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地理知识手册》求取 ⇩

目录1

第一部分 小学《地理》教材简析1

第二部分 教学参考资料7

一、认识自己的家乡7

地平方向7

根据太阳定向8

根据北极星定向9

利用指南针定向10

利用钟表定向10

根据景物特征定向11

长度和面积的常用计量单位11

几种测量距离的简单工具13

步测距离14

平面图和地图16

地图上的方向16

地图的比例尺17

地图的图例和注记19

绝对高度(海拔)和相对高度19

等高线和等深线19

地形和地势19

平原和高原20

山地和丘陵20

湖泊21

河流21

盆地21

地形图22

地形剖面图22

政区图22

天气和气候23

物候23

春夏秋冬四季的划分24

二十四节气25

天气预报27

气象观测29

城镇的主要生产活动34

天空状况34

农村的主要生产活动35

二、地球和地球仪35

“天圆地方”说(盖天说)35

指南针37

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38

地球是球体的证明39

地球的形状40

地球形状的地理意义41

地球的大小41

地球仪42

地球的自转42

经线和纬线43

地轴和两极43

本初子午线44

赤道45

经度和纬度45

地理坐标46

纬度的简易测定47

地方时47

地方时和经线(南北方向线)的简易测定48

经度的简易测定49

49

49

国际日期变更线(日界线)50

两半球图51

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52

大陆53

岛屿54

半岛55

七大洲55

亚洲55

欧洲56

非洲57

大洋洲及太平洋岛屿57

北美洲58

南美洲58

洋和海60

南极洲60

太平洋61

四大洋61

大西洋62

印度洋62

北冰洋63

海峡和地峡63

岬角64

太阳的体积和质量64

太阳辐射65

太阳高度66

气温的日变化67

四季的形成和昼夜长短的变化69

气温的年变化69

地球的公转69

回归线71

极圈71

五带的划分72

三、我们的祖国73

我国的地理位置和面积73

我国的疆界和邻国74

我国的行政区划74

我国省级行政区简称的由来76

华侨和侨乡77

香港、九龙和澳门是我国领土的一部分77

我国的人口及其分布77

有计划地控制人口增长的必要性78

我国是团结统一的多民族国家79

我国濒临的海洋79

我国的内海和主要岛屿80

我国的海峡、海湾和海港81

台风81

北京市的面积、人口和行政区划81

北京市的自然条件82

北京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古城82

万里长城83

北京是全国政治、文化和交通中心83

天安门85

故宫85

北海85

天坛86

颐和园86

明十三陵86

东北的位置和气候特点87

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长白山88

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是我国森林资源的宝库88

东北林区的主要树种及其分布88

东北虎和东北“三宝”89

东北林区的建设89

东北平原90

黑土90

扒犁91

东北大豆91

甜菜91

亚麻91

“北大荒”变成“北大仓”92

东北丰富的矿产和水力资源93

东北稠密的铁路网以及海港和管道运输93

大庆油田94

大连港94

钢都鞍山的钢铁工业94

秦皇岛港95

华北平原95

谷子96

冬小麦和春小麦96

黄土高原96

黄土的成因97

黄土的特性97

黄土高原的几种地形97

渭河平原与汾河平原98

窑洞98

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保持工作98

黄河上、中、下游的划分和各段主要特征99

水系、干流、支流、分水岭、流域、落差、瀑布99

黄河流域99

黄河的含沙量100

根治黄河水害,开发黄河水利100

水力资源和水利资源101

水利枢纽101

刘家峡水电站102

三门峡水利枢纽102

黄河中下游地区丰富的煤炭资源102

黄河中下游各省的重要煤矿103

黄河中下游地区发达的棉纺织工业103

三山五岳104

泰山104

山东半岛丘陵104

黄河中下游地区的重要铁路干线104

济南多泉的原因105

青岛105

昆仑山脉106

秦岭106

华山106

蜀道变通途107

宝成铁路的“∞”形秦岭大盘道107

淮河及其治理107

秦岭、淮河南北的地理特征108

长江中下游平原109

长江三角洲110

鄱阳湖110

洞庭湖111

茶树111

桑蚕111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和伏旱112

寒潮113

鱼米之乡113

四川盆地113

成都平原114

天然气115

油菜籽115

都江堰115

井盐116

建国以来四川兴建的主要铁路线116

我国第一大河——长江117

长江上、中、下游的划分及各段主要特征118

金沙江119

长江三峡120

葛洲坝水利枢纽120

长江沿岸的三121

大“火炉”——南京、武汉、重庆121

上海市的自然条件122

上海的位置特点及其在我国交通上的地位122

长江流域是我国经济发达的地区122

上海港123

上海在我国工业上的重要地位123

杭州124

西湖124

白堤126

苏堤与苏堤春晓126

三潭印月126

湖心亭126

