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求取 ⇩

目 录1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是人类优秀文化思想发展的结晶1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是完备而严整的科学体系1

一、马克思主义是完整的科学的理论体系1

二、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5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8

一、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8

二、马克思主义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10

三、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思想理论渊源12

四、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变革14

第三节马克思主义是在斗争中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16

一、马克思主义学说经受了历史实践的检验16

二、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17

三、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的贡献19

四、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21

第四节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意义和方法22

一、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意义22

二、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方法26

一、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29

第一节两种世界观的对立29

第二章辩证唯物主义的一元论29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31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的唯物主义34

四、现代西方哲学思潮的唯心主义实质35

第二节世界统一于物质37

一、物质是独立于意识之外的客观实在37

二、世界的物质统一性40

第三节物质世界的存在方式42

一、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43

二、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方式44

三、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47

第四节意识对于物质的派生性49

一、意识是物质长期发展的产物49

二、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51

三、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53

四、唯意志主义的谬误55

第三章物质世界联系和发展的一般规律58

第一节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无限发展58

一、世界是普遍联系的物质系统59

二、发展是旧事物的灭亡和新事物的产生60

三、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联系和发展的科学62

第二节对立统一规律——事物发展源泉和动力的基本规律63

一、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范畴63

二、事物的矛盾运动推动事物的发展66

三、事物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68

第三节质量互变规律——事物发展形式和过程的基本规律71

一、质、量、度71

二、事物发展中的量变和质变73

三、质量互变规律的普遍性和多样性75

第四节否定之否定规律——事物发展方向和道路的基本规律76

一、辩证的否定观76

二、否定之否定78

第五节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80

一、现象和本质81

二、形式和内容82

三、原因和结果83

四、偶然性和必然性85

五、可能性和现实性86

一、当代科学成果对唯物辩证法的证明87

第六节 当代科学对唯物辩证法的验证和推进87

二、当代科学的发展给唯物辩证法提出新课题89

三、现代西方哲学思潮对唯物辩证法的歪曲和责难90

第四章人类认识运动的普遍规律93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一般特征93

一、认识的主体和客体93

二、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96

第二节实践及其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98

一、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实践概念98

二、实践在认识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100

第三节认识的辩证运动102

一、认识过程中的第一次飞跃102

二、认识过程中的第二次飞跃104

三、认识过程的多次反复和无限发展105

四、坚持主观与客观的具体历史统一106

第四节科学的思维方法108

一、人类思维方法的历史发展108

二、辩证思维的基本方法109

三、创造性思维的形式和方法111

一、真理的客观性113

第五节唯物辩证的真理观113

二、真理的发展过程114

三、真理的检验标准115

四、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117

第五章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119

第一节人类社会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119

一、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119

二、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121

三、人的自觉活动与历史规律的客观性122

四、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124

第二节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125

一、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状况125

二、上层建筑必须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的需要128

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构成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130

