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政治学》求取 ⇩

第一编1

第一章 阶级和国家1

第一节 阶级1

一、阶级的概念1

二、阶级的形成3

三、阶级的结构5

第二节 国家的形成和职能8

一、国家的形成8

二、国家的职能11

第三节 国家的历史类型14

第四节 国家的消亡18

一、国家消亡的条件18

二、国家消亡的道路19

第二章 阶级斗争和革命22

第一节 阶级斗争的地位和作用22

一、阶级斗争的形成及发展22

二、剥削阶级社会的阶级斗争25

三、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斗争29

第二节 革命的含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特点31

一、革命的多种含义31

二、无产阶级革命的特点32

第三节 改良的性质和改革的意义36

一、改良一般是革命的副产品36

二、社会主义条件下改革的内容和意义38

第三章 政治权力和政府40

第一节 政治权力的性质和作用40

一、政治权力的概念40

二、政治权力的产生41

三、政治权力的作用44

第二节 政治权力的表现和形态46

一、政治权力的集中表现——主权46

二、君主主权47

三、议会主权49

四、人民主权51

第三节 政治权力的构成形式53

一、政治权力的结构53

二、政治权力构成形式的区分55

三、政治权力构成形式的历史类型57

四、政治权力的构成形式和政府机构61

第四章 政党和政治家64

第一节 政党的产生和本质64

一、政党的产生64

二、政党的本质66

第二节 政党制度的类型和作用69

一、政党制度的含义和类型划分69

二、资产阶级政党制度的实质和作用71

三、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作用75

第三节 政治家的特征和作用77

一、政治家的特征77

二、资产阶级政治家的作用79

三、无产阶级政治家的作用81

第五章 政策和策略85

第一节 政策和策略的意义及类型85

一、政策和策略的意义85

二、政策和策略的类型87

第二节 无产阶级政策和策略的制定及实行89

一、政策和策略的制定89

二、政策和策略的实行93

一、战略指导上的辩证观念95

第三节 无产阶级政策和策略的基本原则95

二、领导权原则和条件97

三、工作重心的及时转移99

第六章 政治活动和政治关系101

第一节 政治活动的特征101

一、政治活动的主体101

二、政治活动的社会条件103

三、政治活动的形式106

一、政治活动和政治关系107

第二节 政治关系的格局107

二、政治关系的基础110

三、政治关系与政治系统112

第三节 政治关系的不同性质114

一、政治关系的区别114

二、政治对等关系117

三、政治不等关系120

第七章 人民和民族123

第一节 人民在国家中的地位和作用123

一、人民的概念123

二、人民在国家中的地位125

三、人民在国家中的作用127

第二节 民族和国家的关系130

一、国家的民族构成130

二、国家对民族的影响133

三、民族后于国家消亡136

一、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区别和联系137

第三节 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137

二、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互相影响139

第二编141

第八章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政治141

第一节 帝国主义与旧中国政治141

一、帝国主义对旧中国政治的干预和控制141

二、中华民族精英的政治觉醒145

三、帝国主义的侵略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反抗147

第二节 辛亥革命的胜利和失败150

一、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政纲—三民主义150

二、南京临时政府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55

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和经验教训161

第三节 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166

第九章 人民民主专政的新型国家173

第一节 革命根据地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践173

一、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73

二、抗日战争时期175

三、解放战争时期177

第二节 人民民主专政国家的特征179

一、人民民主专政国家的领导核心179

二、人民民主专政国家的基础181

三、人民民主专政国家巩固和发展的重要力量183

四、人民民主专政国家的政体形式184

第三节 新时期人民民主专政的任务185

一、保障人民民主,建设民主化的社会主义国家185

二、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186

三、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188

四、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189

五、保证和促进社会主义改革的实现190

第四节 人民民主专政与社会主义民主191

一、对人民民主和对敌人专政的统一191

二、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192

三、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193

第一节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95

第十章 社会主义中国的政治体制195

一、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196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突出优点196

第二节 选举制度199

一、我国选举制度的社会主义民主原则199

二、我国选举的组织机构和程序200

第三节 国家权力机关与立法体制204

一、最高国家权力机关204

二、地方国家权力机关207

三、立法权限和立法程序211

第四节 国家元首制度213

一、我国元首制度的历史演变213

二、国家主席的职权214

第五节 国家行政体制和司法体制216

一、国务院216

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218

三、人民法院220

四、人民检察院223

第十一章 社会主义中国的政党体制225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225

一、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确立225

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本质内容和途径228

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非党组织以及与宪法法律的关系231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233

