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江县志》求取 ⇩

凡例1

概述1

大事记7

地理志49

卷一 位置·区域49

第一章 位置49

第二章 区域49

附一 瓯脱、侨属地51

附二 废县(州、省)域53

第三章 县界54

卷二 建置·区划56

第一章 建置沿革56

附一 建置沿革分期表56

附二 建置沿革分县表62

第二章 行政区划64

第一节 清代以前区划64

第二节 民国前期区划66

第三节 川陕省苏维埃政府时期区划67

第四节 民国后期区划69

第五节 建国后区划71

卷三 县城·场镇81

第一章 县城81

第一节 兴废81

第二节 街道82

第三节 机关、企事业单位83

第四节 市镇设施85

第五节 古迹·遗址89

第六节 四邻92

附 废县治92

第二章 场镇93

第一节 通万(源)公路沿线各场镇93

第二节 通洪(口)公路沿线各场镇96

第三节 通达(县)公路沿线各场镇98

第四节 通三(溪)公路沿线各场镇100

第五节 通巴(中)公路沿线各场镇100

第六节 通楼(子)公路沿线各场镇101

附一 清道光间县属场镇103

附二 民国前期县属场镇及场期表104

附三 民国后期县属场镇104

卷四 地质·地貌105

第一章 地质105

第一节 地层105

第二节 构造106

第二章 地貌108

第一节 特征108

第二节 类型109

第三节 地貌分区112

卷五 山脉114

第一章 中部山地114

第二章 西部山地116

第三章 东部山地117

卷六 气候121

第一章 区域气候121

第一节 低山河谷暖热区121

第二节 低中山温暖(和)区121

第三节 中山温凉区122

第二章 气候要素122

第一节 太阳辐射122

第二节 降水与蒸发123

第三节 气温·气压·风125

第三章 灾害性天气127

第一节 夏旱·伏旱127

第二节 秋绵雨128

第三节 低温·晚霜128

第四节 冰雹129

第五节 洪涝129

卷七 水系·水文130

第一章 水系130

第一节 大通江130

第二节 小通江131

第三节 通江河133

第四节 长滩河134

第五节 半注邻封之流134

第二章 水文136

第一节 径流量136

第二节 输沙量136

第三节 化学成分137

第三章 地下水138

第一节 裂隙水138

第二节 溶洞水139

卷八 土壤140

第一章 水稻土140

第一节 淹育型水稻土140

第二节 潴育型水稻土144

第三节 潜育型水稻土145

第二章 紫色土146

第一节 酸性紫色土146

第二节 石灰性紫色土146

第三章 黄壤·黄棕壤148

第一节 黄壤148

第二节 粗骨黄壤149

第三节 黄棕壤150

第四章 石灰岩土·新积土152

第一节 石灰岩土152

第二节 新积土152

卷九 植物·植被154

第一章 植物种类154

第一节 木本植物154

第二节 草本藤本植物167

第二章 植物群落170

第一节 山体下半部植物群落170

第二节 山体上半部植物群落171

第三章 植被类型173

第一节 亚热带针叶林173

第二节 常绿、落叶阔叶林173

第三节 山地针叶、阔叶混交林173

第四节 竹林174

第五节 草本植被174

附 奇异植物175

卷十 动物176

第一章 脊椎动物176

第一节 鱼类176

第二节 两栖类178

第三节 爬行类179

第四节 鸟类180

第五节 兽类187

第二章 无脊椎动物190

第一节 昆虫类190

第二节 其他类198

附 动物珍闻199

卷十一 自然资源201

第一章 土地资源201

第一节 土地利用构成201

第二节 耕地结构202

第三节 土壤分布204

第四节 土壤区划204

第二章 水资源207

第一节 水资源总量207

第二节 水资源利用208

第三节 水能资源211

第三章 植物资源214

第一节 森林资源214

第二节 草山草坡资源217

第三节 中草药资源218

第四章 动物资源220

第一节 珍贵稀有动物220

第二节 毛皮、羽用动物221

第三节 渔猎动物221

第四节 药用动物222

第五节 观赏动物222

第六节 其他资源动物222

第五章 矿产资源223

第一节 金属矿产223

第二节 能源矿藏224

第三节 其他矿产225

卷十二 自然灾害229

第一章 旱灾229

第二章 洪、涝灾234

第三章 风、雹灾237

第四章 山地滑坡241

第五章 震灾243

第六章 农作物病、虫害243

第七章 畜禽疫病245

经济志251

卷十三 经济综述251

