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开发技术进展 1985》求取 ⇩

综述1

海洋探测技术述评1

一、海洋探测技术与设备1

新的海洋观测系统5

国外海洋遥感技术现状和今后十年的展望7

海洋遥感7

我国首次进行海冰航空遥感试验17

我国进行东海冬季带鱼汛大面积航空测温试验17

我国微波遥感技术不断前进17

深圳海岸带航空遥感试验17

美国“休眠”近一年的NOAA-8气象卫星恢复工作18

西德极地考察专用飞机开始考察飞行18

海洋渔场环境航空遥感监测系统总体方案论证会在京召开18

日研制成功微波辐射计19

日本用气象卫星监测海洋19

日“葵花3号”气象卫星发射成功19

日计划于1986年发射海洋观测卫星“MOS-1”号19

日将发射地球资源探测卫星19

新设计的SAR能满足极区绘制海冰图要求20

应用微波辐射计的资料绘制海冰图20

海洋遥测图象处理系统20

人造卫星导航21

美国海洋学家登上航天飞机21

苏联宇宙号人造卫星成功地拍下北极冰原照片21

大尺度大洋环流和潮汐的探测21

国际无线电科学联盟召开遥感专题讨论会22

阿戈斯卫星定位系统及数据收集系统22

美国海洋资料浮标技术日臻完善23

海洋环境资料浮标23

国际海事卫星使用近况23

美国漂流浮标的技术进展27

1984年美国资料浮标中心在气象观测方面所进行的工作30

英国在1984年布设了两个价值50万英镑的资料浮标31

英国已研制出第二代浮标31

美国正在研究延长浮标寿命的方法31

日本重视发展资料浮标32

中性浮标技术进展情况32

法国的遥测浮标网33

我将建海洋水文气象浮标网35

FZF-1型海洋水文气象遥测浮标36

法国研制的气象浮标36

中国从英国Marex公司引进浮标技术36

南浮1号海洋环境浮标37

千米潜标测流系统海上试验获得成功38

科浮2号海洋环境浮标38

新型海洋调查船“拓洋”号及其调查系统40

海洋调查船40

当代最先进的极地考察船——“极星”号42

西德新建成“流星Ⅱ”号海洋调查船42

“拓洋”号调查船探明“挑战者深渊”最深部42

自动控制航速的低噪声考察船“查尔斯,达尔文”号43

英国改装“发现”号海洋调查船43

被称为“东方巨龙”的海洋科学考察船“向阳红10”号44

美国新的海洋调查船“西沃德·约翰森”号下水44

“向阳红09”号调查船进行改装45

澳大利亚建成一艘先进的海洋调查船46

“向阳红16”号海洋调查船46

美国“海洋学家”号调查船已封存47

新改装的地震调查船“西方挑战者”号47

“格洛玛·挑战者”号退役47

“格洛玛·挑战者”号的继承者——“赛德科/BP471”号47

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用电子计算机装备调查船48

美国海洋大气局调查船队计划更新仪器设备48

“曙光05”号海洋调查船改装成海洋执法船49

美国改装渔业调查船“米·弗里曼”号49

日本建成新的渔业调查船“神鹰丸”49

法国SM358型设闸式潜水器50

潜水器50

水下机器人51

法国新型载人潜水器“SM97”号52

法国“埃里克Ⅱ”号系缆式无人潜水器53

法国“Elit”号声学遥控潜水器54

法国“鳐鱼Ⅱ”号拖航潜水器54

法国正在建造“Saga”援助型潜水器55

法国“逆戟鲸”号声学遥控潜水器56

新式微型单人潜水器“深海漫游者”号研制成功57

美国研制出可下潜600米的深海潜球57

美改装“海崖”号载人潜水器58

美研制出系缆遥控潜水器“AMUVS Ⅱ”号59

新型组件式系缆遥控潜水器“双子座”号59

新型导缆布放式遥控潜器“匪盗”号研制成功59

可在强流下工作的系缆遥控潜水器“COR-DⅡ”号59

深海快速搜索与识别用拖曳式潜水器“ST-SS”号60

日本潜器研制取得新进展61

1986年初美国新式深海遥控潜器将开始作业61

日本建成第一艘深海救生潜器62

日本的“深海2000”号调查潜器交付使用63

新型常压单人潜水器“蜘蛛4”号64

自航式水下运载器64

