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楹联学》求取 ⇩

第一章 楹联本质论1

第一节 导言1

第二节 楹联的性质和特征4

一、楹联的定义4

二、楹联的特征11

第三节 楹联的地位和作用22

一、楹联的地位22

二、楹联的作用25

第四节 建立中国楹联学39

一、建立中国楹联学的意义39

二、楹联研究的历史和现状41

三、怎样建立中国楹联学45

第二章 楹联发展论47

第一节 楹联的孕育和诞生47

一、在古诗文辞赋中孕育47

二、借门神和桃符而诞生55

第二节 楹联的发展、繁荣和鼎盛62

一、宋元楹联的发展62

二、明代楹联的繁荣68

三、清代楹联的鼎盛77

第三节 近现代楹联的继承和运用96

一、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楹联96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楹联109

三、社会主义时期的楹联127

第三章 楹联分类论150

第一节 按内容分类150

一、叙事述史联151

二、写景状物联154

三、抒情勉志联157

四、评论说理联159

五、批判讽刺联165

六、戏谑智巧联167

第二节 按用途分类170

一、春联171

二、行业联186

三、名胜古迹联194

四、婚联211

五、寿联226

六、挽联240

七、装饰联255

八、题赠联262

九、课联265

十、游戏联267

第三节 按创作方式分类268

一、创作联269

二、改制联269

三、集引联274

四、征募联283

五、组联298

六、额联299

第四节 按联文长短分类301

一、超短联302

二、短联305

三、中联313

四、长联322

五、超长联327

(一)钟云舫拟题江津临江城楼联327

(二)毕武题长城主题应征联341

(三)钟云舫六十自寿联346

(四)李芸青题长沙天心阁联354

(五)无名氏挽友联358

(六)张之洞题长沙屈原湘妃祠联362

(七)李善济题灌县青城山联367

(八)潘炳烈题武昌黄鹤楼联373

(九)李爱歧题长沙天心阁联377

(十)黄摩西挽所欢联381

(十一)俞樾题杭州彭刚直祠联386

第四章 楹联修辞论391

第一节 楹联修辞的特点391

一、多而全392

二、精而巧393

三、活而变396

四、新而奇398

第二节 运用语音修辞400

一、同韵联401

二、迭韵联402

三、押韵联403

四、同声联408

五、同音联410

六、全部同音字联414

七、一字多音联414

八、绕口联416

九、借音联417

十、谐音双关联419

十一、单纯谐音联423

十二、方言谐音联424

十三、外语谐音联425

十四、四声联425

十五、全平全仄联426

十六、特殊节奏联426

十七、拟声联427

第三节 运用文字修辞428

一、异体字联428

二、手写体联429

三、同偏旁字联429

四、异偏旁字联431

五、叠形字联431

六、合音字联432

七、通假字联433

八、别字联434

九、形近字联435

十、对称字联435

十一、以字摹形联436

十二、以形摹字联437

十三、析字联437

十四、置换偏旁字联440

十五、增损笔画字联441

十六、嵌字联442

十七、藏字联453

十八、缺字联456

十九、顶真联457

二十、复字联460

二十一、连环字联462

二十二、借形联462

二十三、标点符号联463

二十四、倒写字联464

二十五、外文字联464

二十六、宝塔联464

二十七、缺笔联465

第四节 运用词汇修辞466

一、一词多义联466

二、转类联467

三、借义联468

四、避讳联469

五、合称联469

六、节缩联470

七、断取联471

八、别解联471

九、隐切联472

十、叹词联473

十一、助词联474

十二、象声词联475

十三、动词联475

十四、颜色词联476

十五、数词联477

十六、方位词联478

十七、叠字联479

十八、口语联481

十九、歇后语联482

二十、成语联482

二十一、谚语联483

二十二、现成话联484

二十三、典故联484

二十四、方言词语联487

二十五、同素联488

二十六、反义词联489

第五节 运用语法修辞489

一、排比联489

二、自对联492

三、独词句联499

四、单音词组联500

五、反复联501

六、同字联503

七、设问联504

八、问答联505

九、反问联506

十、换序联507

十一、回环联510

十二、层递联516

十三、两兼联517

十四、拆词联518

十五、组合联519

十六、总分联520

十七、互文联521

第六节 运用其他方法修辞522

一、比喻联523

二、借代联526

三、比拟联529

四、自称联531

五、夸张联533

六、对比联536

七、意义双关联539

八、反语联540

九、婉曲联541

十、衬托联542

十一、故意粗说联545

十二、集引联546

十三、释义联549

十四、牵附联550

十五、象征联551

十六、通感联551

十七、各种巧意联552

第七节 楹联的特殊修辞手法554

一、改联554

二、续联556

三、扩写联557

四、递加联558

五、改笔联559

六、出新联559

七、断句联560

八、奇读联562

九、故作字数不等联562

十、故作无情对联563

十一、谜联564

十二、哑联568

十三、联句联570

十四、横额571

第五章 楹联创作论572

第一节 对仗572

一、对仗是楹联最本质的特征572

二、楹联对仗的方法579

三、楹联对仗的避忌589

第二节 平仄591

一、楹联调平仄的作用592

二、楹联调平仄的原则594

三、楹联调平仄的方法603

四、余论610

第三节 立意613

一、楹联创作立意的依据及其意义613

二、楹联立意的基本要求617

第四节 楹联的结构624

一、上下联之间的逻辑结构625

二、单联内部的语法结构633

三、节奏638

第五节 楹联的炼字645

一、楹联炼字的意义645

二、楹联炼字的要求647

第六节 楹联的横额652

一、横额的作用653

二、常用横额类举656

第七节 楹联的书写和张挂663

一、楹联的书写663

二、楹联的张挂668

第六章 楹联鉴赏论671

第一节 楹联鉴赏的依据和目的671

一、楹联鉴赏的依据671

二、楹联鉴赏的目的677

第二节 楹联鉴赏的一般过程681

一、具体感受681

二、分析研究685

三、联想升华688

第三节 批判继承和创新693

一、楹联的批判继承693

二、创造社会主义新楹联696

附录:699

一、二十九种对699

二、笠翁对韵712

三、声律启蒙撮要740

四、对联常用字分类表755

五、平仄两读常用字表759

六、入声字表763

后记772

1993《中国楹联学》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季世昌,朱净之编著 1993 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中国楹联学(1993 PDF版)
中国楹联学
1993 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骆驼祥子( PDF版)
骆驼祥子
当代文学作品选(1979 PDF版)
当代文学作品选
1979
南国楹联( PDF版)
南国楹联
中国名胜楹联鉴赏(1990 PDF版)
中国名胜楹联鉴赏
1990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中国名胜楹联大辞典(1993 PDF版)
中国名胜楹联大辞典
1993 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
中国名胜楹联组诗(1993 PDF版)
中国名胜楹联组诗
1993 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
中国楹联大辞典(1991 PDF版)
中国楹联大辞典
1991 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中国名胜楹联注释(1986 PDF版)
中国名胜楹联注释
1986 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
中国名胜楹联大观(1987 PDF版)
中国名胜楹联大观
1987 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
军旅楹联(1990 PDF版)
军旅楹联
1990 北京:解放军出版社
中国楹联大典(1994 PDF版)
中国楹联大典
1994 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
中国佛教楹联精选(1997 PDF版)
中国佛教楹联精选
1997 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
中国名桥楹联大观(1994 PDF版)
中国名桥楹联大观
1994 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
中国书院楹联六百副(1989 PDF版)
中国书院楹联六百副
1989 广州:广州文化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