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口发展史》求取 ⇩

前言1

绪论1

第一节 中国人口发展史的空间范围1

第二节 中国人口发展史的时间范围4

第三节 中国人口发展史的具体内容9

第四节 研究和了解中国人口发展史的意义17

上编 中国历史上的人口调查制度与现存资料20

第一章 人口调查制度的起源20

第一节 大禹时的人口纪录不可信20

第二节 《周礼》的记载并非实际制度25

第三节 《国语》所载为最早的人口调查制度27

第四节 首次全国性人口调查完成于秦代30

第五节 公元2年西汉户口数是现存最早的全国性人口数32

第二章 人口调查制度的演变和发展36

第一节 战国、秦、汉的上计36

第二节 唐代的记帐和户籍41

第三节 多头统计的混杂——宋代的户口统计制度51

第四节 金代的猛安谋克制和户籍登记54

第五节 明代的户帖与黄册制度56

第六节 清代:由户口登记向人口普查的过渡61

第七节 1912—1947年:有名无实的人口调查66

第三章 历史人口资料的评价69

第一节 历代户口统计数70

第二节 方志记载的户口数86

附表87

表1 明洪武四年(1371)、九年(1376)绩溪县户口分职业统计87

表3 明代历年上海县户口数比较90

表4 洪武年间部分府县户均口数90

表2 明代历年新昌县户口数比较90

第三节 家谱——官方户口数以外的数据库91

表5 中国历代户口统计表101

中编 人口数量的发展及其变化特点106

第一节 先秦人口数的估计106

第四章 秦、汉时期106

第二节 秦时期107

第三节 西汉时期108

表6 西汉初年部分侯国户口增长率110

表7 西域都护府辖区的户口、胜兵数115

第四节 东汉时期117

表8 东汉(公元57—157年间)主要户口数及增长率118

表9 汉朝(公元2—154年间)巴郡户口数的增长121

第一节 三国、西晋时期126

第五章 三国至隋时期126

表10 三国实际人口估计数131

第二节 东晋、南朝135

第三节 十六国、北朝138

第四节 隋时期143

表11 晋、宋、隋江南户口数比较146

第一节 户口数字分析149

第六章 唐时期149

第二节 人口峰值推算150

表12 西汉元始二年(2年)与唐天宝元年(742年)人口密度最低单位比较155

第三节 隋唐之际人口谷底推算159

第四节 唐后期的人口变化161

第五节 唐朝统计范围外的人口数估计163

第一节 五代时期的人口耗减172

第七章 宋、辽、金时期172

表13 唐、宋部分州户数比较174

第二节 宋代户口数的真实含义175

表14 《宋史·地理志》所载部分府、州、军户均口数180

表15 北宋历年户均口数统计182

第三节 宋代实际人口数的推算191

第四节 辽朝人口数估计193

表16 辽各族人口估计数194

第五节 金朝人口数量的变化195

表17 金历年户口数统计196

第六节 其他政权、地区的人口数估计202

第八章 元时期207

第一节 史籍所载元代最高户口数207

第二节 金、南宋末年人口谷底的推测209

表18 南宋旧地至元、嘉定年间户口数比较214

第三节 元朝最高人口数的推测218

第四节 西藏人口的调查223

表19 元代西藏人口估计数225

第一节 明代人口数量研究概况227

第九章 明时期227

第二节 明代初期人口总数的确定229

表20 洪武十四年、二十四年、二十六年户口数比较231

第三节 元明之际的人口谷底236

第四节 明代人口峰值估计237

表21 明代人口地理分布的变化238

第五节 明朝统计范围外的人口数估计241

第十章 清时期、近代243

第一节 清代人口数量研究的评价243

第二节 清代人口峰值245

表22 清代1700—1850年间人口的增长246

表23 清宣统年间少数民族地区户口数247

第三节 明清间人口谷底数推算248

第四节 清朝后期的人口耗减251

表24 太平天国战争期间长江下游部分地区人口损失统计252

第五节 怎样认识清朝的“人口奇迹”253

第六节 1912—1953年的人口变化257

第十一章 人口数量变化的特点260

第一节 增长缓慢260

第二节 “大起大落”和发展的阶段性261

第三节 人口增长的阶级不平衡性264

表25 1931—1934年江苏省江阴县农村人口贫富别死亡率265

第四节 人口增长的民族不平衡性269

第十二章 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280

第一节 地理条件280

第二节 农业生产282

第三节 战争285

第四节 政治制度288

第五节 传统思想和习惯影响295

第十三章 人口的构成与再生产298

下编 人口构成 再生产 分布 迁移298

第一节 性别构成298

第二节 婚姻状况301

第三节 家庭规模307

第四节 出生率310

第五节 死亡率313

第六节 民族构成318

第十四章 人口的分布325

第一节 第一阶段:商、周至东汉末年326

表26 西汉郡国人口密度327

表27 东汉郡国人口密度334

第二节 第二阶段:三国至五代时期341

表28 唐各道人口密度343

第三节 第三阶段:宋至近代344

表29 南宋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嘉定十六年(1223年)人口密度345

表30 元代各行省人口密度348

表31 元代南方部分地区人口密度349

表32 明代各省人口密度350

表33 清代历年各直省人口密度355

表34 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人口密度最高府州357

第四节 人口分布重心的转移359

表35 中国历代人口分布重心的转移360

第五节 人口分布形成和变化的原因362

第十五章 人口的迁移368

第一节 人口迁移的类型、特点和规律368

第二节 人口迁移的意义394

余论401

表36 1850—1953年六省人口比较402

后记411

1991《中国人口发展史》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葛剑雄著 1991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