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育种学》求取 ⇩

上卷通论1

第一章绪论1

第一节 作物育种学之意义1

第二节 作物育种学之范围2

第三节 作物育种之重要性4

第四节 作物育种之目的与成果5

第五节 作物育种学进步史8

第二章遗传变异与育种13

第一节 遗传理论13

第二节遗传物质15

第一项 染色体15

第二项 染色体组21

第三项 染色体数目变异24

第四项 染色体结构变异及交换27

第五项 核酸30

第六项 基因突变32

第三节遗传与变异33

第一项 变异种类33

第二项 徬徨变异34

第三项 场所变异35

第四节 遗传环境与育种37

第三章作物生殖与育种41

第一节 受精作用种子及果实41

第二节 亲本和合性44

第三节作物生殖分类47

第一项 有性生殖48

第二项 无性生殖4

第四节 生物育种方法之分类57

第五节 生殖对育种方法影响58

第四章引入良种驯化育种61

第一节 意义61

第二节 原因62

第三节 方法62

第五章选择育种之理论65

第一节 种与品种65

第二节 纯系学说67

第三节纯系与遗传69

第一项 纯系之形成70

第二项 遗传力与选择70

第四节 试验技术与选种71

第六章选择育种之方法81

第一节 混合选种乏史蹟81

第二节混合选种之方法81

第一项 自花受精植物92

第二项 异花受精植物85

第三项 混合选种之利弊88

第三节 纯系育种上(自花受精作物)88

第四节 纯系育种中(常异花受精作物)92

第五节纯系育种下(异花受精作物)94

第一项 自交缺点94

第二项 自交不孕之补救法97

第三项 自交利益99

第四项 纯系选择汰100

第六节 无性繁殖植物之选择100

第七章杂交育种之理论103

第一节 杂交育种之重要性103

第二节杂交亲本与新缘104

第一项 同品系交配104

第二项 异品系与异品种交配105

第三项 种属间交配107

第三节 杂种优势109

第四节 组合能力112

第五节花期调节114

第一项 光期律114

第二项 春化处理120

第三项 异期种植122

第四项 切断茎株及其他122

第八章杂交育种之方汰125

第一节 亲本选择125

第二节交配技术125

第一项 去雄125

第二项 授粉127

第三项 花粉贮藏128

第四项 人工发芽129

第三节杂种培育129

第一项 系统法130

第二项 混系汰132

第三项 混系系统法134

第四节 杂种优势育种134

第五节 雄不孕性育种138

第六节 回交育种法141

第七节 集体交配144

第八节 多品系混合品种145

第九节 全互交汰146

第九章诱变育种之理论153

第一节天然突变153

第一项 突变之意义与进化153

第二项 体细胞突变154

第三项 性细胞突变156

第二节物理诱变—放射线157

第一项 放射线历史及种类157

第二项 放射线对植物细胞构造及功用发生之影响159

第三项 放射线对遗传物质引起之变化(二)160

第四项 放射线对遗传物质引起之药化(一)161

第五项 放射线对植物器官发生之影响164

第六项 放射缐对植物生殖之影响165

第三节化学诱变烷类化合物167

第一项 烷类诱变剂之由来及种类167

第二项 诱变效能168

第三项 诱变作用170

第四节化学诱变秋水仙精与多元体172

第一项 天然多元体植物172

第二项 多元体在育种上价值173

第十章诱变育种之方法179

第一节 放射线之能量及植物感受性179

第二节 放射线之处理183

第三节 烷类化合物之处理186

第四节 秋水仙精之处理188

第五节 杂交诱变190

第六节 嫁接及生理诱变192

第十一章抗病抗虫育种193

第一节 抗病品种之育成与重要193

第二节 抗病性状及遗传194

第三节 病菌小种之变异196

第四节 抗病性试验及检定197

第五节 抗虫品种之育成与重要199

第六节 抗虫性状200

第七节 抗虫性遗传与育种技卫201

第十二章新品种之检定与推广203

第一节 新品种特性检定203

第二节 新品种示范与推广204

第三节 纯种之利益与保持205

第四节 优良品种种子之检查207

下卷各论209

一、自花受精作物类209

第一章稻之育种209

第一节 稻种改良之重要209

第二节稻属分类学210

第一项 野生稻分类20

第二项 栽培稻之分类211

第三节 稻之穗与花215

第四节 稻之开花216

第五节 稻之天然杂交218

第六节稻之细胞学220

第一项 稻之染色体变异220

第二项 稻之染色体组分析224

第七节稻品种特性与育种225

第一项 稻之品种分化225

第二项 稻之早熟性226

第三项 稻之抗病性228

第四项 稻之脱粒性230

第五项 稻之倒伏性232

