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报告》求取 ⇩

绪论1

一、海岸带的基本特征和在经济建设中的意义1

二、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的任务、目的要求和组织实施2

(一)任务的提出2

(二)组织实施2

(三)目的要求3

三、完成的工作量和取得的成果4

(一)完成的工作量4

(二)取得的主要成果4

(三)取得了显著的效益,促进了海岸带科学研究4

(四)促进了海岸带管理6

第一篇 自然环境8

第一章 海岸带自然环境概况8

一、地理位置8

二、主要环境特征8

(一)季风气候与过渡性气候特征8

(二)地带性与非地带性分布特征10

(三)陆源物质多,动力作用大,岸滩变化快10

(四)人类生产活动加速海岸带环境变化11

第二章 气候12

一、海岸带气候的基本特征12

(一)气候条件优越,资源丰富12

(二)季风气候特点显著12

(三)过渡性气候特征显著12

(四)气象要素的变化急剧14

(五)灾害性天气频繁14

二、太阳辐射与日照14

(一)太阳总辐射14

(二)日照15

三、气温16

(一)平均气温的分布状况16

(二)气温年、日较差与大陆度18

(三)气温的极端值18

(四)界限温度初、终期和累积温度18

四、降水19

(一)年降水量19

(二)降水量的季节变化22

(三)降水量的年际变化24

(四)降水强度24

(五)降水日数25

(六)降雪和积雪26

五、风26

(一)风向的季节变化27

(二)风速27

(三)风速的日变化和海陆风29

(四)风压29

六、湿度和蒸发29

(一)湿度29

(二)蒸发量30

七、主要灾害性天气31

(一)台风31

(二)大风33

(三)寒潮和强冷空气35

(四)暴雨36

(五)雾37

八、海岸带气候分区综述38

(一)南温带38

(二)北亚热带39

(三)中亚热带39

(四)南亚热带39

(五)北热带40

(六)中热带40

第三章 水文41

一、陆地水文41

(一)径流量41

(二)泥沙42

(三)入海水量43

(四)入海沙量46

(五)沿海流域分层阐释46

二、海洋水文47

(一)水温47

(二)盐度48

(三)潮汐50

(四)潮流51

(五)余流53

(六)海浪54

(七)风暴潮57

(八)泥沙58

(九)海冰60

(十)重点海域水文特征62

(十一)综合评述76

第四章 海水化学79

一、决定海水化学特征的因素79

二、溶解氧79

(一)空间分布80

(二)时间变化80

(三)重点海区特征83

三、酸碱度(pH)86

(一)空间分布86

(二)时间变化88

(三)重点海区特征88

四、磷酸盐90

(一)空间分布90

(二)时间变化93

(三)重点海区特征94

五、硅酸盐95

(一)空间分布95

(二)时间变化97

(三)重点海区特征97

六、硝酸盐、亚硝酸盐和铵盐99

(一)空间分布99

(二)时间变化102

(三)小结103

七、海岸带开发的海水化学问题103

(一)海水溶解氧的低值区103

(二)pH值(酸碱度)高值区104

(三)磷酸盐过高会激发赤潮104

(四)三氮过量也会导致赤潮104

(五)硅酸盐104

第五章 地质105

一、前第四纪地质105

(一)地层105

(二)侵入岩105

(三)地质构造105

二、第四纪地质110

(一)第四纪沉积物成因类型110

(二)第四纪火山岩及火山活动期111

(三)第四纪地层111

(四)第四纪沉积分区115

(五)新构造运动特征115

(六)第四纪地质发展简史115

三、水文地质120

(一)地下水赋存条件及分布情况120

(二)地下水补给、径流和排泄条件及其动态特征122

