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思想史纲》求取 ⇩

绪论1

第一章鸦片战争启开近代思想史的帷幕15

第一节 鸦片战争在思想界荡起波澜16

一 《瀛环志略》等书刊行与“睁眼看世界”思潮兴起16

二 经世致用思潮的基本内容21

第二节 具有改革气度的思想家——龚自珍25

一 愤世嫉俗的社会改良思想26

二 对道德沦丧的忧愤和整肃道德的呼声29

三 二元论色调的哲学观32

第三节 魏源向思想界透入新气息37

一 经世致用学说和发展经济的主张37

二 “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著名命题41

三 重视实践的认识论范型43

第四节 林则徐的爱国思想及其局限性48

一 对传统爱国思想的继承和发展49

二 向西方学习的思想主张53

三 “民心可用”与民族平等思想55

第二章以太平天国为代表的近代农民阶级思想的变迁58

第一节 太平天国的思想意识59

一 农民阶级的政治地位及思想意识59

二 《天朝田亩制度》在近代思想史上的地位62

第二节 洪秀全驳杂的思想体系64

一 前期朴素的平等思想与反儒思想66

二 等级思想的滋生与对儒家学说的利用68

三 家庭道德观的封建阴影70

四 宗教色彩浓重的世界观72

第三节 中国近代化方案的最初设计者——洪仁玕74

一 对西方文化的开放与对传统观念的更新75

二 改良民间风习的社会思想79

三 对中国传统思想的吸收81

四 思想体系的矛盾性与回归性83

第三章古代与近代思想史的结合部——洋务思潮87

第一节 新与旧相掺杂的洋务思潮88

一 “中体西用”是洋务思潮的基本模式88

二 “变易”观与进化论的中介:变局论91

三 “工商立国”——经济思想的近代化要求94

四 守旧派对洋务思潮的抵制96

第二节 曾国藩是传统思想的守护者100

一 “舍礼无所谓道德”的礼治思想100

二 “一宗宋儒”的哲学思想103

三 重视道德修养的思想学说105

第三节 李鸿章、郭嵩焘的洋务思想是新与旧的交接点108

一 李鸿章的洋务思想以“变”为中心109

二 “洋务理论家”——郭嵩焘113

第四节 洋务思潮后期进步知识分子的改革思想和伦理思想118

一 以“重商”为特色的经济思想119

二 以“设议院”为中心的政治思想122

三 社会伦理思想的进与退126

第四章戊戌思潮翻开近代思想史的新篇章130

一 运用新的理论武器抨击封建专制主义131

第一节 以爱国、进步为特色的戊戌思潮131

二 对封建纲常名教的激烈批评134

三 主张变革传统观念的呼声137

四 以进化论为依据的哲学思想140

第二节 康有为在传统思想基础上构建近代思想体系144

一 大同思想和对大同社会的精心设计145

二 哲学基本问题的若干新论点150

三 以“博爱”为特点的伦理思想155

第三节 谭嗣同“仁——通——平等”的思想体系159

一 最高的哲学范畴:仁——以太159

二 冲决网罗、追求平等的政治伦理观164

三 “崇奢黜俭”和重视工商的功利主义思想168

一 思想体系的核心和基石——进化论171

第四节 严复以进化论为理论基石的思想体系171

二 政治思想的主旨——自由论175

三 运用“社会契约论”抨击封建专制主义理论178

四 “开明自营”的合理利己主义学说181

五 提高公众素质的“三民”主张184

六 融中西于一体的哲学思想187

第五节 “保守性与进取性常交战于胸中”的思想家——梁启超190

一 “民权论”及其理论升华191

二 改造民众意识的“新民说”195

三 乐利主义伦理观和道德修养论201

四 “唯心”哲学的若干论点204

第五章辛亥革命时期近代思想的理论形态207

一 政治革命需要思想的解放208

第一节 辛亥革命的思想理论准备208

二 社会革命需要民众道德的更新212

三 西方近代学说在中国的介绍与传播217

四 邹容、陈天华惊世骇俗的革命思想220

第二节 孙中山思想体系的理论形态225

一 政治思想的理论形态:三民主义225

二 对传统思想文化的继承和发扬235

三 对西方近代学说的变异和改造242

四 构建近代哲学体系的尝试和成就247

第三节 辛亥革命时期章太炎思想的特色252

一 革命民主主义思想及其特点253

二 反满与反帝双重含义的民族主义思想258

三 哲学思想的基本论点及其转变260

四 “无道德者不能革命”的伦理观265

第六章近代思想体系的完成形态与终结——新文化运动269

第一节 辛亥革命后思想界的混乱与封建思想回潮270

第二节 新文化运动面临思想界的新课题275

一 伦理道德应适合社会政治的变动275

二 对孔子和儒学的理性反思281

第三节 民主与科学的精髓是?性主义285

一 民主与科学的精髓:理性主义286

二 学术思想的理性主义:兼容并包、广纳众流、不尚一尊288

三 新文化运动时期理性主义的启蒙价值291

附录:中国近代思想史资料概述294

后记308

1992《中国近代思想史纲》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陈国庆,聂苏秦著 1992 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