第六项 稻之耐肥性233

第七项 抗虫性及其他23522

第八节稻之性状遗传237

第一项 色泽遗传237

第二项 普通形质遗传240

第三项 畸型形质遗传244

第四项 生理性质遗传245

第九节选择育种248

第一项 混合选种248

第二项 检定选种249

第三项纯系育种250

(一)采选單穗250

(二)穗行试验250

(三)二行试验253

(四)五行试验255

(五)十行试验256

(六)高级试验257

(七)地方试验257

第十节杂交育种260

第一项 亲本选植260

第二项 交配技术260

第一目 去雄260

第二目 授粉264

第三项 杂种培育265

第一目 系统培育法265

第一段 初期杂种之培育265

第二段 后期杂种之培育268

第二目 混合培育法270

第四项 回交育种与抗病271

第十一节突变育种274

第一项 天然突变274

第二项人为突变276

(一)放射线诱变276

(二)秋水仙精诱变278

(三)突变培育法279

第十二节 台湾稻之品种279

第二章小麦育种281

第一节 小麦品种改良之重要281

第二节 中国小麦之分区281

第三节 小麦之分类与染色体组283

第四节 小麦种属间杂交285

第五节小麦之性状遗传与相关289

第一项 性状遗传289

第二项 相关性状289

第六节花及开花292

第一项 花之构造292

第二项 开花习性294

第七节 纯系育种法299

第八节杂交育种301

第一项 亲本预措301

第二项交配技术301

(一)整穗302

(二)去雄303

(三)花粉之收藏304

(四)授粉305

(五)授粉后管理306

第三项 杂种培育307

第四项 回交与複交309

第九节 突变育种310

第十节 抗病育种312

第十一节 小麦雄不孕性杂种育成314

第十二节 台湾小麦之育种317

第三章大麦育种319

第一节 大麦品种改良之重要319

第二节 花及开花320

第三节 大麦之性状遗传与相关3

第四节 釀造大麦之品质标准323

第五节 引种及选种324

第六节 杂交育种325

第七节 突变育种326

第八节 抗病育种327

第四章大豆育种331

第一节 大豆品种改良之重要331

第二节 花及开花332

第三节 大豆之性状遗传与相关334

第四节 大豆之特性与育种335

第五节 选择育种336

第六节 杂交育种337

第七节 台湾大豆之育种338

第五章豌豆育种341

第一节 豌豆之分类与品种分化341

第二节 碗豆之性状遗传与相关342

第三节 豌豆育种之方法343

第六章花生育种345

第二节 花生之性状遗传与相关346

第三节 花生之花及开花3

第四节 花生之育种方法348

第五节 台湾花生之育种349

第一节 花生之分布及分类345

第七章小米育种351

第一节 小米之分布与分类351

第二节 小米之性状遗传352

第三节 小米之花及开花353

第四节 小米育种之方法354

第八章黄麻育种357

第一节 黄麻之分类与品种357

第二节 黄麻育种之目的357

第三节 纯系育种358

第四节 杂交育种3

第五节 黄麻之调查项目361

第九章亚麻育种365

第一节 亚麻之分类与染色体365

第二节 亚麻之性状遗传与相关365

第三节 亚麻之育种方法369

二、常与花受精作物类37

第十章棉花育种337

第一节 中国棉花改良之重要373

第二节 中国棉花之分类373

第三节 中国棉作区域与品种376

第四节 中国棉种改良之过去377

第五节棉之性状遗传与相关378

第一项 性状遗传378

第二项 相关性状380

第六节 花及开花382

第七节天然杂交与自交383

第一项 天然杂交与脱铃383

第二项 人工自交385

第八节 驯化育种38

第九节纯系育种391

第一项 预备试验391

第二项 选试验392

第三项 混种与循环选择395

第十节杂交育种396

第一项交配技卫397

(一)去雄397

(二)授粉398

第二项 杂种培育399

第三项 种问杂交400

第四项杂种优势利用401

(一)优势程度401

(二)利用方法402

第十一节 抗病育种实例403

第十二节 突变育种404

第十一章高粱育种407

第一节 高梁之分布与种类407

第二节 高梁之性状遗传与相关408

第三节 花及开花409

第四节 选择育种411

第五节 杂交育种413

第六节 台湾高梁之育种414

第十二章菸草育种417

第一节 菸草育种之重要与特徵417

第二节 菸草之分类418

第三节 菸草之细胞遗传419

第四节 花及开花421

第五节 纯系育种422

第六节 杂交育种425

第七节 抗病育种427

第八节 中日美3国之育种现况429

三、异花受精作物类433

第十三章玉米育种433

