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与道概论 第7版》

刘序1

前言1

禅宗与佛学讲录——目录1

壹 佛学与中国文化的因缘1

禅与道概论总目录1

贰 佛学内容简介7

(一)印度文化的背景7

(二)印度上古的形势与国情8

(1)建立师道的庄严9

(三)释迦出家成道对于人类世界的贡献9

(2)破除印度传统的阶级观念10

(3)归纳印度上古传统宗教的论回之说11

(4)开拓宇宙观与世界观11

(5)调和裁定形而上的本体论13

(四)大乘佛教与小乘佛教15

(1)小乘的思想15

(3)小乘的求证方法18

(2)小乘的实践18

(4)大乘的思想20

(5)大乘的实践22

(6)大乘求证的方法24

叁 禅宗概要27

(一)有关禅宗的史迹29

(1)禅宗所谓的教外别传32

(2)禅宗的禅33

(3)达摩大师初传的禅宗33

(二)初唐以前禅宗开展的影响35

(1)关于禅宗六祖几个重要问题37

(第一)关于六祖的开悟39

(第二)关于不思善,不思恶的问题43

(第三)关于「不是风动,不是幡动,是仁者心动」的问题44

(三)唐初禅宗兴盛的大势44

(四)研究禅宗的几个锁钥48

(2)几个重要术语的了解49

(1)时代方言的注意49

①禅宗语录50

②禅宗的机锋50

③棒喝53

(3)研读禅宗典籍的重点55

(4)必须具备禅学与文学的素养56

(五)禅宗的中心及其目的61

(1)禅的目的与湼槃72

(2)宋元以后注重参禅的禅风76

①参话头与止观、禅那的关系77

②看念头78

③参话头78

(3)元明以后禅宗的三关界说与参禅的境界80

(六)禅宗与理学的关系81

(1)禅宗宗师的言行与理学86

(七)禅宗与中国文学90

(1)隋唐以后文学意境的转变与禅宗90

①诗91

②词曲98

③小说100

(2)禅与文学的重要性103

①孔子晚年103

②宗教与文学105

肆 禅宗丛林制度与中国文化教育的精神107

(一)佛教原始制度的简介108

(三)禅宗丛林制度的由来111

(1)丛林的规模113

(2)丛林的风规117

(3)丛林以修持为中心的禅堂123

(4)丛林与中国文教128

结论130

道家与道教讲录——目录133

壹 道家学术思想与黄老、老庄的渊源135

(一)道家与黄、老135

(二)道家与老、庄136

(一)上古历史传说上的反证139

贰 隐士思想与道家139

(二)孔子与隐士的思想140

(三)隐士与历史政治的关系141

(1)历史上畏惧「隐士」思想的反面143

(2)历史上尊重「隐士」思想的正面144

叁 方士的学术与道家146

(一)有关原始自然科学147

(二)有关阴阳家演变为人文科学148

(三)有关理论物理科学149

肆 关于道家方士学术思想的渊源151

(一)上古传统文化与周代的道术152

(二)战国时期北方齐鲁燕宋的文化背景167

(三)战国时期南方楚国的文化思想173

伍 道家与道教学术思想的内容177

(一)道家与道教的天人宇宙说177

(1)关于阴阳的观念180

(2)关于五行的观念182

(3)关于天干和地支的甲子观念184

(二)道家神仙修炼的学术思想190

(1)道家与道教对于人生意义的估价190

(2)方士思想的影响192

(甲)养神论者的理论与方法193

(乙)养气与炼气论者的先声194

(丙)服饵者的理由198

(子)所谓服饵丹药的两个理论198

(丑)关于服饵丹药的三种类201

(寅)服食丹药的三个程序202

(丁)祀祷派的修炼203

陆 汉魏以后的神仙丹道派208

(1)丹经鼻祖的作者魏伯阳209

(二)方士医学与易象数合流的炼气养生术的丹道216

柒 道家与道教宗祖人物思想的略论229

(1)儒道不分家「天」字的含义229

(2)儒道不分家的「道」字的含义230

(1)老子思想的天道无为与自然的观念231

(1)老子231

(2)老子对于仁义与圣人的观念233

(3)有关老子政治思想的误解235

(4)老子被人陷害为阴谋权术的教唆者236

(5)老子政治思想的重心239

(6)老子摄生养生的学术241

(甲)入手立基虚极静笃的养静论242

(乙)由静极进于绵绵若存的养神论242

(丙)辅助养静、养神的养气论243

(丁)恍惚至精的道妙243

(戊)摄生养生的成果244

(7)道教清静经245

(二)庄子246

(1)庄子书的寓言247

(2)庄子的逍遥游与内七篇248

(3)庄子外篇的风规250

(4)庄子内篇养生学与方士神仙的因缘251

(三)战国时期阴阳家与方士的声势254

(1)驺衍的学术思想255

(甲)驺衍阴阳学说的动机与目的257

(乙)阴阳学说的内容258

(丙)驺衍地球物理的思想258

(丁)齐国学术的风气260

(四)秦汉之际燕齐方士与神仙的思想渊源261

(1)秦始皇与封禅261

(2)汉初的神道与神仙265

捌 道教271

(一)汉末道教形成的因缘271

(二)魏晋以后的道家与道教280

(1)唐代的道教286

(2)宋、元、明、清的道教288

玖 道家及道教思想与中国文化的教育精神292

禅与道概论后语——杨管北299

(3 )汉、魏以下道家学术思想的内容概略328

1983《禅与道概论 第7版》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南怀瑾先生著 1983 老古文化事业公司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道路概论(1997 PDF版)
道路概论
1997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道德概论 道德理念与进修(null PDF版)
道德概论 道德理念与进修
null
禅·道与气功养心术(1991 PDF版)
禅·道与气功养心术
1991
アナフィラキシイ概论  (第三版)(昭和24年09月第3版 PDF版)
アナフィラキシイ概论 (第三版)
昭和24年09月第3版 杏林书院
道禅集( PDF版)
道禅集
铁道概论(1992 PDF版)
铁道概论
1992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第7版( PDF版)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第7版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道德概论(1990 PDF版)
道德概论
1990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道德概论(1991 PDF版)
道德概论
1991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法学概论  第7版(1997 PDF版)
法学概论 第7版
1997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铁道概论(1999 PDF版)
铁道概论
1999 北京市:中国铁道出版社
禅宗与道家(1991 PDF版)
禅宗与道家
1991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铁道概论  第2版(1990 PDF版)
铁道概论 第2版
1990 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铁道概论  第3版(1995 PDF版)
铁道概论 第3版
1995 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铁道概论(1993 PDF版)
铁道概论
1993 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