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质学及土力学》求取 ⇩

目录1

绪论1

第一章 土的物理性质及土的工程分类3

第一节 土的组成3

一 矿物成分与有机质成分3

二 土中水3

三 土中气体4

第二节 土的粒度成分4

一 粒组和粒度成分的概念5

二 粒度成分表示方法5

三 粒度成分分析方法7

第三节 土的物理性质指标9

一 三相比例指标的概念9

二 三相比例指标的换算11

三 评价砂土密实度的指标13

四 标准贯入试验15

第四节 粘性土的分界含水量及状态指标15

一 粘性土的分界含水量15

二 粘性土的塑性指数和液性指数16

第五节 土的工程分类17

二 细粒土按粒度成分分类18

一 粗粒土的工程分类18

三 粘性土按塑性指数分类19

四 细粒土按塑性图分类19

第六节 地震土压力的计算21

第二章 土中应力22

第一节 概述22

一 研究土中应力的目的22

二 自重应力计算23

三 基底压力分布23

二 布西奈斯克课题25

一 直线变形体的基本假定25

第二节 集中荷载作用下的应力分布25

第三节 局部面积的分布荷载作用下的应力分布28

一 空间课题28

二 平面课题36

第四节 其它一些问题40

一 台后填土引起的基底附加压力40

二 扩散角的概念41

三 洗露蒂课题42

四 荷载作用在半无限体内部时的应力分布44

二 沉降计算所需的资科46

一 沉降计算的目的46

第三章 沉降计算46

第一节 概述46

一 压缩试验47

第二节 土的压缩性指标47

二 压缩曲线和压缩系数48

三 压缩模量49

第三节 沉降计算的分层总和法50

一 基本公式50

二 计算规定52

三 计算步骤与方法52

四 讨论55

第四节 沉降与时间关系的概念56

二 土骨架和孔隙水的压力分担作用57

一 最终沉降量的概念57

第四章 土的抗剪强度与土压力计算59

第一节 概述59

一 研究土的强度问题的工程意义59

二 抗剪强度试验的目的59

第二节 直剪试验60

一 直接剪切试验与库仑定律60

二 砂类土的剪切试验61

三 粘性土的剪切试验62

第三节 土的强度理论63

一 摩尔应力圆63

二 三轴试验的概念64

三 土的极限平衡条件66

四 无侧限抗压强度68

第四节 朗金土压力理论69

一 土压力的概念69

二 静止土压力以及朗金土压力公式69

三 填土表面有连续均布荷载作用时的土压力计算71

第五节 库仑土压力理论73

一 主动土压力计算公式74

二 填土表面作用车辆荷载时土压力的计算76

三 库尔曼图解法78

四 墙后填土为粘性土的土压力计算79

第七节 土压力的一些特殊问题83

一 全部或部分浸水土体的压力83

二 土抗力计算的概念84

第五章 土坡稳定和地基承载力87

第一节 用条分法验算均质土坡的稳定87

一 基本概念及计算公式88

二 怎样确定最危险滑动圆弧的圆心89

第二节 地基承载力91

一 载荷试验92

二 地基破坏的模式93

三 确定地基容许承载力的方法94

第三节 临界荷载和极限荷载96

一 临塑荷载和临界荷载的公式96

二 临塑荷载和临界荷载公式的推导97

三 极限荷载的计算公式99

四 极限荷载公式的推导102

第四节 按桥涵设计规范确定地基容许承载力104

一 基本承载力105

二 地基容许承载力的修正和提高106

第六章 粘性土的物理化学性质110

第一节 粘土颗粒的矿物成分、形状和比表面110

一 粘土矿物110

二 粘土矿物的判别与硅铝率112

三 粘土矿物的比表面113

四 分散系的概念113

第二节 粘性土的胶体性质114

一 粘土颗粒的带电性114

二 扩散层与结合水膜115

三 土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116

四 影响胶体性质的主要因素117

一 对粘性土可塑性的影响120

第三节 粘性土的胶体性质对于工程性质的影响120

二 触变性121

三 对强度和压缩性的影响122

四 粘性土的胀缩性123

第七章 土中水的运动规律126

第一节 土的毛细性126

一 土层中的毛细水带126

二 毛细水上升高度及上升速度127

三 毛细压力128

一 土的层流渗透定律129

第二节 土的渗透性129

二 影响土的渗透性的因素130

三 动水力及流砂现象131

第三节 土在冻结过程中水分的迁移和积聚132

一 冻胀的概念及冻胀对工程的危害132

二 冻胀的机理与影响因素133

三 冻结深度134

第八章 土的变形和强度特性135

第一节 土的变形模量与压缩模量的关系135

一 变形模量135

二 侧压力系数136

三 变形模量与压缩模量的关系137

第二节 土在重复荷载下的变形特性140

一 弹性变形与塑性变形140

二 弹性模量的测定方法140

三 关于弹性模量的一些讨论142

第三节 土的固结理论143

一 单向固结理论的基本假定及结果143

二 三向固结理论的概念及砂井理论149

一 有效强度指标151

第四节 有效强度指标的测定及其应用151

二 孔隙水压力系数153

三 有效强度用于稳定分析的一些原则154

四 软粘土在荷重下的强度增长规律156

五 现场十字板剪力仪158

第五节 砂土振动液化159

一 砂土振动液化的危害159

二 砂土振动液化的机理和影响因素160

三 砂土液化可能性的评价方法162

四、振动三轴仪163

一 研究压实性的目的164

二 击实试验164

第六节 土的压实性164

三 最大干容重与最佳含水量166

第九章 土的综合评价171

第一节 土的成因、年代对工程性质的影响171

一 土按成因、年代的工程分类171

二 我国特殊土的分布174

第二节 土的结构构造对工程性质的影响175

一 土的结构175

二 历史荷载的影响177

三 土的层理与裂隙180

第三节 区域性经验公式的利用183

一 常用经验公式184

二 经验公式统计方法的简单介绍184

三 静力触探仪185

第四节 根据勘察报告评价土的工程特性186

一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的主要内容186

二 作为地基土的评价187

三 作为筑路用土的评价188

四 土的野外目力鉴别188

附录一 符号与术语192

附录二 国际单位制换算表195

附录三 参考书目197

1979《土质学及土力学》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同济大学土力学与基础工程研究室等编 1979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