平湖秋月127

花港观鱼127

灵隐寺127

岳庙127

潮汐的成因128

四、认识世界128

六和塔128

钱塘江和钱塘潮130

杭州湾的海塘工程131

海南岛132

南岭132

南海诸岛133

荔枝133

菠萝134

香蕉134

双季稻134

甘蔗134

棕榈135

榕树135

热带作物135

珠江135

岩溶地形与桂林山水136

珠江三角洲137

广东小水电的蓬勃发展137

我国第一大岛——台湾岛138

广州138

黄埔港和湛江港138

台湾海峡139

海里(浬)139

澎湖列岛、钓鱼岛140

台湾山脉140

樟树和樟脑140

台北、基隆和高雄141

日月潭141

台湾西部平原141

台湾的高山族142

云贵高原142

云贵高原上的山间小盆地——坝子142

昆明静止峰143

滇池143

云贵两省的少数民族144

横断山区145

青藏高原145

喜马拉雅山和珠穆朗玛峰147

青稞和牦牛147

川藏、青藏、新藏、滇藏公路148

拉萨与布达拉宫149

雅鲁藏布江谷地149

柴达木盆地150

青海湖151

沙漠及我国沙漠的分布151

天山山脉152

塔里木盆地和塔克拉玛干沙漠153

沙漠的治理153

绿洲154

长绒棉154

祁连山地和河西走廊155

哈密瓜和吐鲁番葡萄155

丝绸之路与兰新铁路156

准噶尔盆地156

贺兰山157

157

内蒙古高原157

我国的草原牧场158

新疆细毛羊158

“草原钢城”包头159

三河马和三河牛159

滩羊159

山地、山脉和山区160

三大平原比较简表161

四大高原比较简表162

四大盆地比较简表163

我国的地形地势特征及其优越性164

我国山脉的走向及其成因165

黄山166

庐山166

峨眉山167

霜期和无霜期、生长期和积温167

我国主要河流概况简表168

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169

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的特点170

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170

我国温度带的划分171

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171

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172

我国气候的主要优缺点172

资源的概念173

我国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173

富铁矿和贫铁矿175

我国的土地资源和农业生产176

我国的森林资源和造林绿化177

我国丰富的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178

我国的海洋资源和海洋事业179

交通运输业180

几种主要交通运输方式及其优缺点180

建国30年来我国铁路网的发展182

两大山带182

高加索山脉183

阿尔卑斯山系183

安第斯山脉184

落基山脉184

山地景象的垂直变化185

冰川186

火山187

地震189

伊朗高原190

非洲——高原的大陆190

北美洲西部的高原191

南美洲东部的高原191

恒河平原191

尼罗河三角洲191

亚马孙平原192

密西西比平原192

欧洲的平原192

西西伯利亚平原193

海底地形193

非洲——热带的大陆194

孔雀194

鹦鹉195

大象195

犀牛196

河马196

天然橡胶和橡胶197

197

咖啡和咖啡树197

可可和可可树198

羚羊199

长颈鹿199

蒙古高原199

斑马199

椰子和椰子树199

狮、虎、豹200

袋鼠201

撒哈拉沙漠202

热带地区的植物、矿物和水力资源203

西印度群岛204

东南亚204

南亚204

斐济205

热带地区发展中国家民族经济的发展205

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及混交林206

温带草原207

阿根廷境内的草原207

环境保护问题和我国的环境保护法208

苔藓209

地衣209

210

中国科学家访问南极洲211

企鹅211

海豹211

洋流、寒流、暖流、北大西洋暖流212

食物链213

海象213

白熊214

驯鹿214

北极狐215

候鸟215

爱斯基摩人215

雪撬216

世界人口的增长216

世界人口的分布217

世界人种218

中国的蚕丝219

中国的茶叶220

油桐树和桐油221

苏伊士运河222

巴拿马运河223

地中海224

好望角224

西亚225

尼罗河225

亚马孙河225

刚果河226

密西西比河226

恒河227

第三部分 小学地理教学中的几个问题228

一、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问题228

二、小学地理课中常用的教学方法229

三、小学地理各类知识的教法235

四、小学地理教学的直观教具238

五、小学的地理课外活动243

第四部分 教案举例245

一、我国的国土和人民245

二、首都北京249

三、世界的居民和国家252

1983《小学地理知识手册》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刘嗣编写 1983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