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革命史新编 1840-1994》
作者 | 田玉兰,魏洛主编 编者 |
---|---|
出版 | 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 |
参考页数 | 267 |
出版时间 | 1997(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780134068X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351152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第一章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1
一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1
【中国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1
目录1
【中国封建制度对社会发展的严重阻碍】2
【清王朝的闭关锁国与西方列强的对外扩张】6
二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9
【林则徐禁烟与第一次鸦片战争】9
【亚罗号事件与第二次鸦片战争】12
【边疆危机与中法战争】14
三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形成14
【中日甲午战争——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形成】16
【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18
四 中国社会原有阶级救亡图存的努力21
【太平天国运动】21
【洋务运动】26
第二章 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29
一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发展及戊戌维新运动29
【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出现】29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发动的戊戌维新运动】30
【八国联军战争——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最终形成】34
二 伟大的辛亥革命运动39
【清政府的彻底卖国与孙中山的早期革命活动】39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形成和其他革命团体的建立】41
【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和革命形势的发展】43
【中华民国的建立和辛亥革命的失败】48
【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55
一 民族工业的发展及新文化运动的兴起63
【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63
第三章 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63
【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67
二 五四爱国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68
【五四爱国运动】68
【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70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74
第四章 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81
一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81
【孙中山革命思想的伟大转变】81
【中国共产党国共合作政策的确立】83
【国民党“一大”及国共合作的基础——新三民主义】84
二 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及其最后失败85
【国民革命运动的迅速兴起】85
【统一战线中争夺领导权的斗争】87
【国民革命的发展和失败】89
【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和经验教训】91
第五章 土地革命和抗日救亡运动94
一 国民党统治的建立94
【南京国民政府统一全国】94
【国民党政权的对内对外政策】96
【国民党统治下的中国经济状况】99
【其他党派的政治主张】103
二 土地革命战争与中国共产党对革命道路的探索105
【工农红军与革命根据地的建立】105
【毛泽东关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理论】106
【左倾错误给中国革命造成的危害】109
【遵义会议的历史地位】112
三 抗日救亡运动与国内和平的实现113
【从“九一八”事变到华北事变】113
【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和国内阶级关系的变化】114
【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与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116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和特点】118
第六章 全民族的抗日战争121
一 国民党的正面战场121
【从卢沟桥事变到武汉失守前的国民党正面战场】121
【相持阶段国民党政府抗战态度的变化】124
【相持阶段的国民党正面战场】128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的国民党正面战场】130
【如何评价国民党的正面战场】132
【毛泽东关于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地位和持久战的思想】134
二 中国共产党的敌后战场134
【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创建与发展】136
三 抗日战争中中国与世界反法西斯各国的关系138
【中苏关系的发展与变化】138
【中国与英美的关系】140
四 抗战的最终胜利142
【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142
【中国抗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143
【如何看待美国的两颗原子弹和苏联出兵的作用】148
【抗战胜利后的国际国内形势】152
一 抗战胜利后的政治格局与中国人民的基本要求152
第七章 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和新中国的诞生152
【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154
【各党派争取和平民主的主张与斗争】155
二 国民党自绝于人民并走向失败157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的倒行逆施】157
【国民党陷入全国人民的包围之中】162
【国民党政权失败的原因】165
三 中国共产党打败国民党解放全中国的方略和进程167
【中国共产党制定的打败国民党进攻的方针和政策】167
【中国共产党制定夺取全国胜利的纲领和政策】168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170
四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175
【七届二中全会为新中国制定的光辉蓝图】175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新中国的诞生】177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光辉】179
【中国革命胜利的经验和伟大意义】181
第八章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84
一 恢复国民经济时期的形势和战略决策184
【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国内外形势】184
【七届三中全会】185
【新生政权的统一和国民经济的初步整顿】186
二 恢复国民经济的工作186
【抗美援朝和三大社会运动】187
【国民经济的恢复和成功的经验】190
三 适合国情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191
【过渡时期总路线】191
【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2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3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成就】195
【1956年的国际国内形势】198
第九章 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198
一 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端198
【《论十大关系》是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端】199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200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201
二 十年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与失误203
【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扩大化】203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205
【庐山会议】207
【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和七千人大会】209
【十年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210
三 政治上左倾错误的继续发展212
【八届十中全会】212
【意识形态领域内的大批判】213
【几点分析意见】214
第十章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216
一 “文化大革命”的发动216
【“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216
【“文化大革命”爆发的导火索】218
【“文化大革命”全面发动的标志和纲领】220
二 “打倒一切”的全面内乱223
【“上海一月风暴”和全国的夺权动乱】223
【中共九大与林彪反革命集团的覆亡】225
三 党和人民的抗争227
【正气凛然的二月抗争】227
【周恩来纠正“左”倾错误的努力和邓小平的全面整顿】229
【“四五”天安门事件】231
四 “文化大革命”的性质和历史教训232
【“文化大革命”的性质】232
【“文化大革命”的主要教训】233
第十一章 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235
一 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235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235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转折】237
【十一届六中全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发正】239
【十二大制定的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纲领】241
【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期阶段的理论】242
【十四大制定迈向21世纪的宏伟纲领】245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248
二 改革开放新时期的伟大实践248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250
【政治体制改革】253
【科技和教育体制改革】254
【对外改革开放格局的形成】255
三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形成256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过程】256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内容】259
四 新时期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262
【社会经济迅速发展】262
【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明显提高】265
1997《中国革命史新编 1840-1994》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田玉兰,魏洛主编 1997 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中国革命史新编
- 1990 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
- 中国革命史新编
- 1989 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
-
- 中国革命史新编
- 1986 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
- 中国现代史 下
- 1989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 新编中国革命史
- 1992 北京:人民出版社
-
- 中国革命史 1840-1956
- 1988 北京: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
-
- 中国革命史 1840-1956
- 1988 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
- 中国革命史新编
- 1990 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
- 新编中国革命史
- 1992 北京:知识出版社
-
- 中国近代革命史
- 1987 北京:北京工业学院出版社
-
- 中国革命史新编
- 1986 北京:档案出版社
-
- 中国革命史新编
- 1986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
- 新编中国革命史
- 1997 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
-
- 新编中国革命史
- 1994 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