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导学大全 一年级》
作者 | 孙光萱编著 编者 |
---|---|
出版 | 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 |
参考页数 | 412 |
出版时间 | 1997(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7806135987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348428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怎样理解作者“欠债”的心情]3
目录第一册第一单元一 雨中登泰山[作者简介]3
[怎样理解作者选材选得好]4
[立足点和观察角度的变化]5
[抓住“雨中泰山”的特点]6
[描写山中云雾的变化]8
[描写山上的松树]9
[对材料的取舍和选择]9
[作品补注]10
二 长江三峡[刘白羽和他的散文]11
[雄伟壮丽的长江三峡]11
[学习重点之一:抓住景物的特点]12
[作品补充注释]12
[学习重点之二:采用富于变化的表现手法]13
[学习重点之三:写景记游和抒发感情相结合]13
[学习重点之四:有机地穿插传说、民谣、古诗]14
[《长江三峡》的独特视角]15
[刘白羽观察的过人之处]16
[《长江三峡》的修改]17
[刘白羽谈《长江三峡》]19
三 难老泉[吴伯箫和他的散文]22
[文章标题定得好]23
[《难老泉》的“文眼”]23
[开阖自如,虚实结合]25
[历史传说的作用]27
[作品补注]28
[语言的节奏感]28
四 我的空中楼阁[作者简介]29
[文章标题的含义]29
[映衬和烘托的艺术手法]29
[文章的绘画美]31
[文章的音韵美]32
[美妙的比喻]34
[对几个语句的理解]37
[对一种说法的商榷]38
[为何一上来就点明“中华民国十五年三月二十五日”]41
[重点难点之一:作者的两种说法有无矛盾]41
第二单元五 记念刘和珍君[为何称学生为“君”]41
[重点难点之二:第二部分为什么不接着写刘和珍的事]42
[重点难点之三:第三部分为何要回顾“女师大事件”]43
[重点难点之四:第四部分为何要一再突出“怀疑”、“不料”、“不信”]44
[重点难点之五:最后怎样表示自己的信念]45
[几个疑难词语和句子]45
六 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以送药救人为线索]48
[特殊的倒叙方法]48
[不同一般的小标题]49
[剪裁精当,详略得体]50
[多用节奏强烈的短句]50
[叙事、议论、抒情相结合]51
[前言所起的作用]52
[关于本文的题目]52
七 为了周总理的嘱托 [本文发表的背景]52
[以时间为顺序,注意点面结合]53
[关于过渡照应]54
[用朴实的语言,让事实说话]55
八 火刑[布鲁诺活动的时代背景]57
[从《火刑》看文学传记的特征]58
[文章开头好在哪里]60
[文章的线索是什么]61
[详略得当,衔接自然]63
[佳句评点]64
第三单元九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标题揭示了中心论点]67
[围绕中心论点逐层展开论述]67
[语言准确严密]68
[各段开头几句话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68
十 拿来主义[《拿来主义》最初发表在什么地方]70
[作者为何把“拿来”和“主义”并提]70
[学习重点之一:作品发表时的背景]70
[学习重点之二:为什么开头不直接论述“拿来主义”]71
[学习重点之三:怎样运用“比较”手法]72
[学习重点之四:“大宅子”的比喻]72
[疑难词句举要与辨析]72
十一 恰到好处[杨述——一个善于向青年学生做思想工作的领导干部]75
[《恰到好处》在当时发表有什么意义]75
[以《登徒子好色赋》等开头有什么好处]75
[先正面论证,后反面论证]76
[可不可以写到“这话讲得多么深刻”为止]77
[补充注释]78
十二 作家要铸炼语言[作家和文艺理论家唐韬]80
[扣住“要”字进行论述]80
[第四段所举的许多例子是不是简单的相加]81
[连用比喻、多举例子为了什么]81
[文中的几个破折号]82
学生习作83
第四单元十三 景泰蓝的制作[叶圣陶重视说明文写作]85
[本文写作经过]86
[有关景泰蓝的常识]86
[结构和顺序]87
[重点难点之一:过渡和照应]87
[重点难点之二:综合运用多种说明方法]88
