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前之中国宪政制度》求取 ⇩

第一编清末至北京政府时期1

第一章 清末立宪1

一 清末立宪与中国民主政治1

二 立宪之起因2

革命运动之勃兴2

民主潮流之激荡3

三 立宪之准备4

宪法大纲与立宪程序5

资政院7

谘议局9

四 地方自治之举办12

城镇乡地方自治13

府厅州县地方自治14

五 十九信条之颁布15

第二章 民初法治20

一 民国临时政府20

临时政府之筹备20

临时政府组织大纲之分析21

临时政府之成立22

二 临时约法22

临时约法之特点23

制定临时约法之原因23

临时约法之批评24

三 总统改选与政府北迁25

四 国会之成立26

国会职权26

议员产生方法27

两院内部组织28

会期及议事29

两院制与一院制之比较29

制宪经过30

五 国会之制宪30

大总统选举法及其选举31

天坛宪法草案32

六 地方制度33

地方行政33

地方自治34

第三章 袁氏改制39

一 袁氏之毁弃法治39

二 新约法下之中央制度41

新约法制定经过41

新约法之特点42

参政院与立法院43

政事堂与各部44

大总统选举法之修正45

三 地方制度46

地方行政46

地方自治47

四 帝制之兴覆49

帝制运动之经过49

帝制之覆灭50

法统之恢复与毁弃53

一 纷扰中之北方政府53

第四章 南北分统53

新国会及其议宪54

二度恢复后之国会及中华民国宪法55

二 西南护法政府57

国会非常会议与军政府57

改组后之军政府58

护法国会及其议宪59

正式政府与大总统选举60

大元帅府60

临时政府61

三 段氏执政后之北方政府61

善后会议62

临时参政院63

十四年宪法草案64

段氏去职后之北京军政府65

四 地方制度65

省制66

县制67

市制69

乡制71

一 中国国民党75

中国国民党之由来75

第二编中国国民党党治时期75

第五章 党治基础75

中国国民党之组织77

中国国民党与政府之关系79

二 中央政治委员会81

中央政治委员会之性质81

中央政治委员会之沿革81

最近期之中央政治委员会83

三 党治最高原则84

建国方略84

三民主义85

五权宪法86

地方自治开始实行法87

建国大纲87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88

训政基本纲领89

第六章 五权宪政95

一 国民政府组织法95

初期国府组织法95

五院制国府组织法96

二 国民会议与训政约法100

约法运动100

国民会议101

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103

三 五五宪草与国民大会105

结束训政问题105

五五宪草106

准备召集中之国民大会108

国府主席114

国府委员会114

一 国府内部组织114

第七章 国民政府114

国府直属各处115

主计处与预算决算116

二 五院及其所属机关119

行政院119

立法院121

司法院123

考试院125

监察院126

军事机关128

三 五院以外之国府直辖机关128

其他机关129

第八章 地方政府137

一 地方政府总述137

二 地方行政组织138

138

行政督察专员140

141

143

三 地方自治148

地方自治法规148

市县参议会149

市县下级自治组织152

民国二十三年后之自治组织156

第九章 吏治制度163

一 吏治制度总述163

二 任官与考试164

任用甄别164

考试分发168

三 官吏之权利义务172

官吏之义务172

官吏之权利174

考绩175

四 考绩与监察175

弹劾176

惩戒177

第十章 法制司法186

一 法律之制定与施行186

法律之制定186

法律之施行187

二 行政处分之救济188

诉愿188

行政诉讼与行政法院190

制度沿革194

三 法院之组织194

现行组织196

第十一章 国籍归化203

一 中国国籍法之制定203

二 取得中国国籍之方式204

出生204

归化205

结婚207

自愿脱籍之撤销208

复籍208

收养208

认知208

三 丧失中国国籍之方式209

结婚209

认知209

自愿脱籍209

取得或回复国籍之撤销210

丧失中国国籍之限制210

四 国籍上之重要问题211

双重或多重国籍211

无国籍211

参考资料提要218

1968.05《战前之中国宪政制度》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董霖著 1968.05 世界书局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