第一章 经济概貌251

第一节 自然环境251

第二节 社会环境252

第三节 经济结构253

第二章 经济管理254

第一节 计划管理254

第二节 工商行政管理255

第三节 物资管理257

第四节 统计管理257

第五节 标准计量管理258

第六节 审计管理259

第三章 人民生活259

第一节 衣食住行状况259

第二节 城镇居民收支260

第三节 农民收支260

第四节 社会商品购买力261

卷十四 农业263

第一章 农业区划263

第一节 南部低山区263

第二节 中部中山区264

第三节 北部中山区264

第二章 农业机具265

第一节 传统农具265

第二节 新式农机具266

第三章 农业技术268

第一节 耕作制度268

第二节 品种更新268

第三节 农作物栽培271

第四节 植物保护272

第四章 农田建设273

第一节 改土造田273

第二节 水土保持274

第五章 农作物产量275

第一节 粮食作物275

第二节 经济作物278

第三节 土特产品281

第六章 农业经济体制283

第一节 私有经济283

第二节 集体经济284

第三节 全民经济285

第七章 农业经济管理286

第一节 生产计划管理286

第二节 劳动力管理286

第三节 农村财务管理286

第八章 收益分配287

第一节 产值分配287

第二节 产品分配288

卷十五 林业290

第一章 资源290

第一节 林业用地290

第二节 林种290

第三节 树种291

第四节 活立木蓄积量292

第二章 营造294

第一节 采种育苗294

第二节 植树造林295

第三节 基地建设297

第三章 保护298

第一节 护林防火298

附 建国后森林火灾299

第二节 封山育林299

第三节 防治病虫害300

第四节 禁止乱砍滥伐301

第四章 利用302

第一节 采伐302

附 伐木厂简介302

第二节 购销303

第五章 国营林场(所)志要304

卷十六 畜牧业307

第一章 畜禽品种307

第一节 家畜307

第二节 家禽309

附 蜜蜂品种309

第二章 饲料310

第一节 资源310

第二节 加工311

第三节 贮藏312

第三章 饲养管理312

第一节 饲养312

附 蜜蜂饲养316

第二节 繁殖·改良317

第三节 疫病防治319

卷十七 水利323

第一章 水利工程323

第一节 蓄水引水323

第二节 机电提灌325

附 水轮泵站326

第三节 喷灌327

第四节 人畜饮水工程328

第二章 管理329

第一节 施工管理329

第二节 工程管理330

第三节 经营管理331

第三章 水利工程志要332

卷十八 工业337

第一章 工业结构337

第一节 所有制结构337

第二节 产业结构338

第三节 产品结构338

第二章 工业门类339

第一节 冶金339

第二节 煤炭340

第三节 电力340

第四节 机械341

第五节 建材341

第六节 纺织·缝纫342

第七节 食品加工343

第八节 造纸·印刷345

第九节 森工346

第十节 化工347

第十一节 金属品加工347

第十二节 其他工业348

第三章 经营管理349

第一节 行政管理349

第二节 生产管理350

第三节 劳动管理351

第四节 其他管理352

第四章 企业志要353

卷十九 交通运输358

第一章 交通358

第一节 人行大道358

附 关隘360

第二节 公路361

附 通江县民兵团修筑襄渝铁路367

第三节 航道367

附 码头·渡口368

第四节 桥梁371

第二章 运输374

第一节 人力运输374

第二节 畜力运输375

第三节 机动车辆运输376

第四节 船筏运输377

第五节 索道运输379

第三章 管理379

第一节 运输市场管理379

第二节 运价管理380

第三节 公路养护管理383

第四节 交通安全管理386

卷二十 邮电388

第一章 机构388

第一节 邮政机构388

第二节 电信机构389

第二章 邮政389

第一节 邮路389

第二节 邮政业务390

第三章 电信391

第一节 电报391

第二节 电话392

卷二十一 城乡建设394

第一章 县城建设394

第一节 街道建设394

第二节 住房建设395

第三节 公用设施396

第四节 主要建筑物400

第二章 乡村建设402

第一节 集镇建设402

第二节 农房建设403

第三章 环境保护404

第一节 污染404

第二节 治理405

附 沼气407

卷二十二 商业408

第一章 商业体制408

第一节 私营商业408

第二节 供销合作社商业412

