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求取 ⇩

绪论1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1

一、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条件2

二、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理论来源3

三、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基本过程5

四、马克思主义诞生的伟大意义7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是完整的科学体系8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8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9

三、科学社会主义10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理论武器11

一、学习马克思主义能使我们确立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12

二、学习马克思主义才能加强工作中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13

三、学习马克思主义才能正确地制定和贯彻党的路线和方针政策15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原理和一切从实际出发17

第一节 世界统一于物质17

一、哲学的物质概念17

二、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18

三、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20

四、物质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21

第二节 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22

一、意识的起源22

二、意识的本质24

三、意识的能动作用26

第三节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27

一、一切从实际出发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根本要求28

二、按客观规律办事,正确地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30

一、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无限发展33

第一节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33

第二章 唯物辩证法和在四化建设中的方法论意义33

二、事物作为系统而存在35

第二节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38

一、对立统一规律38

二、质量互变规律44

三、否定之否定规律47

第三节 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意义51

一、全面、发展地观察和处理问题51

二、既勇于改革,又循序渐进55

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56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党的思想路线58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58

一、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59

二、认识论上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对立61

三、认识论上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62

四、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65

第二节 认识的辩证过程和科学的思维方法66

一、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运动66

二、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运动69

三、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70

四、科学的逻辑思维方法72

第三节 认识论和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74

一、思想路线是实际工作中的认识论路线74

二、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75

第四章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社会改革79

第一节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一般过程79

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79

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83

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交互作用形成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86

四、社会基本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87

第二节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91

一、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经济基础)的建立91

二、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92

第三节 我国社会改革的历史必然性及其伟大意义96

一、生产力标准是社会主义进行改革的根本依据96

二、改革不适应生产力状况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98

第五章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人才在四化建设中的作用第一节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100

一、是否承认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两种历史观的根本分歧之一100

二、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102

三、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受到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103

四、社会主义社会能够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105

一、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106

第二节 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106

二、无产阶级领袖的伟大作用108

第三节 人才在四化建设中的作用110

一、历史唯物主义要求尊重知识、尊重人才110

二、人才在四化建设中起关键作用111

三、培养人才、发现人才、合理使用人才113

第六章 商品与货币117

第一节 商品及其价值117

一、商品生产的产生117

二、商品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118

三、商品的价值量121

四、简单商品生产的基本矛盾123

第二节 价值形式和货币124

一、价值形式及其发展124

二、货币的本质和职能127

三、商品流通与货币流通129

第三节 商品的拜物教性质131

一、商品拜物教的含义131

二、商品拜物教产生的根源131

第四节 价值规律132

一、价值规律的客观要求及其表现形式132

二、价值规律在私有制商品经济中的作用134

第七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136

第一节 剩余价值的生产136

一、货币转化为资本136

二、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138

三、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基本方法139

四、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141

一、资本积累的实质142

第二节 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142

二、资本积累对无产阶级命运的影响144

三、资本积累的历史趋势145

第三节 资本的流通过程146

一、资本的循环147

二、资本的周转148

三、社会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150

第四节 剩余价值分割153

一、产业资本和产业利润154

二、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155

三、借贷资本和利息156

四、资本主义地租158

第八章 帝国主义论160

第一节 帝国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160

一、生产集中和垄断160

二、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162

三、资本输出163

四、国际垄断同盟在经济上瓜分世界164

五、帝国主义列强从领土上分割世界165

第二节 战后帝国主义经济特征的新发展166

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166

二、帝国主义国内垄断和国际垄断形式的新变化168

三、帝国主义分割世界的新形式170

第三节 帝国主义的历史地位171

一、帝国主义是寄生的或腐朽的资本主义171

二、帝国主义是垂死的资本主义174

三、资本主义在全世界的灭亡是一个历史过程175

第九章 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多种经济成分177

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177

二、以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178

三、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多种经营方式181

第二节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内在统一184

一、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发展的经济184

二、社会主义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的新阶段186

三、社会主义经济是计划性和商品性的内在统一189

第三节 建立自觉运用价值规律的新经济运行机制191

一、社会主义经济的运行机制191

二、我国经济运行机制改革的必要性192

三、我国经济运行机制改革的方向195

第四节 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198

一、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198

二、商品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199

三、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建立社会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200

一、社会主义企业的相对独立性203

第一节 社会主义企业的性质和作用203

第十章 社会主义企业203

二、社会主义企业活力205

三、社会主义企业的作用207

四、社会主义企业的生产目的208

第二节 社会主义企业管理209

一、经济责任制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形式210

二、厂长(经理)负责制是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制的重要组成部分212

三、企业的科学管理214

四、社会主义企业的横向联合215

第三节 社会主义企业资金运动与企业经济核算216

一、社会主义企业的资金运动216

二、社会主义企业的经济核算218

三、社会主义企业成本和盈利219

一、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必要性及222

其意义222

第十一章 社会主义的市场体系222

第一节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222

二、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基本内容224

第二节 市场体系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228

一、市场体系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228

二、社会主义国营商业的主导作用230

第三节 建立合理的价格体系232

一、建立和完善价格体系的必要性232

二、现行价格体系的缺陷与价格管理体制的改革233

三、改革价格体系的原则及条件236

第十二章 社会主义的分配与消费239

第一节 社会主义国民收入形成及其分配239

一、国民收入的形成及其增长239

二、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241

三、国民收入的再分配242

第二节 社会主义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243

一、社会主义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的构成243

二、正确处理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的比例关系244

三、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基本平衡246

第三节 社会主义个人消费品的分配249

一、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249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251

三、坚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254

第四节 社会主义消费256

一、消费与生产256

二、社会主义消费结构258

三、社会主义消费方式259

一、社会主义时期的阶级结构262

第十三章 社会主义时期的阶级斗争和国家政权262

第一节 社会主义时期的阶级和阶级斗争262

二、社会主义社会在一定范围内还存在阶级斗争264

三、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斗争是一种特殊形式的阶级斗争265

四、正确认识和处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268

第二节 社会主义的国家政权268

一、无产阶级专政是人类历史上一种新型的国家政权268

二、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任务271

三、人民民主专政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国家政权274

四、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原则276

第十四章 社会主义民主建设278

第一节 民主和社会主义民主278

一、民主是一种国家制度278

二、社会主义民主是人民当家作主管理国家280

三、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的联系和区别281

第二节 建设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意义283

一、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标和根本任务283

二、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保证286

第三节 建设社会主义民主的途径287

一、社会主义民主必须制度化、法律化287

二、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290

第十五章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293

第一节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人类精神文明发展的新阶段293

一、文明是人类改造世界的成果293

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迄今人类历史上最高类型的精神文明296

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是互为条件、互为目的的关系299

第二节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和任务301

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301

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304

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306

第三节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意义310

一、社会主义必须加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精神文明建设310

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必须促进商品经济313

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实行313

第十六章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317

第一节 对社会主义的再认识317

一、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设想317

二、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规律的历史探索319

三、我国在新的实践中对社会主义的新探索322

第二节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依据、内容和意义328

一、提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客观依据328

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内容331

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大意义334

1988《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河南省计划经济委员会教育处,河南省工业企业管理教育研究会编 1988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