一、社会主义中国的各民主党派233

二、多党合作的历史发展237

三、多党合作的主要方式240

第三节 社会主义中国政党体制的特点和优点244

一、社会主义中国政党体制的特点244

二、社会主义中国政党体制的优点246

第十二章 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249

第一节 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性质及其历史发展249

一、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性质和特点249

二、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历史发展250

第二节 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作用252

一、理论与原则252

二、自治组织的作用253

第三节 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体制255

一、一种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255

二、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体制设置256

三、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关系256

一、沟通活动257

第四节 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活动257

二、宣传教育话动258

三、日常事务性话动259

四、我国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发展262

第十三章 社会主义中国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264

第一节 社会主义中国的民族政策264

一、增强民族团结,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264

二、实行民族区域自治268

一、社会主义中国宗教的特点272

第二节 社会主义中国的宗教政策272

二、宗教信仰自由275

三、明确政策界限,做好宗教工作278

第三编282

第十四章 西方资产阶级政治统治的建立282

第一节 西方资产阶级民族国家的形成282

一、欧洲资产阶级民族国家的形成282

二、美洲资产阶级民族国家的形成285

三、日本资产阶级民族国家的形成286

第二节 资产阶级宪政的产生287

一、资产阶级宪政的含义287

二、资产阶级宪政的法律基础山——资产阶级宪法289

第三节 资产阶级政治的基本特征300

一、维护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政治300

二、法治政治301

三、民权政治302

四、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发展趋向303

第十五章 西方国家的政治体制305

第一节 三权分立的原则和政治制度的类型305

一、分权是近代西方国家政权组织的基础305

二、西方国家政治制度的类型309

第二节 西方国家的立法体制312

一、立法机关的沿革312

二、立法机关的类型313

三、立法机关的产生315

四、立法机关的职权317

第三节 西方国家的行政体制320

一、行政体制的类型320

二、行政机关和立法机关的制衡关系324

第四节 西方国家的司法体制325

一、法院的种类325

二、两大法系司法体制的比较327

一、产生途径不一330

第一节 西方国家政党的特点330

第十六章 西方国家的政党和压力集团330

二、派系名目不一332

三、法律地位不一333

四、组织松严不一334

第二节 西方国家政党的活动方式335

一、政治和经济的活动335

二、国内和国外的活动338

第三节 西方国家的压力集团340

一、压力集团的理论340

二、压力集团的活动342

第十七章 西方国家的政治决策346

第一节 西方国家政治决策的性质和分类346

一、政治决策的特征346

二、西方国家政治决策的性质和地位347

三、西方国家政治决策的分类349

二、西方国家政治决策过程的阶段划分351

第二节 西方国家政治决策的过程351

一、西方国家政治决策的三种过程351

第三节 影响西方国家政治决策的社会群体354

一、“影响”和社会群体的含义354

二、影响西方国家政治决策的社会群体355

第十八章 西方国家的文官制度361

第一节 西方国家文官制度的产生和发展361

一、英、美文官制度的产生和发展361

二、法、德、日文官制度的产生和发展366

第二节 西方国家文官制度的基本内容371

一、文官管理机构371

二、文官的分类372

三、文官的管理376

第三节 西方国家文官制度的特点及其作用387

第一节 国际政治的由来391

一、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学科391

第十九章 国际政治391

第四编391

二、国际政治的主体395

三、国际政治交往的产生398

第二节 国际政治的演变401

一、资本主义的发展与国际政治的演变401

二、二十世纪国际政治的基本特征404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格局408

第三节 国际格局与中国外交政策408

二、中国对外政策的基本原则412

第二十章 国际法与国际组织416

第一节 国际法416

一、国际法的沿革416

二、国际法的基本原则419

三、国际法的地位和作用422

第二节 国际组织424

一、国际组织的产生和发展424

二、国际组织的类型426

三、国际组织的地位和作用428

第三节 联合国组织430

一、联合国的建立及其宗旨430

二、联合国的组织机构433

三、联合国的地位和作用437

第二十一章 国际政治活动441

第一节 外交活动441

一、外交与外交政策441

二、外交形式和外交原则的演变442

三、外交活动的基本方式446

第二节 战争活动449

一、战争的基本性质和原则449

二、战争的类型451

三、战争方式的演变与现代战争454

第三节 其他国际政治活动458

一、国际恐怖活动458

二、国际间谍活动461

三、国际颠覆活动464

1992《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刘星汉等主编;王元等撰稿 1992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