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核物理学 第1卷》求取 ⇩

第一部分 原子核和放射性辐射的性质10

第一章 稳定核和核力的性质10

1.1 原子核的质量数A和电荷数Z10

1.2 原子核和核子的质量11

1.2.1 质量和能量,测量单位11

1.2.2 核质量的测量方法13

1.2.3 中子质量17

1.3 相对于全部核子的结合能,原子核的稳定性18

1.3.1 比结合能ε,能量面19

1.3.2 β稳定核和核力的性质20

1.3.3 结合能的其它形式,一个核子的分离能25

1.3.4 核子稳定核和核力的性质26

1.4 原子核的半径31

1.4.1 从寿命估计α放射性核的半径31

1.4.2 半经验公式的分析,镜像核的β衰变31

1.4.3 快中子被原子核散射的研究32

1.4.4 μ原子发射X射线的研究33

1.4.5 快电子在原子核上散射的测量34

1.4.6 结果比较34

1.5 核子与原子核的自旋和磁矩34

1.5.1 历史背景34

1.5.2 超精细结构研究36

1.5.3 用外场测定原子核的自旋和磁矩的方法38

1.5.4 中子磁矩的测定43

1.5.5 自旋和磁矩的测定结果,施密特单核子模型45

1.6 宇称,宇称守恒定律50

1.7 电四极矩54

1.8 同位旋58

1.9 本章要点64

第二章 原子核模型66

2.1 液滴模型66

2.1.1 核的结合能和质量的魏茨泽克(Weizsacker)半经验公式67

2.1.2 液滴模型的应用范围69

2.1.3 假设的超密原子核71

2.2 独立粒子模型73

 2.2.1 液滴模型的缺陷73

2.2.2 费米气体模型73

2.3 壳模型75

2.3.1 壳模型的实验基础75

2.3.2 壳模型的建立76

2.3.3 壳模型的实验结果及其适用性80

2.3.4 壳模型的缺陷81

2.4 综合模型82

2.4.1 非球形势阱中的单粒子态83

2.4.2 转动态84

2.4.3 振动能级85

2.4.4 核内所有核子的振动,巨共振85

2.4.5 综合模型的适用范围88

2.5 超流核模型89

2.6 本章要点90

第三章 原子核的放射性转变93

3.1 放射性转变的发现和基本规律93

3.1.1 半衰期93

3.1.2 放射性衰变规律94

3.2 α衰变97

3.2.1 α衰变的基本实验结果97

3.2.2 α衰变的能量考虑,守恒定律的作用99

3.2.3 α衰变机理,隧道效应104

3.2.4 离心势垒的作用108

3.2.5 α衰变理论的基本原则109

3.2.6 宇称禁戒α跃迁112

3.3 β衰变115

3.3.1 β衰变的三种类型,β放射性核的性质115

3.3.2 β谱的性质和中微子假说117

3.3.3 中微子存在的实验验证119

3.3.4 中微子质量121

3.3.5 β衰变理论的概念122

3.3.6 β衰变中的宇称不守恒和C不变性的破坏130

3.3.7 β衰变理论的修正133

3.3.8 中子的β衰变,(V-A)型弱相互作用理论134

3.3.9 同位旋选择定则138

3.4 核的γ辐射138

3.4.1 γ跃迁概率与选择定则140

3.4.2 电子的内转换142

3.4.3 核的同质异能性143

3.4.4 穆斯堡尔效应146

3.4.5 γ跃迁中宇称的破坏156

3.5 新型放射性158

3.5.1 质子放射性158

3.5.2 双质子放射性160

3.5.3 中子放射性161

3.5.4 碳放射性162

3.6 本章要点163

第四章 粒子和辐射与物质的相互作用166

4.1 带电粒子、中子、γ量子与物质相互作用的一般描述166

4.2 带电粒子碰撞引起的电离损失167

4.2.1 玻尔比电离公式,相对论性效应与密度效应167

4.2.2 电离损失与介质的关系170

4.2.3 射程与能量的关系171

4.3 狄喇克单极子172

4.4 粒子的弹性散射174

4.4.1 动量散射图174

4.4.2 卢瑟福公式177

4.4.3 莫特公式(基本思想)179

4.4.4 δ电子181

4.4.5 多次散射182

4.5 电子的辐射损失184

4.6 同步辐射186

4.7 契伦科夫辐射188

4.8 穿越辐射192

4.9 中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194

4.10 γ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195

