第一节 经营体制414

第二节 商业结构416

第三节 商品购销417

第四节 饮食服务业419

第五节 资金来源与经济效益420

第六节 农二师直属商业企业423

第二章物资供应424

第一节 计划调拨与采购424

第二节 仓储424

第三节 物资调运426

第四节 经济效益426

第五节 废品回收428

第六节 机构428

第三章粮油肉供应429

第一节 粮食管理429

第二节 粮油肉供应430

第三节 储备与检验433

第四章外贸433

第一节 外贸机构433

第二节 外贸产品434

第三节 包装运输434

第十七编计划 财务 保险438

第一章 机构设置438

第二章计划439

第一节 计划体制439

第二节 计划编制与实施439

第三节 计划管理442

第三章统计442

第一节 统计体制442

第二节 统计种类与社会调查443

第三节 统计管理444

第四章财务444

第一节 财务体制444

第二节 资金来源445

第三节 资金使用448

第四节 资金回收449

第五节 财务管理451

第五章保险453

第一节 保险公司453

第二节 险种设置及经营情况453

第十八编中国共产党农二师组织456

第一章党员代表大会及党委领导人456

第一节 历届党员代表大会456

第二节 党委系统领导人简历460

第二章组织463

第一节 党的各级组织463

第二节 党的工作机构464

第三节 党员465

第四节 组织建设470

第三章党的思想政治工作471

第一节 屯垦初期472

第二节 整编转业建设正规化农场时期472

第三节 农垦事业大发展时期473

第四节 农垦事业恢复振兴时期474

第四章纪律检查476

第一节 机构476

第二节 纪检工作476

第三节 甄别复查478

第四节 廉政建设478

第五章 统战工作479

第六章 党校480

第七章重大政事记略481

第一节 改造起义部队481

第二节 镇压反革命481

第三节 “三反”运动482

第四节 肃反运动483

第五节 整风反右派483

第六节 “大跃进”483

第七节 反右倾484

第八节 社会主义教育运动485

第九节 “文化大革命”486

第十节 揭批查斗争与平反冤假错案488

第十一节 精神文明建设490

第十二节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491

第十九编行政494

第一章行政机构494

第一节 步兵第六师494

第二节 农二师495

第三节 巴州农垦局498

第四节 恢复后的农二师499

第五节 师以下行政机构503

第二章生产代表大会及表彰大会503

第一节 生产代表大会503

第二节 表彰大会505

第三章民政事务507

第一节 优抚507

第二节 信访509

第三节 婚姻登记510

第四节 残疾人工作510

第五节 殡葬改革511

第四章援外工作511

第一节 援建中巴公路511

第二节 援建坦桑尼亚农场512

第三节 援建索马里费诺力农场512

第五章通讯工作513

第一节 机构513

第二节 通讯设施与通讯队伍513

第六章史志编纂515

第一节 机构演变515

第二节 党史资料征集和编纂515

第三节 师、团志的征编515

第七章施政要略516

第一节 大生产运动516

第二节 整编转业518

第三节 开发塔里木518

第四节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520

第五节 农业学大寨运动520

第六节 农业区划521

第七节 企业整顿521

第二十编政法524

第一章 机构设置524

第二章公安525

第一节 政治保卫525

第二节 治安管理525

第三节 户籍、消防管理527

第四节 群众治保工作528

第三章检察528

第一节 刑事检察528

第二节 法纪检察529

第三节 经济检察530

第四节 监所监察531

第五节 控告申诉检察532

第六节 民事行政检察532

第四章审判532

第一节 审判程序和制度532

第二节 刑事审判533

第三节 民事、经济审判533

第四节 申诉复查534

第五章司法行政534

第一节 民事调解534

第二节 律师业务535

第三节 公证业务535

第四节 法制宣传536

第六章劳改监管537

第一节 监管改造537

第二节 刑满安置537

第二十一编劳动人事540

第一章工人540

第一节 工人来源540

第二节 劳动组织542

第三节 定员定额542

第四节 技工培训543

第五节 管理机构543

第二章干部543

第一节 干部概况543

第二节 干部管理546

第三节 离、退休干部安置549

第四节 干部培训549

第三章工资550

第一节 工资制度550

第二节 津贴、补贴551

第三节 工资调整与工资水平552

第四章劳保福利555

第一节 劳动保护555

第二节 职工保险和福利待遇556

第二十二编武装560

第一章驻防560

第一节 进军新疆560

第二节 城防警备560

第二章民兵建设561

第一节 机构561

第二节 值班连队562

第三节 普通民兵562

第四节 军政建设563

第三章 现役部队564

第四章兵役564

