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与道概论 第7版》求取 ⇩

刘序1

前言1

禅宗与佛学讲录——目录1

壹 佛学与中国文化的因缘1

禅与道概论总目录1

贰 佛学内容简介7

(一)印度文化的背景7

(二)印度上古的形势与国情8

(1)建立师道的庄严9

(三)释迦出家成道对于人类世界的贡献9

(2)破除印度传统的阶级观念10

(3)归纳印度上古传统宗教的论回之说11

(4)开拓宇宙观与世界观11

(5)调和裁定形而上的本体论13

(四)大乘佛教与小乘佛教15

(1)小乘的思想15

(3)小乘的求证方法18

(2)小乘的实践18

(4)大乘的思想20

(5)大乘的实践22

(6)大乘求证的方法24

叁 禅宗概要27

(一)有关禅宗的史迹29

(1)禅宗所谓的教外别传32

(2)禅宗的禅33

(3)达摩大师初传的禅宗33

(二)初唐以前禅宗开展的影响35

(1)关于禅宗六祖几个重要问题37

(第一)关于六祖的开悟39

(第二)关于不思善,不思恶的问题43

(第三)关于「不是风动,不是幡动,是仁者心动」的问题44

(三)唐初禅宗兴盛的大势44

(四)研究禅宗的几个锁钥48

(2)几个重要术语的了解49

(1)时代方言的注意49

①禅宗语录50

②禅宗的机锋50

③棒喝53

(3)研读禅宗典籍的重点55

(4)必须具备禅学与文学的素养56

(五)禅宗的中心及其目的61

(1)禅的目的与湼槃72

(2)宋元以后注重参禅的禅风76

①参话头与止观、禅那的关系77

②看念头78

③参话头78

(3)元明以后禅宗的三关界说与参禅的境界80

(六)禅宗与理学的关系81

(1)禅宗宗师的言行与理学86

(七)禅宗与中国文学90

(1)隋唐以后文学意境的转变与禅宗90

①诗91

②词曲98

③小说100

(2)禅与文学的重要性103

①孔子晚年103

②宗教与文学105

肆 禅宗丛林制度与中国文化教育的精神107

(一)佛教原始制度的简介108

(三)禅宗丛林制度的由来111

(1)丛林的规模113

(2)丛林的风规117

(3)丛林以修持为中心的禅堂123

(4)丛林与中国文教128

结论130

道家与道教讲录——目录133

壹 道家学术思想与黄老、老庄的渊源135

(一)道家与黄、老135

(二)道家与老、庄136

(一)上古历史传说上的反证139

贰 隐士思想与道家139

(二)孔子与隐士的思想140

(三)隐士与历史政治的关系141

(1)历史上畏惧「隐士」思想的反面143

(2)历史上尊重「隐士」思想的正面144

叁 方士的学术与道家146

(一)有关原始自然科学147

(二)有关阴阳家演变为人文科学148

(三)有关理论物理科学149

肆 关于道家方士学术思想的渊源151

(一)上古传统文化与周代的道术152

(二)战国时期北方齐鲁燕宋的文化背景167

(三)战国时期南方楚国的文化思想173

伍 道家与道教学术思想的内容177

(一)道家与道教的天人宇宙说177

(1)关于阴阳的观念180

(2)关于五行的观念182

(3)关于天干和地支的甲子观念184

(二)道家神仙修炼的学术思想190

(1)道家与道教对于人生意义的估价190

(2)方士思想的影响192

(甲)养神论者的理论与方法193

(乙)养气与炼气论者的先声194

(丙)服饵者的理由198

(子)所谓服饵丹药的两个理论198

(丑)关于服饵丹药的三种类201

(寅)服食丹药的三个程序202

(丁)祀祷派的修炼203

陆 汉魏以后的神仙丹道派208

(1)丹经鼻祖的作者魏伯阳209

(二)方士医学与易象数合流的炼气养生术的丹道216

柒 道家与道教宗祖人物思想的略论229

(1)儒道不分家「天」字的含义229

(2)儒道不分家的「道」字的含义230

(1)老子思想的天道无为与自然的观念231

(1)老子231

(2)老子对于仁义与圣人的观念233

(3)有关老子政治思想的误解235

(4)老子被人陷害为阴谋权术的教唆者236

(5)老子政治思想的重心239

(6)老子摄生养生的学术241

(甲)入手立基虚极静笃的养静论242

(乙)由静极进于绵绵若存的养神论242

(丙)辅助养静、养神的养气论243

(丁)恍惚至精的道妙243

(戊)摄生养生的成果244

(7)道教清静经245

(二)庄子246

(1)庄子书的寓言247

(2)庄子的逍遥游与内七篇248

(3)庄子外篇的风规250

(4)庄子内篇养生学与方士神仙的因缘251

(三)战国时期阴阳家与方士的声势254

(1)驺衍的学术思想255

(甲)驺衍阴阳学说的动机与目的257

(乙)阴阳学说的内容258

(丙)驺衍地球物理的思想258

(丁)齐国学术的风气260

(四)秦汉之际燕齐方士与神仙的思想渊源261

(1)秦始皇与封禅261

(2)汉初的神道与神仙265

捌 道教271

(一)汉末道教形成的因缘271

(二)魏晋以后的道家与道教280

(1)唐代的道教286

(2)宋、元、明、清的道教288

玖 道家及道教思想与中国文化的教育精神292

禅与道概论后语——杨管北299

(3 )汉、魏以下道家学术思想的内容概略328

1983《禅与道概论 第7版》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南怀瑾先生著 1983 老古文化事业公司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