日计划建造6000米深海潜水调查船——“深海6000”号64

日本的“MURS-300”号无人潜器64

潜水员水下作业用新型潜器“DAVID”号65

西德“海马Ⅱ”号研究和调查潜器下水65

英研制成功专用于检查海洋构造物的深潜器65

使用光纤通信的系缆遥控潜器“SOLO”号65

“Seaway Harrier”号多用船上的深潜系统66

“赫尔果兰”号浮动深潜系统进行首次水下作业66

“飞钟”号潜器66

冰下调查用的声学遥控潜器“阿克斯”号67

航道测量用的水下无缆遥控仪器载体“海豚”号67

加拿大研制成多用途充气潜器67

调查船“阿特兰蒂斯Ⅱ”号成为“阿尔文”号深潜器母船68

苏联研制成系缆遥控潜水器“Manta 1.5”号68

瑞典新近研制的两艘自航式系缆潜水器投入使用68

我国建成第二艘深潜器母船69

我国第一艘深潜器母船研制成功69

深潜器母船“露露”号69

新系列潜艇和鱼雷电池问世70

用于深潜器的新型水下摄影机70

我国研制成功二自由度载人潜艇运动模拟器70

适于潜器使用的回声探测器70

附表:主要的遥控潜水器制造厂家制造的遥控潜器71

用航空多普勒雷达和投弃式探头获得飓风信息78

海-气交换研究78

海洋观测技术与仪器78

海洋气象78

日本海雾观测站现状79

LSF1-1型数字风向风速仪80

海上集装气象站80

个人计算机用的等深线测绘软件81

多波束窄带测深仪81

海洋水文81

多波束回声测深仪81

中美航线开始XBT观测82

日试验温深航空观测法82

电子颠倒温度表82

SYS1-1型原体盐度计获得用户好评83

JZA1-2型温深检定设备83

我研制成功SZC7-2型抛弃式温深计83

千米温盐深自记仪质量不断提高84

SYA1-1型微结构盐度计研制成功84

SYS2-1型河口低盐盐度计交付使用84

海洋测量新技术的革新——快速CTD系统85

国家海洋局对《海洋调查规范》盐度测量和现场STD、CTD测量部分进行修订补充85

SZC9-1型温盐深自记仪85

美国研制出投掷式温盐深剖面仪86

采用运动补偿法改进STD资料质量87

用计算机控制采样率的组合式高分辨率CTD系统87

日本的海冰观测和预报88

日本YPC-1型数字式浊度计88

八十年代温盐深测量系统——精巧CTD88

QQC5-1型船用捞冰吊篮89

QQC4-1型冰密度量筒89

用岸基雷达观测海冰89

苏制成便携式现场海冰冰压机89

SBA3-2型台站测波仪90

SBF1-1型近海遥测波浪仪1984年通过鉴定90

海洋动力学90

SHS1-1型冰样压缩试验机90

新型遥测浪高仪90

我国引进美国949型和956型测波浮标91

张力腿式波浪观测浮标92

英国发展测波浮标用的中继浮标92

英国的“波峰”(Wave Crest)浮标92

发展中的激光多普勒测流技术93

用卫星传输测波浮标资料93

新型S4型固态传感器海流计94

电磁海流计(GEK)的技术进展94

双旋桨式海流计95

挪威RCM4S型自记式海流计96

SLC9-1型直读式海流计通过鉴定97

TSM5750型测流声纳97

UECM-2000型磁泡存储器电磁海流计97

超声波多普勒走航多层流向流速仪97

日本CM-2R型海流计98

SLF-1型磁录式流海计98

美国更新潮汐、水位测量系统99

SCA2型无井验潮仪99

美国海洋大气局着手研制新式海啸报警系统100

用于近岸技术、海洋学和水质监测的新型测量系统101

法国现场水质监测装置101

纽约港安装全自动实时潮汐深度监测系统101

海洋化学101

水平式采水器101

船载水质监测系统(SWQMS)102

日本4041型多要素水质监测仪102

JL-201型携带式水质监测仪103

海水中汞、镉、营养盐自动监测浮标104

美国的水质监测浮标105

HSC1-2A型船用数字酸度计106

500型CDT/O2.pH现场监测系统106

HH-1型化学耗氧量测定仪107

SY-Ⅱ型水中溶解氧测定仪107

空气提升泵式溶解氧测定仪107

加酸分解磷及总磷的自动测量装置108

