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科学研究管理思路》
作者 | 杨植,方一明著 编者 |
---|---|
出版 | 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 |
参考页数 | 327 |
出版时间 | 1991(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7212005258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431208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前言1
第一章社会科学的地位和作用1
第一节关于社会科学地位和作用的一笔“糊涂账”1
一 科学王国的疑视1
二 社会公众的迷茫5
三 领导层次的摇摆7
四 社会科学自身的困惑14
第二节社会科学宏大作用的历史轨迹17
一 社会科学在古代中国17
二 社会科学在近代中国21
三 社会科学在现代中国23
四 并非“风景这边独好”27
五 社会科学地位与作用的历史判定31
第三节社会科学的负作用34
一 社会科学“不起作用”的若干断面34
二 是起了负作用而非“不起作用”37
三 区分社会科学正负作用的理论意义39
第四节社会科学正负作用分野之缘由41
一 社会科学发展的内在逻辑41
二 社会科学研究者的素质水平43
三 政治权力与社会科学的共谐与相悖48
四 社会公众对社会科学的采纳矢量50
第二章社会科学的出发点和归宿56
第一节出发点问题是社会科学的基础性问题56
一 社会科学永葆青春之要旨56
二 社会科学面临突出的社会问题58
三 我国社会科学的现实缺陷64
第二节社会科学入口与出口的一致66
一 议论纷纷的出发点问题66
二 社会科学的价值与研究对象的选择68
三 社会科学的社会作用结构71
四 我国社会科学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76
第三章社会科学研究的结构模式81
第一节社会科学研究结构模式掠影81
一 英国81
二 法国83
三 德国83
四 苏联85
五 匈牙利88
六 南斯拉夫89
七 美国90
八 澳大利亚91
九 日本92
十 中国台湾93
第二节社会科学研究结构模式思考入口95
一 社会科学研究的价值效益95
二 社会科学研究价值效益悖论98
三 全面地理解社会科学研究的价值效益100
四 结构模式须有利于社会科学价值效益的完整实现104
第三节我国社会科学研究结构模式剖析107
一 我国社会科学研究结构的历史沿革107
二 我国社会科学研究结构的进步因素111
三 我国社会科学研究结构的若干弊端115
第四节我国社会科学研究理想宏观结构120
一 建立国家社会科学中枢调控实体120
二 组织中国社会科学高层研究系统122
三 实现国家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合理分工125
四 形成国家科研机构为主体的多类性质科研实体并存结构127
五 以合同制为社会科学研究结构键129
第五节我国社会科学研究理想微观结构132
一 各种科研组织形式共存的多轨制132
二 作为微观结构本质层次的课题组138
三 紧密环绕科研轴心的职能机构142
四 利于释放科研能量的领导机构144
第四章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辨析152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重温152
一 值得注意的“发表第一”倾向152
二 作为方法论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回顾153
三 科研工作者成功的大法宝157
第二节社会科学研究的数学方法162
一 社会科学研究数学化之辨162
二 数学的本质164
三 马克思恩格斯的数学知行166
四 追求真正完善的社会科学173
第三节方法论偏差的背景探讨178
一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垒178
二 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182
三 观念中的两个极端184
四 社会态度的负面导向188
第五章社会科学研究的学术领导194
第一节社会科学研究的规划设定194
一 社会科学研究的规划思想194
二 社会科学研究的战略规划199
三 社会科学研究的规划实施205
第二节社会科学研究的成果管理209
一 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资格鉴定209
二 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学术评价214
三 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225
第三节社会科学研究的经费筹支230
一 社会科学研究经费的筹集渠道230
二 社会科学研究经费的投放思想234
三 社会科学研究经费的拨款样式240
四 社会科学研究经费的微观管理243
第四节社会科学研究的学术交流247
一 学术交流之意义247
二 学术交流之内容249
三 学术交流之特色252
四 学术交流之途径254
第六章社会科学研究的环境优化262
第一节社会科学研究的经济环境262
一 商品经济中的社会科学研究262
二 社会科学研究劳动是社会商品生产264
三 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商品特殊性268
四 社会科学研究经济环境的优化270
第二节社会科学研究的政治环境276
一 非人格的政治与政治的人格化276
二 社会科学与政治两者关系的二重性278
三 社会科学与政治两者关系的错位缺憾281
四 老老实实地按照“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去做284
第三节社会科学研究的道德环境288
一 社会科学家角色辨288
二 社会科学家性格辨292
三 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价值辨296
四 社会科学研究奖励辨300
第四节社会科学研究的法律环境307
一 社会科学研究环境优化的焦点307
二 社会科学法的矗立310
三 事关法律环境的热门话题之一——科研人员的专业职务312
四 事关法律环境的热门话题之二——科研无禁区、宣传有纪律319
1991《现代社会科学研究管理思路》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杨植,方一明著 1991 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现代社会的科学与科学研究者
- 1988 北京:农村读物出版社
-
- 现代社会的科学与科学研究者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
- 现代社会调查研究学 下
- 1990 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
- 现代企业管理研究
- 1997 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
- 社会科学及管理科学研究 '98
- 1998 北京市: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
- 现代社会调查研究学 上
- 1990 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
- 社会科学研究法
- 1956 大连大众书店
-
- 新集现代管理研究
- 1997 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
- 赏花诗选
- 1990 开封:河南教育出版社
-
- 会计理论与现代管理会计研究
- 1989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
- 现代经济管理研究
- 1995 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
-
- 现代化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现代社会发展理论研究
- 1995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
- 孙中山社会科学思想研究
- 1985 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
-
- 现代社会发展研究
- 1987 北京:新华出版社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