第一节 玉米育种之重要性433

第二节 玉米育种之特徵433

第三节 花及开花435

第四节 玉米之性状遗传436

第七节 染色体及遗传因子440

第六节选择育种440

(一)單穗选择法441

(二)混合选择汰441

第七节杂交育种442

第一项 交配技术442

第二项 品种问与系统间杂交443

第三项 自交系选育444

第四项 自交系组合能力检定445

第五项 自交系组合能力改良446

第六项 杂种之育成与繁殖448

第八节 台湾玉米之育种450

第十四章油菜育种453

第一节 油菜之分类与分布453

第二节 油菜种属问特性变异454

第三节 油菜之性状遗传与相关456

第四节 花及授粉457

第五节 选择育种458

第六节 杂交育种460

第七节 突变育种461

第十五章大麻育种463

第一节 大麻之分类与染色体463

第二节 大麻之性状遗传与相关464

第三节 大麻之育种方法464

四、无性繁殖467

第十六章甘蔗育种467

第一节 甘蔗育种之目的467

第二节 甘蔗之分类及近缘植物467

第三节 花及开花469

第四节 选择育种470

第五节杂交育种471

第一项 甘蔗杂交育种之特徵471

第二项 甘蔗杂交之理论与成例472

第三项 甘蔗之染色体474

第四项 甘蔗之交配技术476

第五项 实生苗之培育478

第六项 品种比较试验480

第七项 夏威夷试验法481

第六节 突变育种法 481

第七节 世界著名之甘蔗育种场482

第八节 台湾甘蔗改良之今昔483

第十七章甘藷育种487

第一节 甘藷育种重要性487

第二节 花及开花487

第三节 甘藷之细胞遗传489

第四节甘藷之分类及育种特徵490

(一)甘藷之分类490

(二)甘藷之繁殖490

(三)自交多不稔實490

(四)温带不开花491

(五)杂交不稔之分类492

第五师选择肾种493

第六节 杂交育种494

第七节 台湾甘藷改良之今昔497

第八节 台湾甘藷育种之目标及程序498

第十八章马铃薯育种501

第一节 马铃薯之分布与分类501

第二节 马铃薯之性状遗传与相关502

第三节 花及繁殖503

第四节 马铃薯育种之特徵504

第五节 选择育种506

第六节 杂交育种508

第十九章苧麻511

第一节 苧麻之分类与染色体511

第二节 苧麻育种之方法512

第二十章茶树育种515

第一节 茶树之分类515

第二节 茶树之染色体变与形质516

第三节茶树之性状遗传517

第一项 形质遗传517

第二项 生理性质遗传518

第三项 叶部性状相519

第四节茶树育种之方法520

第一项 茶树育种之目的520

第二项 引种520

第三项 选择育种521

第四项 杂交及突变育种522

第五项 特性检定523

第五节 台湾茶树之育种525

1975《作物育种学》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汪呈因编著 1975 台北国立编译馆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最新英汉电脑技术辞典(1982 PDF版)
最新英汉电脑技术辞典
1982 文源书局有限公司
作物育种学 上册(1949 PDF版)
作物育种学 上册
1949
作物育种学(1981.01 PDF版)
作物育种学
1981.01 农业出版社
作物育种学  中( PDF版)
作物育种学 中
作物育种学( PDF版)
作物育种学
作物育种学泛论(1948 PDF版)
作物育种学泛论
1948
作物育种学(1987 PDF版)
作物育种学
1987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作物良种繁育学(1990 PDF版)
作物良种繁育学
1990 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作物育种学(1981 PDF版)
作物育种学
1981 北京:农业出版社
作物育种学各论(1997 PDF版)
作物育种学各论
1997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作物育种和良种繁育(1984 PDF版)
作物育种和良种繁育
1984 北京:农业出版社
作物育种及良种繁育(1980 PDF版)
作物育种及良种繁育
1980 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作物育种学(1975 PDF版)
作物育种学
1975 西北农学院
中国作物育种学(1936 PDF版)
中国作物育种学
1936 商务印书馆
作物育种学实验(1995 PDF版)
作物育种学实验
1995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