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新编》求取 ⇩

导论1

第一节 政治学的研究对象1

一、政治的科学涵义1

二、政治学的研究对象9

第二节 政治学与其它社会科学的关系10

一、政治学与哲学的关系12

二、政治学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关系13

三、政治学与法学的关系14

第三节 政治学的历史发展15

一、古代社会政治学说述略15

二、近代政治学的兴起17

三、政治学的伟大变革18

第一编 总论22

第一章 国家与阶级22

第一节 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22

一、原始公社制度和氏族社会组织22

二、氏族制度的解体和国家的产生25

三、对剥削阶级思想家关于国家起源理论的批判33

第二节 国家的本质37

一、国家的概念37

二、国家的职能47

第三节 阶级的消灭和国家的消亡52

一、国家消亡是不可避免的52

二、国家消亡的条件和途径53

第二章 国家的历史类型57

第一节 国家的历史类型及其更替规律57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分类的标准57

二、国家历史类型更替的规律59

第二节 奴隶制国家61

一、奴隶制国家的经济基础61

二、奴隶制国家的阶级结构62

三、奴隶制国家的职能62

第三节 封建制国家63

一、封建制国家的经济基础64

二、封建制国家的阶级结构65

第四节 资本主义国家66

一、资本主义国家的性质66

二、资本主义国家的演变67

1.自由资本主义国家67

2.帝国主义国家69

3.民族主义国家70

第五节 社会主义国家71

一、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是无产阶级专政71

二、人民民主专政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特殊形式74

第三章 国家的形式78

第一节 国家形式的基本理论78

一、国家形式的概念78

二、政体的划分和类型80

第二节 国家的结构形式83

一、单一制国家84

(一)民族区域自治84

(二)中国的“一国两制”和特别行政区86

二、复合制国家90

(一)联邦制国家90

(二)邦联92

第三节 奴隶制国家和封建制国家的政体形式94

一、奴隶制国家政体94

(一)奴隶制君主制94

(二)奴隶制共和制95

二、封建制国家政体98

(一)封建君主制98

(二)封建城市共和国101

第二编 资本主义国家政治104

第四章 资本主义国家政体104

第一节 资本主义国家政体的基本组织原则104

一、分权学说的形成脉胳104

二、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与三权分立107

第二节 资本主义国家君主立宪政体110

一、二元制君主立宪制110

二、议会制君主立宪制112

第三节 资本主义国家共和制政体114

一、议会制114

二、总统制115

三、委员制117

第五章 资本主义国家机构120

第一节 资本主义国家元首120

一、国家元首的地位与权力120

二、国家元首的产生与任期122

第二节 资本主义国家立法机关124

一、议会的形成与发展124

二、议会的组织制度125

三、议会的职权127

第三节 资本主义国家行政机关130

一、行政机关及其职权130

二、行政机构的具体类型132

第四节 资本主义国家司法机关133

一、司法权力133

二、司法组织结构135

第六章 资本主义国家政党制度137

第一节 资本主义国家政党产生及其分类137

一、什么是政党137

二、资产阶级政党的产生139

三、资产阶级政党的分类141

第二节 资本主义国家政党类型143

一、一党制143

二、两党制145

三、多党制149

第三节 资产阶级政党的作用和本质151

一、资产阶级政党的作用151

二、资产阶级政党的特点153

三、资产阶级政党的本质154

第七章 资本主义国家的选举制度156

第一节 资本主义国家的普选权156

一、普选权的形成与发展156

二、普选制的评价158

第二节 选举原则、选举资格与选民登记160

一、选举原则160

二、选举资格161

三、选民登记163

第三节 选区划分与选票计算164

一、选区划分164

二、选票计算166

第八章 资本主义国家的文官制度170

第一节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文官制度的建立170

一、什么是文官制度170

二、英国文官制度的建立171

三、美国文官制度的建立172

四、德国文官制度的建立173

五、法国文官制度的建立174

第二节 资本主义国家文官制度的内容与特点175

一、文官制度的基本内容175

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文官制度的特点178

第三节 资本主义国家文官制度改革181

一、文官制度改革简况181

二、文官制度改革的基本走向182

第三编 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186

第九章 社会主义国家的政体186

第一节 社会主义民主共和制的基本理论186

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共和制”的基本思想186

二、社会主义民主共和制的基本特征189

三、社会主义民主共和制的主要形式190

第二节 具有中国特色的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92

一、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的建立192

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人民代表大会195

第三节 加强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97

一、加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意义197

二、加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主要内容198

第十章 社会主义国家机构201

第一节 社会主义国家机构的建立201

一、社会主义国家机构的地位和作用201

二、社会主义国家机构的本质特征202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机构204

一、国家主席204

二、中央军事委员会205

三、中央人民政府——国务院206

四、地方人民政府207

五、人民法院208

六、人民检察院208

第三节 社会主义国家机构改革209

一、社会主义国家机构改革的性质和任务209

二、社会主义国家机构改革的主要内容211

第十一章 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214

第一节 社会主义国家政党制度的特点214

一、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国家中的领导地位和作用214

二、正确处理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的关系215

三、社会主义国家政党制度与资产阶级政党制度的区别216

