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史》求取 ⇩

上编中国古代文化1

第一章科学技术1

第一节数学1

一、数与数字1

二、四则运算和分数、小数2

三、《九章算术》及刘徽作注3

四、祖冲之和圆周率4

五、《算经十书》5

六、宋元之光——中国古代数学发展的黄金时代7

七、中国古代的计算器——算筹与算盘8

八、西方数学的传入9

第二节天文历法10

一、早期的天文观10

二、世界上最早的星表和星图11

三、对天象的观察和记录12

四、从浑天仪到简仪13

五、日、月、年及四时、节气的确定14

六、历法的制定与修订15

第三节农学16

一、从刀耕火种到精耕细作16

二、农业生产技术的科学总结18

三、农具的改造与进步19

四、水利工程20

第四节医学22

一、原始医术与原始巫术22

二、“神医”扁鹊与中医的“望、闻、问、切”23

三、中华神针——针灸24

四、医书与药书25

五、强身健体与人工免疫26

第五节四大发明28

一、指南针28

二、造纸术30

三、印刷术33

四、火药35

第二章哲学、宗教、史学和教育38

第一节哲学38

一、“五行”与《周易》38

二、百家争鸣38

三、黄老“无为”与阴阳五行41

四、玄学41

五、范缜与《神灭论》42

六、佛学的风行与傅奕、韩愈的反佛思想43

七、柳宗元与刘禹锡的唯物主义思想43

八、两宋的理学家44

九、两宋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家45

十、王学的兴起与衰落46

十一、实学思潮的兴起与沉寂47

第二节宗教48

一、原始宗教48

二、道教50

三、佛教53

四、其他宗教55

第三节史学57

一、先秦两汉史学57

二、魏晋南北朝史学59

三、唐代史学60

四、五代宋元史学61

五、明清史学62

第四节教育63

一、原始社会的教育63

二、奴隶社会的教育与私学的兴起64

三、“独尊儒术”与汉代的官学65

四、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教育65

五、科举制的兴起与隋唐时期的教育66

六、宋元官学及书院的繁荣67

七、明清时期的教育68

第三章文学、艺术和体育70

第一节文学70

一、原始神话与中国文学的起源70

二、汉赋与乐府71

三、曹操父子与建安文学72

四、陶渊明与南北朝诗歌73

五、唐代诗歌74

六、古文运动与传奇、变文76

七、宋词76

八、宋代的新古文运动78

九、元曲79

十、明清小说79

第二节书法81

一、最早的文字与最早的书法81

二、汉隶与章草82

三、王羲之与魏晋书法83

四、“颜筋柳骨”84

五、北宋四大家84

六、元明清书法85

第三节绘画86

一、陶画与帛画86

二、秦汉壁画与帛画86

三、魏晋南北朝的宗教画和山水画87

四、绘画在隋唐五代时的发展88

五、宋元时期山水花鸟画的发展和文人画的兴起90

六、明清绘画91

第四节雕塑文化92

一、先秦时期的雕塑92

二、兵马俑、金缕玉衣和秦汉时期的雕塑92

三、魏晋南北朝和隋唐时期的石窟雕塑93

四、宋元明清时期的雕塑94

第五节音乐舞蹈95

一、巫舞、雅乐与俗乐95

二、乐府与乐记96

三、中、西音乐舞蹈的融合97

四、隋唐燕乐98

五、宋元时期的曲子和舞蹈99

六、明清时期的民歌、器乐和音乐理论100

第六节戏剧101

一、中国戏剧的起源与发展101

二、宋杂剧与金院本102

三、关汉卿与元杂剧103

四、汤显祖与明清传奇104

第七节体育106

一、原始体育的萌芽106

二、夏商周时期的体育107

三、秦汉时期的体育108

四、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体育109

五、隋唐五代时期体育的繁荣110

六、宋元时期的体育112

七、明清时期的体育113

第八节杂技114

一、杂技的萌芽114

二、汉代“百戏”115

三、魏晋南北朝和隋唐时期的杂技116

四、宋代以后民间杂技的繁荣116

第四章衣食住行与城市文化118

第一节服饰文化118

一、男子的冠帽118

二、女子的发髻与首饰120

三、变化万端的男女服装121

第二节饮食文化124

一、丰富多彩的主食124

二、品种齐全的蔬菜126

三、肉类食品的变化126

四、调料与饮料127

五、烹调技术和菜肴风味129

六、食器与饮食习惯130

第三节建筑文化132

一、从“构木为巢”到“庭院深深”——民用建筑132

二、“雕栏玉砌应犹在”——宫殿建筑133

三、人工与天然的奇妙结合——园林建筑134

四、“多少楼台烟雨中”——宗教建筑136

第四节交通和旅行138

一、船和车的出现138

二、秦汉时期的交通和驿站139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交通和牛车、轿子139

四、隋唐五代时期的交通和水运140

五、宋元时期的交通和海运141

六、明清时期的交通与海禁143

第五章节日145

一、春节145

二、元宵节146

三、清明节146

四、端午节147

五、鬼节147

