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理论教材史料汇编》求取 ⇩

编辑说明1

第一部分:文艺理论教材及有关著作书名总录1

解放前著譯书名1

一、文艺总论1

二、文学分论10

诗论10

小说论12

戏剧论13

三、文艺创作论14

四、文艺鉴赏、批评论16

五、文艺思潮论17

六、文艺方法论18

七、学、艺术论18

解放后著譯书名22

一、文艺论教材、美学教材及有关著作22

二、马克思主义文艺经典原著及垂要著作28

三、中、外古典文论重要著作31

四、文艺理论丛书33

第二部分:文艺理论教材目次选輯35

夏丐尊:《文艺论》目次(1924)35

(日)厨川白村:《苦闷的象征》(1924)35

潘梓年:《文学概论》目录(1925)36

马宗霍:《文学概论》目录(1925)36

沈天葆:《文学概论》目次(1926)39

田汉:《文学概论》目次(1926)39

郁达夫:《文学概论》目录(1927)40

(日)本间久雄:《文学概论》目次(1930)40

马仲殊:《文学概论》目录(1930)46

王森然:《文学新论》目录(1930)46

卢冀野:《何谓文学》目录(1930)47

钱歌川:《文学概论》目次(1930)47

(日)儿岛献吉郎:《中国文学概论》目次(1930)49

戴叔清:《文学原理简论》目次(1931)52

曹百川:《文学概论》目次(1931)53

(日)小泉八云:《文学十讲》目次(1931)53

赵景深:《文学概论》目次(1932)53

方光焘、章克标:《文学入门》目录(1932)53

夏炎德:《文艺通论》目次(1933)54

(日)加藤一夫等:《社会文艺概论》目次(1934)55

陈穆如:《文学理论》目次(1934)56

薛祥绥:《文学概论》目录(1934)57

谭正璧:《文学概论讲话》目次(1934)57

(美)韩特:《文学概论》目录(1935)58

陈君冶:《新文学概论讲话》目次(1935)59

顾仲彝、朱志泰:《文学概论》目次(1945)60

张长弓:《文学新论》目次(1946)60

林焕平:《文学论教程》目录(1948)62

张梦麟:《文学浅说》目次(1948)64

以群:《文学底基础知识》(1949)65

齐鸣:《文学的基本问题》(1950)65

(苏)维诺格拉多夫:《新文学教程》目次(1952)67

(苏)季摩菲耶夫:《文学原理》目次(1953)68

巴人:《文学论稿》(上、下册)目次(1954)70

刘衍文:《文学概论》目次(1957)74

(苏)毕达可夫:《文艺学引论》目录(1958)80

(苏)谢皮洛娃:《文艺学概论》目录(1958)85

山东大学:《文艺学新论》目录(1959)87

苏联科学院:《马克思列宁主义美学原理》目录(1961)88

蔡仪:《文学常识》目录(1962)90

《艺术概论》编写组:《艺术概论提纲》目次(1980)91

(日)浜田正秀:《文艺学概论》目录(1981)95

第三部分:文艺理论教材观点摘要100

“文学”的概念100

什么是文学(本间久雄)100

文学的广义和狭义(沈天葆)100

文学的定义(韩特)101

我国历代学者之文学观念(曹百川)103

欧洲诸名家对于文学所下的定义(钱歌川)104

“文”与“文学”的涵义(谭正璧)106

古代类似文学意义的名词(谭正璧)107

文学与科学109

文学与科学之别(温彻斯特)109

科学之真、伦理之真和美术之真(马宗霍)110

科学与艺术为求真的两条大路(潘梓年)110

艺术与科学的融合和分解(冯乃超)113

文学与科学的歧异(韩特)114

艺术与科学的不同(铎尼克)114

文学是语言艺术115

文学为间接的艺术(潘梓年)115

艺术因表现的材料和方法而分类(夏炎德)115

文艺感人的历程是非直接的(夏炎德)117

文学以语言为媒介(韩特)118

语言不等于文学(韩特)118

言语学研究与文学研究之不同(韩特)119

文学的起源120

“一切艺术生于宗教的祭坛”(厨川白村)120

诗和宗教是双生子(厨川白村)120

文学的起源以诗歌为先(沈天葆)121

风谣是原始的文学(谭正璧)122

艺术的起源(浜田正秀)123

文学的本质124

文艺是纯然的生命的表现(厨川白村)124

文艺是严肃而且沈痛的人间苦的象征(厨川白村)124

文学的四种冲动(潘梓年)125

求生的表白与文艺的冲动(夏炎德)126

艺术的活动是人的本能(夏炎德)127

对各种艺术见解的批评(冯乃超)128

组织思想是艺术机能的次义(冯乃超)129

艺术是组织阶级生活的(冯乃超)130

文学是阶级的形象的认识手段(维诺格拉多夫)130

艺术是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的集中表现(《艺术慨论》编写组)131

文学的目的和使命131

“为艺术的艺术”和“为人生的艺术”(马仲殊)131

文学的效果是指示人生的趋向(钱歌川)132

“为人生而艺术”与“为艺术而艺术”(夏炎德)132

文学的真正使命(韩特)134

关于文学的目的和使命的流行见解(韩特)134

艺术文学的机能(维诺格拉多夫)135

文学是“人学”,作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刘衍文)136

文学的特征137

文学的特质(本间久雄)137

文学的四个条件(本间久雄)141

文学的特质是诉于感情(沈天葆)142

艺术的特质是惊异(钱歌川)142

从感情领域看文学的特质(钱歌川)142

文学的要素143

评论文学之各原素(温彻斯特)143

文学的要素有四(本间久雄)144

文学的要素有五(沈天葆)144

文学要素之一:感情145

文情之永久价值(温彻斯特)145

文机发于情感(马宗霍)145

美的情绪的特质与文学的效果问题(本间久雄)146

文情的永久价值与暂时风行(沈天葆)150

文学具有诉于人的感情之力(马仲殊)152

感情的表达(马仲殊)152

情绪的特质(马仲殊)155

一切文艺皆热情之产品(曹百川)155

文学之感情必须客观化(曹百川)156

文学是情绪的艺术表现(小泉八云)157

