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榕江县志》求取 ⇩

第一篇 地理1

第一章 建置1

第一节 建置沿革1

第二节 区域7

第三节 县城9

第二章 现行政区10

第一节 镇10

第二节 乡17

第三章 人口30

第一节 人口变化30

第二节 人口密度32

第三节 人口结构33

第四节 人口控制40

第四章 地质 地貌 矿藏46

第一节 地质46

第二节 地势 地貌50

第三节 矿藏53

第五章 气候56

第一节 气候分区56

第二节 气象要素59

第三节 物候68

第六章 水文69

第一节 河流70

第二节 地下水73

第三节 水资源74

第四节 水质77

第七章 土壤80

第一节 土壤形成80

第二节 土壤类型81

第三节 土壤分布83

第四节 土壤肥力83

第八章 植被 植物 动物88

第一节 植被88

第二节 植物90

第三节 动物96

第九章 自然灾害98

第一节 气象灾害98

第二节 地质灾害102

第二篇 民族103

第一章 侗族103

第一节 族称 迁徙103

第二节 人口分布104

第三节 家庭 家族 社会组织104

第四节 婚丧习俗105

第五节 生产生活习俗109

第六节 节日 社交 礼仪112

第七节 崇拜 信仰 禁忌115

第八节 语文 文字116

第二章 苗族121

第一节 族称 迁徙121

第二节 人口及分布122

第三节 家庭 家族 社会组织122

第四节 婚丧习俗125

第五节 生产生活习俗128

第六节 节日 社交 礼仪129

第七节 信仰 崇拜 禁忌131

第八节 语言 言字132

第三章 汉族137

第一节 族称 迁徙137

第二节 人口及分布137

第三节 家庭 家族137

第四节 婚丧习俗138

第五节 生产 生活习俗140

第六节 节日 社交 礼仪141

第七节 崇拜 信仰 禁忌143

第八节 经济文化传播144

第四章 水族145

第一节 族称 迁徙 分布145

第二节 家庭 宗族 社会组织146

第三节 婚丧习俗147

第四节 生产生活习俗149

第五节 节日 社交 礼仪150

第六节 崇拜 信仰 禁忌152

第七节 语言 文字153

第五章 瑶族154

第一节 族称 迁徙154

第二节 人口分布154

第三节 家庭 家族155

第四节 婚丧习俗156

第五节 生产生活习俗158

第六节 节日 社交 礼仪159

第七节 崇拜 信仰 禁忌160

第八节 语言161

第六章 布依族 土家族 彝族和其他民族161

第一节 布依族161

第二节 土家族163

第三节 彝族165

第四节 其他民族165

第七章 民族事务工作165

第一节 民族政策实施166

第二节 经济文化开发167

第三节 民族干部培养170

第四节 民族团结进步171

第三篇 政党 群团第一章 中国国民党地方组织及民众团体173

第一节 中国国民党榕江县地方组织173

第二节 三民主义青年团榕江分团部175

第三节 民众团体176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榕江县地方组织177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榕江县委员会177

