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川县志》求取 ⇩

1

凡例1

概述1

大事记7

第一篇 建置46

第一章 沿革46

第一节 置县沿革46

第二节 境域变迁49

第三节 县城51

第二章 行政区划59

第一节 宋 元 明59

第二节 清60

第三节 中华民国时期61

第四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63

第三章 镇 区 乡72

第一节 镇72

第二节 区 乡78

第二篇 自然环境108

第一章 地质 地貌108

第一节 岩层109

第二节 断层111

第三节 地貌类型114

第二章 山脉 河流117

第一节 山脉117

第二节 河流118

第三章 气候120

第一节 气候特点120

第二节 主要气象要素121

第三节 气象灾害125

第四节 物候 气候资源155

第五节 气象服务159

第四章 自然资源160

第一节 土地160

第二节 矿藏165

第三节 水168

第四节 植物170

附1:珍稀古树竹174

附2:树 竹 花卉176

第五节 动物190

附1:常见鸟兽名录192

附2:常见昆虫名录195

第三篇 人口203

第一章 人口总量203

第一节 人口发展203

第二节 人口密度207

第二章 人口构成208

第一节 农业人口 非农业人口208

第二节 劳动力 在业人口208

第三节 年龄210

第四节 性别214

第五节 民族214

第六节 文化构成214

第三章 人口素质215

第一节 身体素质215

第二节 文化素质216

第四章 人口变动217

第一节 自然变动217

第二节 机械变动218

第五章 计划生育218

第一节 概况218

第二节 管理220

第三节 成效221

第四篇 经济总貌223

第一章 经济社会发展概况223

第一节 固定资产投资223

第二节 社会总产值223

第三节 工农业总产值224

第四节 社会商品零售总额226

第五节 国民生产总值227

第二章 经济结构229

第一节 国民收入结构229

第二节 所有制结构230

第三节 产业结构232

第三章 人民生活235

第一节 农民收入235

第二节 农民消费结构236

第三节 职工工资水平238

第四节 城镇居民消费结构239

第五节 城镇居民储蓄240

第五篇 综合管理241

第一章 经济社会发展241

第一节 体制241

第二节 编制242

第三节 中长期计划 年度计划243

第二章 统计244

第一节 体制244

第二节 服务 监督244

第三章 物价246

第一节 管理体制246

第二节 物价演变247

第三节 价格的监督 检查251

第四章 劳动254

第一节 劳动就业254

第二节 精减职工256

第三节 民工征调256

第四节 劳动工资257

第五节 劳保福利259

第六节 劳动制度260

第七节 安全管理261

第五章 工商行政管理262

第一节 集市262

第二节 工商登记264

第三节 经济合同266

第四节 个体经济266

第五节 商标 广告268

第六章 标准计量269

第一节 计量269

第二节 标准化271

第三节 管理272

第七章 物资274

第一节 管理体制274

第二节 物资经营275

第三节 驻永重庆市及省属以上单位278

第八章 土地管理279

第一节 土地制度279

第二节 地政管理279

第三节 管理机构280

第六篇 农业282

第一章 生产体制282

第一节 封建土地所有制282

第二节 土地改革283

第三节 农民个体与互助合作285

第四节 人民公社286

第五节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87

第二章 生产条件289

第一节 耕地289

第二节 农业机械290

第三节 水利295

第四节 农村集体经济经营管理299

第五节 农业科技300

第三章 农业区划307

第一节 综合农业区划307

第二节 农业区划成果应用308

第四章 种植业309

第一节 主要粮油作物及绿肥309

第二节 经济作物314

第三节 品种改良322

第四节 栽培技术322

第五节 综合开发324

第五章 养殖业326

第一节 畜禽饲养326

第二节 疫病防治 兽药生产330

第三节 鱼种 成鱼养殖332

第六章 林业335

第一节 植树造林336

第二节 林场339

第三节 林业管理341

第七章 乡镇企业345

第一节 概况345

第二节 结构347

第三节 主要行业347

第四节 效益353

第七篇 工业355

第一章 工业结构357

第一节 县属国营工业357