[重点难点之三:深入浅出地介绍专门术语]89
十四 南州六月荔枝丹[作者简介]90
[什么是科学小品]90
[说明的顺序]90
[注重实据,语言缜密]91
[本文的引用和《雨中登泰山》有何不同]93
十五 一个好树种——泡桐[标题好在哪里]96
[“总—分—总”的说明方法]96
[把泡桐的特点和功用结合起来介绍]97
[列数字、举例子的说明方法]97
[语言准确简练、通俗易懂]98
[泡桐]99
[《蝉》是长期观察研究的结果]100
十六 蝉[法布尔是怎样一位科学家]100
[为什么要倒叙]101
[巧妙的拟人手法]101
[生动的比喻]102
[蝉并不是聋子]103
第五单元十七 散文两篇[作品的时代背景]105
[景色优美的梅雨潭]105
[如何理解《荷塘月色》这个题目的语法结构]106
[动静结合,化静为动的景物描写]106
[创造性地运用比喻]107
[用词准确生动]109
[叠音词的作用]110
[《绿》中的五个分号]112
[《荷塘月色》流露的思想感情]114
[朱自清对读者极端负责]116
十八 灯[写作背景]118
[本文写了哪些灯]118
[《灯》的结构和思路]119
[为什么一开始不直接写“灯”]119
[为什么转而写古代希腊传说中的灯光和火炬]120
[巴金论《灯》的写作]121
[巴金散文的艺术特色]122
十九 蒲公英[作者简介]124
[《蒲公英》的线索]124
[物人合一,水乳交融]125
[三个生活片断的巧妙组接]125
[反复出现童谣有什么作用]126
[思乡怀旧——一个永恒的主题]128
二十 故乡的榕树[作者简介]128
[是怀乡,又不仅是怀乡]129
[作者谈创作经过]129
[作品的人情美]130
[如何看待烧纸钱、折树枝之类的描写]133
[作者童年伙伴的回忆]133
学生习作135
第六单元二十一 廉颇蔺相如列传[司马迁和《史记》]137
[赵国当时面临的形势]137
[选材典型,详略得当]138
[蔺相如的形象塑造]139
[词语活用和使动用法]143
[廉颇勇于改过]143
[“将相和”译文]144
[课文补注]145
二十二 赤壁之战[司马光和《资治通鉴]146
[司马光为何对孙权持赞赏态度]146
[巧妙的剪裁]147
[精彩的对话]148
[孙权态度的发展和变化]149
[鲁肃的作用]150
[部分文言词语用法]151
[课文补注]154
[《(赤壁之战)二题》]154
[邹忌讽谕齐王有何意义]157
二十三 邹忌讽齐王纳谏[刘向与《战国策》]157
[为什么用打比方的方法]158
[人物对话的特点]158
[讽谏和下令都用了排比句]159
[语言简练,富于变化]160
[《古文观止》的评语]160
[课文补注]161
二十四 记王忠肃公翱事[作者简介]162
[关于王翱]162
[选取日常生活琐事表现人物]162
[两则轶事的内在联系]163
[采用白描手法]163
[识别通假字]164
[叙述语言富于变化]164
[作品补注]165
第七单元二十五 游褒禅山记[作者简介]166
[今日褒禅山]166
[一篇不同一般的游记]167
[文中的议论]167
[记叙和议论的结合]169
[多用虚词,句式多变]170
[前后照应一例]171
[文中“其”字的用法]171
[课文补注]175
二十六 石钟山记[苏轼和《石钟山记》]176
[石钟山的地理位置]176
[双线并进的结构形式]177
[立意新颖,见解深刻]177
[记叙与议论相结合]178
[动静结合的景物描写]178
[用词准确精炼]179
[疑难词句举要与辨析]179
[课文补注]180
二十七 美蕖[作者简介]182
[李渔的写作主张]182
[怎样求新]182
[怎样“定主脑”]183
[怎样“减头绪”]184
[写法富于变化]185
[严谨而灵活的结构]185
[“四可”次序的巧妙安排]185
[行文骈散结合,活泼有致]186
[《芙蕖》的不足之处]187
二十八 与朱元思书[关于吴均]189
[怎样描写富春江山水]189
[作者笔下的“异水”有三美]190
[作者笔下的“奇山”有三美]191
[骈体文中的上乘之作]192
[怎样解释“猛浪若奔”、“疏条交映”]193
[《与朱元思书》评点]194
第二册第一单元一 包身工[夏衍]199
[报告文学兴起于30年代初期]199
[夏衍谈创作经过]200
[作品做到了“三个结合”]203
[艺术构思和结构线索]203
[借鉴电影蒙太奇手法]204
[鞭辟入里的议论]205
[“易色”的修辞手法]206
二 琐忆[作为鲁迅研究专家的唐韬]208
[一篇出色的回忆录]209
[深挚的情思]210
[《琐忆》写了几次谈话]210
[《琐忆》的艺术特色]211
[从《琐忆》看鲁迅的论证方法]213
[要鲁迅修靴子的是谁]214
三 荷花淀[孙犁——一位风格独特的作家]216