(三)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水质评价123

(四)地下热矿水的分布特征123

四、工程地质124

(一)海岸带工程地质条件124

(二)工程地质分区128

五、综述128

第六章 地貌134

一、影响海岸地貌发育的主要因素134

(一)地质构造134

(二)全新世和现代海平面变化135

(三)气候条件135

(四)河流作用136

(五)海岸带动力作用136

(六)人类生产活动的作用136

二、海岸带地貌类型137

(一)分类原则与系统137

(二)地貌类型特征137

三、海岸类型137

(一)海岸类型的划分137

(二)基岩海岸140

(三)砂砾质海岸140

(四)淤泥质海岸145

(五)红树林海岸149

(六)珊瑚礁海岸149

四、现代沉积150

(一)沉积物类型、粒度参数和沉积层理150

(二)重矿物153

(三)粘土矿物154

(四)微体生物154

(五)垂向层序155

五、海岸历史变迁与现代过程155

(一)历史时期的海岸变迁155

(二)海岸现代过程157

六、海岸带开发中的地貌问题160

(一)港址选择160

(二)滩涂质量160

(三)盐田选址161

(四)海滨旅游选点161

(五)海底不稳定因素161

第七章 土壤162

一、海岸带土壤类型、发生和分布规律162

(一)土壤类型162

(二)土壤发生和分布规律162

二、海岸带土壤的基本特征168

(一)潮间带土壤168

(二)陆域平原土壤174

(三)丘陵山地土壤181

三、海岸带土壤分区186

四、海岸带土壤评述190

(一)土壤类型多种多样,为海岸带综合开发提供了良好的条件190

(二)海岸带土壤利用中的问题191

第八章 植被192

一、植被的基本特点及其分布192

(一)植被的区系组成192

(二)植被的现状193

(三)植被的分布特征194

二、植被类型196

(一)植被类型划分依据和分类系统196

(二)植被类型概述197

三、植被区划208

(一)区划的依据和系统208

(二)分区概述208

四、植被的生态评价213

(一)海岸带植被资源存在的问题和改造利用214

(二)海岸带植被自然保护区的建设215

第九章 海洋生物216

一、概述216

二、海洋生物的组成与分布216

(一)初级生产力216

(二)浮游植物218

(三)浮游动物226

(四)底栖生物232

(五)潮间带生物242

(六)游泳生物260

(七)海洋微生物264

三、综述266

(一)具有一定数量的地方性特有种266

(二)海洋生物区系主要由暖水性低盐种类组成266

(三)流系和水团结构影响海洋生物分布266

(四)潮间带生物垂直分带明显267

(五)生物量较高267

(六)近年来生物组成有显著改变267

(七)潮间带生产潜力大268

第十章 环境质量269

一、海岸带环境质量特征及其影响因素269

(一)特征269

(二)影响因素270

二、污染源271

(一)基本特征271

(二)污染源类型273

(三)污染源评价274

三、水质274

(一)有机物污染274

(二)石油275

(三)重金属污染277

(四)有机氯农药279

(五)不同水体水质状况279

四、海域沉积物和陆地土壤284

(一)海域沉积物中污染物分布的基本特征284

(二)海域不同环境沉积物中污染物状况286

五、海洋生物体内污染物残留量290

(一)烃类290

(二)重金属290

(三)有机氯农药291

六、环境质量分类和评价293

(一)地表水294

(二)土壤294

(三)潮间带295

(四)近海296

七、我国海岸带环境质量变化趋势及其防治对策的意见296

(一)近十年环境质量的变化296

