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革命史 1840-1987》求取 ⇩

序言廖盖隆1

第一章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1840年6月~1901年9月)14

第一节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14

一、文化灿烂的古代中国及其在清代中期的衰落14

二、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崛起及其对亚洲国家的侵略18

第二节 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农民战争20

一、两次鸦片战争20

二、太平天国农民战争29

第三节 中日甲午战争和变法维新运动33

一、中日甲午战争33

二、中国资产阶级的形成和变法维新运动37

三、封建旧势力的政变和变法维新运动的失败41

第四节 帝国主义的瓜分狂潮与义和团运动43

一、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43

二、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和反对八国联军侵略的战争46

三、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及其特点52

第二章 辛亥革命(1901年9月~1912年2月)55

第一节 辛亥革命发生的社会背景55

一、《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社会进一步半殖民地化55

二、民主革命基础的进一步扩大59

第二节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形成和发展63

一、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和各种革命团体的出现63

二、同盟会的建立和三民主义的提出67

三、革命派与保皇派的大论战70

第三节 辛亥革命的胜利和失败73

一、武装起义的发动和革命形势的高涨73

二、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的建立78

三、袁世凯篡夺政权和辛亥革命的失败83

第三章 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继续斗争(1912年2月~1919年5月)87

第一节 反对袁世凯独裁统治的斗争87

一、袁世凯的独裁统治和资产阶级的“二次革命”87

二、袁世凯的复辟丑剧和全国的反袁斗争92

第二节 孙中山领导的护法斗争96

一、军阀割据的形成和民族危亡的加剧96

二、护法运动的开展及其失败101

第三节 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和革命力量的增长104

一、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104

二、新的社会力量的增长107

三、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08

四、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111

第四章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919年5月~1923年12月)114

第一节 五四运动114

一、五四运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114

二、改造社会的探索和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119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26

一、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及其活动126

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其意义129

第三节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纲领和策略131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纲领的制定131

二、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次高潮135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策略方针的制定138

第五章 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1924年1月~1927年7月)144

第一节 国共合作的建立144

一、国民党的改组和国共合作的形成144

二、广东革命局面的初步稳定146

三、北京政变和国民会议运动149

四、广东革命根据地的统一和广东革命政府的改组151

第二节 大革命的兴起153

一、五卅运动和全国革命运动的高涨153

二、反对资产阶级右翼的斗争156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思想的形成159

第三节 北伐战争和大革命的失败161

一、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和大革命的高潮161

二、国内外反动势力的勾结,蒋介石集团发动反革命政变165

三、汪精卫集团叛变革命,大革命的失败168

第六章 土地革命战争和抗日救亡运动(1927年7月~1937年7月)173

第一节 国民党政权在全国统治的建立和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开辟173

一、国民党政权在全国统治的建立及其反动本质173

二、中国共产党继续坚持革命,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177

三、国民党民主派的反蒋斗争185

第二节 抗日民主运动的兴起和红军长征的胜利189

一、九·一八事变和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政策189

二、抗日民主运动的兴起及其挫折191

三、遵义会议和红军长征的胜利196

第三节 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和国内和平的实现202

一、华北事变,民族危机的加深202

二、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和抗日救亡的一二·九运动203

三、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和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207

第七章 全民族的抗日战争(1937年7月~1945年8月)215

第一节 全民族抗战的发动215

一、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215

二、抗战初期的正面战场219

三、敌后战场的开辟224

第二节 中国人民坚持抗战、团结和进步229

一、相持阶段到来后日本侵华政策的变化和国民党营垒的分裂229

二、共产党坚持团结抗战的政策和人民抗日力量的发展233

三、中国民主政团同盟的成立241

第三节 中国人民克服抗日战争的严重困难243

一、太平洋战争爆发和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243

二、抗战的严重困难和解放区军民的艰苦斗争246

第四节 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250

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形势的根本转变和中国战场的局部反攻250

二、国民党统治的腐败和抗日民主运动的高涨253

三、抗日战争的胜利255

第八章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和新中国的建立(1945年8月~1949年10月)261

第一节 全国人民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261

一、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各党派的政治主张261

二、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265

三、国民党的内战部署和共产党巩固解放区的措施270

第二节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和中国革命的新高潮274

一、人民解放战争的战略防御274

二、人民解放战争的战略进攻281

三、国统区人民民主运动的进一步高涨286

第三节 国民党政权的覆灭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290

一、战略决战的胜利290

二、国民党政权的覆灭295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297

第九章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1949年10月~1956年9月)303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的社会制度在全国范围内的建立303

一、建国初期的形势和任务303

二、各级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和巩固305

三、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建立和全国土地改革的完成309

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314

第二节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的完成315

一、过渡时期总路线315

二、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322

第十章 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发展(1956年9月~1976年10月)329

第一节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始329

一、中国共产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329

二、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的学说331

三、全党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中的严重扩大化的错误333

四、“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全局性“左”的错误334

五、国民经济的全面调整341

六、“左”倾错误在政治和思想文化方面的严重发展346

第二节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动乱350

一、“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发动350

二、“文化大革命”的经过354

三、“文化大革命”的历史教训362

第十一章 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和改革(1976年10月~1987年10月)365

第一节 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历史转折365

一、“文化大革命”后徘徊前进的两年365

二、中共中央十一届三中全会,伟大的历史转折369

第二节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开创378

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纲领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378

二、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代表大会,扩大开放和发展民主,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383

后记393

1988《中国革命史 1840-1987》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丁晓春主编;王庆海,王国钧,申正全等副主编 1988 北京: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中国革命史(1993 PDF版)
中国革命史
1993 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
中国革命史(1994 PDF版)
中国革命史
1994
中国革命史(1988 PDF版)
中国革命史
1988
中国革命和建设史  1840-1989(1992 PDF版)
中国革命和建设史 1840-1989
1992 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
中国革命史(1987 PDF版)
中国革命史
1987 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
中国革命史(1988 PDF版)
中国革命史
1988 北京:解放军出版社
中国革命史  1840-1956(1988 PDF版)
中国革命史 1840-1956
1988 北京: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
中国少数民族革命运动史  1840-1919(1988 PDF版)
中国少数民族革命运动史 1840-1919
1988 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
中国革命史简明教程  1840年-1987年(1988 PDF版)
中国革命史简明教程 1840年-1987年
1988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中国革命史  1840-1956(1988 PDF版)
中国革命史 1840-1956
1988 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中国革命史表解  1840-1956(1988 PDF版)
中国革命史表解 1840-1956
1988 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中国革命史简明教程  1840-1989(1991 PDF版)
中国革命史简明教程 1840-1989
1991 北京:海洋出版社
新中国土木工程手册(1953 PDF版)
新中国土木工程手册
1953 中国科学图书仪器公司
中国革命史(1987 PDF版)
中国革命史
1987 牡丹江:黑龙江朝鲜民族出版社
中国革命史(1992 PDF版)
中国革命史
1992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