[孙犁谈《荷花淀》的创作]217
[白洋淀的地理和历史]218
[别开生面的妇女形象]219
[独具一格的战争题材小说]219
[简洁传神的对话]220
[清丽优美的景物描写]222
四 依依惜别的深情[作者简介]224
[魏巍抗美援朝散文的特色]224
[关于题目]225
[从“双方”来写友谊]225
[繁而有序,层次井然]225
[选材典型,点面结合]226
[欲扬先抑,突出高潮]227
第二单元五 猎户[中心思想和线索]229
[《猎户》中的人物关系]229
[对三位猎户的不同写法]231
[欲擒故纵,设置悬念]232
[景物描写的作用]233
[结尾的两个短句]233
[语言特色]234
[疑难词句举要与辨析]235
六 土地[秦牧和他的散文]237
[知识丰富,内容广博]237
[围绕中心,联想深远]239
[大开大阖,形散神聚]240
[疑难词句举要]241
[课文补注]242
[作者谈《土地》]243
七 黄山记[作者简介]245
[自出机杼,内涵深厚]245
[课文各部分的关系]246
[巧用拟人手法]247
[语言富有特色]247
[《黄山记》和《黄山三天》的比较]248
八 幼学纪事[作者简介]250
[紧扣中心,形散神聚]250
[两条线索,明暗交织]251
[平中见奇,幽默诙谐]251
[反语和夸张]252
[作者谈《幼学纪事》]253
学生习作254
第三单元九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马克思逝世经过]257
[一篇意义重大的悼词]257
[文章思路和中心句]258
[简要论述马克思的两大理论贡献]258
[悼词的感情和艺术特色]259
[学习难点之一:恩格斯是否用了“讳饰”的手法]260
[学习难点之二:如何解释第三段中“从而”这个词语]261
[学习难点之三:为什么马克思能够不为“纷繁芜杂的意识形态”所左右]261
十 崇高的理想[作者简介]263
[作品发表的时代背景]264
[正反结合的论述方法]265
[主要写作特点]265
[全面准确地展开论述]266
[就例说理,增加说服力]266
[课文补注]267
十一 《呐喊》自序[学习这篇序言的意义]269
[带有时代烙印的典型事例]269
[夹叙夹议,促人深思]273
十二 简笔与繁笔[文艺随笔的特点]274
[辩证地论述“简笔”与“繁笔”的关系]274
[善于选择典型事例]275
[善于进行论证]275
[作者谈写作经过]277
[仿生学简介]280
第四单元十三 眼睛与仿生学[作者简介]280
[深入浅出地介绍仿生学]281
[第一部分概括介绍的作用]282
[运用分类说明的方法]282
[边举例边进行比较]283
[有的放矢地介绍眼睛的特征和功能]283
[作者谈《眼睛与仿生学》]284
十四 一次大型的泥石流[科学考察报告的特点]286
[怎样对“泥石流”下定义]286
[运用多种说明方法]287
[怎样恰当地运用比喻]288
[本文发表的时代背景]290
十五 现代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著名科学家钱学森]290
[“总—分—总”的结构方式]291
[开头为全文确定基调]291
[从纵的和横的两方面进行论述]292
[运用多种方法说明事理]293
十六 人类的出现[作者简介]295
[说明特点]295
[从下定义到具体说明]295
[着重阐述本质特征]296
[运用比较说明的方法]296
[用语准确而有分寸]297
[长句中“即”字的用法]298
[某些字词的读音和释义]299
学生习作300
第五单元十七 风景谈[茅盾为何要写《风景谈》]302
[怎样把众多风景串连起来]304
[怎样不断变换笔墨]305
[为什么要写“沙漠驼队”]306
[怎样描写最后一个画面]307
[怎样运用映衬手法]308
十八 天山景物记[碧野和他的散文]311
[开头、结尾的作用]311
[多而不乱,清晰有序]311
[扣住景物特点来写]312
[美不胜收的比喻]313
[语言的节奏美]314
[善于运用映衬手法]314
[碧野谈创作经过]317
十九 故都的秋[著名作家郁达夫]320
[郁达夫的写景散文]320
[为何题目不叫《北平之秋》]321
[为何扣住“清”、“静”、“悲凉”落笔]321
[描写了哪几幅故都秋色图]322
[“写秋”之后为何还要“论秋”]322
[文章的开头和结尾]323
[语言精致优美,有节奏感]324
二十 时钟[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325
[《时钟》发表背景]325
[《时钟》开头好在哪里]326
[议论性散文的特点]326