(二)对加强海岸带环境保护的几点意见298

第十一章 海岸带自然环境综评299

一、海岸带环境基本特征299

(一)环境特征概况299

(二)海岸带受季风影响显著300

(三)海洋水文要素变化复杂300

(四)海洋生物种类多301

(五)海岸带环境受到污染301

二、海岸带环境的主要优势302

(一)发展海运业302

(二)发展水产业302

(三)发展盐业303

(四)滨海矿产资源开发303

(五)潮汐能利用303

(六)沿海土地塑造增长304

三、海岸带自然灾害及其开发对环境引起的不利影响304

(一)海岸带自然灾害304

(二)海岸带开发对环境引起的不利影响306

四、海岸带环境的人工改造307

(一)沿海沙荒地改造307

(二)海涂改造307

(三)局部地区环境改造307

五、对今后海岸带开发利用的几点意见308

第二篇 自然资源309

第一章 自然资源概述309

第二章 土地资源314

一、土地资源分布的基本特点314

(一)独具特色的分布形态与结构314

(二)利用类型齐全,农业用地为主体315

(三)广阔的造陆地带,土地扩展潜力大317

(四)开发利用问题多,调整平衡任务大317

二、潮上带土地资源现状318

(一)耕地318

(二)园地321

(三)林地323

(四)草地326

(五)水域328

(六)城乡工矿地330

(七)交通地332

(八)特殊地333

三、潮间带滩涂资源现状336

(一)解放以来围海造地分布利用状况336

(二)滩涂资源分布数量与结构337

(三)海滩涂资源现状340

(四)滩涂沼泽资源现状342

(五)河滩地资源现状342

四、潮下带浅海资源现状344

(一)浅海渔业自然资源分布现状345

(二)浅海海水养殖业分布利用现状346

第三章 淡水资源347

一、淡水资源的现状与特点347

(一)沿海淡水资源分区347

(二)沿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淡水资源348

(三)沿海淡水资源的特点349

二、淡水资源估算350

(一)地表水351

(二)地下水352

(三)外来水354

三、水质及其污染分析355

(一)天然水质356

(二)污染源358

(三)水质分析363

四、淡水资源的利用与评价368

(一)开发利用现状368

(二)供需平衡关系370

(三)评价373

第四章 海水资源374

一、海水资源概况374

(一)海水资源特点374

(二)海盐资源概况374

(三)海水化学资源377

二、海水资源的开发现状379

(一)海水制盐379

(二)海水化学资源开发现状与前景381

(三)海水淡化及海水直接利用383

第五章 海洋生物资源385

一、海岸带与水产资源385

二、海岸带水产资源概况386

(一)浅海资源386

(二)滩涂资源398

三、水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403

(一)近海捕捞业现状403

(二)滩涂资源开发利用现状407

四、水产资源保护和增养殖建议409

(一)以法治渔409

(二)大力发展增、养殖渔业409

(三)积极发展外海和远洋渔业409

(四)加强海洋环境保护,防治海洋污染410

(五)加强科学研究,发展新技术410

第六章 植物资源411

一、海岸带植物资源的种类和分布411

(一)植物资源的类别和主要种类411

(二)海岸带资源植物的分布418

二、几种主要植物资源419

(一)大米草419

(二)芦苇421

(三)单叶蔓荆422

(四)茳芏和短叶茳芏422

(五)海三棱麃草423

三、发展植物资源存在的问题和合理开发利用423

第七章 森林资源424

一、森林资源和宜林地资源424

(一)森林资源424

(二)宜林地资源429