第一节 兵役制度与机构564

第二节 征兵564

第三节 退伍565

第五章军事行动纪略565

第一节 平叛565

第二节 剿匪565

第二十三编群众团体568

第一章工会568

第一节 机构沿革568

第二节 历届工会会员代表大会568

第三节 劳动竞赛569

第四节 企业民主管理572

第五节 工会建设573

第二章共青团574

第一节 团的组织建设574

第二节 团的主要活动576

第三节 少先队579

第三章女工工作委员会580

第一节 妇女组织580

第二节 妇代会580

第三节 妇女工作581

第四章其他群众团体583

第一节 文学艺术界联合会583

第二节 侨联583

第二十四编群众工作586

第一章互相支援586

第一节 地方支援农垦586

第二节 农垦支援地方588

第三节 农垦支援军队593

第二章民族团结593

第一节 民族政策教育593

第二节 民族团结活动595

第三节 典型事例597

第三章场乡共建文明599

第一节 共建活动599

第二节 纠纷处理599

第二十五编科学技术602

第一章机构602

第一节 管理机构602

第二节 科研机构602

第二章科技成果605

第一节 概况605

第二节 兵团级以上科技获奖项目605

第三章科技活动610

第一节 科普活动610

第二节 新技术的推广611

第三节 品种的更新换代611

第四章科技队伍613

第一节 科技人员613

第二节 技术职称613

第三节 获荣誉称号的科技工作者名录615

第四节 农二师(行政、科研、工程、农牧系统)副高级以上职称人员表615

第二十六编教育627

第一章普通教育627

第一节 幼儿教育627

第二节 小学教育627

第三节 中学教育630

第四节 职业高中635

第五节 民族教育635

第二章专业教育636

第一节 卫生教育636

第二节 农业教育636

第三节 师范教育637

第四节 技工学校638

第三章成人教育638

第一节 扫盲638

第二节 职工文化补课639

第三节 成人自学考试640

第四章教师队伍640

第一节 教师队伍建设640

第二节 教师结构641

第三节 教师待遇645

第五章教育设施646

第一节 校舍646

第二节 仪器设备647

第六章教育管理648

第一节 管理机构648

第二节 经费管理648

第七章勤工俭学649

第一节 校办农场、工厂649

第二节 支农劳动650

第三节 建校活动650

第二十七编文化652

第一章文学艺术652

第一节 文学创作652

第二节 美术、书法、摄影654

第三节 音乐舞蹈654

第二章表演团体655

第一节 文工团655

第二节 战鼓剧团655

第三节 秦剧团656

第四节 曲剧团656

第五节 吕剧团656

第三章电影、电视656

第一审 机构设置656

第二节 放映活动656

第三节 电视657

第四章新闻658

第一节 新闻报道658

第二节 广播660

第五章图书、档案660

第一节 图书660

第二节 档案661

第六章群众文化662

第一节 文化设施662

第二节 连队文娱662

第三节 文艺会演663

第七章体育663

第一节 群众体育663

第二节 学校体育664

第三节 体育竞赛664

第八章垦区文物遗址668

第一节 蒲昌城668

第二节 天津庄子668

第三节 伊循故城遗址668

第九章文化事业管理669

第一节 管理机构669

第二节 基层文化组织669

第二十八编医疗卫生675

第一章机构675

第一节 行政机构675

第二节 医疗机构675

第三节 防疫机构679

第二章 设备680

第三章队伍683

第一节 专业培训683

第二节 技术练兵684

第三节 评职授奖685

第四节 职称、学历、年龄结构689

第四章预防保健690

第一节 健康检查与普查普治690

第二节 群防群治693

第三节 传染病防治694

第四节 妇幼保键695

第五章药械供应与管理696

第一节 药械供应696

第二节 药政管理696

第六章医疗制度和医疗技术697

第一节 公费医疗与医疗包干697

第二节 医疗制度698

第三节 医疗技术699

第四节 中医中药700

第七章医事活动701

第一节 创建文明医院701

第二节 评选优秀护士701

第三节 支援地方卫生事业702

第四节 医德教育702

第二十九编人物704

第一章解放战争时期(1947~1949)704

第一节 英烈传704

第二节 英烈表715

第三节 英模名录720

第二章屯垦戍边时期(1950~1994)722

第一节 人物传722

第二节 人物简介727

第三节 人物表741

第四节 名录747

附录752

一、1991~1994年农二师大事记752

二、1991~1994年农二场概况761

三、永丰革命烈士陵园纪念碑768

四、《孔雀河畔的朝霞序言》768

题《农二师志稿》(20首)770

修志始末773

1995《农二师志》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王野苹总编;农二师史志编纂委员会编 1995 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