4.10.1 光电效应195

4.10.2 γ射线的散射198

4.10.3 正负电子对的产生202

4.10.4 γ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的一般性质203

4.11 本章要点204

第二部分 原子核的相互作用209

第五章 核反应的一般规律209

5.1 核反应分类209

5.2 电荷和重子数守恒定律210

5.3 能量和动量守恒定律210

5.3.1 反应能210

5.3.2 核反应能图,吸热反应的阈能211

5.3.3 核反应动量图214

5.4 角动量守恒定律215

5.4.1 总论215

5.4.2 轨道角动量的作用216

5.5 宇称守恒定律218

5.6 向位旋守恒定律219

5.7 本章要点220

第六章 中子与核的相互作用221

6.1 中子的性质及其产生方法221

6.2 中子与核相互作用的类型222

6.2.1 中子的辐射俘获222

6.2.2 生成质子的反应222

6.2.3 生成α粒子的反应223

6.2.4 裂变反应223

6.2.5 两个或更多核子生成的反应223

6.2.6 中子的非弹性散射223

6.2.7 中子的弹性散射224

6.3 研究中子与物质相互作用的基本实验224

6.3.1 中子的慢化225

6.3.2 热中子229

6.3.3 共振中子230

6.3.4 慢化理论的基本原理232

6.3.5 热中子的扩散235

6.4 核反应的玻尔理论238

6.4.1 复合核238

6.4.2 复合核能级239

6.4.3 复合核能量分布的色散性质241

6.4.4 核反应的截面,布赖特-维格纳公式242

6.5 中子谱学246

6.5.1 机械单色器法247

6.5.2 机械选择器法248

6.5.3 脉冲加速器法250

6.5.4 慢中子的晶体衍射或晶体单色器法251

6.5.5 测量结果252

6.6 快中子散射254

6.7 关于核相互作用的光学模型258

6.8 超冷中子259

6.8.1 折射率260

6.8.2 超冷中子的产生及其性质261

6.8.3 超冷中子的应用263

6.9 本章要点265

第七章 原子核裂变267

7.1 裂变的发现及其基本性质267

7.2 关于核裂变的最初实验268

7.2.1 裂变碎片动能的测量268

7.2.2 碎片径迹的观察269

7.2.3 碎片β放射性的记录270

7.2.4 裂变中子的探测270

7.3 裂变的基本理论270

7.3.1 裂变能270

7.3.2 裂变机制272

7.4 裂变能的利用275

7.4.1 一次裂变中发射的次级中子的平均数ν277

7.4.2 缓发中子278

7.4.3 裂变截面和链式核反应的实现279

7.4.4 天然核反应堆283

7.5 裂变物理中一些补充的问题284

7.5.1 裂变碎片的性质284

7.5.2 裂变中子的形成机制和发射时间286

7.5.3 裂变中子谱287

7.5.4 裂变中瞬发γ量子的发射289

7.5.5 快粒子裂变及其性质,裂变的不对称性289

7.5.6 自发裂变,形状同质异能素291

7.5.7 缓发裂变295

7.5.8  ν值的精确数据296

7.5.9  ν与裂变碎片质量及动能的关系298

7.5.10 裂变中的宇称破坏,裂变碎片逃逸的不对称性298

7.5.11 裂变能量的分布300

7.6 现代原子动力工程的基本趋势300

7.7 本章要点304

第八章 形成超铀元素的核反应306

8.1 镎,第一个超铀元素及其研究方法306

8.2 钚,性质和应用307

8.3 Z>94的超铀元素308

8.3.1 镅和锔308

8.3.2 锫和锎309

8.3.3 锿和镄309

8.3.4 鍆310

8.3.5 锘,第102号元素310

8.3.6 铹,第103号元素313

8.3.7 ?,第104号元素313

8.3.8 Z=105-107和109的元素314

8.4 关于超铀元素的一般论述315

8.5 本章要点318

第九章 带电轻粒子引起的核反应320

9.1 带电粒子与物质相互作用的某些特点320

9.1.1 带电粒子与核的库仑相互作用320

9.1.2 离心势垒的作用321

9.1.3 带电粒子的电离损失,核反应产额322

9.2 α粒子引起的反应323

9.2.1 (α,p)反应324

9.2.2 (α,n)反应325

9.3 质子引起的反应326

9.3.1 质子引起反应的类型326

9.3.2 质子与锂的反应328

9.3.3 ?C(p,n)?N反应和复合核形成的证据330