第二节 中共榕江县纪律检查委员会181

第三节 党代表会议及党代表大会181

第四节 工作机构及派出机构183

第五节 基层组织185

第六节 组织工作187

第七节 纪检工作191

第八节 宣传工作193

第九节 统战工作195

第十节 政法 信访 党史工作197

第十一节 党务纪略199

第三章 群众团体204

第一节 工会204

第二节 共青团207

第三节 妇女联合会210

第四节 农民协会及贫下中农协会212

第五节 工商联合会213

第六节 科学技术协会214

第七节 文学艺术界联合会215

第八节 残疾人联合会215

第九节 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216

第四篇 政权 政协第一章 古州厅 县政府 县参议会218

第一节 古州厅218

第二节 县政府(县公署)222

第三节 县参议会224

第二章 县人民代表大会225

第一节 各族各界人民代表会225

第二节 县人民代表大会226

第三节 县人大常委会231

第四节 代表选举234

第三章 县人民政府237

第一节 领导机构237

第二节 工作机构和派出机构242

第三节 基层政权248

第四节 政务纪略249

第四章 县人民政协258

第一节 政协榕江县委员会258

第二节 政协历届会议258

第三节 政协主要工作261

第五篇 军事265

第一章 武装设置265

第一节 地方武装265

第二节 驻军269

第三节 军事设施 装备273

第二章 兵役275

第一节 世袭兵 募兵 征兵275

第二节 志愿兵 义务兵276

第三章 民兵 人防 战备277

第一节 民兵277

第二节 人防281

第三节 战备282

第四章 重大战事282

第一节 金达、大仓起义282

第二节 古州人民拒“招抚”斗争283

第三节 包利、红银农民起义283

第四节 义军攻占古州城284

第五节 七十二寨农民抗款斗争285

第六节 红军攻克榕江城286

第七节 锡利乡农民暴动287

第八节 剿匪战斗287

第六篇 司法290

第一章 民国司法 警察 监狱290

第一节 司法290

第二节 警察291

第三节 监狱293

第二章 人民公安293

第一节 清匪 镇反294

第二节 治安管理295

第三节 户籍管理298

第四节 刑事侦察299

第五节 改造四类分子301

第六节 预审 看守 劳改302

第七节 消防303

第八节 交通管理306

第九节 保卫 警卫307

第三章 人民检察308

第一节 刑事检察308

第二节 经济检察310

第三节 法纪检察311

第四节 监所检察312

第五节 控告申诉检察313

第六节 民事行政检察313

第四章 人民审判314

第一节 审判制度314

第二节 刑事审判316

第三节 民事审判317

第四节 经济审判320

第五节 行政审判321

第六节 执行321

第七节 复查案件322

第五章 司法行政322

第一节 法制宣传322

第二节 律师业务324

第三节 公证业务325

第四节 人民调解326

第七篇 劳动 人事 民政第一章 劳动327

第一节 劳动就业327

第二节 劳务输出329

第三节 劳动管理329

第四节 劳动保护330

第五节 工资333

第六节 福利339

第二章 人事340

第一节 干部队伍340

第二节 干部管理342

第三节 编制345

第三章 民政347

第一节 优待抚恤347

第二节 复退军人安置352

第三节 救济354

第四节 收容遣送358

第五节 社会福利359

第六节 婚姻登记360

第七节 地名管理361

第八篇 国民经济管理第一章 经济综述362

第一节 经济发展362

第二节 经济结构369

第三节 人民生活373

第二章 计划管理377

第一节 管理体制377

第二节 计划编制378

第三节 计划执行380

第三章 统计管理382

第一节 管理体制382

第二节 行业统计383

第三节 抽样调查389

第四节 统计监督390

第四章 工商行政管理391

第一节 市场391

第二节 市场管理395

第三节 工商企业登记397

第四节 合同商标广告管理399

第五节 个体劳动者协会402

第六节 消费者协会403

第五章 物价管理403

第一节 管理体制403

第二节 物价变动和调整406

第三节 交换比价412

第四节 物价控制与监督413

第六章 计量管理415

第一节 度量衡器415

第二节 度量衡管理416

第三节 标准化与质量管理417

第四节 计量监督418

第七章 物资管理418

第一节 管理体制418

第二节 计划分配419

第三节 经营420

第八章 土地管理421

第一节 管理体制421

第二节 地籍管理423

第三节 土地法规监察423

第九章 矿产资源管理423

第一节 资源调查423

第二节 矿政管理424

第十章 审计425

第一节 行政事业审计426

第二节 企业审计426

第三节 专项审计427

第四项 内审及社会审计428

第九篇 农牧渔业第一章 土地所有制和经营管理430

第一节 土地私有制430

第二节 土地公有制431

第三节 经营管理432

第二章 农业434

第一节 耕作制度434

第二节 粮食作物435

第三节 经济作物438

第四节 西瓜441

第五节 果树栽培443

第六节 蔬菜栽培444

第七节 植物保护445

第八节 良种推广447

第九节 技术更新449

第十节 农田基本建设450

第三章 畜牧业451

第一节 畜禽品种451