六、中秋节147

七、重阳节148

八、腊八节148

中编中国近代文化149

第一章科学技术149

第一节数学149

一、李善兰及其数学成就149

二、西方数学的第二次传入150

三、求数学于海外152

四、陈建功、苏步青与浙大学派153

五、华罗庚及其数学贡献155

第二节物理156

一、19世纪中期的光学、声学研究156

二、近代西方物理知识的译介158

三、中国物理学的一代宗师和巨匠159

第三节化学161

一、徐寿与西方近代化学知识的传入161

二、庄长恭和有机化学研究162

三、侯德榜和“侯氏制碱法”162

第四节工程164

一、詹天佑和京张铁路164

二、飞机设计师冯如165

三、茅以升和钱塘江大桥166

四、支秉渊和中国机械工业167

第五节地质学和气象学168

一、地质学的先驱和地质力学的创立168

二、竺可桢和中国气象事业的创办169

第二章哲学、史学和教育171

第一节哲学171

一、龚自珍和魏源171

二、康有为与《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172

三、严复与《天演论》173

四、孙中山的知行学说174

五、李达和《社会学大纲》175

第二节史学176

一、梁启超与“史界革命”176

二、王国维与甲骨学178

三、裴文中、贾兰坡与“北京人”179

四、顾颉刚和古史辨学派179

五、郭沫若与《中国古代社会研究》181

第三节教育183

一、清末教育制度改革183

二、蔡元培与北大改革184

三、陶行知与晓庄师范186

第三章文学、艺术和体育188

第一节文学188

一、中国近代社会与近代文学188

二、“同光体”和“南社诗派”190

三、“文学革命”及后十年的文学191

四、左翼十年和“左联”192

五、解放区文学194

第二节书法与绘画194

一、“碑学”与“新书法”194

二、吴昌硕的书法和印章195

三、绘画革新浪潮和漫画196

四、书法艺术的普及和繁荣197

五、齐白石和徐悲鸿198

第三节音乐与舞蹈199

一、学堂乐歌与李叔同199

二、革命音乐与聂耳200

三、群众歌曲与《黄河大合唱》201

四、民族传统舞蹈和西洋舞蹈202

第四节电影203

一、中国近代电影的发展203

二、电影的传入和《定军山》204

三、有声电影在中国205

四、左翼电影运动206

五、人民电影的兴起和成长207

第五节戏曲与杂技207

一、京剧——中国国粹207

二、话剧209

三、杂技与魔术210

第六节体育211

一、中国近代体育的曲折发展211

二、兵操212

三、教会与体育213

四、学堂体育和体育学校213

五、全国运动会214

六、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的体育215

第四章城市和人民生活的近代化217

第一节服饰文化217

一、洋装217

二、中山装218

三、放足与剪发218

第二节饮食文化220

一、饮料与酒类220

二、食品与西餐220

三、自来水的饮用221

第三节建筑设施222

一、市民住宅222

二、居室陈设223

三、公共建筑224

第四节交通工具225

一、从马车、人力车到电车、公共汽车225

二、火车226

三、轮船与飞机227

第五节通讯照明229

一、信函邮寄229

二、有线通讯230

三、无线电通讯231

四、照明设施232

第六节城市生活232

一、社交礼仪232

二、文化传播234

三、市民语言235

第五章节日236

一、西俗宗教节日236

二、新式节日和纪念日236

下编中国现代文化238

第一章科学技术238

第一节数学238

一、大步前进的十年238

二、数学研究的复苏和前进239

三、华罗庚与应用数学240

第二节物理学243

一、高能物理和核物理243

二、光学、声学、磁学的研究和发展244

三、高压物理、低温物理和超导材料的研究246

四、粒子物理理论与周光召247

五、张泽与凝聚态物理247

第三节化学248

一、化学科研机构和基础研究成果248

二、化学工业的发展250

三、石油化工和侯祥麟251

第四节生物学253

一、生物学研究机构的建立及发展253

二、生物学基础研究成果253

三、生物技术的应用和生物工程技术的发展255

第五节农学257

一、中国现代农业科学的带头人丁颖、金善宝257

二、不断发展的农业科学技术258

三、当代神农袁隆平259

四、农业科技的进一步推广和应用259

第六节医学261

一、中西医学的发展261

二、卫生防疫工作的开展与免疫学家谢毓晋262

三、医学科研教育与医林女杰林巧稚263

第七节电子计算机265

一、异军突起的电子计算机技术265

二、我国计算机的研制265

三、计算机专家高庆狮、慈云桂267

四、我国计算机的开发应用267

五、当代毕升——王选269

第八节航空航天270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航空事业270

二、顾诵芬与歼击机271

三、开拓进取中的航天事业与“中国导弹之父”271

四、卫星设计大师把中国的卫星送上天空272

第二章哲学、史学和教育275