二、海岸带主要造林树种资源431

(一)防护林树种431

(二)用材林树种437

(三)薪炭林树种439

(四)经济林树种439

(五)风景林树种440

三、海岸带森林现状442

(一)海岸带森林现状442

(二)海岸带现有林存在的问题450

第八章 港口资源452

一、自然港址的类型及其环境特征452

(一)海岸港452

(二)河口港453

(三)潟湖港453

二、沿海各类港址的数量及其分布453

三、沿海港址利用现状和存在问题455

(一)沿海港址利用现状455

(二)存在的问题457

四、渔港概况459

第九章 矿产资源461

一、海岸带矿产资源概况及其成矿特征461

(一)海岸带矿产资源概况461

(二)海岸带矿产资源成矿特征461

二、海岸带主要矿产资源466

(一)黑色金属矿产466

(二)有色金属矿产468

(三)稀有金属、分散元素矿产473

(四)燃料矿产474

(五)冶金辅助原料矿产480

(六)化工原料矿产483

(七)建筑材料矿产486

(八)特种非金属矿产489

(九)其它非金属矿产489

三、海岸带主要矿产资源评述491

(一)石油、天然气491

(二)金492

(三)金刚石492

(四)滑石、菱镁矿492

(五)石墨矿493

(六)明矾石矿、叶腊石矿493

(七)钛铁砂矿493

(八)锆英石矿493

(九)型砂矿、标准砂矿、玻璃砂矿493

(十)卤水矿493

(十一)高岭土矿493

(十二)石膏矿493

(十三)煤矿494

(十四)泥炭矿494

(十五)建筑材料494

第十章 海洋再生能源495

一、潮汐能资源495

(一)潮汐能资源分布特征495

(二)潮汐能开发利用现状及评价498

二、波浪能资源499

(一)波浪能资源分布及评价499

(二)波浪能开发利用现状及评价501

三、潮流能资源502

(一)潮流能资源及评价502

(二)潮流能开发利用现状及评价503

四、风能资源504

(一)风能资源分布特征504

(二)风能资源的开发利用前景506

第十一章 旅游资源507

一、海岸带旅游资源的基本特色507

二、旅游资源类型、分布组群状况508

(一)海岸景观508

(二)岛屿景观509

(三)奇特景观510

(四)生态景观510

(五)海底景观511

(六)山岳景观511

(七)人文景观511

三、海岸带旅游资源开发现状513

(一)旅游资源优势已被重视,正在不断开拓扩大,海岸带的旅游事业发展较快513

(二)我国海岸带旅游资源开发尚处初创阶段,发展潜力很大514

(三)当前在开发旅游资源中存在的问题不少,必须引起重视515

四、主要旅游区的资源条件和开发前景516

(一)发展以广州为中心的滨海国际旅游区516

(二)黄、渤海沿岸避暑、度假旅游区516

(三)海南岛避寒、度假旅游区517

(四)以上海为中心的商业文化旅游区517

(五)以杭州为中心的名胜古迹旅游区518

(六)以福州为中心的名胜古迹旅游区518

第十二章 自然保护区519

一、概况519

二、海岸带自然保护区520

(一)海岸带自然保护区现状520

(二)海岸带自然保护区的分类521

(三)海岸带自然保护区发展前景522

三、关于今后建设海岸带自然保护区的建议523

(一)及早制定海岸带自然保护区管理法523

(二)海岸带自然保护区的建设要与沿海居民生产生活密切结合524

(三)海岸带自然保护区必须与旅游休憩适当结合524

(四)各级地方政府应大力支持海岸带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和森林公园的建立524

(五)自力更生、广开财源,是发展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和森林公园的重要途径525