海水溶解无机磷自动测量装置108

用离子交换剂直接比色测定海水中微量镉和铬108

放射性同位素自动测量装置109

75-4B型快速极谱仪用于海洋痕量元素连续测定109

海水营养盐NO3-N,NO2-N的自动测量装置109

差示冷原子吸收法直接测定海水中的痕量汞109

PL6000型深海自返式取样器110

塑料取样管110

海洋地质地貌与地球物理110

凯斯顿取样管110

海底热流测量111

抓斗式取样器在法国仍广泛使用111

我深海取样管通过技术鉴定111

旁视声呐112

“海床2”号——一种高速海洋测绘系统113

法国研制成功一种用于6000米深度的拖曳式旁视声呐113

旁视声呐、浅地层剖面仪与测深仪组合测量系统113

美海军研究实验室生产的机载重力测量系统114

西德的VM13型窄声束探测设备114

新型超高灵敏度地震探测系统115

自返式地震剖面仪115

海底磁力仪115

新型海底地震仪115

新的深海钻探计划116

日本将进行深水地震勘探116

下潜式荧光计117

现场万能荧光计117

海洋生物117

带有摄影机的生物取样器117

计算机和微处理机在海洋学上应用的现状和前景118

通用性技术在海洋调查中的应用118

用于海洋仪器的记录器122

西德哈尼维尔公司回声探测仪系列产品简介123

美国GO公司承担海洋大气局“关键性”测量任务123

美国调查船装备新型船载数据系统123

斯皮坎海洋系统公司开始研制反潜战用的音响浮标124

美国Ametek公司推出新一代CTFM声呐124

法国TSM5420型搜索声呐124

法国CL6000型自容式水下摄影机125

尼康诺斯水下照相机八十年代新进展125

全数字式声呐125

国外光学水听器研制概况125

我引进美国377型深海照相系统126

两种国产水下照相机126

扩大反差灵敏度的高分辨力水下电视127

水下彩色电视摄像机127

高灵敏度光导摄像管水下微光电视127

超高灵敏度水下微光电视127

日本小型遥控式海底电视车问世128

自航式彩色电视摄像机128

具有远距离聚焦功能的水下电视摄影机128

新型水下电视摄像机128

新型声学指令释放系统129

海洋学系留技术新进展129

新型电缆绞车研制成功130

水下回收用频闪探测器130

锚定装置回收系统130

王善书、陈朝胤:海洋石油工程技术的现状和展望131

海底石油和天然气资源131

二、海洋资源开发技术131

国际海洋油气资源开发活动趋势138

海上油田早期开发技术144

海上油田开发技术特点144

一种新的海上油田早期开发装置——中心腿锚定分离系统147

“六五”期间我国海洋石油事业蓬勃发展148

北海已经开发了一百多个海上油田148

边际油田的开发前景148

南海西部石油公司在北部湾的探井喷出油气流149

辽东湾又打出高产油气井149

渤海埕北油田投产149

一种潜在的替代能源——天然气水化物150

日本首次使用界面活性剂开发海底石油150

南海珠江口盆地又一个构造打出高产油气流150

美国太阳东方勘探公司在北部湾开钻第三口探井150

日将于1986年开发东海石油150

新型多用途船——“双钻”151

世界第一座软结构海底钻探塔建成151

世界最大的浮动钻井平台151

新型多用途浮动平台系统“海上甲板”号151

一种新颖的海上塔式石油生产平台152

美国小断面腿柱自升式平台153

荷兰建造塔式平台153

日本两段式自升钻井平台154

我国最大的自升式钻井平台“华海1”号建成155

芬兰为苏联建造大型自升式平台155

专用于北极海域的日本钻井平台156

日本向美国出口世界最大的半潜式钻井装置156

“胜利3”号坐底式钻井船156

正在建造中的海上平台157

苏研究用冰建造海上钻井平台基地157

苏建威海上气垫平台157

英建成新的海洋结构物试验水池158

挪威的海上作业安全研究158

海底自控采油站159

英国无人潜水式采油装置投入运转159

高速钻井裂缝检查装置试制成功159

钻井平台减振和降噪新材料159

海底采油树的远距离操作系统研制成功160