[结尾怎样和开头呼应]327
[归纳各节大意]327
[寓哲理于形象化的议论]328
[各部分为何都用“滴答,滴答”起笔]328
[对几个句子的理解]328
学生习作331
第六单元二十一 劝学[荀况及其著述]334
[首尾照应]334
[叠用比喻]335
[文中“于”、“者”、“而”的用法]337
[课文补注]338
[《师说》问世前后]340
二十二 师说[韩愈和他的散文]340
[崭新的“师道”观念]341
[正反结合,层层深入]342
[行文句式多变,表现手法多样]343
[名词和形容词的意动用法]345
[“之”的特殊用法]346
二十三 问说[作者简介]348
[《问说》的“说”应该怎样理解]348
[《问说》可说是《师说》的补充]349
[《同说》的中心论点及其现实意义]349
[正反论证的思路脉络]349
[第二段和第四段前后呼应,正反对比]350
[如何理解《问说》中的“朋友”]350
[某些字的读音和释义]351
[《问说》、《师说》之比较]351
二十四 病梅馆记[龚自珍和《病梅馆记》]353
[《病梅馆记》的主题]353
[“病梅”、“文人画士”各喻指什么]354
[文理结构特点]355
[感情激昂,语言犀利]356
[“以”字的用法]356
[疑难词句辨析]358
第七单元二十五 鸿门宴[背景简介]359
[脍炙人口,影响深远]359
[故事发展线索]360
[详略得当,前后呼应]360
[项羽与刘邦的性格差异]361
[四组人物形象]361
[项羽沽名轻敌]362
[刘邦话中有话]362
[刘邦如何称呼张良]363
[刘邦三问:“为之奈何?”]364
[项羽为何“东向坐”]364
[范增与张良斗智]365
[项庄和樊哙比武]366
[课文补注]367
[文中“为”、“之”的不同用法]371
[文中的通假字]371
二十六 五人墓碑记[作者简介]373
[苏州民变的前前后后]373
[一篇有卓越历史眼光的传记]374
[扣住“义”字展开叙述]375
[为何不介绍死者生平]375
[文中的对比描写]376
[叙议结合,相得益彰]377
[关于魏忠贤祠]378
[“五人墓”寻踪]379
[课文补注]379
二十七 谭嗣同[作者简介]380
[戊戌变法前后]380
[英勇迂阔的谭嗣同]381
[阴险狡猾的袁世凯]382
[课文补注]383
[关于“六君子”]384
[光绪帝的两道密诏]384
[《谭嗣同》(部分)译文]385
二十八 与妻书[林觉民殉难前后]388
[全文的关键性句子]389
[是简单的重复还是论述的深入]390
[为何遗书写得如此委婉缠绵]390
[浅近平易的晚清新体散文]391
[《与妻书》的用典]391
[补充注释]394
附录《鸿门宴》阅读翻译训练395
重视思维训练 提高写作水平403
怎样学习语文知识407
1997《高中语文导学大全 一年级》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孙光萱编著 1997 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初中语文导学大全 二年级
- 1997 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
-
- 语文 高中一年级
- 1993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 高中英语:一年级
- 1996 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
-
- 语文 高中一年级
- 1995 北京:开明出版社
-
- 语文 高中一年级 下
- 1993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 英语 高中三年级全一册
- 1988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
- 英语 高中一年级
- 1995 北京:开明出版社
-
- 高中一年级语文 修订版
- 1999 北京:西苑出版社
-
- 高中一年级语文精学手册
- 1997 北京:中国致公出版社
-
- 政治课高考辅导
- 1981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
- 中学语文阅读文选 高中一年级用
- 1985 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
- 语文辅导 一年级用
- 1984 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