第三节革命是社会前进的火车头132

一、阶级和阶级斗争133

二、社会革命是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135

三、阶级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137

一、在历史主体问题上两种历史观的对立138

第四节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138

二、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动力139

三、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141

第五节社会意识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143

一、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143

二、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145

三、科学是历史的有力杠杆147

第一节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生151

一、简单商品经济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历史起点151

第六章劳动价值论是剖析资本主义经济运动的理论出发点151

二、资本原始积累加速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152

三、资产阶级革命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154

第二节价值的质和量155

一、商品的二因素155

二、生产商品劳动的二重性156

三、简单商品生产的基本矛盾158

四、商品的价值量159

第三节价值形式161

一、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产生161

二、货币的本质和职能162

三、货币流通规律164

一、价值规律的内容和基本要求165

第四节价值规律165

二、价值规律的作用166

第五节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科学的理论167

一、劳动价值论的早期形态167

二、马克思对劳动价值论的变革170

三、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价值理论述评172

第一节资本主义的生产是剩余价值的生产177

一、剩余价值生产的前提条件177

第七章 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177

二、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180

三、资本的实质182

第二节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183

一、剩余价值率和剩余价值量183

二、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184

三、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185

四、资本主义的基本规律187

第三节劳动力价值转化为工资187

一、资本主义工资的形式和本质187

二、工资水平188

三、无产阶级为提高工资水平而斗争190

第四节剩余价值分割190

一、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利润率190

二、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利润率转化为平均利润率191

三、剩余价值分割的具体形式193

第五节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的伟大发现196

一、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196

二、剩余价值学说的意义198

一、现代科学技术对剩余价值生产的作用200

第六节当代资本主义剥削方式的变化200

二、资本主义生产自动化条件下的剩余价值204

三、“人民资本主义”的实质205

第八章资本积累和无产阶级贫困化207

第一节资本主义再生产207

一、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207

二、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210

第二节资本积累和无产阶级贫困化211

一、资本积累的实质和动因211

二、资本积累的后果212

三、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218

第三节当代资本主义社会无产阶级贫困化的状况220

一、劳动力再生产的社会化和社会福利制度的形式221

二、社会福利制度的实质223

三、无产阶级贫困化的新特点224

第九章资本流通和经济危机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的根本矛盾227

第一节资本的循环和周转227

一、资本的循环227

二、资本的周转230

一、研究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出发点233

第二节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233

二、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234

三、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236

第三节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240

一、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240

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241

三、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后果242

第四节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243

一、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新特点243

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发生变化的原因244

第一节帝国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247

第十章 垄断的理论揭示了帝国主义的经济实质247

一、生产的集中和垄断248

二、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250

三、资本输出253

四、国际垄断同盟在经济上瓜分世界254

五、帝国主义列强分割和重新分割世界256

第二节当代帝国主义经济特征的发展257

一、国内垄断组织的新变化257

二、国际垄断组织的新形式260

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普遍发展263

第三节帝国主义的历史地位266

一、帝国主义是腐朽的资本主义266

二、帝国主义是垂死的资本主义272

三、现代西方经济理论对资本主义制度的辩护275

第十一章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279

第一节资本主义的国家制度279

一、资本主义国家的实质279

二、资本主义国家的职能281

三、资本主义国家的国体和政体283

四、资产阶级的政党285

第二节资本主义的民主和法制289

一、资本主义民主的主要内容289

二、资本主义民主的阶级实质290

三、资本主义法制的本质和特征294

第三节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296

一、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形成及其历史作用296

二、个人利己主义是资产阶级思想体系的核心300

三、资本主义社会精神生活的畸形发展302

一、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尖锐化305

第一节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305

第十二章 资本主义必然为社会主义所代替305

二、无产阶级是资本主义制度的掘墓人308

第二节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311

一、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311

二、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315

三、当代社会主义思潮评介317

第三节科学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320

一、十月革命的胜利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320

二、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322

三、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模式的多样性324

四、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一个历史过程326

第十三章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329

第一节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329

一、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329

二、先进的生产力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物质基础332

三、发展生产力是解决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334

第二节社会主义的所有制结构336

一、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336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多种经济形式并存的客观必然性339

三、经营方式和经济形式既相联系又相区别340

第三节社会主义的有计划商品经济342

一、社会主义经济具有计划经济的属性342

二、社会主义经济具有商品经济的属性344

三、社会主义经济是计划经济和商品经济的统一345

第四节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348

一、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分配348

二、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消费品的分配351

三、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的关系355

一、社会主义条件下阶级关系的新变化358

第十四章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358

第一节社会主义条件下的阶级关系和社会矛盾358

二、社会主义社会存在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361

第二节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与职能362

一、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是无产阶级专政362

二、人民民主专政是无产阶级专政的一种具体形式365

三、社会主义国家的职能367

第三节社会主义的民主与法制368

一、社会主义民主是新型的民主368

二、社会主义法制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保障371

三、高度的民主是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根本目标373

第四节社会主义国家的领导核心375

一、无产阶级政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375

二、无产阶级政党是领导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力量378

三、加强党的建设,改善党的领导380

第十五章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建设383

第一节社会进步和社会文明384

一、社会进步的历史趋势384

二、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是社会进步的两个方面386

三、社会文明的历史发展389

第二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391

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问题的提出和发展391

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393

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指导方针395

第三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400

一、用共同理想动员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400

二、树立和发扬社会主义的道德风尚401

三、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纪律的教育403

四、普及和提高教育科学文化405

五、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407

第十六章社会主义的国防建设409

第一节战争与国防409

一、战争是阶级社会的产物,是政治的继续409

二、支持正义战争,反对非正义战争412

三、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是人不是物413

四、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415

第二节军队与国防417

一、军队是阶级的有组织的暴力417

二、无产阶级专政的首要条件是无产阶级的军队419

三、建设一支新型的人民军队421

一、经济建设是国防建设的基础426

第三节经济与国防426

二、国防建设保障和促进经济的发展429

三、社会主义国防建设要服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430

第四节现代战争与我国国防建设432

一、现代战争的特点432

二、现代战争对国防建设提出新的要求434

三、国防现代化建设的方针和原则437

一、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是同一社会形态的不同发展阶段440

第十七章社会主义必然发展到共产主义440

第一节社会主义社会是共产主义社会的低级阶段440

二、社会主义是一个自我发展和完善的过程443

三、社会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是历史的必然446

第二节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最理想的社会448

一、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共产主义448

二、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及实现的条件451

三、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过渡,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不断深化和统一的过程455

第一节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461

一、马克思主义以前的人的本质学说461

第十八章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461

二、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基本理论463

第二节个人与社会465

一、个人在社会中的作用466

二、个人的前途和社会发展规律467

三、人的全面发展468

四、现代西方哲学思潮中的人本主义470

第三节人生观是对人生的根本看法和态度473

一、什么是人生现473

二、人生观的形成474

三、历史上几种不同类型的剥削阶级人生观475

第四节马克思主义人生观的基本特征479

一、实现共产主义是人生的崇高理想479

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人生的根本目的481

三、革命乐观主义是人生的根本态度483

第五节在社会实践中确立马克思主义人生观484

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485

二、自觉进行思想意识的自我修养485

三、积极投身革命的实践487

后记489

1987《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刘大军主编 1987 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西方现代思潮评介(1989.10 PDF版)
西方现代思潮评介
1989.10 北京市: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1985 PDF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1985 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1987 PDF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1987 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1993 PDF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1993 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1996 PDF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1996 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1987 PDF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1987 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1987 PDF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1987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1987 PDF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1987 上海市: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1989 PDF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1989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1993 PDF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1993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1990 PDF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1990 北京:红旗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1989 PDF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1989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1992 PDF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1992 军事译文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1992 PDF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1992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1988 PDF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1988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