独特的海底采油系统160

英科学家建议用海底隧道输送原油161

我国最大的驳油平台投产162

日将兴建世界最大的海上石油储备基地162

日本积极发展深海锰结核开采技术163

其它海底矿物资源163

印度洋发现锰结核新区164

美研制海底锰结核开采装置164

日成立锰结核研究会164

美、日等国签署锰结核开发协议164

日出版二百万分之一的中太平洋锰结核分布图164

用于海底矿物资源勘探的数据处理系统165

日美联合勘察热液矿床165

日本加紧进行海底热液矿床的调查165

吴宝玲、蔡难儿:开发海洋生物工程,加强遗传育种研究166

海洋生物资源166

1984年世界捕鱼超过八千万吨171

1983年世界渔获量为7647万吨171

海洋渔业171

附表1:世界各国(地区)领海、专属渔区、渔获量、渔船一览表172

美国的海洋渔业政策182

我国1984年水产品总量突破600万吨182

我在广州举办国际渔业展览会182

中外合作远洋渔业取得突破182

续表:1984年全国水生产基本情况183

最近几年世界渔船增加缓慢185

当前世界海洋渔船发展的若干特点185

渔船185

苏联重视发展大型海洋渔船186

世界捕鱼船队的三大变化186

丹麦制造新型渔用海水淡化装置187

法国计划实现渔船船队现代化187

日本海洋渔船加速实现大型化、现代化187

独具特色的日本玻璃钢渔船187

附表3:1982年部分国家海洋渔船(100总吨以上)统计表188

我重视渔船救生设备的配备188

我国渔洋渔船的发展现状188

附表4:1982年部分国家渔业基地船和运输船统计表189

附表6:1983年世界渔业加工及运输船吨位统计190

附表5:1983年世界捕捞渔船吨位统计190

世界捕捞技术进展191

我渔船节能研究又获新成果191

网具191

美国研制成保护海龟资源的装置192

新型捕大螯虾笼192

装有微型计算机的新型捕柔鱼机192

英国研制成一种新式网箱192

新型节油拖网网板192

可节约燃料30%的桁拖网192

我渔机产品开始走向国际市场193

微型机——简易渔捞数据处理系统193

我国最大的机轮围网投产193

曳网张力计通过鉴定193

我改革灯光围网技术增产效果显著193

日本用臭氧保持鱼的鲜度194

冷冻渔船上小包装冷冻水产品获得较高经济效益194

我全面推广加裙虾拖网保护渤海鱼类资源194

用聚乙烯虾板网释放幼鱼获得成功194

水产加工194

日本的两种鱼探仪受到用户好评195

助渔设备195

日本利用微冻技术保存鲜海胆195

日本推广超声波无线电传真式捕捞控制系统196

一种新型探鱼仪器——彩色海况显示仪196

FSV-121型彩色探鱼仪197

日本试用科学探鱼装置进行资源调查197

ELAC渔网探针设备197

渔用新式潮流观测仪器197

日本首次使用机器人捕鱼197

761型多波束渔用声呐研制成功198

我水声遥测跟踪鱼类装置首获成功198

挪威展出网获控制指示器198

MAQ声呐——新型探鱼仪198

我国进行对虾精养高产试验199

“六五”期间我国海水养殖业发展较快199

渔情测报自动化系统技术研究成果199

水产养殖199

水产养殖业正形成世界性潮流199

我第二次人工鱼礁会议在广州召开200

我国长岛县扇贝采苗的五条经验200

剌参在大水体中人工育苗获得成功200

我国培育大珠母贝获得成功200

我国扇贝养殖技术获新成果200

日本培育杂交海胆201

日建立香鱼的亲鱼养殖场201

日本进行珍珠贝苗的人工孵化201

日本采用混合液体饲料养殖嘉鱼、鳟鱼稚鱼201

日本研究鳟鱼二次产卵成功201

日虹鳟性诱变技术达到实用化201

人工鱼礁的新进展202

日本大力发展人工鱼礁202

紫菜培养中杂藻的防除方法202

日本从海草中提取制癌物质202

刘鹤守、侯湘琴:海洋能开发利用演进203

海洋能源203

西班牙水产养殖业迅速发展203

西德新型海上风力发电装置207

世界上最大的风电设施207

欧美和日本的风力发电207

太阳能、风力和柴油机混合发电系统208