第二节 畜禽饲养453

第三节 饲草饲料455

第四节 疫病防治456

第四章 渔业457

第一节 塘库养鱼457

第二节 稻田养鱼459

第三节 育苗460

第四节 捕捞及渔政管理460

第五章 农业区域规划461

第一节 资源调查461

第二节 农业分区462

第六章 农业机具463

第一节 传统农具463

第二节 农机使用与推广465

第三节 农机管理与服务470

第七章 乡镇企业473

第一节 企业发展473

第二节 经营种类474

第三节 企业管理478

第十篇 林业483

第一章 森林资源483

第一节 面积 蓄积 覆盖率483

第二节 树种485

第三节 保护物种487

第四节 林副产品487

第二章 营林489

第一节 采种 育苗489

第二节 造林492

第三节 育林499

第三章 森林保护502

第一节 森林防火502

第二节 病虫害防治505

第三节 自然保护区506

第四章 木材采运507

第一节 采运机构507

第二节 木材采伐508

第三节 木材运输510

第五章 林木经营513

第一节 木材经营513

第二节 活立木出让519

第六章 山林所有制520

第一节 私有山林520

第二节 集体山林520

第三节 国有山林521

第七章 林政管理522

第一节 管理机构522

第二节 林业行政522

第三节 山林纠纷调处526

第八章 林场528

第一节 国营林场529

第二节 集体林场533

第三节 联户及户办林场534

第十一篇 水利 电力第一章 水利工程537

第一节 蓄水537

第二节 引水540

第三节 提水541

第四节 农村人畜饮水542

第五节 防汛 抗旱 水土保持545

第二章 地方电力547

第一节 电站547

第二节 供电551

第三章 水电管理552

第一节 水利设施管理552

第二节 电站管理553

第三节 水政管理553

第四节 投资管理553

第十二篇 工业 交通 邮电 城建 环保第一章 工业555

第一节 竹木加工556

第二节 纺织 服装 鞋革558

第三节 造纸 印刷562

第四节 建材 化工563

第五节 食品加工566

第六节 矿冶569

第七节 机具修造570

第八节 其它工业573

第二章 交通575

第一节 水路575

第二节 陆路577

第三节 渡口 码头 桥梁588

第四节 运输590

第五节 交通管理596

第三章 邮电601

第一节 机构601

第二节 邮政603

第三节 电信608

第四章 城建 环保612

第一节 县城建设612

第二节 集镇建设618

第三节 建筑621

第四节 建设管理623

第五节 环境保护624

第十三篇 贸易627

第一章 私营与合作商业627

第一节 私营商业627

第二节 合作商业628

第三节 公私合营商业与个体商业628

第二章 供销合作商业633

第一节 经营机构633

第二节 社员与股金634

第三节 扶持生产634

第四节 农副土特产品收购635

第五节 农业生产资料供应641

第六节 生活资料供应644

第七节 经营管理647

第三章 国营商业650

第一节 机构650

第二节 购销652

第三节 饮食服务656

第四节 商业管理658

第四章 粮油经营658

第一节 粮油收购658

第二节 粮油销售664

第三节 粮油价格669

第四节 加工673

第五节 储运676

第六节 财务管理678

第五章 对外贸易679

第一节 产品收购679

第二节 销售调运680

第三节 扶持生产680

第十四篇 财税 金融第一章 财政682

第一节 财政收入682

第二节 财政支出688

第三节 财政管理695

第四节 财政监察701

第二章 税务703

第一节 农业税703

第二节 工商税707

第三节 税收减免720

第四节 征收管理722

第三章 金融726

第一节 机构726

第二节 货币727

第三节 存款 储蓄730

第四节 信贷732

第五节 管理736

第六节 保险739

第十五篇 教育741

第一章 书院 学堂 私塾741

第一节 书院741

第二节 学堂741

第三节 私塾742

第二章 初等教育743

第一节 幼儿园 学前班743

第二节 普通小学745

第三章 普通中等教育760

第一节 初级中学760

第二节 高级中学764

第四章 中等专业教育766

第一节 师范学校766

第二节 林业学校768

第三节 卫生学校769

第四节 农业中学770

第五节 职业高级中学770

第五章 成人教育772

第一节 成人初等教育772

第二节 成人中等教育774

第三节 成人高等教育775

第六章 教师777

第一节 教师来源及结构777

第二节 教师培训778

第三节 教师待遇779

第七章 教育 教学781

第一节 学制 课程 教学781

第二节 教育783

第三节 教学研究785

第八章 教育行政787

第一节 机构787

第二节 招生考试787

第三节 教育经费790

第四节 教育设施793

第五节 教育督导797

第十六篇 科技 文化 体育第一章 科学技术799

第一节 科技组织799

第二节 科普宣传802

第三节 科学实验与推广804

第四节 科技情报与技术交流807

第五节 科技成果809

第二章 文化事业815

第一节 事业机构815

第二节 群众文化817

第三节 图书发行阅览820

第四节 电影放映822

第五节 文化市场管理822

第三章 文学艺术823

第一节 民间文学823

第二节 民间艺术825

第三节 文艺整理与研究830