第十三章 自然资源评价526

一、海岸带自然资源分布的主要特点526

(一)具有多种功能的土地资源是海岸带最宝贵的财富526

(二)淡水资源紧张,水质已不同程度受到污染526

(三)海盐资源非常丰富,其它重要海水资源开发前景良好527

(四)经济鱼类资源衰退,经济无脊椎动物和滩涂生物量大,海水养殖前景广阔528

(五)矿产资源丰富,但分布不平衡529

(六)沿海自然港址众多,但布局不尽合理530

(七)森林资源不富裕,林种配置不够合理,应加强以防护林为主体的海岸带森林建设,并充分重视自然保护区的作用530

二、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中的制约因素531

(一)对某些海岸带自然资源的分布状况还不明,需要作进一步的调查研究531

(二)资源的开发难度大531

(三)资源的承载能力受到人口巨大压力,使某些资源不足532

(四)由于生态环境趋于恶化,海岸带自然资源存在着数量下降,质量变差的危险532

第三篇 开发利用设想与管理533

第一章 沿海地区的社会经济条件533

一、海岸带开发的历史过程533

(一)远古开发时期533

(二)古代开发时期533

(三)近代开发时期535

(四)现代开发时期537

二、人口538

(一)人口的数量和分布538

(二)人口性别比和劳动人口541

(三)人口的文化素质541

(四)华侨和少数民族542

三、经济特征543

(一)发展水平543

(二)产业结构545

(三)地域分布548

四、农业550

(一)概述550

(二)种植业553

(三)水产业558

(四)畜牧业与林业560

五、工业562

(一)概述562

(二)盐业与盐化学工业566

(三)能源与原材料工业571

(四)加工工业573

(五)主要的工业集聚地带576

六、交通运输、港口、对外贸易与经济联系578

(一)交通运输概况578

(二)港口发展现状583

(三)港口的地域组合586

(四)对外贸易与经济联系587

七、城镇591

(一)概述591

(二)沿海经济特区城市594

(三)沿海开放城市与经济技术开发区595

(四)沿海其他较重要城市598

(五)沿海旅游城市和旅游区600

第二章 开发利用的初步设想605

一、综合优势与制约因素605

(一)区位优势605

(二)资源优势606

(三)社会经济优势607

(四)制约因素608

二、开发利用的指导思想与原则609

(一)指导思想609

(二)基本原则609

三、开发利用的初步设想610

(一)资源利用的主要特点611

(二)人口预测611

(三)资源开发潜力611

(四)资源开发利用的初步设想612

第三章 海岸带各产业的布局设想614

一、港口布局614

(一)北部岸带港口布局614

(二)中部岸带港口布局615

(三)南部岸带港口布局616

二、工业布局617

(一)海岸带工业布局原则617

(二)海岸带工业布局617

三、水产业的开发设想和布局621

(一)开发设想621

(二)水产业开发布局624

四、水资源开发利用626

(一)淡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和供需平衡的分析626

(二)淡水资源开源节流措施,推广利用海水技术627

五、农牧业基地布局628

(一)商品粮基地布局628

(二)经济作物布局629

(三)畜牧业布局630

六、林业布局631

(一)海岸带林业布局的原则和要求631

(二)海岸带的林业布局632

七、石油资源开发利用634

(一)基地选择因素634

(二)基地布局设想634

八、海洋能的开发利用634

(一)潮汐能的利用635

(二)波浪能的利用636

(三)潮流能的利用636

九、旅游业的发展布局637

第四章 分区综合开发利用设想639

一、分区的原则与体系639

(一)分区的原则639

(二)分区体系639

二、北部岸带区640

(一)优势与特点640

(二)各岸段概况642

三、中部岸带区659

(一)优势与特点659

(二)各岸段概况660

四、南部岸带区675

(一)优势与特点676

(二)各岸段概况677

第五章 海岸带管理692

一、海岸带管理立法的根据及性质692

(一)海岸带的地理和社会特征与管理692

(二)海岸带管理法规的性质693

二、我国海岸带开发利用和管理存在的问题694

(一)人口不断增加的压力694

(二)发展临海工业的压力694

(三)开发利用效益不理想694

(四)因决策失误造成开发利用不合理695

(五)管理不力,水产资源遭到破坏695

(六)盲目围垦695

(七)某些闸、坝工程造成的有害影响696

(八)开发利用间的矛盾纠纷696

(九)旅游资源遭到破坏696

(十)海岸侵蚀与盐水入侵697

(十一)环境遭到污染和破坏697

三、我国海岸带管理现状697

(一)历史沿革697

(二)现状综述与分析699

(三)海岸带传统行业管理的局限性699

四、海岸带现代综合管理702

(一)国外海岸带综合管理的产生和发展702

(二)我国海岸带综合管理的研究和立法活动703

五、加强海岸带管理的建议707

(一)继续加强海岸带立法,逐步完善海岸带法律体系707

(二)划定海岸带(海洋)管理边界708

(三)制定海岸带功能区划和综合开发利用规划708

(四)建立沿海地方海岸带管理机构,完善综合协调管理体制709

(五)加强海洋管理科学研究,采用现代化管理技术709

(六)国家投资及财政支持709

(七)加强标准计量工作,制定海岸带管理标准709

(八)培训合格的海岸带管理人才710

展望与建议711

一、展望711

(一)港口建设和大河河口的综合治理将有很大发展711

(二)滨海城市迅速兴起712

(三)海洋渔业农牧化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712

(四)海洋油气及矿产业将全面发展712

(五)人口和海洋灾害仍然是制约海岸带开发的重要因素712

二、建议713

(一)请国务院尽快组织力量制定国家海洋发展战略和总方针、政策,用以指导海洋工作全局713

(二)深化改革,完善海洋管理体系,理顺关系,明确职责713

(三)采用多种手段加强海洋综合管理和宏观调控713

(四)尽早制定海洋技术政策713

(五)加强海洋开发基础设施和前期工程715

(六)加强海洋教育和人才培养715

(七)扩大对外开放范围,提高开放程度715

1991《中国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报告》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全国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成果编委会编著 1991 北京:海洋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