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与家庭》
作者 | 彭怀真著 编者 |
---|---|
出版 | 巨流图书公司 |
参考页数 | 327 |
出版时间 | 1996(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9577320562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357926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作者序1
第一章性别角色5
第一节 性别角色的行为科学解释6
图1—1性别角色问题的思考架构9
第二节 性别角色理论9
第三节 性别角色社会化的解释12
第四节 两性异同的实际状况14
第五节 我国两性角色的现况及问题15
表1—1 两性在人际行为方面的异同16
表1—2两性在认知能力及成就方面的异同17
第六节 女性主义及妇女运动19
表1—3 女性主义主要派别的比较23
第二章择偶27
第一节 主要的择偶理论28
图2—1如何在两个可能的伴侣中作选择30
第二节 感情的发展32
第三节 择偶的过程35
第四节 约会38
图2—2 择偶的发展过程39
图2—3 性表现的影响因素41
第三章婚姻的基本概念45
第一节 意义——文字、法律、社会学的定义46
第二节 原因——为什么要结婚49
第三节 婚姻型态53
表3—1 不同民族的婚姻型态55
表3—2婚姻群体大小与关系数56
第四节 中国人特有的婚姻及婚姻六礼57
第五节 决定婚姻成败的力量60
表3—3 预测婚姻成功的指标67
第四章婚姻的方式69
第一节 传统及宗教背景的婚姻70
第二节 现代婚姻的主流方式73
第三节 婚姻方式的变体76
表4—1 主要的婚姻方式之比较80
第五章单身及其他选择81
第一节 单身人口遽增82
表5—1 台闽地区结婚率及初婚年龄情形83
表5—2 平均初婚年龄84
表5—3 单身的原因85
表5—4成婚的原因85
第二节 选择单身的主要考虑86
第三节 打算成婚者的行动88
第四节 其他选择90
第六章同居97
第一节 同居的意义及特殊性98
第二节 大量增加的原因101
第三节 选择同居的多重考虑102
第四节 同居者的压力与困境105
第七章外遇109
第一节 意义及流行率110
表7—1外遇流行率的调查统计整理表111
第二节 高危险人口群及外遇历程112
第三节 外遇事件的辅导117
图7—1 外遇事件三主角关系图117
图7—2 外遇事件的主角彼此关系图118
图7—3 外遇事件的理情处置模式122
第八章离婚125
第一节 意义及复杂层面126
第二节 全球离婚率均在上升134
表8—1 世界各国结婚、离婚状况表136
表8—2 台闽地区结婚、离婚对数之比例139
表8—3台闽地区离婚率及十五岁以上人口婚姻状况140
第三节 离婚的原因141
表8—4 台闽地区结婚及离婚况表142
表8—5学者对离婚原因的看法147
第四节 离婚的广泛影响149
第五节 离婚的辅导151
第九章婚姻问题与咨商辅导155
第一节 婚姻压力事件与压力源156
表9—1不同生命周期的婚姻家庭压力源157
第二节 婚姻冲突及危机158
表9一2婚姻家庭压力源事件之对比159
第三节 婚姻咨商辅导161
表9—3 辅导、咨商与心理治疗之差异163
第十章家庭的基本概念167
第一节 家庭是最普遍的社会制度168
第二节 家庭的定义168
第三节 家庭的特殊性173
第四节 家庭的资源与责任175
第五节 研究家庭的途径180
图10—1 与家庭研究相关的社会科学领域181
图10—2 社会科学领域中与家庭研究相关的主题181
表10—1 有关家庭研究的行为科学主题182
表10—2 有关家庭研究的学科及主题183
第十一章家庭的功能与反功能185
第一节 功能186
表11—2 美国学者对家庭功能的看法187
表11—1我国学者对家庭功能的看法187
第二节 反功能189
表11—3 我对家庭功能的看法190
第十二章家庭的类型193
第一节 依继承、居住、权威分类194
表12—1家庭类型意义的分类——依继承、居住、权威区分198
第二节 依家庭特性分类198
第三节 其他的家庭类型分类200
第四节 比较与思考202
表12—2 家庭类型的总整理203
第十三章家人关系205
第一节 关系的意义206
第二节 家人关系的基本概念207
图13—1我在生长家庭和生殖家庭中位置图208
第三节 中国人的家人关系特性210
表13—? 主要家人关系及思考架构210
图13—2九族系统图215
第四节 家人关系的经济性 以家族企业为例216
第十四章家庭生命周期223
第一节 基本概念224
第二节 家庭生命周期的阶段226
图14—1 家庭生命周期简图227
图14—2 台湾男性的生命周期与家庭生命周期228
图14—3 台湾女性的生命周期与家庭生命周期229
表14—2 妇女及儿童在不同的家庭生命周期所遇到的主要问题230
表14?1人生各期的不同发展问题230
第三节 影响家庭生命周期的要素231
第四节 原始家庭或不完整家庭之生命周期差异233
表14—3美国中产阶级原始家庭的生命周期阶段及其发展任务234
第五节 家庭生命旅程和生命冒险235
表14—4 离婚前後的情绪转变及发展议题236
表14—5 再婚的情绪转变及发展议题237
第十五章家庭系统241
第一节 全家是关连在一起的生命体242
表15—1精神分析理论和家庭系统理论的比较245
第二节 家庭系统的核心概念247
图15—1系统的层级图249
第三节 容易有伤害性的家庭系统253
第十六章家族治疗入门257
第一节 意义及源起258
第二节 重要派别263
表16—1团体治疗优於个别治疗之处264
第三节 核心概念265
表16—2家族治疗六大理论取向之比较266
第四节 应用家庭治疗的限制268
附录一 「婚姻与家庭」应包含那些范围271
附表一 「婚姻与家庭」教科书主题之比较272
附录二 重要名词中英文对照表277
附录三 重要期刊299
附录四 婚姻、家庭、妇女、两性领域学者301
附录五 妇女团体、妇女福利暨妇女研究单位304
参考书目307
1996《婚姻与家庭》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彭怀真著 1996 巨流图书公司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非婚姻家庭
- 1990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 家庭与婚姻
- 1923
-
- 婚姻法与婚姻家庭问题讲话
- 1979
-
- 婚姻与家庭 藏文
- 1988 北京:民族出版社
-
- 现代商标与现代广告
- 1995 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
-
- 婚姻与家庭
- 1987 北京:民族出版社
-
- 婚姻与家庭:家庭社会学
- 1987 五南图书出版有限公司
-
- 婚姻家庭
- 1999 北京:兵器工业出版社
-
- 中国的婚姻与家庭
- 1989 北京:人民出版社
-
- 生育制度
- 1981 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
- 婚姻与家庭
- 1995 巨流图书公司
-
- 婚姻与家庭生活
- 1993 北京:兵器工业出版社
-
- 婚姻法与婚姻家庭问题讲话
- 1979 北京:人民出版社
-
- 离婚法律咨询
- 1993 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
-
- 婚姻家庭与继承
- 1996 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