我“金牛牌”FD2.0-150型风力发电机组通过鉴定208

英将在世界最大的风场安装大功率风力发电机208

美国重视风力发电208

我国筹建万千瓦级潮汐电站209

欧美和日本太阳能电池的研制动向209

美建成世界最大的太阳能发电站209

采用塑胶坝的潮汐电站210

白沙口潮汐电站采取的防淤沙对策210

我幸福洋潮汐电站正在兴建之中210

我江厦潮汐电站2号机组投入运转210

我江厦潮汐电站6号机组正在筹建之中210

日本改进“海明”号波浪发电船211

新型波浪发电装置“点头鸭”号211

苏联两座有前景的潮汐电站211

苏进行鄂霍次克海潮汐电站可行性调查211

新型潮汐发电涡轮机211

加拿大拟建造新的潮汐电站211

沿岸固定式波浪发电装置212

提高波力发电功率的气流相位控制212

圆形环礁状波力发电机213

漂浮式波力-风力联合发电装置213

苏建成海浪发电站213

航标灯用BD101型波力发电装置214

我积极开展航标灯用波力发电装置研制和试用工作214

澳研制成功波能发电装置214

挪威的新型波力发电装置214

日建成温差发电试验厂215

日本海洋热能利用技术目标215

我波力发电装置继续正常运转215

我投放大型波力发电灯标215

美制订海洋能研究与开发长期规划216

日本利用海洋温差淡化海水技术展望216

法国海洋热能研究的新进展217

法国1983—1985年海洋热能利用规划217

美国1977—1986年海洋热能研究经费使用情况217

美国能源部1985年拨款415万美元用于海洋温差发电217

西德成立海洋和能源技术咨询服务公司218

李仲饮:海水淡化技术的发展219

海水淡化219

我浓差能实验发电装置运转成功219

苏从海藻中提取能源219

利用太阳能的海水淡化实验工厂227

日建成太阳能海水淡化装置227

世界上目前最大的反渗透淡化装置227

低温真空蒸气压缩式海水淡化装置227

电渗析-反渗透相结合的海水淡化法228

新型气泡清洗式高温电渗析海水淡化装置228

利用太阳能间接淡化海水的新型淡化厂228

一级海水反渗透脱盐新型卷式超薄复合膜229

中国第一座海水淡化站在西沙建成230

科威特兴建海水淡化厂230

西德浮动式海水淡化装置建成投产230

新型海水淡化浮标230

频繁倒换电极的电渗析装置(EDR)研制成功231

CA-复合聚酯纤维织物复合干膜研制成功231

第二海洋研究所研制出CN-CA型微孔滤膜231

日建成海水提铀工厂232

日本研究成功高效海水提铀技术232

海水化学资源232

日发明海水提铀新方法232

新的锂吸附剂233

海水提铀吸附剂研究动向233

苏拟进行黑海提硫研究234

海水提碘研究进展234

海水提钾技术进展234

日建成“海上牧场”235

河北省完成海岸带和生物资源调查235

海洋空间利用235

我国海岸带野外调查工作全部结束235

江苏省海岸带综合调查成果通过国家验收235

海上城市——神户大型人工岛236

日本构思中的海洋城市236

日本建设“海洋牧场”长期设想236

瑞典建成海上浮动旅馆237

芬兰设计海上高层旅馆船237

我国规模最大的海洋潜水旅游度假中心在三亚市兴建237

杨?:海洋开发和海洋工程239

三、海洋工程技术239

英建造新型海底作业船“挑战者”号244

日本半潜式双体海中作业船“海洋”号竣工244

海洋工程作业船244

新型船舶——近海守护船245

新型两用工程船245

法国AMC65型海面监控船246

我建成半潜式石油勘探船“勘探3”号247

“格·勘探者”号采矿船247

法国新型的深海采矿船“Pla2”号247

苏联建成第一艘海洋工程地质钻探船“闪长岩”号248

别具一格的潜水破冰船249

日本最先进的破冰船“前兆”号249

世界最大的人工地震勘探船249

香港设计生产第一艘地质勘探双体船249

西德水下挖掘机试验成功250

水下工程技术250

世界最大的起重船交付使用250

日建成世界第一艘电站船250

新型水下作业装置“UWAG1”号251

用于北海海底管道敷设的新型开沟机251

