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学史 先秦两汉编》求取 ⇩

中国美学史的对象和任务3

绪论3

中国美学史的研究方法9

中国美学思想的基本特征20

中国美学的发展过程33

第一编 先秦美学思想55

第一章 先秦美学概观55

第一节 先秦美学产生的历史条件55

第二节 先秦美学的发展过程68

第二章 孔子以前的美学思想72

第一节 关于美的思想72

第二节 关于“乐”与“诗”的思想101

第一节 孔子美学思想的基础——仁学107

第三章 孔子的美学思想107

第二节 孔子以仁学为基础的艺术观——“成于乐”和“游于艺”111

第三节 孔子论艺术的作用——“兴”、“观”、“群”、“怨”116

第四节 孔子文、质统一的审美观及其美学批评的尺度——中庸128

第五节 孔子美学的历史地位143

第四章 墨子的美学思想153

第一节 墨子“非乐”的实质153

第二节 墨子美学在当时和后世的影响162

第五章 孟子的美学思想165

第一节 孟子对个体人格美的认识和高扬165

第二节 孟子论美感的普遍性和审美活动的社会性176

第三节 孟子对艺术作品特征的认识182

第四节 孟子美学对后世的影响187

第一节 老子美学的特征191

第六章 老子的美学思想191

第二节 老子对审美与艺术活动的基本态度196

第三节 老子论美201

第四节 老子哲学中与审美相关的言论209

第五节 老子美学对后世的影响212

第七章 庄子的美学思想216

第一节 庄子的美学和他的哲学216

第二节 庄子论美230

第三节 庄子论审美感受249

第四节 庄子论艺术258

第五节 庄子美学的历史地位265

第一节 《周易》与中国美学271

第八章 《周易》的美学思想271

第二节 《周易》中若干具有美学意义的范畴284

第九章 荀子的美学思想301

第一节 荀子美学的特征301

第二节 荀子论美感的实质和艺术的社会功能304

第三节 荀子论“美”与“伪”312

第四节 荀子美学与孔孟老庄美学的比较316

第十章 《乐记》的美学思想323

第一节 《乐记》同荀子学派的关系323

第二节 《乐记》论艺术的本质329

第三节 《乐记》论艺术的社会功能333

第四节 《乐记》对艺术欣赏创造中对象与主体的关系的认识339

第五节 《乐记》在美学史上的地位344

第十一章 屈原的美学思想346

第一节 屈原美学思想的特征346

第二节 屈原的审美观356

第十二章 韩非的美学思想368

第一节 韩非美学思想的特征368

第二节 韩非对美与艺术的看法373

第三节 韩非美学对后世的影响387

第十三章 《吕氏春秋》的美学思想391

第一节 《吕氏春秋》美学思想的特征391

第二节 《吕氏春秋》论乐的起源和作用394

第三节 《吕氏春秋》论美和美感404

第一节 两汉美学产生的历史背景417

第一章 两汉美学概观417

第二编 两汉美学思想417

第二节 两汉美学发展的历程及其特色和成就424

第二章 《淮南鸿烈》中的美学思想430

第一节 美与自然之道430

第二节 美的多样性、相对性和客观性437

第三节 论“文”与“质”443

第四节 论艺术的创造与欣赏448

第五节 论形、气、神453

第六节 《淮南鸿烈》美学的评价及其对后世的影响问题456

第三章 董仲舒的美学思想459

第一节 董仲舒的“天人合一”说与中国美学459

第二节 论天地之美464

第三节 董仲舒美学与先秦儒家美学的比较468

第一节 司马迁的思想倾向和他的美学观472

第四章 司马迁的美学思想472

第二节 司马迁对楚骚美学传统的发展及其对后世的影响481

第五章 扬雄的美学思想489

第一节 扬雄的思想和他的美学489

第二节 “丽以则”与“丽以淫”492

第三节 “文”与“质”498

第四节 “言”为“心声”,“书”为“心画”504

第六章 王充的美学思想511

第一节 美与真511

第二节 “文”与“质”和“文”与“实”516

第三节 艺术上的古今问题521

第一节 司马相如、扬雄论赋的创作525

第七章 汉代辞赋理论中的美学思想525

第二节 关于汉赋的作用的评价问题531

第三节 班固和王逸关于屈原的论争536

第八章 《毛诗序》的美学思想544

第一节 《毛诗序》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思想渊源544

第二节 “志”与“情”相统一的诗论547

第三节 对诗的教化作用的分析——“六义”551

第九章 汉代书法理论中的美学思想557

第一节 崔瑗的《草书势》557

第二节 许慎的《说文解字》序561

第三节 蔡邕的书法理论565

重印说明575

1999《中国美学史 先秦两汉编》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李泽厚,刘纲纪著 1999 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