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中学知识手册 地理分册》求取 ⇩

天球1

恒星1

星云1

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天体1

星座2

天体系统2

太阳2

太阳的外部结构3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3

太阳能量的来源4

太阳系的成员4

九大行星的结构特征5

九大行星的运动特征5

地球上生命物质存在的条件6

月球6

地月系7

月相7

月球对地球的意义7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7

两极、地轴和赤道8

经线和经度8

纬线和纬度8

经纬网8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9

地球的自转9

时区的换算10

时区的划分和区时的计算10

日界线11

各种时间11

地球的公转11

回归线和极圈12

地球上的五带12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2

太阳高度角的计算13

大气的组成14

大气的垂直分层14

大气圈14

太阳辐射15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16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17

气温17

气温的日变化和日较差17

气温的年变化和年较差18

影响气温的主要因素18

气温的水平分布19

无霜期、生长期和积温19

大气运动20

影响大气水平运动的力20

大气环流21

气旋与反气旋21

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22

季风环流22

降水23

降水类型23

降水量的地理分布24

天气和气候24

气团25

锋面与天气25

形成气候的因素26

人类活动与气候26

地球上的水体和水圈27

水量平衡28

自然界的水循环28

水循环的意义28

海水的盐度30

海水的温度30

洋流的形成30

洋流的分布31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31

水系和流域32

河流的补给32

河流径流的变化33

河流的水文特征33

冰川34

湖泊34

地下水35

地球的内部圈层36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结构36

地壳中的矿物37

岩石、矿产和矿床37

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37

地壳物质的循环38

地壳的变化和地质作用39

地壳运动39

地质构造40

板块构造学说40

地热41

火山42

地震44

震级和烈度44

地震的分布规律44

地震预报46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46

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47

地层和化石47

地壳的演化史48

生物圈48

生物与地理环境形成49

生态系统的概念50

生态系统的组成50

植物分布与环境50

食物链51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51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52

生态平衡52

土壤的特性和重要性53

土壤的组成53

土壤的形成54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55

陆地上的自然带55

自然带的分布规律55

地图上的比例尺56

地图的用途56

地图上的方向57

海拔和相对高度57

等高线和地形图57

分层设色地形图57

地形剖面图58

图例和注记58

第二部分 中国地理位置和面积59

疆界和邻国59

濒临大陆的海洋和主要岛屿59

行政区划60

人口及其分布62

团结统一的多民族国家63

侨胞和侨乡63

地形地势的特征64

近海的大陆架64

主要山脉64

四大高原65

四大盆地66

三大平原67

主要丘陵67

冬季气温分布特点67

夏季气温分布特点68

温度带的划分68

降水量的季节分配和年际变化69

年降水量的分布69

干湿地区的划分70

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70

季风区和非季风区71

季风活动和雨带的推移71

气候的主要特征71

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利害72

河流概况72

外流区域和内流区域72

外流河的水文特征73

季风区河流的地区差别73

内流河的水文特征73

长江74

京杭运河74

黄河75

海河77

淮河77

珠江水系77

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地理分界线78

东北三省的范围和位置78

东北地区的地形特征79

东北地区的气候特征79

东北地区的土地资源79

东北地区的交通和城市80

东北地区的工业特点80

东北地区的森林和矿产资源80

黄河中下游五省二市的范围和位置81

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地形特征81

黄河中下游地区的气候特征82

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农业生产82

黄河中下游地区的棉纺织工业83

黄河中下游地区的矿产资源83

黄河中下游地区的铁路和海港83

黄河中下游地区的主要城市83

长江中下游六省一市的范围和位置85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地形特征85

江南丘陵红壤的利用和改造86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农业86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气候特征86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矿产资源87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工业87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水陆交通88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主要城市88