9.3.4 p+?Cu和α+?Ni反应中复合核?Zn的形成和衰变330

9.4 本章要点331

第十章 直接相互作用反应333

10.1 直接相互作用过程的一般性质333

10.2 氘核对核的部分穿透过程334

10.3 Td?Bc时氘核的削裂反应337

10.4 Td≥Bc时氘核的削裂反应,巴特勒(Butler)的分析338

10.5 多核子转移反应,集团341

10.6 本章要点342

第十一章 重离子核反应344

11.1 用重离子开展工作的技术344

11.1.1 T、△T法和它的应用345

11.1.2 核的鉴别及其寿命测定的其它方法345

11.2 重离子反应述评346

11.3 Tion<Bc时重离子与核的相互作用347

11.3.1 大角动量时的转动谱347

11.3.2 双核准原子349

11.4 Tion≥Bc时重离子与核的相互作用349

11.4.1 离子的弹性散射350

11.4.2 转移反应350

11.4.3 全融合反应350

11.5 相对论性能量的重离子与核的相互作用351

11.5.1 相对论性离子物理中的问题351

11.5.2 最初的结果,累积效应352

11.5.3 反常核353

11.6 本章要点354

第十二章 γ量子引起的核反应355

12.1 γ量子引起的最简单的核反应355

12.2 γ量子引起的质子的直接发射355

12.3 巨电偶极子共振356

12.4 本章要点359

第十三章 热核反应361

13.1 轻核自持聚变的可能性361

13.2 太阳和氢弹中的热核反应362

13.3 受控热核聚变问题365

13.4 本章要点369

附录369

Ⅰ 基本公式369

Ⅱ 基本常数和单位371

1996《实验核物理学 第1卷》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K.H.穆辛著 1996 北京:原子能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核物理实验(1984 PDF版)
核物理实验
1984 北京:原子能出版社
现代原子核物理:实验核物理( PDF版)
现代原子核物理:实验核物理
实验原子核物理学专集(1958 PDF版)
实验原子核物理学专集
1958
原子核物理  第1卷  第1期(1979 PDF版)
原子核物理 第1卷 第1期
1979 北京:原子能出版社
实验生物学报  第4卷  第1期(1954 PDF版)
实验生物学报 第4卷 第1期
1954 《实验生物学报》编辑委员会;上海市: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实验生物学报  第6卷  第1期(1958 PDF版)
实验生物学报 第6卷 第1期
1958 《实验生物学报》编辑委员会;上海市: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实验生物学报  第8卷  第1期(1962 PDF版)
实验生物学报 第8卷 第1期
1962 《实验生物学报》编辑委员会;上海市: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核反应堆物理实验方法(1988 PDF版)
核反应堆物理实验方法
1988 北京:原子能出版社
专门物理实验  第1、2卷(1960 PDF版)
专门物理实验 第1、2卷
1960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物理实验  第1册(1956 PDF版)
物理实验 第1册
1956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大学物理实验  第1册(1996 PDF版)
大学物理实验 第1册
1996 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专门物理实验  第1卷(1957 PDF版)
专门物理实验 第1卷
1957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原子核物理实验方法(1981 PDF版)
原子核物理实验方法
1981 北京:原子能出版社
实验原子核物理学(1995 PDF版)
实验原子核物理学
1995 北京:原子能出版社
实验核物理应用方法(1989 PDF版)
实验核物理应用方法
1989 北京: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