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油气勘探 第3卷 东部油气区》求取 ⇩

第十四章大庆油气区481

第一节 油气基本地质特征481

一、莫霍面埋藏浅并存在高导层的地壳结构,使松辽成为高地温异常并具丰富油源的盆地481

二、发育完善的裂谷型盆地使松辽盆地具有良好的油气保存条件481

三、长期稳定沿盆地长轴供给物源的沉积模式使大庆油田具有多套含油气层系和储盖组合484

四、松辽盆地“坳中隆”在空间和时间的同步发展是形成特大背斜型油田的决定性条件484

五、不同生油凹陷的不同类型圈闭条件,构成了中、东、西三大含油气系统484

六、区域水动力场特征为盆地坳陷区大油田形成提供了重要条件488

第二节 油气勘探历程489

一、中国油气勘探战略东进的决策与松辽盆地油气显示的发现(1959年前)489

二、区域展开与第一口工业油井的发现(1959年)490

三、挥师北上与大庆油田的基本探明(1960年)491

四、大庆油田勘探开发大会战与中国石油工业第一次飞跃(1960~1963年)492

五、油气勘探地区的转变与三肇凹陷岩性油区的发现(1973~1985年)493

六、大庆地区隐蔽油藏勘探的新突破(1986~1995年)494

第三节 勘探实例494

一、中国第一个陆相巨型油田——大庆油田的发现494

二、三上泰康隆起,收效欠丰497

三、三肇凹陷岩性油区取得新成果,探明石油地质储量10 × 108t498

四、齐家-古龙凹陷岩性油藏勘探的新进展500

五、丰富的天然气资源和深层非生物成因烷烃气藏的发现500

第四节 油气勘探经验与体会502

一、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是会战取得胜利的支柱502

二、取全取准第一性资料是会战取得胜利的保证503

三、从盆地整体出发,整体部署,综合勘探,是会战取得胜利的重要措施504

四、发扬技术民主,发挥群众智慧,定期召开技术座谈会,是正确部署产生的办法504

五、整体解剖二级构造单元是勘探部署的基本原则505

六、勘探观念的转变是油气勘探部署的重要指导思想506

七、勘探技术的更新是油气勘探不断发展的保证506

参考文献506

第十五章吉林油气区507

第一节 石油地质特征509

一、松南石油地质特征509

二、伊通盆地石油地质简况513

第二节 油气勘探历程514

一、开展石油地质普查,发现扶余油田(1955~1965年)514

二、开发扶余油田,加强外围勘探(1966~1975年)517

三、开展新层系、新领域勘探,取得较大进展(1976~1990年)518

四、加强综合勘探,探索勘探隐蔽油气田,取得重大成果(1991~1997年)520

第三节 典型油气田勘探实例521

一、木头油田——复杂断块油气田的滚动勘探开发521

二、乾安油田——构造-岩性油田的发现525

三、英台油田——一个推迟20年发现的低幅度构造油气田528

四、新民油田——构造斜坡区断块-岩性油田532

五、大老爷府油田——低电阻构造油气田535

第四节 勘探经验538

一、实践丰富了理论,理论上的突破促进了勘探的飞速发展538

二、坚持勘探程序,创造良541

循环条件,提高勘探经济效益541

三、先进的勘探技术装备是解放“三低”油田的保证543

四、勘探放在重中之重的地位,是油田持续发展的基石544

参考文献545

第十六章胜利油气区546

第一节 济阳坳陷的地质背景547

一、区域地质构造背景547

二、济阳坳陷的发育历史548

三、济阳坳陷的石油地质条件548

第二节 勘探历程550

一、华北平原石油区域普查勘探时期(1956~1961年)551

二、济阳坳陷勘探时期(1961~1997年)551

第三节 实例分析553

一、华北石油勘探的突破——发现胜利油田553

二、首战坨庄-胜利村,拿下胜坨大油田560

三、大战通-王-惠,三上东营凹陷南斜坡564

四、勘探永安镇571

五、平方王构造带发现亿吨级大油田574

六、凸起找油,发现孤岛大油田576

七、坚持复杂断裂带的勘探,发现临-商亿吨级油田580

八、坚持草桥稠油油藏勘探,小油田变成了大油田586

九、东营凹陷北部陡坡构造带砂砾岩扇体勘探实践590

第四节 勘探经验599

一、搞好区域油气勘探工作是尽快发现油气田(区)的关键599

