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农业地理》
作者 | 河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本书编写组编 编者 |
---|---|
出版 | 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
参考页数 | 210 |
出版时间 | 1982(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12245·1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395657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前言1
第一篇 总论1
第一章 农业生产概述1
第二章 农业生产发展史6
一 解放前农业发展史6
(一)历史地理特征6
(二)农业生产发展史6
二 解放后农业生产发展简述11
第三章 农业生产自然条件的分析15
一 地貌条件15
(一)地貌轮廓15
(二)地貌分区及农业评价17
二 气候条件21
(一)气候概况21
(二)光照、热量和降水21
(三)灾害性天气27
三 土壤状况30
(一)土壤类型及其分布30
(二)主要土壤类型特征及农业评价32
四 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36
(一)地表水资源36
(二)地下水资源38
第四章 农业现状及其特征42
一 农业生产结构特征42
二 主要农作物的布局和特征44
(一)粮食作物生产布局和特征44
(二)经济作物生产布局和特征65
(三)畜牧业布局和特征79
(四)林业布局和特征82
三 耕作制度及其改革86
(一)作物熟制的类型与分布87
(二)耕作制度的改革88
(三)耕作制度改革展望89
第二篇 农业分区93
第五章 豫北粮食、棉花区94
一 自然条件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95
(一)地形95
(二)土壤96
(三)气候97
(四)河流和水资源98
二 农业生产成就与问题99
(一)水利建设成就及问题100
(二)农田基本建设的成就和问题105
(三)肥料建设的成绩和问题106
(四)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环境方面的成绩和问题107
三 农业生产特征和发展方向108
(一)农业生产特征108
(二)农业生产发展方向115
(一)农业自然条件特征119
第六章 豫东粮食、棉花、油料区119
一 农业自然条件及其改造利用119
(二)农业自然资源及其利用121
(三)农业基本建设的成就和问题121
二 农业生产水平和发展方向122
(一)农业发展特点122
(二)农业发展方向和基本措施124
三 关于花生发展问题125
(一)花生发展状况125
(二)恢复花生生产的途径125
四 发展泡桐的若干问题127
(一)泡桐发展过程和分布概况127
(二)发展泡桐的意义127
(三)发展农桐间作林的办法128
附 郑州市郊区农业128
(一)郊区农业现状129
(二)郊区蔬菜生产问题130
第七章 豫西黄土丘陵粮食、棉花、林牧区132
一 农业生产条件评价132
二 农业发展特点134
(一)农垦历史悠久,解放后农业有明显发展134
(二)棉粮生产有一定地位134
(三)我省重要的养羊和水果生产基地136
三 农业生产发展方向136
四 农业分区137
第八章 豫西山地林业、畜牧区140
一 农业生产条件评价140
(一)海拔高、地形复杂140
(二)气候垂直变化明显140
(三)土壤和植被垂直分布差别明显142
二 农业生产特征及存在问题142
(一)农业生产特征142
(二)农业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44
三 发展方向及主要措施146
(一)发展方向146
(二)主要措施148
第九章 豫中粮食、棉花、烟叶、油料区149
一 农业生产条件评价149
(一)地形149
(二)气候151
(三)水文152
(四)土壤153
(五)农业现代化问题153
二 农业生产现状和问题155
(一)豫中区是省内主要产粮区,但今后要提高商品率155
(二)豫中区是旱粮作物地区,但具有由水稻区向旱粮区过度的性质156
(三)豫中区的经济作物发展比较全面156
(四)豫中区平原部分发展林业较有成绩,但在整个农业生产中,林、牧、副、渔比重仍然较低157
(一)水、土、肥条件的改善和建设159
三 进一步把本区建成粮食、烟叶、棉花和油料基地159
(二)商品粮基地的建设165
(三)烤烟基地的建设168
(四)棉花和油料基地建设170
四 农业分区171
第十章 南阳盆地粮食、棉花、畜产区174
一 农业生产条件评价174
(一)地貌类型174
(三)水资源175
(二)气候资源175
(四)土壤类型及肥力状况176
(五)社会经济条件177
二 农业生产特征与问题177
(一)本区是全省重要粮、棉、油、烟产区之一,但发展速度缓慢177
(二)本区是南阳黄牛主要繁殖基地178
(三)大枣和柞蚕生产有所发展178
(二)改造低洼易涝地和“上浸地”179
三 农业发展方向及主要措施179
(一)搞好水利建设,提高抗旱御涝能力179
(三)因地制宜地调整作物布局180
(四)大力发展林业,搞好水土保持180
(五)把南阳黄牛培育成肉、奶、役兼用的良种牛基地181
第十一章 豫南水稻、林业、茶叶区182
一 农业生产条件评价182
二 农业生产特征188
(一)粮食作物结构单纯188
(二)有明显的自给型农业特点189
(三)亚热带经济部门较多190
(四)牧业和农副业有较高水平191
三 豫南区粮食生产问题193
四 农业分区197
(一)山地分布197
(二)丘陵垄岗分区198
(三)平原洼地分区198
1982《河南农业地理》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河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本书编写组编 1982 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河南人口地理
- 1983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
- 河南省地理乡土教材 河南省地理
- 1984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
- 河南旅游地理
- 1987 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
-
- 河南地理
- 1959 北京:商务印书馆
-
- 东南亚农业地理
- 1993 北京:商务印书馆
-
- 云南农业地理
- 1981 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
- 海南岛农业地理
- 1985 北京:农业出版社
-
- 河南农业大事记
- 1997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
- 河北农业地理
- 1980 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
-
- 河南地理志
- 1990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