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态学》求取 ⇩

上篇 生态学理论基础7

第一章 生态系统7

第一节 生态系统的概念及特征7

一、系统的概念及特征7

二、生态系统的概念8

三、生态系统的组成8

四、生态系统的特点11

第二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机能11

一、生态系统的结构11

二、生态系统的功能12

第三节 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13

一、按环境划分的生态.系统13

二、按人为干预程度划分的生态系统14

第二章 生态系统的能量转化16

第一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16

一、生态系统能量流动遵循的热力学基本定律16

二、生态系统的能量环境17

三、初级生产和次级生产20

四、食物链及生态金字塔21

第二节 生态系统能量转化效率24

一、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路径及特点24

二、生态系统能量转化效率27

第三节 生态系统中能流分析方法33

一、系统分析法33

二、能量符号语言分析法34

第三章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38

第一节 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原理38

一、生态系统的库与流38

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是物质循环的基本形式38

三、物质循环的一般特点40

第二节 几种主要物质的循环41

一、水循环41

二、碳循环43

三、氮循环46

四、磷循环48

五、钾循环49

第三节 非必要物质的循环50

一、非必要物质在食物链中的富集50

二、非必要物质循环造成的危害50

第四节 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分析方法51

第四章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54

第一节 生态系统中的环境54

一、自然环境54

二、人工环境56

三、生态因子的时空变化57

第二节 环境因子的生态作用59

一、光对植物的生态作用59

二、热量及其生态作用61

三、水的生态作用64

四、土壤的生态作用66

五、大气的生态作用68

六、生物因素及人的生态作用69

第三节 环境因子对生物的作用规律69

一、生态因子的同等重要性和不可代替性69

二、主导因子和辅助因子69

三、生态因子的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70

四、生物因子作用的阶段性70

五、生态因子的交互作用70

六、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70

第四节 限制因子原理71

一、最小因子定律71

二、耐性定律71

三、限制因子的综合概念72

四、生态对主要生态因子的耐性范围73

五、限制因子理论的应用75

第五节 生物的生态效应和生态适应性76

一、生物的生态效应76

二、生物对环境的生态适应78

三、生物与环境的协同进化81

第五章 生物种群82

第一节 种群的基本特征及种群增长82

一、种群的概念及特征82

二、种群的数量特征82

三、种群的数量增长83

第二节 生物种群的波动及调节86

一、种群的波动86

二、种群波动的调节87

三、种群的进化和适应88

第三节 生物种群结构90

一、种群的年龄结构及性别结构90

二、种群的空间分布92

三、种群的邻接效应93

第四节 生物种间关系94

一、生物种间关系的类型94

二、负相互作用94

三、正相互作用100

四、生物种间的他感效应101

五、农业生产中对种间关系的利用102

第六章 生物群落104

第一节 生物群落的概念及特征104

一、生物群落的概念104

二、生物群落的一般特征105

三、生物群落的种类组成及其数量特征105

第二节 生物群落的结构107

一、群落的垂直结构107

二、群落的水平结构109

三、群落的时间结构110

四、环境梯度与群落分布111

五、群落交错区和边缘效应114

第三节 生物群落的演替115

一、群落演替的概念115

二、群落演替的主要原因115

三、演替过程中生物群落结构及功能的变化117

四、原生演替和次生水演替118

五、顶极群落及人为亚顶极群落122

六、群落演替顶极理论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124

第七章 生态系统演替及生态平衡126

第一节 生态系统演替126

一、生态系统演替的概念及过程127

二、生态系统演替的趋势及特征127

三、农业生态系统是人为干预下的变动顶极群落127

第二节 生态平衡128

一、生态平衡的概念128

二、生态系统的稳态机制130

三、生态平衡失调及调节133

下篇 农业生态系统138

第八章 农业生态系统138

第一节 农业生态系统的组成138

一、农业生态系统的概念138

二、农业生态系统的组成140

三、农业生态系统的类型142

第二节 农业生态系统的特点143

第九章 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和物质流1145

第一节 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流145

一、农业生产的实质是能量转化的生物过程145

二、农业生态系统的能流特点145

三、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转化效率146

四、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投入、产出及转化效率分析149

五、农业生态系统中尚待研究的能流问题156

六、扩大农业生态系统能流量途径157

第二节 农业生态系统的物质流158

一、农业生态系统物质循环模式158

二、农业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特点159

三、农业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系统分析160

四、我国农田养分平衡中的主要问题169

五、维持农业生态系统物质平衡途径170

第十章 农业生态系统的信息流和价值流171

第一节 农业生态系统的信息与信息流171

一、信息的概念171

二、农业生态系统中的信息172

三、农业生态系统的信息流175

四、信息在农业生态系统中的应用176

第二节 农业生态系统的价值与价值流177

一、价值的概念177

二、价值在农业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地位177

三、农业生态系统的价值流及特征178

四、影响农业生态系统价值流扩大的因素179