二、科学分析研究沉积盆地石油地质基本条件,优选有利勘探目的层系601

三、重视区带勘探601

四、勘探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敢于实践,不断开拓勘探思路601

五、油气勘探应按程序、分层次地进行,切忌超越程序、急于求成602

六、对块断盆地内的复杂断裂构造带,坚持滚动勘探开发工作,不断增加油气储量602

七、足够的科技投入是深化地质认识、发掘资源潜力、提高勘探效益的重要保证603

参考文献603

第十七章大港油气区604

第一节 石油地质特征605

一、叠置型的生油凹陷油气资源丰富605

二、储集层发育,类型较多,沉积物以重力流砂岩体为主606

三、油气藏类型多种多样606

四、多种运移方式,多期油气聚散606

五、具有多期火山岩喷发和较高地温场607

第二节 勘探历程607

一、区域地质普查预探阶段(1955~1966年)607

二、北大港、南大港勘探开发阶段(1967~1970年)610

三、全面开展油气勘探阶段(1971~1975年)610

四、评价深层、钻探潜山阶段(1976~1979年)611

五、南堡、孔南新区勘探阶段(1980~1990年)613

六、深化陆上,加快滩海勘探阶段(1991~1996年)617

第三节勘探实例分析622

一、广探全区,当年发现北大港油田622

二、大港是浅层起家623

三、生物灰岩高产增添了新储集层626

四、古潜山勘探有得有失627

五、孔南油田独具风采629

六、一个断点延误9年发现板桥油气田632

七、当心!丢了气层634

八、火山岩勘探与实践635

九、南堡凹陷山上与山下之争638

十、北塘勘探出现生机641

第四节 勘探经验643

一、坚持区域展开定凹选带,才会加快油气田的发现643

二、对二级带的勘探要整体部署、分层评价、立体解剖,才能加快油气田的勘探步伐644

三、建立顽强的找油思想,反复实践、深化认识,才能促进油气勘探持续发展645

四、不断完善复式油气(区)带的理论,才能拓宽新的勘探领域647

五、按照三个层次部署安排勘探,才能实现油气勘探持续稳定发展647

六、积极推行滚动勘探开发,才能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649

七、积极应用和推广先进配套的勘探技术,才能不断提高勘探的综合效益650

八、坚持把勘探工作放在首位,保证勘探工作有必要的工作量,油气生产持续发展才有坚实的基础651

参考文献651

第十八章下辽河油气区652

第一节 下辽河坳陷石油地质特征653

一、裂谷演化具多旋回性和不均衡性,火山岩发育普遍653

二、不同的演化阶段形成不同的沉积体系655

三、具有良好的生储盖组合条件656

四、原油物理性质变化复杂657

五、具有复式油气藏的特征657

第二节 勘探历程与实例659

一、立足东部凹陷初探告捷660

二、转移至西部凹陷喜获兴隆台高产油田661

三、整体解剖西部斜坡带,探明复式油气聚集带663

四、三上牛居,滚动勘探复杂油气田672

五、重上大民屯,新技术打开新局面674

六、攻克东部陡坡带,再创新的辉煌678

七、扩展新区勘探,搞好资源接替681

第三节 勘探经验684

一、严格遵循勘探程序684

二、因地制宜,灵活部署685

三、重视研究油气地质规律687

四、引进推广高新技术688

五、锲而不舍,坚持勘探689

六、集思广益,民主决策691

参考文献692

第十九章华北油气区693

第一节 主要勘探成果693

一、发现并探明42个油气田、39个控制区块694

二、建成过年产原油1000 × 104t以上的大油田694

三、提出并完善复式油气聚集带的基本规律694

四、建立了古潜山的油气勘探与开发理论696

五、明确了油气资源潜力和勘探方向696

第二节 石油地质特征698

一、冀中地区中生代古隆起背景及其断裂活动奠定了古潜山形成的基础698

二、冀中坳陷是渤海湾第三纪沉降最早、沉积速度最快的地区,形成一套较厚的烃源岩和储集层699

三、中、上元古界和中、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储集体为第三系生油层所覆盖,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古潜山基岩油气藏700