南部沿海四省一区的范围和位置89

南部沿海地区的地形特征89

南海诸岛90

桂林山水90

南部沿海地区的气候特征90

南部沿海地区的热带经济作物90

开发海南岛91

南部沿海地区的海港、铁路和城市91

宝岛台湾92

香港和澳门92

西南三省的范围和位置93

西南三省的地形地势特征93

四川盆地94

云贵高原的喀斯特地形94

昆明与贵阳冬季气候的差异95

横断山区的山河、气候、植被的特点95

滇南谷地的热带风光95

西南三省的矿产和工业96

西南三省的交通与城市96

青海和西藏的位置97

青藏高原的自然特征97

柴达木盆地98

青海、西藏的交通与城市99

青海和西藏的农业区99

新疆的位置、面积和民族100

新疆地形的特点100

新疆的绿洲和垦区101

新疆的山地牧场101

新疆的矿产、交通和城市101

北部内陆两区一省的范围和位置102

北部内陆两区一省的地形特征102

北部内陆两区一省的畜牧业102

北部内陆两区一省的灌溉农业102

研究区域特征和区域差异的方法103

北部内陆两区一省的交通和城市103

沿海与内地的差异104

平原和山区的差异105

我国的名山105

农村、牧区和城市的差异106

城市职能分类107

我国城市发展的方针108

交通运输的重要性108

现代交通运输系统108

交通运输方式和线路的选择109

铁路运输109

公路运输110

内河运输111

航空运输112

管道运输112

海洋运输112

综合运输网113

贸易和商品113

古代“丝绸之路”和海上对外贸易航路114

建国以来对外贸易的发展114

第三部分 世界地理地球海陆面积115

七大洲115

四大洋115

陆间海和海峡116

世界主要岛屿116

边缘海和内海116

洋和海116

世界主要半岛117

世界四大渔场117

世界主要海港117

世界主要海洋航线118

世界主要山脉118

世界主要高原119

世界主要平原119

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119

世界气候的主要类型120

世界的国家和地区122

亚洲122

世界的人种和民族122

东亚123

日本123

朝鲜124

蒙古124

东南亚125

越南125

老挝125

柬埔寨125

新加坡126

南亚126

印度尼西亚126

泰国126

缅甸126

尼泊尔127

印度127

巴基斯坦127

西亚128

阿富汗128

伊朗129

伊拉克129

土耳其129

巴勒斯坦地区129

大洋洲129

澳大利亚130

非洲131

新西兰131

北部非洲133

埃及133

西部非洲134

尼日利亚134

中部非洲135

扎伊尔135

东部非洲135

坦桑尼亚135

南部非洲136

南非136

欧洲136

南欧137

罗马尼亚138

南斯拉夫138

意大利139

西欧139

英国139

法国140

北欧140

瑞典141

中欧141

瑞士141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141

苏联142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142

东欧142

北美洲143

加拿大144

美国145

墨西哥146

中美洲147

西印度群岛147

南美洲147

巴西148

智利148

阿根廷149

南极洲149

第四部分 人文地理自然资源150

人类与自然资源151

土地资源151

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151

森林与环境152

世界森林资源152

我国森林资源152

草场资源及其利用保护153

野生动、植物资源154

水产资源154

自然保护区155

矿产资源的特点和类别155

我国矿产资源的特点156

世界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156

我国的铁矿资源和钢铁工业157

我国有色金属矿产资源157

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157

我国水资源的特点158

南水北调工程158

海洋资源159

我国主要渔场和海洋水产159

我国主要盐场160

我国的海洋事业160

能源及其分类160

煤作为能源的特点161

能源的重要性161

煤的分布162

石油、天然气的特点162

石油资源的分布162

水能的特点163

水能的分布和利用163

生物能的利用164

核能164

太阳能的利用165

风能165

沼气166

世界和我国的能源构成166

世界能源问题167

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地理分布167

我国能源开发的现状和前景168

农业生产的特点168

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169

社会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170

技术改革对农业生产的影响170

农业的历史发展170

世界农业的发展171

国外农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172

世界粮食生产和分布173

世界粮食的消费173

我国农业发展的条件174

我国的农业生产174

世界粮食问题174

建国以来我国农业的成就175

我国农业生产发展的途径176

工业的类别177

三类产业的划分177

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177

工业生产的主要特点178

影响工业布局的主要因素179

世界工业的发展180

世界工业布局的趋向181

欧洲共同体182

世界南北经济的差距182

旧中国工业生产和分布特点183

新中国工业建设的重大成就184

我国工业生产和工业布局184

消除工业“三废”保护环境186

世界人口的增长和分布186

我国的人口政策187

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187

衡量人口合理分布的标准188

国际人口迁移188

国内人口迁移189

我国的人口迁移189

城市化及其进程190

城市的形成和发展190

城市化与城市生态系统191

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192

建国以来城市发展的特点193

我国城市建设的前景193

地理环境195

人类生活、生产与环境195

环境问题196

人类与环境的对立统一196

协调人类发展与环境关系197

国土规划198

国土立法198

国际协作保护世界环境199

1988《新编中学知识手册 地理分册》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诸龙庚,骆大慧编著 1988 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