第十一章 农业资源开发利用及农业环境保护181

第一节 农业资源分类181

一、农业资源按其来源的分类181

二、农业资源按其是否具有可更新性分类182

三、农业资原按其贮藏性的分类182

第二节 农业资源的特点及合理利用183

一、农业资源的整体性及综合利用183

二、农业资源的相对有限性及经济利用183

三、农业资源的可更新性及合理利用184

四、农业资源的变动性及科学利用184

五、农业资源的区域性及固地制宜利用185

第三节 资源占有量与农业生产技术体系185

一、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农业资源占有量状况185

二、农业资源占有量与农业技术体系186

第四节 我国农业资原状况及合理开发利用191

一、我国农业资源状况191

二、我国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200

三、我国西北地区农业资源的潜力及开发途径205

四、西北地区资源及人口承载力207

五、西北地区的资源优劣势及区域开发战略210

第五节 农业环境保护212

一、农业环境问题212

二、环境污染及其危害213

三、土壤侵蚀及防治217

四、目前全球及我国农业环境问题218

五、农业环境问题的经济代价221

六、农业环境保护222

第十二章 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机能及生产力224

第一节 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224

一、生态系统结构224

二、农业生态系统结构225

三、农业生态系统结构合理性的标志233

第二节 农业生态系统结构的基本类型234

一、物质、能量多层次转化利用系统结构234

二、基塘生态系统结构234

三、立体生态系统结构237

四、生产自净生态系统结构240

五、农林、牧、副、渔结合的多维多元生态系统结构241

六、多功能农工复合集约生态系统结构243

第三节 农业生态系统的机能及生产力244

一、农业生态系统的机能244

二、农业生态系统的生产力245

第十三章 农业生态系统的调控260

第一节 农业生态系统调控的生态学原理260

一、系统整体效应原理260

二、生物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生态平衡原理260

三、生态系统结构决定功能原理261

四、限制因素原理261

第二节 农业生态系统的调控机制及特点261

一、农业生态系统的调控机制261

二、农业生态系统的调控原则和特点264

第三节 农业生态系统的直接调控265

一、个体水平的调控265

二、群体水平的调控266

三、农业生态系统内部物质循环特点的调控267

四、系统输出的调控267

五、生物环境的调控268

六、区域系统水平的调控269

第四节 外部系统对农业生态系统的间接调控269

一、商品交换系统的调控作用270

二、工业、交通与信息系统的调控作用271

三、科学技术系统的调控作用271

四、经营管理的调控作用272

第五节 科学的调控途径——系统调控272

第十四章 农业生态工程及农业生态建设274

第一节 农业生态工程274

一、生态工程274

二、农业生态工程275

三、农业生态工程的原理及在原则275

四、我国目前的主要农业生态工程类型276

第二节 生态农业的产生及实践284

一、国外生态农业的产生与发展284

二、国外各种替代农业简介286

三、我国农业生产面临的生态问题288

四、我国生态农业的产生与实践291

五、生态农业的概念、目标及特点292

第三节 农业生态建设依据的生态学原理及原则294

一、农业生态建设依据的生态学原理294

二、农业生态建设的原则296

第四节 农业生态建设设计规划297

一、农业生态建设设计规划的一般方法步骤297

二、下丁家村农村生态良性循环生态建设实例299

第五节 农业生态技术305

一、多维用地技术305

二、物质、能量多级利用及有机废弃物转化再生技术307

三、物质良性循环的技术308

四、有害生物综合防治技术309

五、生物能及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技术310

六、生产自净技术311

第十五章 农业生态学的研究方法314

第一节 农业生态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体系314

一、哲学系统论是农业生态学研究的基本思想方法314

二、系统分析是农业生态学研究的基本科学方法314

三、数学表达术和电子计算机技术是农业生态学研究的有力工具315

第二节 农业生态学研究方法简介316

一、投入产出分析法316

二、模糊聚类分析法317

三、结构优化模型群方法319

四、预测分析法325

五、系统模拟仿真方法326

六、灰色系统建模方法328

七、评价决策方法330

附表1—5

1994《农业生态学》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王留芳主编 1994 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生态农业讲义(1986 PDF版)
生态农业讲义
1986 山东省农业环境保护监测站
本溪生态农业( PDF版)
本溪生态农业
农业生态学基础(1986 PDF版)
农业生态学基础
1986
农业生态学(1998 PDF版)
农业生态学
1998 昆明:云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生态农业技术(1992 PDF版)
生态农业技术
1992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中国生态农业(1988 PDF版)
中国生态农业
1988 北京:中国展望出版社
生态农业概论(1995 PDF版)
生态农业概论
1995 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农业生态经济(1986 PDF版)
农业生态经济
1986 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
农业生态学教程(1998 PDF版)
农业生态学教程
1998 北京:气象出版社
生态农业  农业的未来(1988 PDF版)
生态农业 农业的未来
1988 重庆:重庆出版社
生态农业180问(1995 PDF版)
生态农业180问
1995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生态学与农业发展(1984 PDF版)
生态学与农业发展
1984 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生态农业(1983 PDF版)
生态农业
1983 华南农学院科技情报室
农业系统生态学(1986 PDF版)
农业系统生态学
1986 中国科学院《农业现代化探讨》编辑部
中国生态农业(1996 PDF版)
中国生态农业
1996 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