第三节 国营商业414

第四节 集体商业415

第二章 商品经营417

第一节 农业生产资料417

第二节 农副产品419

第三节 工业品420

第四节 生活资料426

第五节 废旧物资430

第六节 外贸产品431

第三章 饮食·服务434

第一节 饮食业434

第二节 服务业434

第四章 集市志要435

卷二十三 粮油439

第一章 征购439

第一节 粮食439

第二节 油料443

第二章 储运446

第一节 仓库446

第二节 保管448

第三节 调运448

第三章 销售451

第一节 农村粮油销售451

第二节 城镇粮油销售454

第三节 行业粮油销售456

卷二十四 医药459

第一章 中药材经营459

第一节 种植459

第二节 采收461

第三节 加工463

第二章 药品经营464

第一节 购进464

第二节 批发·供应465

第三节 零售466

第三章 药政管理466

卷二十五 财政468

第一章 收入468

第一节 税收468

第二节 企业收入471

第三节 其他收入473

第二章 支出478

第三章 管理484

第一节 预算管理484

第二节 地方机动财力管理485

第三节 行政事业财务管理485

第四节 企业财务管理486

第五节 农业财务管理486

第六节 公产管理487

第七节 债券管理488

第八节 控制社会集团购买力488

第九节 区乡财政管理489

第十节 财政监督490

卷二十六 金融·保险491

第一章 机构491

第二章 货币493

第一节 发行与流通493

第二节 货币制造494

第三节 管理495

第三章 信贷496

第一节 银行贷款496

附 农业贷款的清理豁免499

第二节 民间借贷499

第四章 存款500

第一节 城乡储蓄存款500

第二节 其他存款500

第五章 证券501

第六章 保险501

卷二十七 银耳503

第一章 概况503

第一节 起源503

第二节 特征·成分·价值504

第三节 机构506

第二章 耳林507

第一节 分布507

第二节 林权508

第三节 管理509

第三章 生产510

第一节 旧法生产510

第二节 新法生产511

第三节 烘烤·储藏513

第四章 烹调·加工514

第一节 烹调514

第二节 加工515

卷二十八 物价516

第一章 农副产品价格516

第二章 工业品价格522

第三章 非商品价格533

第四章 物价管理535

政治志539

卷二十九 政权·政协539

第一章 权力机关539

第一节 工农兵代表大会539

第二节 各界人民代表会议539

第三节 县人民代表大会541

第四节 县人大常委会543

第二章 地方国家行政机构545

第一节 县署545

第二节 省、县(特区)苏维埃政府545

第三节 县政府547

第四节 县人民政府549

第五节 派出机构555

第六节 基层行政机构556

第三章 司法机关558

第一节 检察署·人民检察院558

第二节 司法处·革命法庭·人民法院558

第四章 参政议政机构559

第一节 参事议事会559

第二节 政治协商会议560

卷三十 党派群团563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563

第一节 组织机构563

第二节 党代会570

第三节 党务571

第二章 中国国民党地方组织578

第一节 县党务指导委员会578

第二节 国民党通江县党部578

第三节 党员通讯组(站)579

附 三民主义青年团通江区队579

第三章 群团组织580

第一节 青年团580

第二节 工人团体581

第三节 农民团体582

第四节 妇女团体583

第五节 工商业团体584

第六节 反帝拥苏大同盟·中苏友好协会585

第七节 科学技术协会586

卷三十一 公安·司法587

第一章 公安587

第一节 侦查587

第二节 社会治安588

第三节 拘留·收审·看守591

第四节 管理592

第二章 审判595

第一节 刑事审判595

第二节 民事审判596

第三节 经济审判597

第三章 法律监督597

第一节 刑事检察597

第二节 经济检察598

第三节 法纪检察598

第四节 控告申诉检察599

第五节 监所检察599

第四章 司法行政600

第一节 司法改革600

第二节 法制宣传601

第三节 调解601

第四节 法律顾问602

第五节 公证603

卷三十二 民政604

第一章 优抚604

第一节 拥军优属604

第二节 优待605

第三节 抚恤607

第四节 褒扬608

第二章 安置610