西德研制成功海底管道检修船251

用于近岸设施检查和维修的遥控水下装置(FUGE)252

日在胜浦外海设置防震系统252

新型海底光纤通汛电缆252

日美将敷设横跨太平洋的海底光导电缆252

我国最长的海底电力电缆敷设成功252

检查海底管线裂缝的微型机器人253

中国研制成第一台水下机器人253

我国研制成功300米深潜水装具254

法国研究成功氢气潜水新技术254

潜水技术254

法国研制成功船体维修用的机器人254

水下船体清冼机254

向潜水员提供反馈信息的水下超声检查装置255

世界最大的水下模拟装置投入使用255

300米潜水钟——船上减压舱系统256

小型深海频闪观测仪257

澳大利亚研制出水下显微镜257

三防技术257

电化学防腐技术在海洋钢结构物中的应用257

三防效果良好的海洋用涂料258

新型海洋用涂料——羊毛脂涂料258

循环水系统涂层防腐技术经验交流会在天津举行259

电阻检测探针监控海上平台腐蚀259

利用海洋生物清除船体粘附物260

耐海水腐蚀和抗生物附着的锝-99薄膜260

美研制成超声无损检测系统260

防止生物附着的物理化学法260

日本无公害防污涂料研制成功260

法国新型的电解防污损系统261

海洋环境保护261

中国海监9212号飞机对南海北部海面进行航空遥感监测261

“长清”号水质监测船261

法国建立全国海洋环境质量观测网262

海上浮油取样装置263

清除石油污染的新材料263

日本研究海上超薄油膜的检测技术263

海面油膜厚度声学测量法263

监测海表面污染物质的荧光计263

水面油膜厚度快速测量装置264

美举行海上溢油清除方法讨论会264

防治海上石油污染的新技术264

防治海上石油污染的直升飞机悬挂式仪器265

高效率海上浮油回收系统265

ASSW新型吸油剂265

西德第一艘石油污染防治船开始服役265

新型海上溢油回收船266

用于浅海区防治石油污染的新型多用途撇油器——浮船系统266

新型海上溢油回收系统266

新型撇油器在北海投入试验267

与抽吸式挖掘机组合在一起的撇油器系统268

法国“美人鱼20”型双层柔性石油回收器268

日本新研制出潜水机器人268

法国研制成功海面石油清理船268

法国研制成功海上防污新系统269

“圣虫”号石油垃圾收集船270

瑞典的海上浮油回收装置270

多用途海洋环境保护船“斯维特罗摩尔”号270

美国建成第一艘海上危险废物处理船271

荷兰建成疏浚和油污防治两用船271

我应用国产树脂富集海水中多氯联苯271

风帆助航272

航海技术272

日建成第一艘风帆货船272

水?辅助推进装置272

新型海滨清扫车272

法国建造成功第一艘由计算机控制的拖轮273

节省能量的推进鳍273

节油的舵球鼻273

船舶节能新装置273

计算机监控船舶稳性274

新型的彩色航运显示仪274

计算机助航系统274

瑞典研制出DA90型新式导航设备274

美国古尔德电气公司研制出水下计速计程仪275

法国Ben公司研制成功电磁计程仪275

我国海洋气象导航技术方法通过鉴定275

船用数字式温湿度遥测仪在上海问世276

码头用回声探测设备276

法国建造世界上最高的海洋灯塔276

新型海难救助报警浮筒276

我国研制成功三种新型海难救生设备276

日本研制出供小型船只用的防翻装置277

全球定位系统277

日本第一台动力定位系统279

日本船用综合定位系统279

法国GEOLOC无线电定位系统279

利用卫星技术的“地星”号定位系统279

海上导航系统现状280

LC-70型全自动劳兰C导航装置280

JLE-3800卫星导航仪281

四、海洋开发与服务283

杨金森:海洋开发的技术和信息服务283

肖卓能等:我国海洋开发战略初探286

山东海洋技术开发中心简介292

海上技术的智囊机构——上海环球海上技术咨询服务中心293

全世界海洋情报服务系统294

天津海岸带开发咨询服务公司295

我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向国内外传真播送海浪图296