第二节 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217

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的建立217

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基本内容221

第三节 加强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的建设224

一、执政党政治方面的建设224

二、执政党思想方面的建设225

三、执政党组织方面建设226

第十二章 社会主义国家的选举制度228

第一节 社会主义国家选举制度的建立228

一、社会主义国家选举制度的基本理论228

二、社会主义国家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229

三、社会主义国家的选举程序230

四、社会主义国家选举制度的作用231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选举制度232

一、我国选举制度的产生与发展232

二、我国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和重大作用234

第三节 改革和完善我国的选举制度236

一、依法坚持差额选举制度236

二、改进候选人提名的方式237

三、完善候选人的介绍办法237

四、把扩大选举范围和改革干部制度结合起来238

第四编 国际政治239

第十三章 国际政治关系的形成与发展239

第一节 国际政治关系形成的历史条件239

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世界市场的建立239

二、近代民族主权国家的出现241

三、对殖民地和世界霸权的争夺242

第二节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与发展244

一、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政治格局的形成244

二、伟大的十月革命打破了资本帝国主义的一统天下247

三、从战前的三角关系向两个对立营垒的演变248

第三节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与发展250

一、雅尔塔体制的形成250

二、两个阵营的对峙251

三、美苏争霸253

四、从两极向多极发展256

第十四章 国际法在国际政治中的作用259

第一节 国际法的产生及其特点259

一、国际法的产生及其渊源259

二、国际法的特点261

三、国际法的基本原则262

第二节 国际法的基本内容265

一、国际法的种类265

二、影响国际法发展的主要因素267

三、联合国宪章269

第三节 国际法在调节国际关系中的作用270

一、反对侵略和非法使用暴力,维护正常的国际秩序270

二、调解与裁决国际争端272

三、维护本国利益的法律依据273

第十五章 国际组织在国际政治中的地位277

第一节 国际组织的产生与发展277

一、国际组织是国际政治和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277

二、无产阶级国际组织的建立及其对国际政治的影响279

三、二次大战后国际组织大量涌现的原因281

第二节 国际组织的类别和特征283

一、国际组织的类别283

二、国际组织的基本特征285

三、联合国286

第三节 国际组织在国际政治中的地位和影响289

一、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289

二、协调各国的经济关系290

三、促进社会进步及尊重人权291

四、丰富、发展和完善国际法291

第十六章 当代国际政治面临的主要任务294

第一节 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294

一、维护世界和平是全人类共同的紧迫任务294

二、发展问题是当代世界的核心298

三、和平与发展的相互联系302

第二节 为建立国际新秩序而斗争303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国际政治新秩序的基础304

二、平等互利、共同发展是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核心305

三、动荡、复杂、多变的世界307

第三节 中国在国际政治中的地位和作用319

一、中国对外政策的基本原则319

二、中国对外关系的发展与调整313

三、中国在国际政治经济中地位和作用不断提高315

后记317

1993《政治学新编》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吴仲平主编 1993 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政治经济学新编(1993 PDF版)
政治经济学新编
1993 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新编政治经济学(1999 PDF版)
新编政治经济学
1999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新编政治经济学(1993 PDF版)
新编政治经济学
1993 北京:海潮出版社
政治经济学新编(1990 PDF版)
政治经济学新编
1990 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计算机与企业信息管理学习指导书(1996 PDF版)
计算机与企业信息管理学习指导书
1996 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政治经济学新编(1994 PDF版)
政治经济学新编
1994 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
国际金融入门(1995 PDF版)
国际金融入门
1995 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新编政治经济学(1989 PDF版)
新编政治经济学
1989 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新编政治经济学(1989 PDF版)
新编政治经济学
1989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新编政治经济学(1990 PDF版)
新编政治经济学
1990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政治经济学新编(1989 PDF版)
政治经济学新编
1989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政治经济学新编(1991 PDF版)
政治经济学新编
1991 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新编政治经济学(1997 PDF版)
新编政治经济学
1997 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政治经济学新编(1989 PDF版)
政治经济学新编
1989 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新编政治经济学(1985 PDF版)
新编政治经济学
1985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