第四节 文艺创作831

第四章 报刊 广播 电视838

第一节 机构838

第二节 报刊839

第三节 广播839

第四节 电视 摄像 录像放映842

第五章 档案844

第一节 机构844

第二节 档案资料收集844

第三节 档案整理鉴定846

第四节 管理利用846

第六章 方言 谚语 歇后语848

第一节 汉语方言848

第二节 谚语851

第三节 歇后语853

第七章 宗教854

第一节 佛教854

第二节 道教854

第三节 基督教855

第八章 体育856

第一节 传统体育856

第二节 群众体育858

第三节 学校体育860

第四节 体育竞赛862

第五节 经费与设施866

第十七篇 医药 卫生第一章 机构 经费 设施868

第一节 机构868

第二节 经费 设施873

第二章 医疗877

第一节 西医878

第二节 中医882

第三节 民间医药883

第三章 防疫884

第一节 预防接种与计划免疫884

第二节 地方病防治886

第三节 寄生虫病防治888

第四节 传染病防治892

第五节 慢性病防治895

第六节 疫情管理897

第四章 妇幼保健898

第一节 新法接生898

第二节 妇女保健899

第三节 儿童保健900

第四节 妇幼卫生合作项目900

第五节 计划生育手术901

第五章 公共卫生903

第一节 爱国卫生运动903

第二节 食品卫生904

第三节 饮水卫生904

第四节 工业卫生905

第五节 学校卫生906

第六章 药品管理908

第一节 药品908

第二节 医政管理909

第三节 药政管理909

第四节 公费医疗管理910

第十八篇 文物 名胜 特产第一章 文物912

第一节 遗址 遗物912

第二节 陵园 碑刻 古墓917

第三节 衙署 亭阁 鼓楼 馆庙 古桥922

第二章 名胜928

第一节 名山 秀水929

第二节 古树 溶洞933

第三节 奇花 异草935

第三章 特产936

第一节 工业特产936

第二节 农业特产939

第三节 林业特产942

第四节 动物类特产948

人物954

人物传954

英烈名录977

榕江县籍地师级(含五品)以上人员名录983

黄埔军校(广州)榕江籍同学名录985

榕江县高级技术人员名录986

榕江县籍博士、硕土名录989

榕江县二等功以上人员名录989

榕江县1958至1995年受省部级以上单位表彰的先进人物名录989

榕江县1995年中级技术人员名录992

附录1007

雍正六年抚绥生苗奉上谕1007

黔省新辟苗疆立营设官事宜疏1007

议复苗疆善后事宜疏1008

贯彻党的林业政策、发展林业生产,把榕江建成用材林基地县1010

榕江县人民政府关于征集《榕江县志》史料的公告1016

古州杂记1019

古州考略1022

榕江县1996至1998年大事纪要1027

榕江县1996至1998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1030

榕江县1996年至1998年县级领导人员名录1034

贵州省直属机关、贵阳市和黔东南州属机关1992至1998年赴榕江挂职人员名录1037

资助《榕江县志》出版人员名录1039

榕江县部门志暨编纂领导和撰稿人名录1041

后记1045

1999《榕江县志》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贵州省榕江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1999 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志(1991 PDF版)
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志
1991 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贵州省榕江县地名志(1987 PDF版)
贵州省榕江县地名志
1987
贵州民族歌舞  节日  人文集粹( PDF版)
贵州民族歌舞 节日 人文集粹
榕江县情  2007( PDF版)
榕江县情 2007
榕江县情  2003( PDF版)
榕江县情 2003
贵州省新闻出版局
榕江县情  2006( PDF版)
榕江县情 2006
红军进榕江(1986 PDF版)
红军进榕江
1986
赤峰史话  下( PDF版)
赤峰史话 下
赤峰市哲学社会科学学会联合会
榕江县综合农业区划(1990 PDF版)
榕江县综合农业区划
1990 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云南省志  卷53外事志(1996 PDF版)
云南省志 卷53外事志
1996 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江永县志(1995 PDF版)
江永县志
1995 北京:方志出版社
称谓录(1990 PDF版)
称谓录
1990 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松江县志(1991 PDF版)
松江县志
1991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广东省揭阳县榕城镇志(1990 PDF版)
广东省揭阳县榕城镇志
1990 榕城镇地方志编纂办公室
江宁县志(1989.09 PDF版)
江宁县志
1989.09 北京市:档案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