四、构造活动的多期性和不均衡性造成下第三系油气藏小,上第三系油气藏储量少701

五、奥陶系和石炭一二叠系构成了“古生古储”原生油气和煤成气藏702

第三节 油气勘探历程702

一、区域普查定凹选带阶段——钻探发现油气显示(1955~1963年)702

二、区域展开、综合勘探阶段——重点预探京津地区,钻探获得工业油流(1964~1970年2月)704

三、扩大勘探、寻找油气富集区阶段——发现任丘潜山大油田(1970年3月~1975年7月)707

四、古潜山勘探高成效阶段——探明9个古潜山油气田(1975年8月~1978年)709

五、复式油气藏勘探阶段——第三系油藏和深潜山油藏不断发现(1979~1989年)709

六、滚动勘探开发阶段——继续发现断块型油田(1990~1996年)712

第四节 实例分析713

一、古潜山油气勘探713

二、第三系油气勘探723

第五节 勘探经验732

一、要遵循合理的勘探程序,又不硬搬程序732

二、充分认识冀中石油地质条件的特殊性,具体情况具体对待733

三、深入总结复式油气藏规律,立足于多目的层勘探734

四、用滚动勘探开发程序把勘探与开发有机联系起来,提高整体勘探效益734

五、有效地用好地震,实现勘探的良性循环735

六、重视资料质量,稳定科技队伍736

参考文献736

第二十章二连油气区737

第一节 广袤宽阔的找油领域737

第二节 勘探历程738

一、区域地质勘探——前期准备阶段(1955~1978年)739

二、战略突破,发现阿尔善大油田;甩开区域钻探,又有新发现(1979~1985年)740

三、勘探低谷阶段(1986~1991年)742

四、油气勘探进入第二个高峰(1992~1997年)743

第三节 成藏规律再认识744

一、在盆地地质结构和构造单元划分上的突破745

二、在基本勘探单元和目标选择上的突破745

三、在盆地群基本石油地质特征和油气藏形成与分布规律方面的深化745

第四节 成功与失利——典型勘探实例749

一、整体解剖,拿下阿尔善大油田;坚持滚动勘探,储量规模不断扩大749

二、洪浩尔舒特凹陷和吉尔嘎朗图凹陷的油气勘探是取得理想效果的一个成功战例752

三、盆地结构不清,导致“马西”整体解剖失利757

四、定洼、定带不准,导致巴音都兰凹陷久攻不克757

五、主攻目标不明,乌里雅斯太凹陷勘探失利759

第五节 进一步发展二连盆地群油气勘探760

第二十一章中原油气区762

第一节 石油地质特征763

一、狭长的裂谷盆地具有两洼中隆一斜坡的构造格局763

二、生油层具有厚度大、成熟度高、排烃条件好的特点764

三、下第三系为盐湖沉积,具有多物源方向、多储盖组合特点764

四、油气藏类型以构造油气藏为主,地层油气藏居于次要地位765

第二节 勘探历程765

一、区域勘探取得突破阶段(1969~1975年)766

二、广探14个局部圈闭,收效甚微;重点勘探文留构造,发现文中高产油气田阶段(1975年10月~1978年)766

三、以中央隆起带北部为重点,整体解剖中央隆起带阶段(1979~1982年)767

四、钻高点、打连片、滚动勘探开发,油气储量、产量迅猛增长阶段(1983~1988年)767

五、以东濮凹陷为重点,加强区带构造研究和外围风险盆地预探阶段(1989~1996年)768

第三节 勘探实例770

一、中央隆起带北部400km2不同含油层系叠加连片770

二、整体解剖中央隆起带南部勘探效果不理想776

三、坚持勘探西斜坡,探明储量5000 × 104t781

第四节 勘探经验782

一、正确执行勘探程序是取得效益的关键782

二、针对主要地质问题,加深对地质规律的认识784

三、分析不同油藏主控因素,提高勘探效果784

四、滚动勘探开发是提高复杂断块油田效益的有效方法785

五、引进、应用先进勘探技术,提高经济效益785

参考文献787

第二十二章江苏油气区788

第一节 苏北盆地基本石油地质特征788

一、沉积特征789

二、盆地经过强烈改造,断层发育、构造破碎790

三、生油岩仅小部分热演化成熟,油气资源丰度偏低791

四、含油气组合和含油气层系多,油气圈闭以小断块为主794

第二节 勘探历程796

一、区域评价探索阶段(1956年~1975年4月)796