第二节 县属集体工业357

第三节 私营工业358

第四节 乡镇工业358

第五节 驻永重庆市及省属以上工业358

第二章 食品工业359

第一节 酒类360

第二节 调味品 豆制品362

第三节 皮蛋 肉食品364

第四节 糖果糕点 饮料365

第五节 罐头367

第六节 粮油367

第七节 饲料369

第兰章 能源工业369

第一节 煤炭369

第二节 电力工业375

第三节 天然气 驻永地质勘探队378

第四章 冶金工业380

第一节 炼铁380

第二节 炼钢 轧钢382

第五章 机械工业 建材工业 化学工业383

第一节 机械工业383

第二节 建材工业387

第三节 化学工业388

第六章 轻纺工业391

第一节 丝绸 棉纺391

第二节 造纸393

第三节 陶瓷 玻璃394

第四节 火柴 印刷396

第五节 其他398

第七章 经营管理及体制399

第一节 管理体制399

第二节 计划管理400

第三节 财务管理400

第四节 生产管理401

第五节 劳动工资 安全管理402

第八章 技术改造 科技成果404

第一节 技术改造404

第二节 科技成果推广405

第八篇 交通 邮电407

第一章 交通407

第一节 陆路407

第二节 水路413

第三节 交通工具415

第四节 运输行业416

第五节 管理420

第二章 邮电423

第一节 驿站423

第二节 邮政424

第三节 电信430

第九篇 商业435

第一章 商业结构436

第一节 私营(个体)商业436

第二节 集体商业438

第三节 供销合作社商业440

第四节 国营商业440

第五节 驻永重庆市及省属国营商业443

第二章 市场444

第一节 集市贸易444

第二节 赶会445

第三节 物资交流会446

第三章 购销446

第一节 工业品447

第二节 副食品455

第三节 粮油462

第四节 农副产品465

第五节 废旧物资467

第六节 农业生产资料468

第七节 对外贸易产品470

第四章 储存 调运473

第一节 仓库473

第二节 储存474

第三节 商品调运474

第五章 饮食 服务476

第一节 饮食业476

第二节 服务业478

第十篇 财政 审计 税务 金融480

第一章 财政480

第一节 收入480

第二节 支出488

第三节 管理491

第二章 审计496

第一节 专项审计 定期审计496

第二节 金融与工商行政企业审计497

第三章 税务498

第一节 机构498

第二节 税制税种499

第三节 税款收入501

第四节 征税管理507

第四章 金融508

第一节 机构508

第二节 货币511

第三节 金融管理514

第四节 存款516

第五节 贷款518

第六节 代理业务520

第七节 固定资产拨款与贷款521

第八节 保险523

第十一篇 城乡建设526

第一章 规划526

第一节 城区规划526

第二节 乡镇规划528

第二章 县城建设528

第一节 街道530

第二节 桥梁531

第三节 街房531

第四节 市政设施532

第五节 公共建筑534

第六节 市容管理536

第七节 城市建设资金538

第三章 村镇建设538

第一节 场镇公共设施建设539

第二节 建制镇房屋建设539

第四章 环境保护542

第一节 植被状况542

第二节 污染542

第三节 治理544

第五章 园林绿化547

第一节 县城绿化547

第二节 公园549

第三节 园林式单位及村段550

第四节 场镇绿化551

第五节 花展551

第六章 城乡建设用地 房地产管理551

第一节 建设用地管理551

第二节 房产管理 房屋开发552

第三节 建筑行业554

第十二篇 政事纪要557

一 余栋臣在永川557

二 辛亥革命在永川557

三 “五四”运动前后永川的反帝活动559

四 军阀割据 土匪横行560

五 新生活运动562

六 抗日救亡活动563

七 竞选国民代表大会代表564

八 “二五”减租564

九 永川和平解放565

十 剿匪566

十一 减租 退押569

十二 抗美援朝569

十三 镇压反革命569

十四 修筑成渝铁路570

十五 土地改革571

十六 “三反”“五反”571

十七 “三大改造”572

十八 整风运动与反右斗争574

十九 “大跃进”575

二十 反“右倾”576

二十一 三年国民经济困难时期576

二十二 整风整社578

二十三 社会主义教育运动579

二十四 农业学大寨580

二十五 工业学大庆581

二十六 “文化大革命”582

二十七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584

