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地理》求取 ⇩

一、从全国看河南4

(一)居中的地理位置5

(二)中华民族古文化的发祥地8

(三)光辉的革命历史10

(四)在全国四化建设中的地位12

二、多种多样的地形和矿藏15

(一)东西迥异的地表形态15

1.地形特征16

2.四大山系19

3.最大的盆地——南阳盆地27

4.辽阔坦荡的豫东平原29

5.独特的黄土地貌32

(二)丰富多彩的矿藏资源34

1.金属矿36

2.非金属矿39

3.能源矿42

三、兼有南北特色的气候45

(一)气候特征及其形成45

1.两个明显的气候特征45

2.气候形成的几个主要因素47

(二)气候要素的基本状况及其分析51

1.气温51

2.降水59

3.湿度、蒸发量和云雾64

(三)农业气候资源67

1.光能资源67

2.热量资源70

3.水分资源72

4.风能资源74

(四)多样的气象灾害76

1.干旱76

2.雨涝78

3.干热风80

4.冰雹、霜冻和雨淞81

四、复杂多变的地表水和地下水84

(一)江淮黄海四大水系84

1.汇入海河水系的卫河和漳河86

2.处于中、下游转折段的黄河86

3.南北不对称的淮河水系88

4.注入长江的大支流——汉水的唐白河和丹江90

(二)河流水文的三大特点91

1.水量比较贫乏91

2.流量变化显著92

3.含沙量很多94

(三)不均衡的地表水96

1.微妙的水量平衡96

2.形成地表径流的因素98

3.地表径流的分布状况100

(四)丰富的地下水103

1.辽阔的“地下海”103

2.几种特殊的地下水——温泉水、热水和肥水106

(五)对水资源开发利用的评价110

1.水资源的基本状况110

2.水资源开发利用上的不利因素112

(六)水利建设的伟大成就及今后治理的方向114

1.主要水利工程和效益114

2.黄河的巨变117

3.水资源的进一步利用和保护问题120

五、过渡性的自然景色126

(一)由棕壤、褐土过渡到黄棕壤127

1.土壤的一般特征128

2.七个主要土壤类型及其特征130

3.低产田的改良和利用135

(二)由落叶阔叶林向落叶阔叶、常绿阔叶混交林过渡的植被138

1.植被的几个主要特征138

2.比较复杂的植被类型141

3.多种多样的植物资源148

(三)由古北界向东洋界过渡的动物154

1.动物的一般特征及其区系的划分155

2.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158

(四)积极发展中的自然保护区160

1.亟待保护的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160

2.自然保护区一瞥162

六、稠密众多的人口167

(一)人口的繁衍168

1.历史时期的人口168

2.建国以来的人口171

(二)复杂的人口结构176

1.以汉族为主的民族结构176

2.由年轻型向成年型转化的年龄结构178

3.以农业为主的职业结构180

4.亟待提高的文化教育程度结构182

(三)人口的分布184

1.相对均匀的总人口分布185

2.普遍稠密的农村人口分布187

3.以中小城市为主的城镇人口分布189

七、兴旺发达的农业192

(一)古老农业的崭新阶段192

1.悠久的农业历史192

2.建国以来农业生产的巨大成就195

3.河南在全国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地位199

(二)日益合理的农业结构与布局200

1.农业结构特点200

2.规模宏大的耕作业207

3.调整中的林业219

4.发展中的畜牧业和渔业225

5.迅速增长的农村工副业229

(三)河南农业的进一步发展231

1.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提高土地利用率232

2.继续调整农业生产结构234

3.逐步实现农业生产的区域化和基地化237

八、飞速发展的工业240

(一)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的工业240

1.解放前工业近于空白241

2.建国以来工业生产的飞跃发展243

(二)主要工业部门的发展和布局250

1.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的能源工业250

2.以有色金属为优势的冶金工业255

3.全面发展的机械制造工业260

4.中小结合、遍地开花的化学工业261

5.高速发展的纺织工业262

6.大有可为的食品工业和饲料工业265

(三)加速发展工业267

1.发挥资源优势,加快重点部门的建设268

2.调整工业结构,适应四化建设需要270

3.改善企业素质,提高经济效益272

九、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275

(一)部门齐全的交通运输业275

(二)“双十形”的铁路交通276

1.纵贯南北的京广铁路278

2.横穿东西的陇海铁路280

3.穿行于西部山地的太焦——焦枝线281

4.处于两大铁路干线交点上的郑州铁路枢纽282

5.居全国首位的地方铁路286

6.铁路的发展远景289

(三)稠密的公路网290

1.解放后公路的迅速发展290

2.主要公路干线及其发展远景293

(四)内河航运与航空运输296

1.改进中的内河航运296

2.以郑州为转运站的航空运输297

十、星罗棋布的城市299

(一)省会郑州的振兴300

(二)历史名城的新生304

1.洛阳市304

2.开封市306

(三)工矿城市的兴起309

1.平顶山市309

2.焦作市310

3.鹤壁市311

4.义马市312

5.三门峡市313

6.濮阳市314

(四)区域性经济中心城市的发展315

1.安阳市315

2.新乡市316

3.商丘市317

4.许昌市318

5.驻马店市319

6.周口市319

7.南阳市321

8.信阳市321

9.漯河市322

十一、前景灿烂的旅游业324

(一)名山奇水326

1.居五岳之中的嵩山326

2.避暑胜地鸡公山328

3.黄河畔的邙山游览区331

4.百泉333

(二)文化遗址335

1.仰韶文化遗址335

2.殷墟337

3.商代古城339

(三)名胜古迹340

1.少林寺340

2.白马寺342

3.相国寺344

4.龙亭346

5.铁塔347

6.岳王庙349

7.龙门石窟350

8.卧龙岗352

9.杜甫故里354

10.巩县宋陵356

11.张衡墓357

1985《河南省地理》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高剑峤等 1985 开封:河南教育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