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字典史略》求取 ⇩

第一章绪论1

第一节名称·类别·作用1

(一)名称 字书—字典—词典—辞书1

(二)类别2

(三)作用3

第二节 文字的变迁与字书的演进5

第二章字书的萌芽与奠基期 战国·秦·汉11

第一节字典的萌芽11

《史籀》、《苍颉》、《爰历》、《博学》、《急就》、《元尚》、《训纂》、《滂喜》11

第二节字典的先河——《说文解字》14

(一)《说文解字》的编者——东汉许慎15

(二)《说文解字》对“六书”的解释及其部首分类法16

(三)《说文解字》释字的多种方式18

(四)《说文解字》的价值影响及其缺点24

(五)研究《说文解字》的著作26

第三节词典的先河——《尔雅》29

(一)《尔雅》的编者与篇数29

(二)《尔雅》的内容分类法31

(三)《尔雅》释词的体例33

(四)《尔雅》的价值与影响35

(五)研究《尔雅》的著作38

第四节《尔雅》的续作——《小尔雅》43

(一)《小尔雅》的编者43

(二)《小尔雅》的内容与体例44

(三)研究《小尔雅》的著作45

第五节方言词典的先河——《方言》47

(一)《方言》的编者——汉扬雄47

(二)《方言》说解的专称50

(三)《方言》释词的体例50

(四)《方言》的价值与影响52

(五)研究《方言》的著作53

第六节通俗词典的先河——《通俗文》55

(一)《通俗文》的编者——东汉服虔55

(二)《通俗文》的内容57

第七节音训词典的先河——《释名》58

(一)《释名》的编者——汉刘熙58

(二)《释名》的分类与解说59

(三)《释名》音训的略例60

(四)《释名》的价值与影响62

(五)研究《释名》的著作63

第三章字书的继承与演变期 魏晋·南北朝65

第一节承先启后的字书65

《古今字诂》、《字林》、《古今文字》及其他65

第二节现存的第一部楷书字典——《玉篇》70

(一)《玉篇》的编者——南?梁顾野王70

(二)《玉篇》的体例与内容71

(三)今本《玉篇》与《玉篇零?》73

第三节第一部值得重视的《尔雅》式词典——《广雅》76

(一)《广雅》的编者——魏张揖76

(二)《广雅》的内容和体例76

(三)研究《广雅》的著作79

第四章字书的建设与发展期 唐·宋·元82

第一节唐代的“字样”和宋元辩形的字书82

(一)《干禄字书》、《五经文字》、《新加九经字样》82

(二)《佩觿》、《复古编》、《字通》、《龙龛手鉴》、《字鉴》及其他88

第二节唐代集释诸书文字音义的字书——《经典释文》98

(一)《经典释文》的编者——唐陆德明98

(二)《经典释文》的内容和体例99

第三节唐代注释佛经音义的字书及其续作104

(一)唐释玄应《一切经音义》104

(二)唐释慧琳《一切经音义》109

(三)辽释希麟《续一切经音义》112

第四节宋元《说文解字》派字典的发展与演变114

(一)《说文解字》的发展——《类篇》114

(二)《说文解字》的演变——《六书故)》及其他117

(三)宋代标新的字书——《字说》及其他122

第五节宋代《尔雅》派词典的发展124

(一)陆佃《埤雅》124

(二)罗愿《尔雅翼》126

第五章字书的进化与兴盛期 明·清130

第一节《说文解字》派字典的进化130

(一)明梅膺祚《字汇》130

(二)明张自烈《正字通》135

(三)清张玉书等《康熙字典》139

第二节《尔雅》派词典的进化147

(一)明朱谋?《骈雅》147

(二)明方以智《通雅》149

(三)清吴玉?《别雅》151

(四)清洪亮吉《比雅》152

(五)清史梦兰《叠雅》153

第三节《方言》派方言俗语词典的进化155

(一)明陈士元《俚言解》155

(二)明张存绅《雅俗稽言》157

(三)明陆嘘云《世事通考》159

(四)明周梦旸《常谈考误》160

(五)明佚名《目前集》160

(六)清翟灏《通俗编》161

附清梁同书《直语补证》161

(七)清钱大昕《恒言录》165

附清陈鳣《恒言广证》165

(八)清顾张思《土风录》168

(九)清郝懿行《证俗文》169

(十)清钱大昭《迩言》等七种及其他171

(十一)清厉荃《事物异名录》及其他172

(十二)清胡文英《吴下方言考》174

附近人章炳麟《新方言》176

第四节集释经典文字训诂词典的进化178

清阮元《经籍?诂》178

附毕沅《经典文字辨证书》181

第五节汇编词藻典故的词典的进化183

(一)清张玉书等《佩文韵府》183

(二)清人《骈字类编》188

第六节虚字字典的先河193

(一)清刘淇《助字辨略》193

(二)清王引之《经传释词》及其他196

第六章古代字书的别体——韵书201

第一节 韵书的源流201

第二节 韵书的字书功用205

第三节几部常用的韵书206

(一)宋陈彭年等《广韵》206

(二)宋丁度等《集韵》210

(三)宋丁度等《礼部韵略》213

附《四声篇海》和《篇海类编》216

(四)清人《佩文诗韵》217

附元周德清《中原音韵》218

(五)清李光地《音韵阐微》219

(六)清何萱《韵史》224

第七章字书的演变与改革期 近代224

第一节字典的演变与改革224

(一)普通字典224

陆费逵等《中华大字典》224

(二)专门字典232

虚字字典232

甲、杨树达《词诠》232

乙、裴学海《古书虚字集释》234

第二节词典的演变与改革238

(一)综合词典238

甲、商务印书馆《辞源》238

乙、中华书局《辞海》244

丙、中国大辞典编纂处《国语词典》247

(二)专门词典251

联绵词典251

甲、朱起凤《辞通》251

乙、符定一《联绵字典》255

诗词戏曲词典258

甲、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258

乙、徐嘉瑞《金元戏曲方言考》261

1992《中国字典史略》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刘叶秋著 1992 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