二十八 贯彻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585

二十九 党和国家领导人到永川视察587

三十 永川县获省及其以上单位表彰的先进集体名录590

第十三篇 中国共产党595

第一章 中共永川县地下组织595

第一节 中共朱沱支部595

第二节 中共板桥特区委员会595

第三节 中共永川特支596

第四节 中共松溉支部596

第五节 中共罗汉特支596

第六节 中共栏杆中心支部596

第七节 中共川西先遣工作组永川组596

第二章 中共永川县委员会597

第一节 历次党员代表大会597

第二节 各时期办事机构601

第三节 党务工作602

第十四篇 其他党派614

第一章 国民党 青年党 民社党614

第一节 中国国民党永川县党部(含中国三民主义青年团)614

第二节 中国青年党永川县党部618

第三节 中国民主社会党永川县党部619

第二章 民盟 民进 民建620

第一节 中国民主同盟永川县工作委员会620

第二节 中国民主促进会永川县工作委员会622

第三节 中国民主建国会永川县支部624

第十五篇 群 团626

第一章 工人组织626

第一节 永川县工会626

第二节 永川县总工会627

第二章 青年组织628

第一节 永川县学生联合会628

第二节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永川县委员会629

第三章 妇女组织631

第一节 永川县妇女会631

第二节 永川县民主妇女联合会631

第四章 工商业者组织634

第一节 永川县商会634

第二节 永川县工商业联合会635

第五章 农民组织637

第一节 普安农民协会637

第二节 永川县农会637

第三节 永川县农民协会筹备委员会638

第四节 永川县贫农、下中农协会639

第十六篇 政权 政协640

第一章 民意机构 地方国家权力机关640

第一节 解放前的民意机构640

第二节 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644

第三节 县人民代表大会646

第二章 政府652

第一节 清代及民国时期的县级政府652

第二节 解放后的县级政府658

第三节 区(镇)、乡(镇)的行政机构662

第三章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永川县委员会665

第一节 机构665

第二节 全体委员会 常务委员会议666

第三节 工作纪要669

第十七篇 人事 民政 台侨676

第一章 人事676

第一节 干部来源676

第二节 管理677

第三节 待遇678

第四节 离休 退休 退职680

第五节 老龄工作681

第二章 民政681

第一节 救济681

第二节 社会福利684

第三节 优抚687

第四节 安置689

第五节 其他690

第三章 台胞工作 侨务活动692

第一节 台胞工作692

第二节 侨务活动692

第十八篇 政法694

第一章 公安694

第一节 机构694

第二节 惩治反革命695

第三节 打击其他刑事犯罪活动697

第四节 治安管理698

第五节 交通管理705

第六节 消防工作706

第七节 预审707

第八节 看守708

第二章 检察708

第一节 机构708

第二节 侦查709

第三节 刑事检察709

第四节 法纪检察711

第五节 经济检察712

第六节 监所检察712

第七节 控告申诉检察713

第三章 审判714

第一节 机构714

第二节 刑事审判715

第三节 民事审判717

第四节 经济审判718

第五节 行政审判718

第六节 执行718

第七节 审判监督719

第八节 人民陪审员721

第四章 司法行政721

第一节 机构721

第二节 法制宣传722

第三节 调解723

第四节 法律服务724

第五节 公证724

第六节 律师725

第十九篇 军事726

第一章 机构726

第一节 团练局 国民兵团 军事科726

第二节 县兵役局 县人民武装部727

第二章 兵役制度 兵员征集727

第一节 兵役制度727

第二节 兵员征集728

第三章 民兵730

第一节 组织730

第二节 训练730

第三节 政治教育731

第四节 战备执勤732

第四章 驻军 地方武装732

第一节 驻军732

第二节 地方武装733

第三节 拥政爱民734

第五章 重大兵事活动 防空735

第一节 重大兵事活动735

第二节 防空736

第二十篇 教育738

第一章 书院 义学 私塾738

第二章 幼儿教育739

第三章 普通教育742

第一节 小学 中学742

第二节 教学745

第三节 教师753

第四节 重点学校简介756

