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求取 ⇩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1

第二节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意义3

第二章 地貌发展规律及第四纪堆积物的成因类型5

第一节 地貌发展的基本规律5

一、内力与外力地质作用的对立统一是地貌发展的基本规律5

二、地貌分布的构造分带与气候分带性6

三、地貌发展的阶段性、继承性和地貌年代的研究8

第二节 第四纪堆积物的成因类型9

第三章 风化壳及残积物11

第一节 风化壳(残积物)的形成及其特征11

第二节 风化壳的形成条件12

第四章 坡地重力地貌及其堆积物14

第一节 崩落地貌及其堆积物15

一、崩塌及崩积物15

二、剥落(撤落)及倒石锥15

三、崩落的形成条件16

一、滑坡体的运动17

二、滑坡体的形态特征(滑坡要素)17

第二节 滑坡地貌及其堆积物17

三、影响滑坡的因素18

第三节 泥石流地貌及其堆积物19

一、泥石流与土溜的概念19

二、泥石流的形成条件20

三、泥石流堆积物的特征20

第五章 流水地貌及其堆积物22

第一节 面流(片流)地貌及坡积物22

一、面流(片流)的洗刷作用及其影响因素22

一、洪流的概念及洪流作用的影响因素23

第二节 洪流地貌及洪积物23

二、坡积裾及坡积物23

二、冲沟24

三、洪积扇、洪积锥及洪积物25

第三节 河流的概述及流水的地质作用28

一、河流的概述28

二、流水的地质作用29

三、侵蚀基准面、均衡剖面、向源侵蚀问题30

第四节 河流地貌及冲积物31

一、河床地貌及河床相冲积物31

二、河漫滩的形成及其结构33

三、曲流与汊河类型35

四、古河道及其特征37

五、冲积物的一般特征38

第五节 河流阶地39

一、阶地的概念39

二、阶地的类型39

三、阶地的调查40

第六节 河谷类型与水系41

一、河谷的形态与成因类型41

二、水系44

第一节 岩溶的概述47

第六章 岩溶地貌及其堆积物47

第二节 岩溶发育的基本因素48

一、岩石的可溶性48

二、岩石的透水性48

三、水的溶蚀能力49

四、水的流动性49

第三节 岩溶地貌及洞穴堆积物50

一、地表岩溶地貌50

二、地下岩溶地貌及洞穴堆积物55

一、岩溶发育的不均匀性与垂直分带性59

第四节 岩溶发育规律59

二、岩溶发育的地带性60

三、岩溶基准与岩溶发育的阶段性问题61

第五节 岩溶地貌成因类型62

第七章 冰川与冻土地貌及其堆积物66

第一节 概述66

第二节 冰川的形成及其运动66

一、雪线66

二、冰川的形成及冰川类型67

一、冰蚀地貌69

第三节 山岳冰川地貌及其堆积物69

二、冰碛物特征及冰积地貌71

三、冰水堆积地貌及其堆积物72

第四节 冰川地貌及其堆积物的研究内容和方法75

一、第四纪冰川(古冰川)的研究75

二、现代冰川的研究75

第五节 冻土与冻土地貌75

一、冻土概述75

二、冻土地貌76

三、冻土与冻土地貌在生产实践中的意义78

二、海滨(岸)带的动力作用79

一、海滨(岸)带的概念79

第一节 海滨(海岸)的概述79

第八章 海滨地貌及其堆积物79

第二节 海滨地貌和堆积物80

一、海蚀地貌80

二、海积地貌及其堆积物82

三、海滨地貌及其堆积物的研究方法84

第三节 影响海岸发育的因素及我国海岸类型84

一、影响海岸发育的因素84

二、我国海岸类型85

一、河口86

第四节 河口与三角洲86

二、三角洲的特征及其类型87

第九章 风成地貌及其堆积物90

第一节 干旱气候区特点与荒漠类型90

一、干旱、半干旱气候区特征90

二、荒漠类型91

第二节 风蚀和风积地貌及风积物92

一、风蚀地貌92

二、风积地貌93

三、风积物特征96

四、沙漠的治理和改造96

第二节 黄土及黄土状岩石的主要特征97

第十章 黄土及黄土地貌97

第一节 黄土概述97

一、黄土的外部特征98

二、黄土的物质成分98

三、黄土中的古土壤与钙积层101

四、黄土的物理性质101

第三节 黄土的形成条件及成因问题102

一、黄土的形成条件102

二、黄土的成因问题102

一、黄土侵蚀地貌103

第四节 黄土地貌103

二、黄土溶蚀地貌104

第十一章 山地与平原106

第一节 概述106

第二节 山地的类型106

一、山地的形态分类106

二、山地的成因分类107

第三节 平原的类型111

一、平原的形态分类111

二、平原的成因分类112

二、新构造运动的特征114

一、新构造运动的基本概念114

第十二章 地壳的新构造运动114

第一节 新构造运动的基本概念及其特征114

第二节 我国新构造运动的主要类型及特征115

一、大面积的升降运动115

二、差异性断块构造116

三、挤压褶皱构造116

第三节 新构造运动的研究方法117

一、地质法117

二、地貌法119

一、夷平面的概念121

第四节 夷平面121

二、夷平面的野外鉴别标志122

三、夷平面时代的确定123

第十三章 第四纪地层的划分及我国第四纪地层124

第一节 第四纪地层划分的依据和方法124

一、第四纪古气候的地层划分方法124

二、第四纪生物群(包括孢粉)的地层划分方法129

三、古人类和考古的地层划分方法137

四、地貌分析及地文期的地层划分方法139

五、岩性和岩相的地层划分方法139

七、古地磁的地层划分方法140

六、地层同位素年龄测定及其它方法140

第二节 第四纪地层的划分方案141

一、第四系的下限问题141

二、第四系的划分方案141

三、全新世的分期141

第三节 我国区域第四纪地层143

一、华北区第四纪地层143

二、东北区第四纪地层147

三、华南区第四纪地层148

四、西北区第四纪地层151

五、西南区第四纪地层153

六、西藏区第四纪地层155

第十四章 地貌及第四纪地质调查和制图158

第一节 地貌及第四纪地质调查方法158

一、准备阶段158

二、野外工作阶段158

三、室内整理阶段160

第二节 地貌图及第四纪地质图的编制161

一、地貌图的编制及地貌图类型161

二、第四纪地质图的编制163

1979《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郑州地质学校编 1979 北京:地质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