北海分局海洋站为海港建设服务296

日“海岸开发技术研究中心”成立297

法国海洋开发研究院成立297

五、海洋科技动态299

陈德鸿:为人类和平利用南极做出贡献——我国首次南极考察获得圆满成功299

附:首次南极考察记事303

我国首次南极越冬考察队返回北京303

我国第二批南极考察队启程303

参加南极考察的“向阳红10”号船和“J121”船的设计人员受到表彰303

1985年获得国家级科学技术进步奖的海洋工程技术项目303

日将建造第三个南极考察站305

日“白濑”号破冰船赴南极考察305

美国的南极海洋学研究计划305

国家海洋局交易团参加“首届全国技术成果交易会”305

美国海洋大气局正在制订1985—2000年的长远发展计划306

美国在1986财政年度压缩海洋大气局的经费307

中国海洋研究委员会成立308

美国海洋大气局1985财政年度的经费达11亿美元309

十年来美国的海洋研究经费保持“相对稳定”309

1985年日本海洋开发预算草案309

美苏两国科学家在白令海进行合作研究310

法国国家海洋开发中心的深海开发研究计划310

中美签署海洋和渔业科技合作议定书310

第四届国际BOSS会议在荷兰举行311

“向阳红16”号赴西北太平洋进行考察311

第五届近海力学和极区工程国际学术讨论会将于1986年在东京举行311

中美开始海气合作调查311

国际波能利用流体力学讨论会在里斯本召开312

油漆涂层和阴极保护联合防腐系统2599

1986《海洋开发技术进展 1985》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国家海洋局海洋技术研究所,中国海洋开发技术服务总公司编 1986 北京:海洋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近海开发技术辞典(1986 PDF版)
近海开发技术辞典
1986 名山出版社
海洋开发(昭和60年04月 PDF版)
海洋开发
昭和60年04月 大日本图书株式会社
海洋开发事典(昭和1946年07月 PDF版)
海洋开发事典
昭和1946年07月 东洋经济新报社
新技术革命与美国海洋开发政策(1985 PDF版)
新技术革命与美国海洋开发政策
1985
2001-2002海洋开发技术进展( PDF版)
2001-2002海洋开发技术进展
海洋技术编辑部
海洋科技发展概况(1986 PDF版)
海洋科技发展概况
1986 北京:海洋出版社
海洋工程学入门  向海洋机器人发展的技术(1985 PDF版)
海洋工程学入门 向海洋机器人发展的技术
1985 北京:海洋出版社
发展中国家的技术开发(1989 PDF版)
发展中国家的技术开发
1989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海洋生物技术新进展(1999 PDF版)
海洋生物技术新进展
1999 北京:海洋出版社
蓝色海洋的召唤  开发海洋(1998 PDF版)
蓝色海洋的召唤 开发海洋
1998 北京:金盾出版社;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5-1996海洋开发技术进展(1997 PDF版)
1995-1996海洋开发技术进展
1997 北京:海洋出版社
海洋开发技术辞典(1987 PDF版)
海洋开发技术辞典
1987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海洋开发机器与液压技术(1988 PDF版)
海洋开发机器与液压技术
1988 北京:海洋出版社
海洋技术(1993 PDF版)
海洋技术
1993 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海洋开发技术  人类生存的新领域(1994 PDF版)
海洋开发技术 人类生存的新领域
1994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