第四章 特殊教育759

第五章 职业技术教育 技工学校760

第一节 职业技术教育760

第二节 驻永重庆市属技工学校761

第六章 中等专业教育761

第一节 师范教育761

第二节 驻永重庆市属中等专业学校762

第七章 驻永重庆市及省属以上大专院校764

第八章 成人教育765

第一节 工农业余教育765

第二节 函授 广播电视教育 自学考试767

第九章 管理767

第一节 县教育行政机构767

第二节 区(镇)教育办公室768

第三节 乡(镇)教育委员会768

第四节 经费 设备769

第二十一篇 科技772

第一章 机构 队伍772

第一节 管理机构772

第二节 科研机构772

第三节 科技队伍773

第二章 科技管理774

第一节 科技规定 基金 项目管理774

第二节 科技成果管理775

第三章 科技活动775

第一节 科学普及775

第二节 开发沼气 推广省柴节煤灶776

第二十二篇 文化艺术 广播电视778

第一章 文化艺术778

第一节 群众文化组织及活动778

第二节 创作781

第三节 川剧 曲艺 话剧和剧场785

第四节 电影788

第五节 报刊出版790

第六节 图书792

第七节 文物793

第八节 管理799

第二章 广播 电视799

第一节 广播799

第二节 电视801

第三节 广播宣传802

第四节 管理804

第五节 重庆广播电视技术中心永川转播台806

第二十三篇 中国共产党党史 地方志 档案808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党史(永川)808

第二章 地方志809

第一节 清代修志简况809

第二节 中华民国时期修志简况811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修志简况812

第三章 档案815

第一节 机构815

第二节 档案的收集与保管816

第三节 档案的利用与编研817

第二十四篇 卫生 体育818

第一章 卫生818

第一节 医疗818

第二节 妇幼保健832

第三节 卫生防疫835

第四节 管理841

第二章 体育844

第一节 活动844

第二节 场地848

第三节 训练 竞赛849

第四节 管理851

第二十五篇 社会风土852

第一章 民族 宗教852

第一节 民族852

第二节 宗教854

第二章 婚姻 家庭 姓氏854

第一节 婚姻 家庭854

第二节 姓氏856

第三章 风俗习惯857

第一节 习俗857

第二节 当代新风859

第四章 风景名胜860

第一节 风景860

第二节 名胜864

第五章 方言 歌谣 谚语 歇后语867

第一节 方言867

第二节 歌谣872

第三节 谚语876

第四节 歇后语876

第六章 帮会877

第一节 哥老会877

第二节 红帮878

第三节 青帮878

第四节 黄鱼帮878

人物880

一 人物传880

陈鹏飞880

刘霖881

胡子昭882

黄开基882

黄秉湘883

唐虎周884

黄大暹885

钟天樾886

易华堂887

刘安恭888

张丹秋 王彦家889

黄圣祥891

吴光耀892

潘左893

杜香樵894

周敬承895

贺孝齐896

欧万全897

彭汝尊898

何葆恒900

邓国章901

黄鹏豪902

何本初903

黄墨涵904

朱昌文907

李友澄908

龙国桢910

张乐天911

罗章金912

钟稚琚914

郑东琴914

高辉廷916

曾伯康917

万从木919

彭焕章921

陈文贵923

邱挺生925

周绪德926

李大中928

陈子庄929

李德益931

谢仲容933

魏学章934

徐近之935

曾应台938

陈树清939

陈方洁940

游平942

张大国944

樊弘945

二 永川县获省级及其以上单位表彰的先进个人名录947

附录954

一、唐代烂柯洞碑(清光绪《永川县志》)954

二、永川县建县时间考954

三、永川县与海棠香国955

四、永川县与古昌州治及古昌州955

五、《永川景志》考956

六、县人万华轩与峨眉山“华严塔”957

七、明代徐公先登德政碑(清光绪《永川县志》)957

八、梓潼乡陈庚称皇帝事件958

九、祭夫文959

十、烈士李仲奎给母亲的一封信961

十一、抗日金钱板963

十二、诗 词 联(选录)968

十三、白塔桥词974

后记978

1997《永川县志》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四川省永川县志编修委员会编纂 1997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