第一节 复退军人610

第二节 离退休人员612

第三节 下乡知识青年613

第四节 其他613

第三章 救济615

第一节 社会救济615

第二节 灾害救济618

第四章 婚姻登记与殡葬改革620

第一节 婚姻登记620

第二节 殡葬改革621

卷三十三 劳动·人事622

第一章 劳动管理622

第一节 劳动力调配622

第二节 就业624

第三节 劳动保护625

第二章 人事管理627

第一节 编制627

第二节 吸收·录用629

第三节 选拔任用630

第四节 调配631

第五节 培训631

第六节 奖惩632

第三章 工资·津贴634

第一节 工资634

第二节 奖金636

第三节 津贴·补贴637

第四章 保险·福利638

第一节 劳动保险638

第二节 职工福利640

卷三十四 建国后政治运动志要641

一、减租退押641

二、土地改革运动642

三、“三反”、“五反”运动643

四、整风反右斗争644

五、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646

六、“反右倾”运动647

七、社会主义教育运动648

八、“文化大革命”运动650

九、揭批“四人帮”654

附 平反冤假错案654

军事志659

卷三十五 机构·驻军659

第一章 机构659

第一节 副总府和守备署659

第二节 团练局659

第三节 川陕省军区·游击总指挥部659

第四节 国民兵团与军事科660

第五节 人民武装部与武委会660

第二章 驻军662

第一节 清代以前驻军662

第二节 民国时期驻军662

第三节 川陕省苏维埃政府时期驻军663

第四节 建国后驻军663

卷三十六 兵役664

第一章 兵制664

第一节 募兵制664

第二节 征兵制664

第三节 志愿兵制664

第四节 义务兵役制665

第二章 兵员征集665

第一节 强行征兵665

第二节 自愿服役666

卷三十七 地方武装669

第一章 地方国民武装669

第一节 乡勇·团练669

第二节 国民自卫总队669

第三节 国民兵团670

第四节 警察队670

第五节 民众自卫总队670

第二章 地方人民武装671

第一节 赤卫军671

第二节 独立营、团671

第三节 游击队672

第四节 模范连673

第五节 少先队673

第六节 儿童团673

第七节 民兵674

卷三十八 战事677

第一章 抗御蒙古军南下677

第二章 鄢蓝义军攻通江677

第三章 张献忠义军克通江678

第四章 白莲教义军转战通江678

第五章 抗捐斗争680

第六章 川陕省苏维埃政府时期的武装斗争681

第一节 红军占领通江城681

第二节 空山坝大捷682

第三节 罗顶寨、中岭梁战斗683

第四节 激战药石坡684

第五节 鹰龙山之战684

第六节 分水岭反击战686

第七节 红岩子阻击战686

第七章 歼灭溃军687

第八章 剿匪688

第一节 民国军队剿匪688

第二节 红军剿匪689

第三节 解放军剿匪691

文化志695

卷三十九 教育695

第一章 学校695

第一节 书院·义学·私塾695

第二节 幼儿园696

第三节 小学697

第四节 中学699

第五节 专业学校702

第二章 教师703

第一节 师资来源703

第二节 待遇704

第三节 培训707

第三章 教学708

第一节 学制708

第二节 课程709

第三节 教学形式与方法710

第四节 教研·教改711

第五节 思想政治教育713

第四章 考试考核714

第一节 科举考试714

第二节 平时考核与毕业考试714

第三节 竞赛考试与统考715

第四节 招生考试715

第五章 成人教育717

第一节 民众教育717

第二节 工农业余教育717

第三节 职工教育718

第四节 其他教育719

第六章 教育经费719

第一节 国家拨款719

第二节 群众集资721

第三节 勤工俭学721

第四节 人民助学金及学杂费722

卷四十 科技724

第一章 机构724

第一节 科研机构724

第二节 科技服务机构725

第三节 技术经营机构725

第二章 科技队伍725

第一节 专业科技队伍725

第二节 民间科技人才726

第三节 科技团体726

第三章 科技活动727

第一节 自然科学研究727

第二节 社会科学研究活动732

第三节 科普宣传732

第四章 科技成果733

第五章 科技管理734

第一节 科技计划管理734

第二节 科技人才管理735

第三节 科技情报管理736

卷四十一 文艺737

第一章 民间文艺737

第一节 舞蹈737

第二节 曲艺738