第一节哲学275

一、毛泽东哲学思想的丰富和完善275

二、哲学界的理论研究与哲学的群众普及277

三、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280

第二节史学281

一、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广泛传播281

二、一代史学家对真理的维护与追求282

三、新时期史学的繁荣和成就283

第三节教育284

一、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284

二、“文革”十年的教育状况286

三、教育事业在改革开放中稳步前进287

第三章文学、艺术和体育290

第一节文学290

一、17年文学创作的硕果290

二、“文革”十年的文学状况291

三、新时期文学创作空前繁荣291

第二节书法 绘画 雕塑293

一、蓬勃发展的书法艺术293

二、发展创新的绘画艺术294

三、立足现实的雕塑艺术296

第三节电影 电视298

一、成绩斐然的电影事业298

二、突飞猛进的电视事业299

第四节戏剧300

一、人民戏剧事业欣欣向荣300

二、传统戏剧,再现辉煌301

三、新兴戏剧,成就卓著302

第五节杂技303

一、从江湖杂耍步入艺术殿堂303

二、奇花异彩,推陈出新304

第六节音乐 舞蹈305

一、音乐舞蹈事业的发展进程305

二、音乐家施光南和舞蹈家杨丽萍307

第七节体育307

一、国家对体育事业的高度重视307

二、竞技体育勇攀高峰308

三、蓬勃发展的群众体育310

第四章城市和人民生活的现代化311

第一节服饰311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头30年的服饰消费311

二、日趋多样化、高档化、新潮化的服饰311

第二节饮食313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头30年的饮食消费313

二、日趋营养化、多样化、方便化的饮食313

第三节建筑315

一、雄伟壮观的北京十大建筑315

二、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工业建筑315

三、现代化的民用建筑与公共建筑316

第四节交通318

一、四通八达的铁路运输318

二、星罗棋布的公路运输319

三、纵横贯通的水上运输319

四、发展迅速的民航运输320

五、别开生面的地下、水下运输321

第五节通讯321

一、持续发展的邮政业321

二、向世界先进水平迈进的电信业322

第五章节日324

一、元旦324

二、“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324

三、植树节325

四、“五一”国际劳动节325

五、“五四”青年节326

六、母亲节327

七、国际护士节327

八、“六一”国际儿童节328

九、“七一”建党纪念日328

十、“八一”建军节329

十一、教师节329

十二、国庆节330

十三、老人节330

1998《中国文化史》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室,江西人民出版社文教室编著 1998 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英国文化史  中(1946 PDF版)
英国文化史 中
1946 北京市:商务印书馆
中国文化史( PDF版)
中国文化史
中国文化史(民国15.06 PDF版)
中国文化史
民国15.06 商务印书馆
中国文化史(中册)(1948.03 PDF版)
中国文化史(中册)
1948.03 正中书局
中国文化史  中( PDF版)
中国文化史 中
中国文化史(1912 PDF版)
中国文化史
1912
中国文化史  中( PDF版)
中国文化史 中
中国出版集团;上海:东方出版中心
中国文化史(1998 PDF版)
中国文化史
1998 大中国图书公司
中国上古中古文化史  中国近世文化史(1991 PDF版)
中国上古中古文化史 中国近世文化史
1991 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
中国文化史(1992 PDF版)
中国文化史
1992 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
中国文化史  下(1991 PDF版)
中国文化史 下
1991 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中国文化史纲(1994 PDF版)
中国文化史纲
1994 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中国文化史(1970 PDF版)
中国文化史
1970 大中国图书公司
中国文化史(1996 PDF版)
中国文化史
1996 文史哲出版社
中国文化史(1928 PDF版)
中国文化史
1928 商务印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