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语法常识》
作者 | 张志公著 编者 |
---|---|
出版 | 新知识出版社 |
参考页数 | 282 |
出版时间 | 1956(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9076·12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46052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一.词和句1
第一章词1
(一)词和字1
一.词2
二.词和字7
(二)词的构成7
三.多音的单词7
四.复词9
(三)词的分类14
五.实词14
六.虚词17
七.从词的本身断定词类19
第二章词的组合23
(一)词序组合23
八.主谓关系23
九.主从关系26
一○.修饰关系26
一一.补充关系28
一二.动宾关系29
一三.聊合关系29
一四.仂语30
(二)虚词组令32
一五.絜词结构32
一六.助词结构32
一七.连词结构33
一八.介词结构34
一九.副词结构35
第三章句38
(一)什么是句38
二○.句的用途38
(二)主谓句和无主句41
二一.说话的两种方式41
二二.主语46
二三.谓语46
(三)句的变化48
二四.完全句和省略句48
二五.常式句和变式句50
二六.单句和复句51
二.单句的基本结构53
第一章判断句53
二七.什么是判断句53
二八.判断句的结构54
二九.判断句的标点56
三○.修辞性的判断句56
三一.判断句的习惯用法57
第二章准?词和准判断句59
三二.「当」59
三三.「作」61
三四.「叫」「叫作」62
三五.准?词构成的仂语63
三六.「算」「算作」64
三七.「变」和「成」64
三八.「成了」「成为」66
三九.「成」或「成了」作补足语67
第三章描写句68
四○.什么是描写句68
四一.描写句的结构69
四二.「是」70
四三.「是……的」72
四四.「了」「起来」「下来」「下去」73
四五.比较特殊的表语74
四六.描写句的标点76
第四章叙述句[一〕——行为动作77
四七.什么是叙述句77
四八.动词的两种性能77
四九.宾语79
五十.主语、动词、宾语间的关系81
五一.两个宾语83
五二.宾语和介词84
五三.被动87
五四.「受」「挨」「遭」87
五五.自然表明的被动句88
五六.「得」「可」」能」91
五七.「被」91
五八.「叫(教)」「让」「由」93
五九.「给」93
六十.「动态」93
第五章叙述句[二]——存在、出现和消失97
六一.存在97
六二.出现和消失100
六三.「存现宾语」102
六四.结构的变化103
第六章叙述句[三]——数量105
六五.效用105
六六.价值106
六七.增减107
六八.叙述句的标点108
第七章「是」的习惯用法109
六九.压缩的判断句109
七○.「有」和「多」113
七一.「凡是」「所有」114
七二.「合适」「对」114
七三.叙述句加「是」115
七四.叙述句加「是……的」116
七五.「是」和其他虚词的组合117
第八章「有」的习惯用法127
七六.「多」「少」127
七七.「唯独」128
七八.「有点」「有些」129
七九.「有的」130
八十.「某」132
八一.「有人管」133
八二.「×得有×」133
八三.用「有」构成的复词134
八四.「没有」134
三.几类实词的用法137
第一章方位词·处所词·时间词137
八五.方位词137
八六.处所词139
八七.时问词141
第二章数量词144
(一)量词144
八八.名量144
八九.动量148
(二)数词151
九○.定数151
九一.不定数154
九二.约数156
九三.序数157
第三章指代词158
九四.「我」「你」「他」等158
九五.「自已」等159
九六.「人」「人家」「大家」160
九七.「谁」「什么」「怎么」等161
九八.「这」「那」等164
九九.「每」「各」等166
一○○.几个指代词的写法167
一○一.指代词的所指所代169
第四章助动词169
一○二.「来」「去」169
一○三.「上」「下」「进」「出」等171
一○四.「上来」「上去」「下来」「下去」等171
一○五.「住」「着」「了」174
一○六.「能」「能够」「会」「可以」「可能」174
一○七.「该」「应该」等175
一○八.「不要」「不用」等176
一○九.「敢」「肯」等176
一一○.「配」「值得」177
四.句子成分的扩充179
第一章修饰语179
一一一.什么是修饰语179
一一二.名词的修饰语180
一一三.形容词的修饰语183
一一四.动词的修饰语184
一一五.用不用「的」189
一一六.长修饰语190
一一七.「的」「底」「地」190
一一八.修饰语不是附属品192
第二章补足语193
一一九.名词和指代词的补足语193
一二○.动词的补足语196
一二一.形容词的补足语200
一二二.补足语的位置201
一二三.「得」和「的」201
第三章聊合成分203
一二四.什么是聊合成分203
一二五.聊合仂语裹的各成分205
一二六.聊合成分和连词206
一二七.聊合成分间的标点210
第四章动词连用212
一二八.连续动作212
一二九.同时动作或不分先后的动作213
一三○.怎么动作的214
一三一.这样动作干什么214
一三二.调动作管一个动作215
一三三.两个动作者216
一三四.多种关系216
一三五.怎样断定连用动词间的关系218
第五章递?式221
一三六.什么是递?式221
一三七.主谓仂语作宾语223
一三八.近於主谓仂语作宾语的递?式224
一三九.近於动词作补足语的递?式226
第六章虚词结构228
一四○.什么是虚词结构228
一四一.虚词的组合作用231
五.句子成分的变化237
第一章位置的变化——变式句237
一四二.什么是变式句237
一四三.两个可能的位置241
一四四.为什么用变式句243
一四五.变式句的标点243
第二章省略和重复245
一四六.省略245
一四七.重复251
第三章复句256
一四八.什么是复句256
一四九.各种关系257
一五○.结构形式261
一五一.复句的标点265
六.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267
第一章疑问句267
一五二.疑问句的用途267
一五三.询问267
一五四.疑惑271
一五五.反诘273
一五六.简化的疑问句275
第二章祈使句和感叹句277
一五七.祈使句277
一五八.感叹句279
一五九.疑问、要求、抒情相杂的句子280
一六○.标点问题280
附录:引文出处和作者代名对照表281
1956《汉语语法常识》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张志公著 1956 新知识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古汉语词汇常识
- 1986 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
- 汉语语法知识
- 1973.07 陕西人民出版社
-
- 语法常识
- 1961 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
- 汉语语法常识
- 1953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
- 古汉语语法常识
- 1977 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
-
- 古代汉语常识
- 1979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
- 古汉语修辞常识
- 1984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
- 汉语修辞常识
- 1979 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
- 汉语音韵学常识
- 1958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
- 古汉语语法常识
- 1979 芜湖师范专科学校
-
- 汉语语法知识
- 1973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
- 语法常识
- 1973 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
- 汉语音韵学常识
- 1958 新知识出版社
-
- 汉语拼音常识
- 1973 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
- AAA英语辅导教材
- 1994 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