二、三垛组、戴南组重点勘探阶段(1975年5月~1986年)797

三、阜宁组重点勘探阶段(1987~1998年)802

第三节 油田勘探实例分析809

一、真武油田的勘探809

二、刘庄油气田的勘探812

三、富民油田的勘探813

四、闵桥油田的勘探817

五、高集油田的勘探822

六、码头庄油田的勘探823

七、陈堡油田的勘探825

第四节 勘探经验827

一、发展以三维地震勘探为核心的苏北第三系复杂断块油气藏勘探技术系列,较显著地提高了勘探的成效827

二、以资源储量序列为核心,以勘探计划、规划研究为主线,强化勘探地质综合研究829

三、形成了适合于江苏复杂断块油藏的、高节奏、高效益的、勘探开发滚动结合的勘探流程830

四、党的改革开放政策是江苏油气勘探发展的动力,以勘探项目管理为中心的深化改革促进了勘探质量和效益的提高830

参考文献830

第二十三章江汉油气区831

第一节 油气地质特征概述831

一、构造、沉积演化831

二、海相地层油气地质特征833

三、煤系地层(T3—J1)油气地质特征834

四、江汉盐湖盆地油气地质特征835

第二节 勘探历程简述838

一、早期普查勘探选凹定带,突破工业油流关(1958年~1965年9月)838

二、集中钻探与甩开勘探相结合,拿下大油田,突破新层系(1965年9月~1969年7月)841

三、石油勘探大会战建成中国南方第一个石油生产基地(1969年8月~1972年6月)844

四、精雕细刻,详探建南(1972年7月~1976年)848

五、再次甩开区域勘探,效果不佳(1977~1979年)848

六、深化江汉盆地勘探,出现第二个储量增长高峰(1980年以后)850

第三节 勘探实例852

一、搞好区域评价,首先发现江汉最大的油田——王场油田852

二、明确盐湖勘探重点,研究油气富集规律,发现和探明钟市油田855

三、国内首创三维地震勘探,高效探明高场油田857

四、几上几下反复认识,发现潭口、代河油田857

五、三维地震精查“三小”构造,发现周矶油田859

六、研究预测主力含油层组,拿下拖市油田861

七、解放思想,大胆实践,发现洪湖油田861

八、加强综合研究,找到富集高产的马王庙油田862

九、采用新技术和新工艺,拿下久攻不克的沙市油田864

十、总结经验,改变勘探方向,发现建南气田866

第四节 勘探经验868

一、尽快查明盆地性质,针对性勘探,迅速发现主力油田868

二、充分认识成油特点,加强岩相过渡带勘探,寻找富集高产含油区868

三、隐蔽油藏是盐湖盆地深化勘探的主要对象869

四、只有反复研究,不断深化地质认识,坚持勘探,才能发现大量小油田869

五、保存条件是海相地层天然气成藏的关键870

六、学习外探区的经验必须结合本地的地质条件870

七、尊重科学,尊重客观,避免盲目勘探871

参考文献871

第二十四章河南油气区872

第一节 油气地质特征872

一、两组大断裂控制了断陷的发展和构造格局872

二、优越的生油条件提供了丰富的油源,资源潜力大873

三、物源丰富,水系发育,砂岩体众多,储集条件好873

四、良好的生储盖组合与多种圈闭类型为油气运移和聚集创造了有利条件875

第二节 油气勘探历程875

一、侦察南襄盆地,发现南阳油田(1970年4月~1972年4月)875

二、侦察周口、濮阳、泌阳凹陷,发现文留、双河大油田(1972年5月~1977年4月)875

三、重点勘探开发泌阳凹陷,建成石油生产基地(1977年5月~1979年)876

四、全面开展河南中、小盆地的侦察,寻找勘探新领域(1980~1983年)877

五、开展南阳、泌阳二次勘探,侦察周口坳陷中生界及古生界煤成气(1984年~1993年4月)878

六、南阳、泌阳老油区滚动勘探开发,走出河南,开辟油气资源接替新基地(1993年5月~1996年)879

第三节 实例分析880

一、搞好“定凹选带”,快速发现油田880

二、注意寻找岩性油藏,小盆地也可找到大油田881

三、井位偏差100m,延误7年发现古城油田885

四、“三上三下”周口坳陷,20多年久攻未克885

第四节 主要经验888

一、坚持区域勘探,积极准备接替地区888

二、充分应用区域地质及物探资料,针对中、小盆地特点“定凹选带”889