第三节 歌谣739

第四节 故事740

第二章 戏剧744

第一节 川剧744

第二节 其他戏剧745

第三章 文艺创作747

第一节 文学创作747

第二节 艺术创作749

第四章 文化设施751

卷四十二 卫生752

第一章 医疗机构752

第一节 省级医疗机构752

第二节 县级医疗机构753

第三节 基层医疗机构753

附 四川省至诚农场医院754

第二章 医疗队伍755

第一节 中医·草医755

第二节 西医756

第三章 卫生防疫756

第一节 爱国卫生运动756

第二节 卫生监测757

第三节 传染病及地方病防治760

第四章 医疗设备762

第一节 病房·床位762

第二节 诊疗器械763

第五章 医疗技术764

第一节 诊断764

第二节 手术764

第三节 基层综合医疗技术765

第六章 妇幼保健766

第一节 妇女保健766

第二节 新法接生768

第三节 儿童保健768

第七章 管理770

第一节 医政管理770

第二节 公费医疗管理771

卷四十三 体育773

第一章 项目773

第一节 田径773

第二节 球类774

第三节 武术775

第四节 体操775

第五节 游泳776

第六节 棋类776

第七节 其他776

第二章 竞赛777

第一节 县级各类竞赛777

第二节 参加省、地各类运动会779

第三章 人才培训782

第一节 业余体校培训782

第二节 人才输送782

第四章 体育场地783

卷四十四 新闻·广播·影视784

第一章 报刊784

第一节 油印小报784

第二节 通江报786

第二章 广播787

第一节 设施787

第二节 节目788

第三章 影视789

第一节 电影789

第二节 电视791

第四章 新闻队伍792

第一节 专业队伍792

第二节 业余队伍793

卷四十五 图书·档案795

第一章 图书795

第一节 发行795

第二节 馆藏·阅览796

第二章 档案797

第一节 接收797

第二节 整理798

第三节 鉴定799

第四节 保管800

第五节 利用804

卷四十六 胜迹文物806

第一章 风景名胜806

第一节 名胜806

第二节 风景810

第二章 遗迹814

第一节 遗址814

第二节 古建筑817

第三节 石刻818

第四节 墓葬820

第三章 馆藏文物821

第一节 历史文物821

第二节 近、现代文物822

第四章 管理825

第一节 机构825

第二节 管理825

社会志829

卷四十七 人口829

第一章 人口变化829

第一节 数量·密度·分布829

第二节 迁徙832

第二章 人口构成832

第一节 民族832

第二节 性别833

第三节 文化835

第四节 年龄836

第五节 行业836

第三章 人口管理837

第一节 人口普查837

第二节 计划生育838

卷四十八 风俗840

第一章 生活风俗840

第一节 饮食840

第二节 服饰842

第三节 居处843

第四节 器具844

第五节 娱乐845

第二章 生产风俗846

第一节 农事846

第二节 匠作848

第三节 渔猎848

第三章 婚丧喜庆风俗849

第一节 婚嫁849

第二节 丧葬850

第三节 其他851

第四章 节日风俗852

第一节 年节852

第二节 月节852

第三节 纪念日853

附 法定节日853

第五章 礼俗854

第一节 祀礼854

第二节 会议礼855

第三节 交际礼855

第六章 崇尚与禁忌856

第一节 崇尚856

第二节 禁忌857

第七章 迷信与陋习858

第一节 迷信858

第二节 陋习858

卷四十九 方言·谣谚860

第一章 方言860

第一节 语音860

第二节 语汇865

第三节 语法870

第二章 谣谚872

第一节 民谣872

第二节 谚语873

第三节 歇后语874

卷五十 宗教876

第一章 佛教876

第一节 活动876

第二节 寺庙志要877

第二章 道教879

第一节 活动879

第二节 宫观志要879

第三章 天主教880

附 通江福音教概况881

卷五十一 帮会·坛堂882

第一章 帮会882

第一节 青帮882

第二节 红帮882

第二章 会道门884

第一节 圣谕坛884

第二节 求济道885

第三节 归根道887

第四节 同善社888

第五节 一贯道889

人物志893

卷五十二 人物传893

向佺893

向阁893

向玉轩894

李蕃 李钟壁 李钟峨894

冉文俦 冉天元896

杨大礼900

朱兆琼 李子洪 张伯山900

李承恩902

向为璋903

杜星桥904