诗人是人间热情的至高无上的代表(小泉八云)157

文艺在给人以情(夏炎德)158

感情之价值由三点决定(夏炎德)159

文学作用在思想感情上的统一(谢皮洛娃)160

艺术的感情特色(《艺术概论》编写组)161

文学要素之二:想象162

想象之种类(温彻斯特)162

文却斯德论想象(本间久雄)163

操纵人情之力叫想象(沈天葆)163

三种想象的不同(沈天葆)164

文学之动人全在想象力(马仲殊)165

三种想象的具体解释(赵景深)166

拉思金论三种想象力(夏炎德)168

想象的作用和意义(夏炎德)168

文学要素之三:思想169

文学与思想的关系(本间久雄)169

思想不高,诗文也不高(沈天葆)171

文学要素之四:形式172

形式有两种解释(本间久雄)172

形式是文学的手段(沈天葆)172

形式是文学表达的方法(马仲殊)173

文学与时代173

文学与时代密接不可离(本间久雄)173

文学与时代有横的纵的关系(田汉)176

文艺引进时代思想(夏炎德)178

文艺与革命的问题(夏炎德)178

文艺与政治(韩特)179

文学与人生、个性181

文学与人生真理(温彻斯特)181

文学与个性及人格(本间久雄)181

美国的褒劳论人格与文学的关系(本间久雄)182

经验即是人生(沈天葆)183

艺术是人的个性的表现(夏炎德)184

小说与人生(韩特)185

戏剧与人生(韩特)186

抒情诗与人生(韩特)187

文学与道德187

艺术与道德(本间久雄)187

艺术的道德与情绪的立场(本间久雄)189

艺术的道德性——人生派与艺术派(本间久雄)189

文学与道德的关系不在题材(田汉)191

文学中伦理的教训必须是掩藏的(韩特)192

文学与阶级193

文学有阶级性是毫无疑义的(华汉)193

普罗列塔利亚艺术的特性(洪灵菲)193

没有超阶级的文学(林焕平)195

文学与阶级的关系(巴人)195

艺术作品中的具有人类共同特征的东西(巴人)196

不能以阶级决定论的庸俗观点看待优秀的现实主义作家(巴人)197

任何作家都服务于自己的阶级和政治(刘衍文)198

没有不带阶级烙印的文艺(山东大学:《文艺学新论》)199

文学的阶级性有“例外”吗?(山东大学:《文艺学新论》)200

文学作品的阶级性是有迹可寻的(以群)200

文学作品阶级性的复杂与题材和体裁有关(蔡仪)201

人性在文学作品中有所反映(十四院校编写组)202

阶级社会里共同人性的主要表现(十四院校编写组)204

文学形象和典型206

形象的基本内容是人的性格(柯尔尊)206

艺术形象的概念(《马克思列宁主义美学原理》)207

艺术形象可能是真的,也可能是假的(同上)207

抒情诗中的形象(以群)208

外界的形象和精神的形象(心象)(浜田正秀)209

典型性是普遍性的集中表现(林焕平)210

艺术作品中的典型性(巴人)210

典型是高度艺术概括的形象(《文艺学新论》)211

如无个性化,就不可能有典型化(柯尔尊)212

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蔡仪)213

人物与环境是相对而言的(以群)213

典型环境在作品中总是体现为个别的环境(十四院校编写组)214

典型环境首先必须是本质的真实的历史的215

典境的共性不等于阶级性(《艺术概论》编写组)215

文学的形象思维216

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各有所长(蒋孔阳)216

形象思维的过程(李树谦、李景隆)217

离开逻辑思维便失去理性指导(李树谦、李景隆)218

形象思维的结果是艺术形象(冉欲达等)218

形象思维是通过具体来显示抽象(霍松林)218

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共同点(霍松林)219

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互相启发、渗透和转化(霍松林)219

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过程不能等同看待(华东师大:《毛泽东文艺思想讲义》)220

形象思维的三个特点(以群)220

文学的流派、思潮和创作方法221

文学的派别(沈天葆)221

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写实主义(马仲殊)222

写实主义与自然主义的特征(马仲殊)225

自然主义是成熟期的资产阶级文学(平林组之辅)226

自然主义与自然科学(平林助之辅)228

写实主义和浪漫主义(韩特)228

反对理想主义,赞成现实主义(林焕平)229

现实主义作家的二重性(林焕平)229

浪漫主义尊重艺术家的内心世界(维诺格拉多夫)230

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区别(季摩菲耶夫)230

十九世纪的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约·霍·劳逊)231

“浪漫主义”术语的多种意义(约·霍·劳逊)232

巴尔札克的现实主义(约·霍·劳逊)232

左拉的思想方法是浪漫主义的(约·霍·劳逊)233

文学的欣赏和批评234

艺术鉴赏家的第一要件(本间久雄)234

欣赏的三个阶段(张梦麟)234

什么是文学批评(本间久雄)235

文学批评的目的和效果(本间久雄)236

批评与创作的关系(本间久雄)237

批评法的分类(本间久雄)238

鉴赏批评与快乐批评(本间久雄)239

文学批评的结果或效益(韩特)241

文学批评的方法(韩特)242

民意测验的价值标准(浜田正秀)243

1981《文艺理论教材史料汇编》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毛庆其,谭志图编 1981 暨南大学中文系文艺理论教研室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