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社会学》求取 ⇩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农村社会学研究的对象1

一、为农村社会学研究的历史简况1

二、农村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及其范畴体系3

三、确立农村社会学研究对象的依据7

第二节 农村社会学研究的任务13

一、为建设现代化农村提供理论依据13

二、为制订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提供依据15

三、为农村的方针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16

四、为实现城乡协调和融合发展提供理论依据16

一、研究农村社会学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17

第三节 农村社会学研究的方法17

二、农村社会学研究的基本方法20

三、农村社会学研究的基本步骤和技术手段25

第二章 中国农村社会发展的历史27

第一节 古代农村社会27

一、原始农村社会27

二、奴隶制农村社会30

三、封建制农村社会34

第二节 近代农村社会39

一、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农村社会39

二、根据地(解放区)农村社区42

一、新民主主义时期的农村社会44

第三节 现代农村社会44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农村社会46

第三章 农村社会的个人与群体51

第一节 农村社会中的个人51

一、农村个人与社会的关系51

二、农村个人的地位和角色52

三、农村人的社会化55

第二节 农村社会的初级社会群体57

一、农村社会群体的含义57

二、农村社会初级群体的结构与功能58

三、农村家庭的结构和功能61

一、农村社会组织的含义和形式66

第三节 农村社会的高级群体——社会组织66

二、农村社会组织结构68

三农村社会组织管理69

第四章 农村社会的阶级阶层与社会流动72

第一节 中国农村社会的阶级和阶层72

一、中国农村社会的阶级结构72

二、农村社会阶层75

第二节 农村社会流动及其重要意义81

一、农村社会流动和农村社会流动类型81

二、农村社会流动的原因85

三、社会主义时期农村社会流动的特点和作用86

第三节 农村人口及其社会流动趋向88

一、农村人口构成88

二、中国农村人口结构的特点89

三、中国农村社会流动的主要趋向91

第五章 农村社区95

第一节 社区的含义及农村社区的特点95

一、社区的一般含义95

二、农村社区的特点96

三、研究农村社区的意义101

一、农村社区结构103

第二节 农村社区的结构、类型和演变103

二、农村社区的类型105

三、农村社区的演变107

第三节 中国农村社区的发展——城乡融合112

一、中国农村城镇化的道路112

二、以各大、中城市为依托的经济区117

三、推进城乡融合的条件119

第六章 农村生态环境122

第一节 农村社会环境和农村自然环境的关系122

一、农村生态环境是一个体系122

二、农村社会环境和农村自然环境的关系123

三、加强农村社会和生态环境的综合研究127

第二节 我国农村当前自然生态环境的主要问题及产生的原因一、生产、生活引起的自然环境问题及直接原因130

二、农业活动过度引起的自然环境问题及直接原因132

三、历史、社会引起的自然环境问题及原因133

第三节 建立优化农村自然生态环境的主要措施139

第七章 农村社会问题139

第一节 农村社会问题概述139

一、社会问题的涵义139

二、农村社会问题的特点140

三、研究农村社会问题的意义143

四、正确看待农村社会问题145

一、农村婚姻家庭问题146

第二节 当前我国农村的主要社会问题146

二、农村人口问题148

三、农村青少年犯罪问题150

四、农村教育问题152

五、农村一部分地区的贫困问题154

六、农村的封建迷信问题156

第三节 农村社会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解决的途径158

一、农村社会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158

二、解决农村社会问题的主要途径163

第八章 农村社会工作165

第一节 什么是农村社会工作165

一、农村社会工作的含义165

二、农村社会工作的范围和种类166

三、不同制度下的农村社会工作168

第二节 当前我国农村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170

一、农村社会救济170

二、农村社会福利事业172

三、农村计划生育工作176

四、农业技术推广178

第三节 我国农村社会工作的实践180

一、我国农村社会工作的成就与存在的问题180

二、我国农村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182

三、农村社会工作的意义与作用184

一、农村社会心理研究的对象186

第一节 农村社会心理概述186

第九章 农村社会心理186

二、农村社会心理的特点及其变化188

三、研究农村社会心理的意义192

第二节 农村社会的个体心理194

一、农村个体社会化与个性194

二、农村个体的其它主要心理现象199

第三节 农村社会的群体心理202

一、农村社会群体及其特点202

二、农村群体规范及其对群体成员的影响205

三、地域性群体规范——风俗207

一、农村社会系统210

第十章 农村社会控制210

第一节 农村社会控制的一般形态210

二、农村社会控制概述214

三、信息反馈控制217

第二节 农村社会的目标控制223

一、农村社会的控制目标及其评价223

二、农村社会系统的目标控制228

第三节 农村社会的制约控制232

一、制约控制的概念232

二、制约控制的机制233

一、精神文明建设的历史考察237

第一节 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概述237

第十一章 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237

二、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240

三、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和任务241

四、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方法和具体步骤243

第二节 农村思想道德建设246

一、思想道德建设的内容246

二、农村改革与思想道德建设252

第三节 农村教育、科学、文化建设253

一、农村改革与农村教育、科学、文化建设253

二、农村教育及农村人才资源开发255

三、农村文化生活260

第十二章 农村社会变迁264

第一节 农村社会变迁的意义264

一、社会变迁概述264

二、农村社会变迁的一般过程和特点266

三、有计划的农村社会变迁270

第二节 影响农村社会变迁的因素274

一、地理环境因素274

二、人口因素276

三、文化因素278

四、生活方式因素279

一、改革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有计划的社会变迁”的必然形式280

第三节 中国农村社会变迁的理论与实践280

二、我国农村社会变迁的实践282

三、我国农村改革的新步伐285

第十三章 农村社会现代化289

第一节 农村社会现代化的意义289

一、社会现代化的概述289

二、农村社会现代化的内容和意义291

第二节 我国农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和任务294

一、我国农村社会的特点294

二、我国农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297

三、我国农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措施299

一、农村的社会结构开始变革306

第三节 我国农村社会现代化的初步实践306

二、农民的生活方式开始改革309

三、农民的思想观念不断更新311

四、农村的家庭规模和职能开始变化312

第十四章 农村发展战略314

第一节 农村发展战略的意义和内容314

一、概述314

二、农村发展战略的意义315

三、农村发展战略的内容319

第二节 农村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320

一、树立“整体协调型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320

二、树立“质量型战略”指导思想324

三、大力增强“效益”观念325

第三节 农村发展战略目标和指标体系326

一、农村发展战略目标326

二、农村发展战略目标的指标体系327

第四节 实现农村发展战略目标的策略330

一、农村人口策略330

二、农村经济发展的策略332

三、优化农村社会结构的策略334

四、农村传统文化和社会心理变革336

主要参考文献337

后记340

1989《中国农村社会学》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李守经主编 1989 郑州:中原农民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