王尊周905

李善济906

石瑞莪907

邓天壁908

吴世珍908

王怀909

杨成元910

向重泽911

陈利生912

杨素珍912

母玉恩913

王鉴武914

罗文杰915

刘拱辰915

靳廷垣916

王尧笙918

薛相臣919

熊国炳920

李芳圃922

黄烈成922

任月英923

向思林924

邓正南925

司瑞925

叶永政927

刘方成928

谭思华929

董绍烈930

米良931

杨遇春931

卷五十三 人物录933

一、明、清进士、举人名录933

二、中级以上科技人员名录935

三、获省以上科技成果奖的单位和个人名录937

四、县籍功臣名录938

五、省以上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名录941

六、县籍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军简介946

附(一)健在老红军简介949

(二)烈士简介949

(三)县籍中华民国军队抗日阵亡将士名录950

杂记955

卷五十四 文献辑存955

一、碑记955

二、川陕省苏维埃政府时期赤江县报刊资料八则959

三、民国后期文献960

四、建国后文献963

卷五十五 艺文选录974

一、诗词974

二、民歌985

三、散文987

四、楹联998

五、书法·篆刻·绘画·剪纸1001

卷五十六 补遗1008

一、通江修志小史1008

二、李蕃论志1008

三、陈瑞生、邓范之论志1009

四、清道光《通江县志》序1009

五、通江县新编地方志丛书存目1010

1012

编后记1014

历届《通江县志》编纂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1016

曾任《通江县志》主编、副主编及办公室工作人员名单1017

《通江县志》内审领导小组及审稿组成员名单1017

《通江县志》赞助者专页1019

1998《通江县志》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任祥祯主编四川省通江县志编纂委员会编撰 1998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江口县志(1994 PDF版)
江口县志
1994 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重庆市江津县交通志(1985 PDF版)
重庆市江津县交通志
1985
江北县交通志(1988 PDF版)
江北县交通志
1988
通江县商业志(1990 PDF版)
通江县商业志
1990 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
通江县税务志(1993 PDF版)
通江县税务志
1993 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
平江县志(1994 PDF版)
平江县志
1994 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
云南省志  卷53外事志(1996 PDF版)
云南省志 卷53外事志
1996 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垫江县志(1993 PDF版)
垫江县志
1993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江永县志(1995 PDF版)
江永县志
1995 北京:方志出版社
龙江县志(1991 PDF版)
龙江县志
1991 北京:中国城市经济社会出版社
称谓录(1990 PDF版)
称谓录
1990 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江北县志(1996 PDF版)
江北县志
1996 重庆:重庆出版社
松江县志(1991 PDF版)
松江县志
1991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江宁县志(1989.09 PDF版)
江宁县志
1989.09 北京市:档案出版社
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志(1991 PDF版)
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志
1991 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