三、反复认识小盆地多物源沉积的特点,努力寻找岩性圈闭油气藏890

四、加强综合研究,深化油气资源评价工作;尽量采用先进技术,提高勘探效益890

参考文献891

第二十五章南方油气区892

第一节 南方石油地质基本特点893

一、南方两次整体海陆变迁决定了沉积条件的变化893

二、两次海陆变迁与石油地质条件变化关系密切894

三、板块活动控制下的构造格局895

第二节 南方油气勘探历程与主要成果897

一、勘探历程897

二、主要勘探成果902

第三节 勘探实例分析903

一、百色盆地的勘探及小油田的发现903

二、晚第三纪沉积小盆地的筛选和景谷油田的发现905

第四节 经验与体会907

一、海相地层中寻找油气应着重考虑保存条件和有利岩相带907

二、对外合作过程中值得学习的经验908

参考文献909

1999《中国油气勘探 第3卷 东部油气区》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邱中建,龚再升主编 1999 石油工业出版社;地质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中国油气区第三系  6  东南油气区分册(1994 PDF版)
中国油气区第三系 6 东南油气区分册
1994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国外石油工业统计  油气勘探开发(1987 PDF版)
国外石油工业统计 油气勘探开发
1987
中国石油勘探一百年-中国油气田发现简史( PDF版)
中国石油勘探一百年-中国油气田发现简史
当代中国石油勘探实践  中国油气勘探与发现简史(1993 PDF版)
当代中国石油勘探实践 中国油气勘探与发现简史
1993
中国油气勘探  第1卷  总论(1999 PDF版)
中国油气勘探 第1卷 总论
1999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北京:地质出版社
中国油气勘探项目管理(1995 PDF版)
中国油气勘探项目管理
1995 东营:石油大学出版社
油气勘探经济学概论(1982 PDF版)
油气勘探经济学概论
1982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油气勘探经营管理(1997 PDF版)
油气勘探经营管理
1997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当代中国油气勘探重大发现(1999 PDF版)
当代中国油气勘探重大发现
1999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东内部含油气区(1994 PDF版)
东内部含油气区
1994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文集  第5集  中国油气勘探战略与规划部署(1997 PDF版)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文集 第5集 中国油气勘探战略与规划部署
1997 北京:地质出版社
石油地球化学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1993 PDF版)
石油地球化学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
1993 东营:石油大学出版社
中国隐蔽油气藏勘探论文集(1984 PDF版)
中国隐蔽油气藏勘探论文集
1984 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中国油气区第三系  8  南海北部大陆架油气区分册(1994 PDF版)
中国油气区第三系 8 南海北部大陆架油气区分册
1994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中国油气区第三系  7  滇桂油气区分册(1994 PDF版)
中国油气区第三系 7 滇桂油气区分册
1994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